APP下载

开发农村学校图书资源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2014-02-11罗丽娟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农村

罗丽娟

(三门县六敖中学,浙江 三门 317111)

1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1 农村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在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要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氛围,有点困难。以阅读《水浒传》为例,调查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阅读差别。城市学生阅读原著的比例占到23.5%,而农村学生只有15.3%。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家庭,家长们忙于工作,又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很少有人去督促子女进行课外阅读;二是学校条件的限制,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很多图书的购进只能成为书架上的摆设。三是学生作业多,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阅读。随着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

1.2 阅读内容狭窄,数量偏少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读些故事类的小说,卡通、漫画类书籍也备受青睐,占到56%;而涉足经典名著、励志小说的仅占20%,可见农村学生阅读趣味较为低俗、粗浅,缺乏深度。课外阅读数量也较少,对教育部指定的阅读名著,阅读的人数也不多,甚至有些学生整年不碰课外读物。

1.3 阅读习惯较为盲目单一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阅读的随意性、盲目性很大。想看则看,不想看则不看;有空闲则看,无空闲则不看;有书则看,无书则不看。大多数学生仅止于一般的泛读和默读,而很少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精读、朗读,动手动笔写读书心得的很少,阅读效果不理想,没有养成有计划的阅读习惯。

近几年来,随着政府对教育的不断投资,“书香校园”工程进入到农村中小学,使农村中小学图书室也得到了改善,图书馆的藏书量也在逐年增加,学生的阅读条件得到改善。因而,如何开发学校图书资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成了需要探索的课题。

2 激发农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对策

2.1 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教育家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据有关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理解课文有密切的联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许多家长不支持孩子课外阅读,甚至学生本人对课外阅读持冷漠态度,原因就在于怕课外阅读挤占了课内学习的时间,影响了学习成绩,这实在是一种误区。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课外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让学生走出只局限课本“小天地”的空间,能大大开拓他们的视野。

2.2 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信息化时代,那生动有趣的电视荧屏、形形色色的漫画书时刻在冲击着孩子们的眼球,很少有学生真正愿意坐下来静静地阅读名家名作。如果一味地讲大道理,直接规定学生要读哪些书,很难收到实效。那怎样去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呢?

首先,要诱发兴趣,激发起“我想读”的愿望。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学生,多为学生朗读精美文章,多向学生推荐好书,让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向主动阅读。

其次,要举办活动,培养“我要读”的自觉意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故事赛、朗诵赛、知识赛等形式评出先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在班级中推出“故事大王擂台赛”,每周评出一位故事大王,并授予徽章等做法。给予学生适度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刺激”,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强化。

再次,美化环境,创设“我爱读”的氛围。如果没有良好的读书环境,没有能找到要读的书刊,有再大的兴趣也是徒然。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校的大环境下要进行文化建设,如打造一条自然淳朴、充满艺术氛围的阅读文化长廊,教学区域多挂些名人画像、名人格言和警句、活动式的古诗框等。中学图书馆的美化布置应突出“文化”因素。学生置身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自然乐意徜徉书海。

2.3 追求开放的阅读方式

第一,“精读”与“泛读”结合。对于一些优美的文章,指导学生要精读,品味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积淀语言,培养语感。但对一些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故事性强的文艺作品,应采用浏览性的泛读。其实对许多浅显易懂的书或报纸都可采用泛读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就足够了。

第二,鼓励学生做笔记。“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每当发现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段都要分门别类地摘抄到读书笔记中,并把这些精美语段熟读并背诵下来,这样日积月累,词汇得到丰富,语感得到培养,阅读的综合效益得到提高。做读书笔记同时也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还可以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尊重个性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交流活动,作品的意义不仅仅蕴含在作品中,更不是老师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的,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感知、理解的。所以应当尊重学生这种自主性的选择阅读。

第四,撰写读书随笔。撰写读书随笔可以感受到文章的精髓,由一篇篇读后感而汇聚成自己点滴的想法乃至蔓延成思想的汪洋,这是对阅读的进一步深入。如果把摘录看成是对信息的筛选,批注是对信息的点评,那么写读后感则是阅读者用自己的思维舞动思想的双翼,生发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感叹和议论。它一方面要求阅读者全面正确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而不是断章取义脱离材料,还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得到更好的题材或感受,有利于读写结合。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培养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在于善于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并把它逐渐变成兴趣,把兴趣转变成能力,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就一定能够达到“以兴趣者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漫溯”的美好境界。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