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现状分析

2014-02-11宁夏大学图书馆银川750002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10期
关键词:服务站服务体系宁夏

(宁夏大学图书馆,银川750002)

宁夏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现状分析

●李棣(宁夏大学图书馆,银川750002)

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宁夏

科学完善的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是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根本保障。多年来,宁夏从本区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模式和机制,有效推进了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形成和服务效益的提高。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地探索解决。

1 宁夏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创建概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夏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是以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网络体系框架初步构成。2006年,初步形成了以自治区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市县图书馆、文化馆为骨干,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化中心)为基础,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触角,个体文化户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四级网络。[1]

在城市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方面,“总馆—模式分馆”得以有效运用,取得了较好成效。在这一模式下,社区图书馆在宁夏的主要市县得以普及。自治区图书馆自2008年起,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社区投放500~1000册图书,在银川市创建了60余个社区图书室。同样,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在城市社区创建了数量不等、规模不一的图书馆分馆,构建了自治区城市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骨架。

宁夏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起点较高,开局良好,由自治区政府直接牵头,成立了由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担任组长,文化厅、财政厅、发改委、科技厅、信息产业办等多家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自治区图书馆领导为成员的“共享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化厅,“共享工程”宁夏分中心设在自治区图书馆。这样,宁夏“共享工程”就形成了由各级政府及其机关职能部门强力主导、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事业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2006年底,宁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县有共享工程支中心”的目标。值得骄傲的是,贺兰县支中心(县图书馆)和永宁县支中心(县图书馆)经过创新,形成了“跨系统+资源深加工+光盘刻录配送”的信息服务运行模式和“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的共建共享机制,[3]被国家文化部誉为“贺兰模式”。2008年,在已具雏型的宁夏“共享工程”四级组织架构的基础上,依据“存量资源有效盘活”和“增量资源有序扩张”的原则,初步实现“共享工程”多元可共享功能性资源在宁夏全境187个乡镇、42个市辖街道办事处和2300多个行政村的全面网络化覆盖,并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资金效能最大化、行政管理资源整合最优化、事业主体的服务功能最大化、城乡居民受益最大化”的“四化一体”长效机制。[2]

在农村信息服务及信息技术普及方面,宁夏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反梯度推移”理念为指导,实施“一网打天下”战略,创建了闻名全国的“宁夏模式”。“宁夏模式”的核心是“强势领导、多方推进,创新共赢、多网融合,平台上移、服务下延,整合资源、个性服务,多元投资、长效机制”。“宁夏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六个一”的体制与机制:将农村信息化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搭建一个大平台;修建一条信息高速路;共建一个涉农数据库;整建一个“呼叫中心”;构建一个信息终端。其中,共建一个涉农数据库、构建一个信息终端,实际上是整合农村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实现农村信息服务效益最大化的战略举措。

2 宁夏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

(1)建设模式比较单一,未能发挥“多元主体”的建设优势。目前,我国各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种:[4](1)总分馆模式;(2)共建、联办模式;(3)地方政府主管模式;(4)网络模式;(5)家庭图书馆(室)模式。上述不同模式各有所长,适用于条件不同的社区。尤其是“共建、联办模式”、“网络模式”、“家庭图书馆(室)模式”特别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因为这类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聚集各种社会资源,实现社区图书馆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和运行机制的“灵活性”,从而有效弥补公共财政紧张难以普及社区图书馆布局的缺陷。而综观宁夏的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绝大多数市县都是运用“总分馆模式”建设起来的,只有为数有限的社区图书馆运用“地方政府主管模式”。由于建设模式比较单一,建设主体仅限于政府部门,导致全自治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普及率很低,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覆盖面有限。

(2)运行机制城乡不配套,影响着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目标实现。乡镇以上的公共图书馆体系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共享工程”服务体系,是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带动,按照“层累制”体系构建和运行的,即所谓的“公共文化服务四级网络体系”(若加上国家级的信息资源平台,则是“五级网络体系”)。而村级信息服务站的信息服务体系则是通过“平台上移,服务下延”方式,构建的“扁平化”组织与运行机制,即由自治区级信息服务平台直接对接村级信息服务站,将所有涉农信息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全部聚集于覆盖全自治区的总平台上,供广大农户系统应用,进而实现“一网打天下”。如此不同的信息服务体系,使得具有社区图书馆职能的村级信息服务站与乡镇、县、市、自治区级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难以做到有机融合,致使社区图书馆系统与农村信息化服务系统实际上成了“两套体系”,不利于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城乡一体化及效益最大化。

(3)农村信息服务站的服务功能不够均衡,“三网一馆一院”功能中“一馆”的职能发挥较弱。宁夏农村信息服务站作为遍及全区农村约2300多个行政村的综合性信息服务节点,其服务职能集中体现为“三网一馆一院”,满足广大农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文献信息需求。而在现实运行中,村级信息服务站的互联网经营功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信息网功能和互联网电影院功能发挥得相对较好,文化信息网站和数字化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则明显偏弱,很少有农民读者到村级信息服务站浏览文化信息或阅读、下载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员的服务重心亦在互联网经营、党员远程教育、互联网电影播放方面。可见,目前宁夏农村信息服务站的“社区图书馆职能”效益还很不理想。

(4)长效机制不够巩固,制约着城乡社区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虽然自治区文化主管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及自治区图书馆对于宁夏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有着一定规划与实施举措,但从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长效机制来讲,还缺乏稳固基础。尤其是县级以下的社区图书馆发展,目前还缺乏长远明确的主导思想,缺乏科学超前的发展规划,缺乏系统有效的战略举措,缺乏务实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此种“四缺乏”现状,对于宁夏城乡社区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2 原因分析

(1)未能确立起“多元化投入,社会化办馆”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与运行主导理念,在宏观层面上束缚了社区图书馆建设与运行机制的“多元化”、“多样性”发展,未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未能有效聚集、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致使社区图书馆普及率低,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覆盖面窄。

(2)未能在“城乡一体化”思想主导下,将“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扁平化”组织与运行机制有机融入城市社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中,致使城市社区图书馆“层累制”组织体系与农村信息服务站“扁平化”组织体系难以互通共融。

(3)农村信息服务站的“社区图书馆服务”意识不够,加之相关领导部门对此项职能的要求、督促、检查不够严格,多数信息服务站未能将自身的服务职能与社区图书馆挂钩,为村民提供图书馆服务的主动性较差,致使村级信息服务站应有的“文化信息网站”功能、“数字化图书馆”功能未能充分显现。

(4)一些地方的领导部门对本地社区图书馆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对发展思路、发展对策、发展举措缺乏长远和宏观思考,致使许多地方的社区图书馆事业仍处于“自发”阶段。

3 进一步完善宁夏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对策

(1)将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作为建设“和谐宁夏”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设“和谐宁夏”的战略举措中,确立社区图书馆事业大发展具体内容,并将其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文化民生”工程中,使其成为“和谐宁夏”建设不可或缺的重点项目之一,成为考核与评价各级政府工作绩效的具体指标之一,进而将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切实落到实处。

(2)以强有力的领导体制与机制推动社区图书馆事业大发展。在这方面,宁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有成功经验——“一把手”工程。因而,在推动宁夏社区图书馆事业大发展的进程中,可以参照“一把手”工程的领导体制与机制,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自治区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日常事务性工作。五个地级市参照上述体制,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统一领导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协调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在领导机制方面,遵循信息时代文献服务及文献资源流通规律,探索由“层累制”向“扁平化”转型的社区图书馆服务新机制。尤其应注重“强势领导、多方推进,创新共赢、多网融合,平台上移、服务下延,整合资源、个性服务,多元投资、长效机制”运行模式在城市社区图书馆“共享工程”体系中的创造性应用,聚集社会各界及各类型图书馆的力量和智慧,积极创建适宜于城市社区文献信息服务的“市民呼叫中心”平台,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城市社区图书馆服务“一网打天下”的战略目标。

(3)以较完善的法规体系保障社区图书馆事业大发展。在组织若干调研小组到全区城乡开展深入具体的调研,通过网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不同层次文化资源需求者的意见和建议,聘请全国图书馆界、法学界著名专家与宁夏的相关专家共同研讨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等相关法规,结合宁夏实际适时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条例》以及实施细则。以法规形式明确全区公共图书馆及社区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发展目标、建设主体、人力资源、经费资源、文献资源、建设布局、服务标准、绩效评价等重要事项,为宁夏公共图书馆及社区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性保障。

(4)健全“图书馆联盟”体制,以保障社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职能落到实处。在自治区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以服务城乡社区居民为宗旨的宁夏社区图书馆服务联盟。通过服务联盟的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工作职责、服务分工以及具体业务工作规范等,将遍布全区的各类具有公益性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机构联合起来,统筹文献信息服务,并接受政府考核和社会监督,实现社区图书馆服务效益最大化目标。

(5)定期开展评估。将社区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评估体系,对其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工作定期开展评估,进而不断推进社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首先应制定实施科学、规范的社区图书馆评估标准,主要包括硬件标准、软件标准、服务效益标准三大方面。其次应制定实施公平、公正的评估程序与方式,最好是开展专家、业务主管、读者“三位一体”的定期评估活动,形成以服务效益为导向的社区图书馆工作评估机制。最后应制定实施社区图书馆定级机制,将社区图书馆发展规律与宁夏社区图书馆发展实际相结合,健全和完善系统化的激励机制,引导社区图书馆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创造性,促进社区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1]张欣毅.宁夏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调研报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6):102-106.

[2]丁力,张欣毅.“文化共享工程”在宁夏:背景、架构与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杂志,2008(2):31-36.

[3]蔡生福.关于共享工程资源利用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124-125.

[4]王岗,徐黎.宁夏公共图书馆社区联盟的建设与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1):57-62.

G258.24

A

1005-8214(2014)10-0098-03

李棣(1965-),女,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方向: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

2013-10-28

[责任编辑]杨蕾

本文系2012年度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SK1244)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服务站服务体系宁夏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宁夏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宁夏煤电博弈
宁夏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