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真人图书馆研究述评

2014-02-11福建省图书馆福州35000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10期
关键词:真人隐性图书

(福建省图书馆,福州350001)

国内真人图书馆研究述评

●刘煦赞(福建省图书馆,福州350001)

真人图书馆;Human Library Living Book;隐性知识;评价

真人图书馆传入我国已五年,很多图书馆开展了此类服务,也有100多位学者对它作了各方面的探讨,但在管理制度、知识仓库建设、隐私和权益保护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1 起源与发展

真人图书馆源于1993年丹麦青年罗尼·勃格(Ronni Abergel)组织的非营利组织——“停止暴力”,2000年,该组织在Roskilde Festival(罗斯基勒音乐节)上首次以Living Library名义推出的如同图书馆借书服务的“借人”活动,向外借出75本Living Book,采用对话的形式与来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旨在从对话中实现观念与信息的传递。

这种独特的、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沟通的服务方式受到社会欢迎,随后,在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等地迅速传播开来。2008年传入中国,当年4月25日,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曾蕾教授(博客名:远洋过客)在“图书馆2.0中文论坛”博客平台中,首次以《新型图书馆新业务:出借的书是人——living books(The new library fad:borrow a person)》为博文题,向国内同行介绍Living Library这个新名称之中蕴含的服务理念。同年12月16~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2008年上海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利用晚间开展了Living Library的创意环节,这是在中国大陆第一次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15名图情专家作为“Living Books”被与会者“借阅”,议题涉及医学信息技术、元数据与技术标准、图书馆系统、馆员素养、可视化技术等多个方面。[1]目前国内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以民间组织、高校主办为多。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鲜悦Living Library”活动、同济大学图书馆的“同舟共济,分享新知Living Library”活动,还有石家庄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都举办了此类活动;而作为面向公众的公益机构——公共图书馆参与时间相对滞后,如重庆图书馆、河北邯郸市图书馆、深圳罗湖区图书馆分别于2012年“4·23世界读书日”、6月、11月开始举办活动,黑龙江图书馆、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分别于2013年“4·23世界读书日”、7月开始举办活动。罗湖区图书馆定期每月举办一次,且拥有上百本真人图书。

2 论文统计分析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方式了解、分析真人图书馆的研究状况,根据其发展历程出现的不同名称,选取以下主题词作为检索关键词:Living Library、Living Book、活体图书馆、活体图书、Human Library、Human Book、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使用的数据库主要以中国知网为主,维普、万方、龙源为辅,检索时间是2013年6月30日,获得学术论文140篇,其中有一篇为会议论文,其余139篇为期刊论文,而一些新闻报道未纳入统计。2009-2012年年度发文数量分别为7篇、18篇、46篇、47篇,2013年1-6月发文为22篇。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内研究真人图书馆的第一篇论文出现在2009年,2009~2010年是起步阶段,2011年以后研究比较活跃,进入活跃、繁荣阶段。在这139篇论文里,核心刊51篇(其中50篇为图情档类核心期刊),占总量的36.7%。

在对作者数量的统计中发现,共有162位学者撰写了此主题论文,发表论文1篇、2篇、3篇的分别有124人、36人、2人,分别占76.5%、22.2%、1.2%。可见,核心学者偏少,因为论文数最多只3篇且只有2人。

总体上看,学者采用了运用文献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社会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定性定量结合等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研究与实践项目密切结合,对真人图书馆的起源、发展、国内外的案例、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研究特征上看,一是虽然开始研究时间起步迟,但在短期内实现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前三年论文以翻倍的速度增加;二是研究层次相对较高,发表在核心刊上的文章占了1/3多,多项成果为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三是结合国内实践以及与现有业务紧密结合,如在参考咨询、信息共享空间的借鉴;四是研究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如对隐性知识挖掘、与社区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显示国内学者早期从单纯引进国外成果和经验,后上升到具有更高层次的研究视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脱离了真人图书馆增加人们之间的信任与了解、消除偏见的宗旨,特别是在高校,活动主题多是学习、研究、工作等方面,所以对消除偏见、促进社会凝聚力、增加文化多元、包容研究较缺乏;二是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服务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应加强实证分析。

3 研究主题分析

3.1 参考咨询与真人图书馆的异同

虽然两者都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但学者们认为两者不能完全等同。陈冠桦认为,从本质上来说,二者都是以人们相互交流为基础的活动,而这正是真人图书馆可以应用于参考咨询服务的最好理由所在。但二者在服务主体、目的、方式、内容及场所等五个方面存在区别。他认为真人图书馆对参考咨询服务有四点启示:开展大众素质教育,拓宽参考咨询服务内涵;开发读者知识资源,转变参考咨询服务角色;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改良传统咨询服务模式;建设隐性知识库,完善参考咨询服务体系。[2]

张蕾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咨询服务中,读者与咨询馆员作为交流的主体,交流通常只是单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方的具体问题;而真人图书馆的交流是双向的,交流双方都能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增长见闻,其形式更活泼生动,内容也更丰富宽泛。[3]

目前对这一主题研究的文章不多,总体上看学者们用对比研究法分析后基本一致认为真人图书馆能为参考咨询服务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为传统服务注入新的生命力。

3.2 开发隐性知识,实现知识转移。

真人图书馆与传统文献存在许多异同,其中比较明显的除了载体不同外,其所负载的知识形态也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隐性知识、零次信息,后者主要是显性、系统的知识。国内图书馆界自1999年就开始了对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而真人图书馆的出现,学者们认为它提供了一个开发挖掘隐性知识的新形式。

吴云珊从真人图书馆挖掘个体隐性知识、实现个体隐性知识转移、推动个体隐性知识创新三个层面系统探讨了真人图书馆在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中的价值。[4]

李菲等人探讨了图书馆利用真人图书馆理念构建知识服务模型来实现潜在知识转移。从资源角度构建基于真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模型,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多元化及潜在知识化;从服务角度构建潜在知识转移模型,该模型通过潜在知识对接模块、潜在知识转移模块、潜在知识共享模块实现潜在知识由真人图书向信息用户的完整转移,实现潜在知识的显性化,实现真人图书与信息用户之间的潜在知识共享。[5]

3.3 创建新型信息共享空间

潘美英认为在大学校园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可多方位开发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共享空间,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知识交流和信息交流、共享中心职能。[6]陈璐认为真人图书馆通过创建新型信息共享空间、创建独具特色的服务文化和创建面对面的学科服务模式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但国内图书馆在推动Living Library活动时要注意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及讲求服务细化等。[7]

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学者们认为真人图书馆与信息共享空间相结合,有利于服务的延伸、细化,促进读者之间交流多元化。这也显示了国内学者在思考如何把对现有业务与真人图书馆活动紧密结合,互促发展。

3.4 虚拟社区

真人图书馆的开展形式除了目前已有的面对面的交流模式,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虚拟空间和视频通信技术或者利用文字、语音、视频通过微博、博客、BBS论坛、网络虚拟社区的形式进行“阅读”、交流。

詹丽华认为在Living Library和图书馆虚拟社区相整合的基础上构建Living Library虚拟社区,能够突破人人交互的局限性,实现人机交互,将Living Library的实践活动技术化。[8]周群则提出将真人图书馆与图书馆现有虚拟社区整合而构建图书馆复合社区,即hybrid living library(HLL)社区的构想,从真人图书元数据模型、HLL社区管理模型及服务平台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9]

金岳晴则从自我效能感、互惠的益处、资源设备条件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激励机制、信任和认同感等方面,对真人图书馆虚拟社区进行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真人图书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模型。[10]

张楠在分析传统学科信息服务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基于虚拟living library的个性化学科信息服务模式,如基于IM技术的虚拟Living Library个性化学科借阅模式,基于SNS技术的虚拟Living Library个性化学科社区模式等。[11]

赵功群认为丰富多彩的、一站式的、交互的无缝链接的知识传递和服务正在成为目前图书馆服务的内在驱动力和发展目标。真人图书馆活动为图书馆构建实体与虚拟、静态与动态、单一与交互的信息服务提供了平台,在构建实体馆藏、虚拟馆藏、“知识人”馆藏+实体服务、虚拟服务为一体的平台过程中,实现图书馆立体(全)服务模式。[12]

与虚拟社区相结合,是国内对真人图书馆研究又一比较深入的领域,也是研究具有创新性的一个例证。学者不仅在理论层面进行探讨,还提出了各种具体实施方案,让更多的真人图书得到利用,更多的读者阅读真人图书,促进彼此更多的交流,让更多的知识得到共享。

4 发展建议

4.1 建设保障机制

(1)在组织上,从宏观管理层面来讲,可以成立一个跨系统、馆际合作的全国真人图书馆联盟组织,如依托图书馆学会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这样有利于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合作,建立共享机制,毕竟目前各馆真人图书资源有限。从单一馆层面来讲,可以成立一个管理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宣传、推广和真人图书的招募(采选)、编目、加工、借阅以及搜集反馈意见等。还应制定统一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规范真人图书的采选标准、编目、标引、流通规则以及真人图书馆馆员管理制度、读者管理制度,以保证服务可以顺利开展。

(2)在资金上,需要有专门项目资金来保证其运作,资金对项目顺利开展的作用,已毋庸置疑。

(3)在人力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组织方的人力保障,另一部分是真人图书的人力保障。由于真人图书需要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真人图书馆馆员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教育素养、组织策划能力,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所以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学习沟通技巧,才有助于读者与真人图书之间搭建沟通桥梁,以提高服务效果和服务影响力。

(4)在建立完善的活动评估、反馈机制上,可制作活动评估、反馈表,每次活动开展时发放,活动结束后及时收回。读者评估、反馈表可参照读者借书证登记表设计所需登记的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等,真人图书所需登记的信息可参照图书的编目规则,如姓名、主题、借阅纪录、回答的问题等。还可征求读者的意见、建议,如提供的真人图书是否合适,对以上表格、数据应及时统计、分析,以便不断改善、提升服务。也可参照《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参考咨询服务规范等图书馆相关服务标准,制定真人图书馆服务规范,包括真人图书的采编、流通、交流所产生的知识信息保存、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如借鉴《美国图书馆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人员行为指南》对亲和能力、兴趣、聆听等方面的要求对真人图书馆的流通、交流、沟通进行规范。

4.2 建立真人图书馆知识仓库,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真人图书馆知识仓库,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真人图书提供的是未能形成有效储存形式的隐性知识,具有不易保存性;二是因为读者与真人图书之间的交流问答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重复性。所以为了妥善保存和合理利用这些隐性知识,可以用录像、录音、记录等方式将阅读全过程记录下来,实现瞬间智慧的存储,并整理成文字或者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格式,供更多不在场的读者阅读,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这样的隐性知识并扩大其使用范围,同时还可以对记录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变成普遍可以使用的文字型知识;把借阅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相似程度大的问题整理、提炼,建立真人图书馆知识库,不仅节约阅读双方的时间,也避免了活人图书经常回答同一问题产生的厌烦感。

还可以把知识仓库扩展为真人图书馆管理系统,包括采访、编目、存储、统计、检索等功能模块,以实现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方便馆员管理和读者利用真人图书馆,并与其他相关机构实现资源共享。[13]

4.3 保护隐私与权益

在真人图书馆服务中,不仅要保护真人图书的隐私,还要保护读者的隐私。因为只有保护好各自隐私,双方才不会有所顾虑,才能保证服务顺利开展。保护的方法可以采取真人“图书”的匿名登记、读者网上预约、双方各签订一份隐私保护协议等方式。

在权益方面,一是要明确记录交流过程中的零次信息、隐性知识转变为纪录型知识信息后,其知识产权也应归属真人图书并得到保护;二是保护双方的隐私;三是保证双方信息的安全,避免被非法使用等。美国的真人图书馆服务过程中会告知读者:必须把“图书”完好无损地归还,保持其精神和身体原貌,禁止损害“图书”、撕下或弯曲“书页”,过度使用或伤害,禁止以任何方式损伤其尊严。

[1]朱茗.浅议图书馆新型服务方式——“Living Library”(“图书馆借人活动”)[J].图书馆论坛,2009(5):122-123,137.

[2]陈冠桦.浅议真人图书馆对参考咨询服务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5):1-5.

[3]张蕾.Living Library在高校图书馆运行模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0(12):73-75,68.

[4]吴云珊.Human Library开创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新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1(21):62-65,55.

[5]李菲,等.基于Living books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生态共享模型构建[J].情报科学,2011(12):1889-1891.

[6]潘美英.The Human Library——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模式[J].图书馆,2011(1):115-117.

[7]陈璐.Living library与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J].图书馆建设,2011(7):54-56.

[8]詹丽华.我国Living library的实践与理论发展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2(4):48-51.

[9]周群.基于Living library的图书馆复合社区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3):40-43.

[10]金岳晴.高校Living library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0):56-60.

[11]张楠.基于虚拟Living library的个性化学科信息服务模式探索[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5-128.

[12]赵功群.高校图书馆科学服务新模式——以Living Library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1(5):110-112.

[13]宋臣国.我国真人图书馆服务研究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2):129-130,133.

[责任编辑]杨蕾

G252.8

A

1005-8214(2014)10-0034-03

刘煦赞(1971-),男,福建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2013-07-17

猜你喜欢

真人隐性图书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图书推荐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噪音会改变味觉借阅真人的图书馆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