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民国时期工业文献考略——以辽宁省图书馆藏民国文献为例

2014-02-11张玉文

图书馆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民国东北委员会

张玉文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2013年辽宁省图书馆开始对民国文献数字化,笔者配合外包单位进行此项工作,在交接文献简单整理过程中,对馆藏民国文献有了基本了解。辽宁省图书馆目前民国文献藏书33530册,绝大部分是民国时期公开出版的中外文学、史学、经学、子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学、教育学、自然科学、学校教材以及日用生活知识等著作,涉及东北地方文献3800余种,其中民国时期东北工业文献70种。东北曾是全国重工业基地,新中国工业建设离不开东北的有力支撑,为此笔者对这部分文献进行了梳理。

解放前东北工业文献可划分为5个时期:晚清时期(1895~1911)、奉系军阀时期(1912~1931.9)、沦陷区时期(1931.9~1945.8)、民国时期(1945.8~1948.10)、解放区时期(1945.8~1949.9)。①笔者只谈民国时期的工业文献。

1 馆藏民国时期东北工业文献概况

辽宁省图书馆馆藏东北民国时期工业文献,多数出自经济领导、研究和具体执行运作部门的集体编撰制作。具体又可分为4种类型:①东北经济、政治、军事机关编撰制作。如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经济委员会有工业文献(内部文件、材料)4种,资源委员会编撰印制的工业文献6种,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编撰的工业文献最多,内部材料和著述达21种,东北敌伪事业资产统一接收委员会编写报告3份,还有军事机关“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发布的涉及工业的指令两件。②东北企事业单位编撰制作。如东北运输总局、东北煤矿管理局、东北生产管理局、辽南铁路管理局、沈阳区铁路警务处、中国长春铁路管理局、中华国有四洮铁路局等经济、工业部门撰写印制的工业文献13种。③民国政府中央各部门编撰制作。如中央设计局东北调查委员会编写内部著述3种,工业部计划处编写参考资料两种,行政院新闻局编写内部著作两种。④经济研究部门和出版社编撰制作。上海东方经济研究所研究东北经济丛书7种,其中《东北的资源》《东北的矿业》《东北的工业》《东北的交通》4种属于工业类。②东北科学技术学会编《纤维报告书》1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个人著作《煤》《铁路职业指导》《军用轻便铁路工程》等3种。

这些文献可以分为两大部类:综合性文献与专业性文献。前者包括经济组织、经济官员、工作报告、敌伪产业、东北资源等。可以细化为:①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主题文献融合在一起,如《东北各省市实施总体战工作纲领》中的“总体战”就包括“经济战”,这对工业恢复、工业建设影响很大。②与经济类文献融合在一起,如《东北的资源》一书内分6章。详述东北的农产、矿产、林产、水产与畜产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其中,只有“矿产”属工业范畴。③有关工业情况的综合性报告,如《资源及产业》(下册)分别介绍了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和轻工业中各种具体工业的情况,是各项子工业的“全家福”。这方面的工业文献共20种,占总量的30%。所谓专业文献,即按工业门类划分,包括钢铁工业、矿产工业(煤矿、金矿、有色金属、非有色金属)、化学工业、纤维工业、纺织工业、电力工业、铁路工业、机械工业、造纸工业等。如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所编的“东北经济小丛书”将东北工业中重要者开列为矿产、煤炭、钢铁、机械、化学、水泥、纸及纸浆、纤维、运输、电信、电力等11个子项,实际项目远多于此。此类工业文献共50种,占总量的70%强。其中尤以铁路(16种)、矿产(8种)、钢铁(4种)文献居多,合计28种,占文献总量的40%。

2 馆藏民国时期东北工业文献特征

辽宁省图书馆民国东北工业文献除具有史料特点外,还有以下4个特征。

一是战时性。反映抗战胜利后“军事接收”过程中为恢复经济、恢复工业所做调查研究类文献,这些文献是为配合国民党内战需要而编撰。1945年下半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一次秘密军事会议上说:“国民党命运在东北。盖东北之矿产、铁路、物产均甲冠全国,如东北为共产党所有,则华北亦不保。”③1948年元月,东北行辕主任、东北剿匪司令长官部司令陈诚在《<东北经济小丛书>序一》中说:“(民国)三十六年秋,余奉命兼任东北行辕主任,莅沈伊始,于整备军事之际,更注意于经济之建设;良以经济、政治、军事,如鼎之三足,互相为用,而三者尤以经济为命脉,故民康必先物阜,国富始足强兵;理有固然也。第一、二两次世界大战,其胜败关键,与其谓为军事,毋宁谓为经济。”④1948年8月,国民政府“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为实施“总体战”而制定的《东北各省市实施总体战工作纲领规定》中,于“经济”项第十九至二十二条规定:“积极维护铁路、公路、电信及水陆交通,以配合军事进展及物资运输”;“减少不急需之设施,节省不必要之开支,俾苏民困而利剿匪”;“严密封销匪区,防止物资外流,吸引物资内流”。⑤民国政府“经建事业”指导方针,就是为抢占东北、为“利剿匪”的“军事进展”而重视和恢复东北工业。出版相关文献就是服务于这一指导方针。

二是地方性。这批文献写东北并写于东北。70余部(件)文献中,纯地方文献的比例超过98%,只有《纤维工业辞典》和《煤》两书,是跨地域写全局,而非单纯写东北,其他全部是写东北工业。这些文献编撰刊印都在1946年初到1948年10月份这个时间段之内。主要反映国民政府在东北的经济活动:①处理“满洲国”敌伪政权的事业资产包括工矿企业的活动。如《东北敌伪事业资产统一接收及处理办法》《处理敌伪产业概况报告书》《东北敌伪产业处理局工作概况报告书》等文献所载。②从苏联红军手中接受和从“东北人民自治军”(八路军)已接管的地方抢夺工业基地的活动。苏联与民国有外交协议,其占领的城镇工业交给民国政府;八路军两万干部、10万大军和已在东北抗战14年的抗联部队,先于国民党30万“中央军”三至五个月接管了东北的几乎全部城镇和“满洲国”工业设施。国民党不承认这种接管,武力进行第二次“接收”。如阜新煤矿,1945年10月至12月,共产党的“东北人民自治军”已经接管并成立“阜新矿产管理委员分”和各矿分会,着手工作,恢复生产。但是,1945年12月底“中央军”攻下阜新,同时派人“接收”阜新煤矿,组建“矿务局”。⑥沈阳、本溪、四平、长春等城市的工业,都经历了这种情况。③民国中央或东北经济研究机构的研究、调研成果。如中央设计局东北调查委员会编的《东北工矿概况》,东方经济研究所编的《东北的矿业》,工业部计划处资料室编印的《沈阳长春工业百万以下的资本参考资料》等书,而最大的一套调研性经济著作是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主任杨绰庵主持编写的《东北经济小丛书》。这套书于1947年下半年编写,共20种,其中13种属于工业建设方面。陈诚看到了这套书的价值:“杨绰庵先生,于三十六年,将其兼任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主任委员任内之研究调查资料,益以搜求所得,编为东北经济小丛书20种,举凡东北重要之经济、产业部门,搜罗宏富,内容详而不衍,文章实而不华,确为一极有系统之文献,不惟有裨于目前之参考,更可助今后之兴复。对于经济界之贡献,可云至巨。”⑦④恢复经济、维持常规工业建设。如1947年3月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编写的《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概况》(鞍钢“特刊号”)的材料,内容包括敌伪昭和制钢所沿革、该公司被破坏情况、经济部“接收”经过、所属各厂位置及交通图,以及复工情况照片等,反映了鞍钢恢复生产的初步情况。同年编写的《资源委员会阜新煤矿公司概况》中记载:1947年阜新煤矿预计产量150万吨,上半年占42%;上半年实际完成产量75万多吨,为全年预定量50%,超过预定产量。这种情况在1946年至1948年时段的东北国统区,是很少见的。据《中国经济事典》一书记载,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辽宁的工业设备遭到进一步的严重破坏,到1948年辽宁全境解放时,残余的工业生产能力只恢复到“八一五”光复时原来生产能力的30%。

三是档案性。这些文献公开出版物少,所占比例还不到10%;内部出版物多,所占比例超过90%。70余种文献中,只有6种书是公开出版物,即《东北的资源》《东北的矿业》《纤维工业辞典》《煤》《铁路职业指导》《军用轻便铁路工程》。其他则为文件、报告、工作总结、调查材料等。如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1946年的《工作简报》《三十五年度工作报告》《(三十七年度)工作报告》等,是民国东北经济工作机关的文件和案牍。其中甚至是涉密档案,如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政务处编印的《东北各省市实施总体战工作纲领规定》,封面就标着“极机密”的字样。

四是研究性。这批文献研究文献多,应用文献少。如《东北的资源》《东北的矿业》《纤维工业辞典》《东北经济小丛书》等,是对东北工业的“认识”成果,这占总数一半以上。而《旅客行李包裹及货物运价表》《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概况》《资源委员会阜新煤矿公司概况》等反映东北工业“建设”成果的文献仅占一少部分。这与民国政府处于战争环境,统治时间短,社会秩序乱有关。

3 馆藏民国时期东北工业文献的价值

民国东北工业文献的稀见性决定了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这批文献存世量有限,甚或在全国都是仅存的。如1947年4月东北行辕经济委员会人事室所编《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经济委员会职员录》,1948年8月资源委员会东北办事处所编《资源委员会东北各事业主要人员》名录,这是民国政府东北经济机构花名册,记载其经济组织的人事档案,实属少见。再如,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的《三十五年度工作报告》《(三十七年度)工作报告》和《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工作总报告》等,记载民国政府在东北的经济活动、经济制度以及兴业计划,都是别处少见的文献。如上举1948年8月“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政务处印制的《东北各省市实施总体战工作纲领》,封面印有“极机密”的保密等级,当时很少,现在省图仅此1册。目前这批文献,只有《煤》《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配拨物资征信录》两种文献有复本,68种是单本,因此更为珍贵。

东北作为民国工业发达地区,工业文献存世量少不外以下3点:①统治区域狭窄,民国政府仅接收当时辽宁地区34市县中的26个,至于当时的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兴安等5省,国民党军队基本没有到过。②统治局势不稳,民国政府仅占领城镇,乡村多数控制在共产党手中,为此自接受之日起,便一直处于“剿匪”之中。加之“接收大员”中饱私囊,政风腐败,国统区各种风潮不断,反内战、反饥饿、反独裁,罢工罢课接连不断。这种背景下,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陈诚叹息说:“以目前言,兴复建设,或较困难”。⑦③有效统治时间短,前后不到三年时间。如国民党于1946年5月在四平组建“辽北省政府”,侵占了四平和附近的几个市县,其侵占时间最短的只有3个月(长岭县城),最长的也不及两年(四平市);1946年10月底国民党军侵占了“安东省”,不到一年就全部溃退了;国民党的“辽宁省政府”所在地沈阳被侵占时间最长,也不过是两年零7个月(1946.3~1948.10)。综合上述3种原因,民国时期东北工业基本没有得到恢复发展,自然影响到工业文献编撰流传。

正因为民国工业文献数量少,流传面窄,不多的文献涉及内容广泛,因此决定其研究利用价值。东北民国工业文献,记录了1945至1948年3年中东北工业发展的脉络,尤其是对当时国内的一些新兴工业,有不可多得的记录记载。所以,这些文献对了解东北沦陷期到新中国建立时的东北工业史,很有价值;对了解东北解放前“满洲国”殖民工业的状况,民国时期工业遭到战争破坏损毁的情况,以及部分地区部分门类工业恢复和发展的情况,很有研究和参考的史料价值。它丰富了对东北民国时期的工业状况的认识,扩大了研究东北民国时期工业状况的视野。据网上调查,现有民国文献书目中,记载东北工业的文献并不多见,更显示出辽图馆藏这批文献的弥足珍贵。

东北工业素有新中国经济“共和国长子”的美誉。2003年以后,“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发展繁荣东北经济的战略举措。今天的东北工业,是各个历史阶段东北工业发展的产物,这凸显出研究利用不同时段工业文献的重要性。

但东北民国工业文献利用现状令人堪忧。在公开出版的《辽宁近代经济史》一书及内部交流版的《辽宁工业百年史料》两书中,较少涉及或没有涉及这批文献。据笔者用“民国文献”检索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得知,研究民国文献的论文共有177篇,其中研究民国工业文献的论文只有1篇,专门研究东北民国时期工业文献的文章目前还未发现!

这部分文献目前破损严重,虽然辽宁省图书馆为抢救采取外包形式将其数字化,但是数字化之后的开发利用尚面临诸多问题。原本破损严重的民国文献,经过这次外包数字化,加重破损程度,多数已经不易把原本提供读者利用,但是数字化之后的数字文献整合尚未开展,导致这批文献处于利用空白期。如何尽快让这批文献发挥作用,笔者认为,除去加快数字文献整合步伐外,应及早寻求合作者有针对性地整理出版。如影印出版,这样可以保持文献原貌,在遵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文献再利用。此外还可以编写文献提要,将其内容揭示出来,便于使用者研究利用这部分文献。

注释:

① 关于从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时东北地区的时期称谓界定,有几种说法:或曰“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或曰“国民党统治时期”,或曰“民国时期”。笔者取后一种提法,但在时间段限定上,上限从1945年8月起,下限到1948年10月止。因为从1948年11月到1949年10月是东北全境解放期,显然不包括在“民国时期”的时段之内。

又,国民党东北工业文献中多有“剿匪”“匪区”这样污蔑性字眼,为遵重历史本真和文献原貌,笔者使用时不特意加引号。

②陶希圣.《东北的矿业》序言[C]//东方经济研究所主编.《东北经济丛书》之三.上海:东方书店,民国三十五年(1946)九月版:2.

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34.

④ 陈诚.东北经济小丛书.总目·序文.序一页一.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印行.

⑤ 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政务处印.东北各省市实施总体战工作纲领规定.页四.

⑥ 资源委员会编.资源委员会阜新煤矿公司概况.1947:4.

⑦ 陈诚.东北经济小丛书.总目·序文.序一页二.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印行.

猜你喜欢

民国东北委员会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大东北的春节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