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论析
2014-02-11孟宪平
孟宪平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 466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阐释了关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明确表达了当前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定位和策略,其中涉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基本要求、方式方法等,体现出他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一、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因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状况决定着国家的精神面貌、内在素养和发展活力,缺乏核心价值观会导致精神“缺钙”和思想“缺氧”。因此,习近平同志要求:“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
1.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在实际生活中起着凝聚民心、激发志气的作用,是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从内容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大厦。国家层面上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这个思想大厦的重要材质。显然,材质的优劣、多寡及良差,都会影响到这项工程的质量。要想表里如一,必须质量可靠;要想大厦牢固,必须科学构建;要思想一致,必须“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果群众不认同、不理解、不接受,即使理论体系很完整、构思很精密,也很难激起人们内心的共鸣。正因为这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工程,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3],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尤其是发挥各种社会管理措施的作用,把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使那些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发扬光大,使那些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行为没有市场。
2.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4]。如果抛弃传统、割断血脉、丢掉根本,那就等于自断精神命脉,等于丢掉了精神家园中最宝贵的东西。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道德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留下了优秀的文化产品和传统道德,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厚德载物的精神滋养,独立不倚的坚强人格,圆润通融的博纳胸怀,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养料。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分别提出“两个讲清楚”和“四个讲清楚”的要求:“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3]“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5]“两个讲清楚”和“四个讲清楚”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目的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要义贯彻体现在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贯彻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通过转化和创新,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3.把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基础性的工作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6]要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之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和个人行为中感知它、领悟它、落实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虚无缥缈的说教,不是脱离实际的高调,它要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3]这是一项细致耐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的夸饰。社会中的英模、劳模、凡人伟事等都可以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素材,要把我们所提倡的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审慎、精思、贯彻等环节上下功夫,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建章立制,通过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基本遵循和自觉追求;要建立和完善社会的礼仪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庆典活动承续优秀传统、缅怀英烈故事、追思创业精神、激励奋斗精神;要确立明确的价值认同和社会归属,“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3];要广泛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尊重群众的创造性参与,在促社会和谐、谋家庭幸福、送他人温暖、为国家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3];还要从基础抓起、从学校抓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生活,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把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体现精神力量的重要方式
习近平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以不同的事例强调了社会道德、精神和理想的力量: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靠的就是一种精神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4]。在谈到航天事业的成就时,他认为这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在《关于向践行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的批示》中,他高度赞扬兰辉的敬业精神、宗旨意识和崇高品格;在同全国劳模的谈话中,他鼓励工人用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认为“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等都是鼓励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信念的力量、忘我的精神、大爱的胸怀、进取的锐气是激发社会正能量和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没有精神力量难以自立,没有文化支撑难以自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全民族的“精气神”。在当前,“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6]。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其意蕴表现为“四个意味着”,即“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6]。精神力量就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在为国家事业做出贡献的各行各业中,在平凡中孕育伟大,在现实中把握未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思路。
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方法
习近平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维是开放式的,其中,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开展全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加强各阶层、各领域的学习,是基本的途径和形式。
1.历史唯物主义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党的好传统。习近平认为,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目的,是“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7]。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能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正是恰当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和表现形式,在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才不断取得胜利。今天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也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重要武器,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力争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对此,习近平提出了“四个学习和掌握”的要求,即: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2.思想宣传教育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式
“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7]要达到思想纯洁和道德高尚,就“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7]。一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二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立足于团结稳定鼓劲,立足于正面宣传,立足于提高质量和水平。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要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广大干部和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本国的传统思想,国外的文化内容,经过科学的扬弃后都能为我所用,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引导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外部世界。
3.学习是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形式
习近平认为,学习是增强本领的重要方式,既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要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既要善于学习,又要善于重新学习。“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8]习近平认为,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学习体现在四个层次上:第一层次是宣传思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8]。第二层次是教育和科研部门的学习。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6]第三层次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要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要切实把党章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扎实推进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5]第四层次是广大群众的学习。要教会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提高辨别能力的“基本方法”,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学习宣传全会精神上还要下细功夫、苦功夫、深功夫,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认识基础”[9],还要“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9]。
习近平强调,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10]。通过学习,改变“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状态。“在学习理解上,要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9]
三、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关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基础展开的,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的伟大工程,是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相适应的发展思路。
1.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1],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政治保证。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决定着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要善于把群众力量整合到社会主义大方向上,善于将思想意志化为群众的行动,“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12]。党员干部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理想纪律教育,宗旨观、人生观教育,廉洁意识教育,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这方面,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三个结合”,即“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相结合,与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反腐倡廉相结合”。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经常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的全过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13]社会主义事业植根于群众的实践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经验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因此,“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14],是一个良好的路径。可以说,科学地凝聚共识,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这离不开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离不开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解决思想问题,必须与现实的利益结合起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靠制度规范社会行为,要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人心,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3.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贯彻到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全过程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3]因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最深层要素。如果一个国家缺少能体现凝聚作用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它的文化建设就会一盘散沙,就谈不上真正的软实力;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没有强大的感召力,它的文化也难有感染力。文化建设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表现为对社会主体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规整。它和文化一样,都表现出软中有硬、虚中有实的二象性力量特征,在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中起着“胶合剂”的作用。“我们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13]
习近平同志指出,通过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要用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阵地。对网络文化建设,要从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15]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创新和改进网上宣传方式,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把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有机结合起来。在网络空间里,“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15]。在习近平看来,文学作品、理论研究、新闻媒体、影视艺术是宣传主流思想的重要载体或渠道,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展示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很好方式,这些工作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结合起来。
4.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体现在对外交流的全过程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加深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16]要努力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权,精心构建自己独特的对外话语体系,利用新兴媒体增强话语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5]。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时刻把思想建设放在心上;要“坚守爱国主义精神”,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展示“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要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要完善人文交流机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要在对外开放中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展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展示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四、习近平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叙事特征
习近平同志从社会现实出发,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路径,其话语基础、话语内容、话语环境和话语向度都包含着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思想元素。这个叙事结构中的基本要素相互渗透,体现出理论上的承续和逻辑上的贯通。其目的不仅在于认识思想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提升主体世界。它不是以说教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维,而是尽可能切中所指涉的问题,深入社会结构探寻文化的现实影响,把最本质的内涵表现在思想和语言层面上。
1.叙事方式
习近平关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是在中国梦的话语环境中描述和表达的。这种话语叙事方式是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基本特质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具体表达,其理论和实践线索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习近平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提出了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要求,也增加了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话语内涵,这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背景下的思想建设方略。他不以纯粹的学究式描述表现自己的理论主张,也不以强制的行政措施贯彻自己的思想路线,而是以现实为基础进行理论构设和实践探索,思想的现实和现实的思想都在其中表现出来。这个话语环境浸透了交流理性,以辩证的方案预见了未来思想建设和社会的发展走向,并把主体独立性和依赖性贯穿起来,这是一个完整的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话语范式。在这个话语体系中,意识形态建设的效能,不仅在于量的增加,更在于质的提高。他注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注重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合理融通,注重在实现人的价值中增加正能量减少负能量。
习近平同志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略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重要内容,其精神维度、政治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都与实现中国梦相关联,它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知识体系、精神信仰、心理结构和社会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这个语境所预设的思想软实力、精神软实力、道德软实力等,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基础。当前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设定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话语场景,群众观点是思想建设的成败所系,是否走群众路线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危。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道路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体、价值主体和文化主体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是习近平同志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另一个叙事语境,它以丰厚的人文关怀在经验世界中展开并借助经验世界的质料来表现,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以及所显示的文化力量,决不是将生活领域约化为理念领域进而取消生活领域的独立性,更不是用绝对理念来替换它,而是探究社会意识中各部分的相互影响,从而展示出思想建设的内在依据。
2.辩证语境
其一,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10]。他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如: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7]。习近平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看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看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统一中的过程,因此思想建设的协调工作极为重要。
其二,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习近平认为,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和“强国之魄”。习近平关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辩证态度还表现在求同存异的方法要求上,“求同”有利于做好当下的重点工作,“存异”有利于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求同存异就是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实际工作中形成思想聚焦。他还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放在国际关系的大环境中理解,认为中国梦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梦想是相通的,这个基础上会有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离不开这个背景。
其三,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社会发展。习近平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话语中,群众和人民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人民群众是依靠力量,也是关怀对象,要“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完善政策主张”[6]。这里,人们群众既是思想的载体又是社会的主体及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任何活动都受到有预期目的的思想或情感的支配,因此,人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成了衡量意识形态进步性的重要尺度。
3.话语特色
习近平关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略的叙述,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让人读起来不枯燥,容易入脑入心。比如:用“打铁还需自身硬”,表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决心;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阐释做官与学习的关系;用“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表达一些思想工作的危机感;用“一勤天下无难事”,表达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不能荒废怠惰;用“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越广阔”,揭示学习的重要意义;用“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表达学习对于涵养功夫、激发心志的重要性;用“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表达躬身践行的重要性。他还用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考试”比喻事业的艰难,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话语中透露的基本思想是:“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中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18]在谈到思想工作时,他要求有钉钉子的韧劲,要求有“攻成不必在我”的淡泊精神。习近平的这些话语表达了“注重文化诉求、强调文化表达、善用文化元素,有助于塑造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19]的思想意向,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大众化、通俗化的典范。他把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以通俗的形式转化为易接受的表达方式,用明白生动的叙述显示了语言的魅力。这样做有助于给人以亲近印象,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有助于增进社会认同,对于塑造执政文化形象,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独特作用;有助于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有助于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N].人民日报,2013-09-27.
[2]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3]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4]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N].人民日报,2012-12-12.
[5]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
[7]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8]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
[9]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
[10]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
[1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12]习近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2.
[13]习近平.始终与人民心相印共甘苦[R].新华网,http://tibet.news.cn/xwzt/xcsbd/18sqfb/2012-11/14/c_131989941.htm.
[14]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
[15]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的讲话,新华社,2014-02-27.
[16]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R].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21/c_117808372.htm.
[17]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
[18]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
[19]沙水清.习近平讲话格言运用的特色[R].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211/c 40531-2380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