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新举措

2014-02-11王政堂

探索 2014年5期
关键词:领导集体作风中央

王政堂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青岛 266071)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线,加大了从严治党的力度,特别是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采取了许多新举措,呈现了许多新特点,不仅党内风气有了显著转变,并且带动政风、社风、民风也发生了明显转变。深入学习、全面领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新举措、新特点,不仅有利于党员干部增强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而且有利于领会把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的整体部署与要求。

一、抓住重点、切中要害,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

纵观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的总体思路和部署,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来抓,并且把它融入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之所以如此,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作风问题不是小事。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同志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1]其实,纵观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一系列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我们发现很多事件的起因往往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个别党员干部态度不够热情,工作方式方法比较简单,引发了群众的不满,进而演变成了打、砸、烧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许多惨痛的教训说明,工作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对作风方面的问题如果不注意克服,完全有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的大事件。同时,对党员干部个体来说,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从近年来查处的一系列腐败案件可以看出,很多领导干部就是因为对作风问题不注意,从而慢慢走上了贪污腐化、违纪违法的道路。因此,加强反腐败斗争要从作风建设抓起,以作风转变作为遏制腐败的突破口。

(二)作风问题是所有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作风是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在大规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党中央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围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是因为作风方面的问题是所有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如果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围绕自身存在的腐败问题进行查找,这样就不可能触及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思想灵魂深处,甚至有的会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为腐败问题在党内确实存在,而且这种现象非常严重,但毕竟是个别现象,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从当前情况看,作风方面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党员干部之中。因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作风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能够使每一个党员干部切身认识到从严治党、党要管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作风问题是人民群众感受最深、意见最大的问题。严重的腐败行为特别是“老虎”级别的腐败案件,对党和人民事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但这种危害的影响对一般群众来说是间接的。从当前来看,人民群众往往对发生在身边的个别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感受最深、意见最大,比如个别部门中长期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也总是从身边的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来认识和评价党。如果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官僚主义十足、形式主义盛行、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铺张浪费、奢靡享乐、腐化堕落,就会极大败坏党的形象,引发群众的强烈愤慨。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因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作风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尊重了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够迅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八项规定为标志拉开了作风建设的序幕

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上行下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大力推进作风建设的过程中,正是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向全党全国人民做出表率,从而收到了上行下效、立竿见影的效果,短时间内党风、政风、民风明显转变,人民群众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信任度迅速提升。

(一)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与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随后中央政治局制定出台转变作风八项规定,率先作出承诺,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的监督,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党内不正之风较真劲、动真格的坚定决心,表明了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高度自觉。作为党的核心领导机构,中央政治局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其影响力和带动力是巨大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自觉、认真、坚持贯彻执行,在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影响带动了全党风气的转变,影响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

(二)习近平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习近平同志在提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的同时,又郑重承诺“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习近平同志说到做到,在第一次以总书记的身份到广州、深圳等地调研期间,严格遵守八项规定,不清园、不封路、不开道;随后在北京调研期间又到庆丰包子店就餐,自己排队、自己端盘、自己买单等。可以说,习近平同志这种言必行、行必果的形象体现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地推动了八项规定的落实,也对各级党员干部产生了极大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纪检监察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纪检监察干部是监督干部的干部,要监督别人首先必须自身硬。为此,中纪委书记王歧山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以铁的纪律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加强审查办案全过程管理,开展清退会员卡专项活动,对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实行约谈制度,认真办理涉及纪检监察干部的信访举报,改进纪检监察干部任职谈话制度,建立完善干部监督工作机构,通过这一系列过硬的措施,打造了一支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保障了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

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作风方面的问题繁多又复杂,既要注重整体措施的制定,更要注重具体措施的落实,以确保取得实效。习近平同志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八项规定都抓不好、坚持不下去,还搞什么十八项规定、二十八项规定?抓“四风”要首先把中央八项规定抓好,抓党的建设要从“四风”抓起。办好一件事后再办第二件事,让大家感到我们是能办成事的,而且是认真办事的。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全党。他指出,比如,今年中秋节中央纪委抓月饼,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是抓这后面隐藏的腐败。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就这么抓下去,总会见效的,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习近平同志这些精辟论述,体现的就是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作风建设各项措施落实的决心和勇气。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抓作风建设就是逐步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推进的。

(一)整治作风态度坚决、毫不动摇。作风方面的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痛下决心方能见成效。为此,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并一再强调:“一定要认清‘四风’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顽固性、反复性,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对此,中央是下了决心的,希望大家也下定决心、毫不动摇。”[2]从目前来看,正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这种鲜明的态度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坚定了党员群众的信心,也彻底消除了一些党员干部的观望、侥幸等心理。

(二)制定措施不留死角、一步到位。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转变作风的文件、制度、规定,涉及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八小时内外的言谈举止。比如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关于严禁元旦春节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的通知,等等,不仅具体详细,而且可操作性强。同时,这些规定一步到位,不试点、不试行,制定了就立即执行。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试行’给人感觉是不是还有点含糊。就先按这个规定去做,做了以后真正推开了,一两年后再完善。中央纪委有那么多规定,不也就规定下去了。反正要不断去约束。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实,言必行、行必果。我们说了不是白说,说了就必须做到,把文件上写的内容一一落到实处。”[3]

(三)违纪惩处一视同仁、没有例外。习近平同志明确强调,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令行禁止没有例外。为此,中央纪委建立了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的月报制度,设立了“四风”曝光台,不论是一般党员群众还是领导干部,不管涉及谁,只要违反有关规定,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其中,从2012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2014年6月30日,近一年半时间里,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计查处问题数达47 150件,处理人员61 703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16 296人[4]。

四、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以制度建设确保改进作风的常态化

抓作风建设最忌“新官上任三把火”、“一阵风”,过后一切照旧,否则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变本加厉”的怪圈。为此,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5]。并且一再强调,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

(一)在作风建设的总体部署上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综观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抓作风建设的总体部署,可以分为三大战略步骤:一是在执政伊始即制定出台了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向全党全国人民做出承诺和表率,并且以此为标志拉开了作风建设的序幕。二是半年过后,即从2013年6月份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了大规模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所有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三是在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结束、第二批即将开始之际,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召开,及时提出了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任务。从目前来看,正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作风建设的总体部署上做到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环环相扣,从而有效防止和避免了前紧后松、虎头蛇尾的现象。

(二)彻底清除不良风气产生的根源。一是思想根源。习近平同志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喻为“总开关”。他一再强调,说到底,“四风”问题及其各种表现形式都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联系,“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为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自身存在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以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二是机制根源。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措施,其实很多也正是清除各种不正之风存在的机制根源的重大举措。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从机制上铲除各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等存在的土壤。另外,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它对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形成了倒逼之势,要求政府把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这必将对提高行政效能、转变工作作风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方面说明了改革的艰巨性,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不正之风根深蒂固的机制体制原因。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到位,相信这些机制体制上的根源必将被釜底抽薪、得到彻底清除。

(三)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改进作风的全过程。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后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以制度的建立健全推动作风建设的常态长效。一是注重制度的长期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两个重要法规基础上,又制定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对今后5年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这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一项战略工程,也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党内法规建设作出规划,对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二是注重制度的科学性。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中央要求、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6]这一重要论述,为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指明了方向。2013年8月,党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1978年以来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近四成被废止或宣布失效。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制度建设的新要求,十八大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转变作风的党内法规制度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明显增强。三是注重制度的权威性。习近平同志指出,以前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些规定变成了“稻草人”,摆在那里没有用。因此,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有了科学的党内法规制度,并且能够真正得到严格执行、刚性运行,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就绝无回头之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1-23(01).

[2]习近平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N].人民日报,2013-09-26(0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24~125.

[4]盘点中纪委上半年成绩单:3万人违反八项规定被查[EB/OL].中国新闻网,2014-07-28.

[5]习近平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作风建设要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N].人民日报,2014-05-10(01).

[6]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3(7).

猜你喜欢

领导集体作风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政党政治思想探析
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贡献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涉台外交斗争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