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2014-02-11程奎文
程奎文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 741018)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程奎文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 741018)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网络文化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基于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网络文化蕴涵着被引导的诉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具有引导网络文化的使命和能力。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性地引导其健康发展,才是对待网络文化的应有态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一、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具有其他文化形态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一)网络文化的自身特征
1.网络文化主体的平等性。以往的文化形态,如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通过封建国家政权和帝王权威推广普及的。这类文化都是由社会上的精英群体作为主体在掌控,因而文化的话语权也仅在少数人手中。而网络文化显然是这种“中心化”和“精英化”的终结。在网络文化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创造者,都是大众网民。从理论上讲,网络文化基本上是一种没有门槛、没有限制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可以而且也能够实现全民参与。由于这种文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全民,因此整个文化生成环境呈现出一种自由、宽松、任意和自发的状态。在这种文化环境下,没有权威,没有中心,没有主流,没有传统的文化观所固有的文化强势,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御用”文化,因而有一种“显示器面前人人平等”的平衡张力。
2.网络文化空间的虚拟性。从技术层面上讲,网络空间是由比特构成的,是在网上形成的一个几乎可以找到实存社会的一切东西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可以完成越来越多的社会行为和社会互动,可以形成现实社会之外的虚拟社会,网络文化便存在于这个“虚拟社会”之中,因而具有虚拟性。在这个“虚拟社会”中,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变成了电脑上的一串字符,相互交往的人在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对话者在现实社会的真实身份,隐匿性的文化氛围在网络文化中司空见惯。
3.网络文化表达的自发性。由于网络文化表达是在虚拟空间中,交流对象仅仅是一个符号而非实体,因而将人性最隐秘、最深层的本质性从现实生活赋予人的各种身份中剥离出来。由于虚拟性与匿名性,交流空间给予了个体最宽容的态度,几乎没有追究责任的可能性。因此,人在网络世界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往往百无禁忌,极尽自由舒畅。因为虚拟空间已经将现实生活中来自社会关系、人伦道德、科学法律等的种种约束和限制通通过滤掉了。可以说,这是现代社会自发的文化运动和文化形式。
4.网络文化运行的无序性。在网络空间中,由于主体是处在虚拟空间进行匿名表达的大众网民,因此,以他们的表达和参与构建而成的网络文化的运行模式往往具有自由、个性和无序化倾向,尤其是后者几乎成为网络文化负面效应的代名词。无序性主要表现为网络表达的“零束缚”所带来的低受控性、网络主体在匿名表达时的自我放纵和不负责任、网络监管机制的难以操作等等。因而,网络文化在运行和传播上往往凸显出超级民主和自由的气质,一定程度上也扰乱了社会舆论的正常导向。
(二)双重属性所决定的双重评价
1.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挑战。首先,网络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深化人民的民主意识,营造宽容自由的市民话语环境,也有利于整合全民智慧,从而为全社会提供信息传播和意见反馈的渠道。同时,全社会范围内的网络应用和网民的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使之成为国家打造主流思想的“全民性阵地”。然而,充满个性化、边缘化、无政府化的网络文化也随之充斥着社会,并冠以“娱乐大众”的吸引力大肆流行,成为弱化甚至漠视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可小觑的因素。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势在必行。其次,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流行并传播于世界范围的文化形态,在树立国家形象、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培育网络文化产业等方面扮演着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重要角色。网络的“瞬间表达”与“全球共享”可以使一些思想和观点在第一时间内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就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成功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后发现代化国家典型、新崛起大国等形象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展示平台。然而,网络文化的全球性也为中国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尤其是以西方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西方文化,正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姿态席卷中国,其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方面的优势使得这种文化入侵正成为无法遏制的态势。因此,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世性和世界性,应是中国思想理论界的重要任务。
2.文化发展迫切需要引导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超越国界、民族、种族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形态。这一特征决定了它对社会和人的影响的双刃性,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支持与塑造作用,以及不易控制地造成社会的无序化和低受控倾向。网络文化的特征警示我们对待网络文化既不能强制拒绝,也不能放任自流。总之,网络文化具有巨大的社会文化价值,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被引导的内在诉求。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性地引导其健康发展,才是对待网络文化的最佳态度和做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其他价值体系无法比拟的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
1.自觉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自觉地、主动地构建出来的,因而它自身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都具有一种目的性和使命感。正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自觉的价值体系,决定了它引领、指导社会思潮向健康有序方向发展的权威性、合理性和可信度。
2.现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当今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只有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反映时代发展特点,针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既具体实在,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组成部分都具有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先进性,具有任何一种社会思潮、价值目标、道德准则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和深度,它们都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4.开放包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是一个生机勃勃、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多元的社会思潮和价值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养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正是通过对它们的兼收并蓄才真正获得了现实的、实践的依据和动力,并为理论的指导性提供了客观意义上的准备。
(二)引导网络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核心,必须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并通过对文化事业、文化形态、文化思想进行引导和改造而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特征决定了它只有融入文化建设,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并成为当代中国的最高价值信仰。而网络文化是一种形成于虚拟空间的自发的文化形态,往往是当下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描写,具有真实性,却缺乏“最高目标追求”的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好可以为这一诉求提供明确的价值追求目标,也可以为网络文化不断以自觉、自明的姿态向文明方向趋近指明方向。另外,虚拟世界相较现实世界所表现的拓荒性和颠覆性,也必然带来身处其中的人的思想和文化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同时,自发产生的网络文化尚无法摆脱“无政府”、“无秩序”、“反理性”等误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领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精神核心,在网络文化横扫全球的时代,必然要坚守其固有的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反映之上并引导社会思潮的使命感,从而不断引导网络文化向有序化、制度化和文明形态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理论宣传与制度安排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不断迸发时代活力的科学体系,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有巨大的拓展空间。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统摄力和凝聚力,在理论的设计、完善和执行上就要体现出亲和力、通俗化和平民性等特征,要以群众喜闻乐见、新一代青年追求潮流的方式,让理论融于市民生活并真正发挥作用。
制度具有刚性和强制性,而这恰恰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网络文化的引导是精神层面的事情,但是实践层面上的有效制度保障和供给也是相当重要的。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文化过程中,需要以下几个重要的机制设计:问责机制、奖惩机制、长效保证机制,等等。问责机制主要解决的是对网络文化不良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的责任进行追究的机制,用以保证网络空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正义;奖惩机制主要是为了保障善良网民的合法权益,打击不良网络行为,做到奖惩分明;长效机制则是通过一些综合机制来保障引导的长期性,并结合宣传、教育等方式使网络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学有目标,改有方向。
(二)重点教育与广泛引导并重
教育引导是规范和引导网络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引导方法。教育植根现在、构建未来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它在引导网络文化上的比较优势和可操作性。而重点教育的内涵就在于其对网络文化的受众群体进行理性分类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众所周知,青少年是大众网民的主要来源,也是网络文化建设的未来生力军。因此,对他们的重点教育自然是网络文化走向文明完备的必要条件和手段,而广泛引导就在于尽量穷尽式地将引导对象遍布网络用户整体。
(三)道德自律与法律制约共管
道德与法律是规定人的社会行为规范的两大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导网络文化的过程中,道德和法律会在二者之间圈定一个上限和底限。上限是道德,是评价“荣辱”的内在尺度;底限是法律,是评价“善恶”的外在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八荣八耻”的凝练形式展示了中华五千年的道德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就是要成为当代中国和世界华人精神层面的信仰,即成为“最高的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行,最终是要成为一种能够为中国人民自觉信仰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品质。而网络文化的无序性也正体现了这种道德维度的缺失。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必须是一种追求“以理服人、以德育人”的道德价值引导,而绝非国家强制推行的一种符号。用“公德影响私德,用大德引领小德”,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文化的上限尺度,即最高目标。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触犯法律层次和违背道德层次。而法律纬度则规定了在网络环境中触犯法律所应受到的约束和惩治。目前,网络骚扰和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即网络行为已经突破了虚拟空间,开始挑战现实社会的行为规范。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强化人的公平公正、遵纪守法、崇尚秩序的思想意识,让身处网络之中的人们确立一种“畏法”,以及“网络犯罪照样伏法”的观念。
D64
A
1009-6566(2014)04-0015-03
2014-06-23
程奎文(1964—),男,甘肃甘谷人,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