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世纪欧洲大学学费政策

2014-02-11黄旭华盛世明孙元

高教探索 2014年1期
关键词:注册费中世纪学费

黄旭华+盛世明+孙元

收稿日期:2013-03-01

作者简介:黄旭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上饶师范学院教科院讲师;盛世明,上饶师范学院教科院教授;孙元,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广州/510631)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中世纪大学教师教育的演进”(13ZD2L001)、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高等教育国际化:来自中世纪大学的经验和启示”(2013kyjj029)研究成果。

摘 要:中世纪大学是一个具有浓厚基督教色彩教育机构,决定其教学活动的公益性质;同时中世纪大学又是一个自治机构,它必须自行解决其教学等经费问题。大学从其出现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保证教育公益性同时又促进自身发展的棘手问题。中世纪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分期付款”和“差异化收费”的学费政策,有效的减轻了一般学子的经济负担,同时巧妙的把绝大多学费转嫁到富人身上。中世纪大学的学费由10%的贵族承担。中世纪大学学费政策诱迫富人为教育做贡献,尽可能为多数人提供了大学教育的机会。中世纪大学的学费政策是市场经济和教育公益性有机结合的典范。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学费政策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在中世纪欧洲大学史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大学社会史的出现及其繁荣,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日常生活史的研究也由此走向兴盛。①我国在教育学领域对中世纪大学的研究还基本处于一种泛泛而谈的宏大叙事的阶段②,这种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优点,不过它最大的缺陷是无法对历史和现实世界进行“洞幽”和“烛微”,真理正是隐藏在诸多“精微细节”之中。

学费制度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中世纪大学学费政策研究的论文还比较少。中世纪大学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经验值得我们深挖。本文尝试探讨中世纪欧洲大学学费政策,并期望通过对该问题的论述,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世纪欧洲大学和学生的生活状况;为教育决策部门学费政策制定提供思想和制度资源;同时期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加入中世纪大学生活史的研究。

一、“知识是否可以牟利”的态度流变

在讨论中世纪大学学费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西方古代社会对知识和金钱之间关系的态度:知识是否可以用来牟利?

(一)辩士:知识就是金钱

知识是否可以牟利这一命题早在古希腊就已经出现。辩士是西方最早的一批专业性教师[1],他们以教学为职业,对于他们来讲知识是可以而且必须用来牟利。部分辩士为了获取高额学费,不惜以“诡”辩来颠倒是非,被视为“智慧的娼妓”(Prostitutors of wisdom)。其实关于教学收费,在辩士之前,古希腊公、私学校的教师早就实行了,因此不能以教学收费来谴责辩士。既有的教师教学效果不好,辩士善于教学,顾客盈门,难免令人眼红。辩士被人污蔑为“骗徒”,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对于辩士在教学上收取高额学费这一做法,在学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成为讨论知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滥觞。人们担心此举会把神圣的知识探索沉沦为低俗的金钱交易,从而可能导致师生纯洁关系的异化。

(二)苏格拉底:知识就是美德

对于辩士这种公然把知识和金钱挂钩的做法,为部分格调高雅的雅典人所不齿。随后的苏格拉底提出“知识是美德”(Knowledge is virtue)的理论以制衡之,即反对用知识来牟利。苏格拉底知行合一、不计功利、为知识而知识的举动,开启了西方学术自由奋斗史的序幕,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时代的孔子,身体力行营销“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也成为中国学人经世济民的实用主义思想源头。这两大伟人的思想和行为奠定了东西方文化的基本底色。[2]

(三)基督教:知识是上帝的礼物

基督教继承了苏格拉底关于知识不能牟利的观念,不过基督教对知识进行了神化。知识是上帝的礼物不能用来牟利(Science was a gift from God,which could not be sold)。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基督教垄断了文化教育的一切权利。在中世纪任何人从事教育或教学必须经过教会的允许。那些没有获得允许就去教书甚至办学的人,会受到教会严厉的惩罚,即“绝罚”(excommunication),就是开除教籍、逐出教会。当时有“贩卖知识罪”这一罪名。

(四)中世纪大学:为传播知识付出的劳动可以得到报酬

中世纪社会,教师是由教士兼职的。教士从事教学是传播上帝的福音,是拯救人类堕落的灵魂,不仅不收学费,反而愿意给予学生、教徒尽可能的帮助。他们从教会获得牧师俸(benefice&prebend),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中世纪大学出现。中世纪大学教师是一个真正以教学为职业的群体。这意味着一个新兴的职业产生,“一个以写作或者教学,更确切地说同时以写作和教学为职业的人出现了”[3]。他们没有来自教会的俸禄,只得靠收取学生的学费维持生计。这和教会关于“知识不能牟利”的理念相矛盾。教师争辩,知识不可以用来牟利,不过为传播知识而付出的劳动应该可以得到报酬。显然这有狡辩的成分,不过最后教会还是做出了妥协。那些没有任何其它经济来源的教师,可以收取少量的学费,教会把因教学而产生的利润称为“可耻的利润”。

中世纪欧洲大学是一个具有很大自治权的法人实体。大学可以自主地决定课程设置、考试、颁发学位、判定学者是否具备加入教师行会的资格等学术领域内事务;同时它自己也需要解决办学场所、经费来源等问题。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大学需要筹措相关经费。中世纪大学收入来自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收入来自于学费、恩惠(graces)和其它(比如从同乡会收取的钱);外部收入基本上来源于教会的捐赠,国王、公爵或者市民所付的薪水、捐赠和助学金。[4]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讨论中世纪大学的学费问题。

二、中世纪欧洲大学学费政策

我们平常讲的学费是指狭义的学费即一次性的注册费。这里讨论的中世纪大学的学费是广义的学费,指学生与学校当局(教师)因为教学产生的相关费用。具体说学费包括:一次性支付的注册费和其它一些杂费:如学位费、听课费、各种教俗典礼费、获取各种证书和档案录入的费用、支付给学监的费用、租用教室和图书的费用等。这里主要讨论注册费、学位费、课时费、书本费。

(一)注册费

注册费一般分为三类:1.每个学生都必须办理的“大学入学注册费”;2.学生所属学院的注册费;3.学生所属同乡会的注册费。此外,许多大学还存在一种“勒索”性收费,即老生要求新生必须缴纳的“入门费”(entrance fee),尽管不少大学在章程中明文禁止对新生敲诈勒索。[5]在注册费中大学入学注册费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费,也是我们这里所关注的。

中世纪大学入学注册费通常比较低。在中世纪大学的早期,通行的学生注册主要在学院进行,而且是学生直接向一位老师注册并交纳注册费。正式的大学注册和收费则从14世纪晚期才在中欧的新兴大学中兴起,并在16世纪成为欧洲各大学的流行做法。

欧洲各大学的注册费不尽相同,但其中一个共同特点是:各大学对相关条例的执行比较灵活。入学费通常按照贫富差别而交纳不等的费用,穷学生通常免交注册费。如1490年法国瓦伦斯大学的条例规定,新生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必须交纳学费,每个贵族出身的富裕学生交3弗罗林(florin,一种金币名称),一位不太富裕的学生交2弗罗林,所有其它的学生交1弗罗林,穷学生则完全免费。③ 1447年的爱尔福特大学条例规定,每一位在大学注册的学生,只要负担得起,都要交纳1/3弗罗林或同等价值的20格罗申(Groshen,一种银币的名称);假如他是一位贵族或拥有爵位者,则交纳1弗罗林;高级教士或期望被置于第一等级的教士,则至少交纳1/2弗罗林;穷学生则至少交纳6格罗申;假如注册者没有交纳费用,则在登记册上应注明为“贫民”。[6]中世纪大学,在入学方面对学生没有什么经济上的要求。事实上没有任何要求:不管贫穷,不管社会地位,不管户口,不管健康与否,不管年龄,对语言能力也无要求,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7]

(二)学位费

在学杂费中,学位费占了相当高的比例。获取学位的花费通常包括考试费和获得学位的庆典费。据考证,在英国各大学,一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所需的费用大约相当于其一年的膳食费,或其年度花费的75.2%,即2镑9先令4便士。[8]至于欧洲大陆地区的大学,尽管我们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但根据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所需的费用来推算,一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费用大约相当于其年度花费。[9]正是由于学位费过高,大多数艺学院学生没有完成他们的大学课程。据一项著名的研究(Paulsen,F.Histor)表明:中世纪大学从入学读到“bachelor”的人只有不到四分之一,读到“master”或“doctor”的人又只占四分之一。[10]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大学制定了相应的条例加以限制④,但仍然有众多的学生无法获得学位。可见,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学位费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一项望而却步的沉重负担。

(三)讲课费

各个大学的讲课费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意大利大学的授课费用比较高,其它地区大学的授课费用相对较低。对于极其贫穷的大学生,学校往往免收授课费。胡安一世于1392年颁布法令,规定里斯本—科英布拉大学的富裕的法学院学生应付讲课费40镑或里弗尔(Livre ),中产阶级的学生付20镑,穷学生付10镑;其它大学该法令由地方当局组织实施。[11]

我们迄今所能搜集到的有关讲课费最为详尽的资料来自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德国的莱比锡大学。据1405年博洛尼亚人文与医学大学的课程设置条例,我们可以估算出,一位大学生修完全部课程所需费用共为1226博洛尼亚索里达(合61.3里拉,约40.87金弗罗林),约占其四年总费用的3065%。[12]因讲课费太高,所以一些学生设法逃避交费。一位博洛尼亚大学著名法学家曾哀叹:“他们想学习,却不想交费。所有的人都想学习,但是没有一个人会交费。” [13]

(四)书本、纸笔费用

对于大学生而言,书本和纸笔亦是必不可少的。在15世纪中期书籍印刷和纸张广泛运用之前,复制书籍的材料和工艺仍然比较落后和昂贵,所以导致书籍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大多数学生通过复制或者租借来满足对书籍的需要。对于关涉到每位学生和教师切身利益的纸张、书籍的价格和质量,各大学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条例,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众多大学所形成的教科书的租借、复制体制。大学往往规定文具商们应严格按照大学的相关条例出租样本书以供学生复制,这样把书籍价格控制在一个基本合理的价位。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在巴黎大学,“入学费和书籍费始终是大学生预算中最少的部分” [14]。这种租借、复制体制满足了大学生对书籍的急需,保证了大学教学的正常运转,其作用不可低估。

中世纪大学除了学位费过高没有获得根治,对于其它的学杂费,如注册费、讲课费、书籍、纸张等费用制定了相关的条例加以限制;而且还对大学城中的房租、文具、纸张、日常生活用品等进行评估和限价,将价格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成本。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出大学试图降低学习费用,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机会的努力。这一切和中世纪社会的“教学无偿”的思想以及中世纪大学拥有的广泛的自治权密切相关。

三、中世纪大学学费政策的特色

中世纪大学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费政策:分期付款、差异化缴费。

首先,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一种分期付款的学费政策。

中世纪欧洲各大学入学注册费很低。现在大学,学生新学期交给学校的高额入学注册费,在中世纪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据估算是一个普通学生半个月左右的生活费)。为什么中世纪大学的注册费如此之低?这里有几个考量:首先,基督教一直主张实行“教学无偿”的思想,把教学产生的利润称为“可耻的利润”,这必然会对大学的学费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中世纪大学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自治法人机构,决定大学不可能无偿教学,只好象征性收取学费;其次,当时以托钵会修道院为代表的修士实行无偿教学,这种市场竞争机制导致大学不可能收取高的学费;再次,当时师生流动很大,大学竞争很激烈,这种市场竞争机制也抑制大学收取高额注册费冲动;最后,一次性收取大量的注册费不利于师生的流动,对学生尤其不公平。

大学和大学所在的城镇不是通过学生的注册费来获得好处而是通过大学培养人才和发展、活跃当地的经济和其它方面赢得溢出效应。正如上文所说,中世纪大学不会拒绝任何一个学生入学。中世纪大学以把每个教室、宿舍填满为乐趣,所以注册费很低。

如此低的学费是不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大学必须用其它名目收取费用,其中听课费就是一种变相的学费。听课费大约占一个学生全部花费的30.65%。在中世纪大学,一个学生刚到学校,就会有学长来游说他去上某个老师的课,这个学长一般会从教师那里得到一定的报酬。当时就有提防“西贝波修斯(pseudo-Boethius)”的说法,意思就是不要轻易把听课费交给那些沽名钓誉的讲座教授。有些大学甚至出台政策,学生可以在听较长时间的课以后才决定是否缴纳听课费,甚至听完课才缴听课费。[15]这样在保护了学生的利益的同时好像又侵犯了教师的利益,学生愿意学习知识而不愿缴费。当时博洛尼亚大学每个讲座都设有两个教师以便他们互相竞争。[16]不过总的来说,这种市场竞争机制的确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时一个学生只听课、不缴纳听课费,也不参加考试,教师对此是无可奈何的。如果要参加考试,学生就必须缴纳所欠费用。参加学位考试的各种费用很高,在英国,学位费相当于一位学生年均膳食费或其年度花费的75.2%。在欧洲大陆,学位费大约相当于一位学生的年度花费。事实上参加学位考试的学生很少,所以一般是有钱人才参加学位考试。

这种把学费分解为注册费、听课费和学位费的分期付款的学费制度,大大降低了入学门槛,使得更多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付费上学,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自由。当时师生流动性很大和这种灵活的学费制度是分不开的。

其次,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一种差异化学费政策。

中世纪大学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阶层的学费亦有差别。自大学兴起直到“价格革命”前,欧洲各大学的学生费用尽管也有所增长,但是增幅不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学生的最低学费数额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意大利大学最贵,法国次之,神圣罗马帝国和英国大学最低。不同专业和不同学历的费用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人文学院学生的花费最低,神学院次之,最贵的是法学院和医学院;同时,就读的学位越高,花费越大。

不过最具中世纪特色则是根据学生身份等级和贫富,实行差异化学费政策。这种差异化学费政策主要表现在入学注册费、听课费、学位费等方面。一般而言,富有的学生所支付的上述费用为规定中的最高标准,而被确认为贫穷的学生,上述费用往往会减免。例如,各大学大都降低或免除了穷学生的入学费。由于入学注册费较低,而不像今天的大学入学费昂贵得吓人,所以大学门槛大大地降低了。贫穷不会成为人们上大学的障碍,从而保证了贫困学生获得相对同等的教育机会。可见,正是遵循着“贫富有别”的原则,大学在收费方面向穷学生进行了倾斜,使得学校既能收取到尽可能多的费用,又不使穷学生失学。要知道在“在新旧欧洲(至少是阿尔卑斯山以北),15%-20%的在校大学生是贫穷的” [17]。在中世纪的欧洲,富人亦被迫为大学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在15世纪的巴黎大学,最大部分的应付款项是由占学生总数10%的贵族学生所缴付的。” [18]

四、中世纪大学学费政策的启示

让贫穷的学生进入大学可以不必通过降低规定的收费标准,而是可以通过分期付款、减免或免除部分费用的方法,这是中世纪大学学费制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对于大多数人最困惑的是:为什么中世纪大学可以实行富人多付费、一般人少收费、穷人免费的差异化学费政策?为什么大学可以实行分期付款的学费政策?中世纪大学学费政策在教育理念和制度安排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

首先,中世纪大学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学术机构。早期大学和学院基本上都是教会的侍女和附庸。大学修道院式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它与教会的世代联系。[19]大学和教会的联盟是基于一种信仰:学者是“真正上帝的代言人,真正天国的引路人”[20]。教师有一种天然的宗教使命,即传播上帝的福音。这使得教师把教书当作一份事业(career),而不仅是一个工作(job)。教会的传统观点认为:知识是来自上帝的礼物,不能加以买卖。也就是反对向学生收取学费。中世纪社会“知识是上帝的礼物,不可牟利”理念和因为教学产生的利润是“可耻”的思想,对中世纪大学学费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实行教育平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中世纪浓厚的宗教氛围下,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使得富人愿意拿出大笔钱来资助穷人求学。当时的教俗统治者和富人纷纷捐资助学已蔚然成风。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大学贷款基金的设立、为穷学生提供免费食宿的学院的出现就是最好的实例。

其次,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按学生身份等级差异化学费政策满足了贵族的救赎心理和虚荣心。贵族等拥有爵位的人在缴纳高额学费的同时也享受着相应的特权。比如在中世纪大学,教室的座位是分等级的,靠讲台前面的座位是VIP客户,为贵族专享;教室两边的座位是缴费学生的,教室最后面的位置才是免除学费的穷学生的专门区域。[21]这种特权在中世纪大学比比皆是,比如在住宿、餐饮、着装、集会等,那些缴纳高额学费的学生都享有程度不等的特权。中世纪大学通过市场化手段,最大限度的谋取利润,同时把这些利润补贴给那些穷学生,回报社会,使得大学具有社会企业的特点。

我国经济学家茅于轼建议提高学费,并通过设立补助金的方式,来帮助贫困学生的设想,在中世纪大学已是活生生的事实。茅先生关于提高学费资助贫困学生的设想可能是基于经济学的考虑或者是受到美国学费政策的影响。美国的学费政策经历一个从低学费、低补助到高学费、高补助过程。美国的高学费、高补助学费政策建立在健全的征税制度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民间捐资助学传统上面。这再次证明教育问题如学费缴纳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美国实行的高学费、高补助的学费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中世纪大学学费政策的回归。

我国目前主要学习美国的高学费、高补助学费政策,它从整体上改善了教育公平。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和传统,我国在实行高学费政策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高收费使大量低收入者对大学望而却步或提前辍学。高校中贫困生群体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由于生活的窘迫、心理的焦虑与自卑,他们成功的可能性也远低于其他学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象,从而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如何让富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让低收入者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需要我们设计巧妙的政策诱逼富人为教育做贡献。

再次,中世纪大学实行的分期付款的学费政策,表明中世纪大学具有灵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这种分期付款的学费政策,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巧妙的将大多数学费转移到贵族身上,使得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它方便甚至鼓励学生自由转学。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办学机制,各大学之间为争取生源,相互竞争,从而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可以说,中世纪大学的学费政策是市场经济和教育公益性结合的典范。

历史一再证明,大学只要实行市场竞争机制,大学就生机盎然;反之,大学就死气沉沉。现在大学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向:无墙大学、网络大学的出现,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学习世界上著名大学权威教授的课程。耶鲁大学就雄心勃勃宣称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最终把所有课程放到网上以供所有人享用,从而建立一个强大的学术帝国。开放入学、市场竞争、学生中心、学习自由、名师效应、校园建筑缺乏等,这一切和曾经的中世纪大学是如此的相像,以至于有学者提出:回到未来的高等教育——中世纪大学。[22]

教育改革必须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历史不是一件约束物,它不能束缚目前的一代。虽然历史学家手中没有水晶球可做预言,没有魔镜可供占卜,但它在这一领域也能为他人提供有益的东西:如果你想要知道你要去哪儿,它帮助你了解你曾经去过哪儿。” [23]我们研究高等教育,有一种倾向就是唯欧美国家马首是瞻,患有“历史遗忘症”。我们研究中世纪大学,不是“恋尸癖”。中世纪大学不是化石,我们的大学和中世纪大学一脉相承。中世纪大学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教育实践里,为我们留下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去挖掘。中世纪大学就是近现代大学的试验场。我们是要研究欧美等国家的教育,不过,需要谨记在欧美民族国家之前,大学还有一段漫长的历史。相比较欧美那些“成熟”的教育经验,中世纪大学具有萌芽性质的理念、制度更本源,更有生命力,或许更值得我们关切。

注释:

①较重要的研究论文和著作有: T.H.Aston,“Oxfords Medieval Alumni”, Past and Present,1977(74); T.H.Aston,G.D.Duncan,T.A.R.Evans,“The Medieval Alumni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Past and Present,1980(86); Hilde de Ridder-Symoens,ed.,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Olaf Pedersen.The First University-Studium General and the Origins of University.Education in Europ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Alan B.Cobban, English University Life in the Middle Ages,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9.

②宋文红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历史描述与分析》(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石广盛的《欧洲中世纪大学研究》(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张磊的《中世纪大学》(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相对来说从微观方面对中世纪大学做出描述。

③在15世纪中叶的佛罗伦萨,著名律师和大学教授的平均年薪为200-500弗罗林,银行经理为100-200弗罗林,佛罗伦萨文书次长为100-150弗罗林,中产阶级裁缝为60弗罗林。可以看出,当时的注册费的确很低。见王乃耀的《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世界历史》2006年第1期)。

④除了维也纳地方议会制定了相关法令外,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德国各大学等也纷纷出台条例免除或部分免除穷学生的学位费。Post,Gaines.MastersSalaries and Student-Fees in Medieval Universities [J].Speculum,1932.Vol.7.No2.181-198.

参考文献:

[1][2]林玉体.西方教育思想史[M].九州出版社,2006.1, 1—17.

[3]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

[4]Aleksander Gieysztor,“Management and resources” in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vol.Universities in the Middle Ages, edited by Hilde de Ridder-Symoens,133,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5][7][11][21]Rainer christoph schwinges ,“ Admission”in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vol.Universities in the Middle Ages, edited by Hilde de Ridder-Symoens,277-278,171-173, 280-281,171-173.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6]Robert FranciS Seybolt, The Manuale Scholarium: An Original Account of Life in the Medieval University.17.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1921.

[8]徐善伟.中世纪欧洲大学生学习及生活费用的考察[J].世界历史,2012(1):79-88.

[9]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M].梅义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82-83.

[10]Stephen C.Ferruolo.“Quid dant nisi luctum? ”:Learning,Ambition,and Careers in the Nedievcal University[J].History of EducationQuarterly, 1988, 28 (1):1-22.

[12]Lynn Thorndike, “Regulation of the Bejaunium or Freshman Payment”in University Records and Life in the Middle Ages.273-285 ,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44.

[13][15][16]Alan B.Cobban.Medieval student power [J].Past﹠Present,1971(53):44-45.

[14]Eric H.Reiter.Masters,Students,and Their Books in the Late Medieval German Universities[J]Paedagogica Historica,Volume34,No.2,1998.

[17]Astrik L.Gabriel,Review of Matriculation Books at Medieval Universities .The Catholic Historical Review,1996(82):459-468.

[18]Post,Gaines.Masters' Salaries and Student-Fees in Medieval Universities [J].Speculum,1932.Vol.7.No2.181-198.

[19]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38-146.

[20]杜威.我的教育信条[A].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C].王承绪,赵祥麒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22]M.D.Byrd.Back to the future higher education [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1(4)Pp.1-7.

[23]伯顿·克拉克 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49.

(责任编辑 刘第红)

猜你喜欢

注册费中世纪学费
中世纪欧洲艺术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我的兴趣班学费
新学期赴法留学生费用暴涨15倍
浅谈法国留学新政下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的新思路
法国公立高等院校注册费上涨政策述评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大学学费“涨声”背后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