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塞通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及临床价值

2014-02-09钟祥斌刘宇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血塞通硬化神经功能

韩 燕,钟祥斌,刘宇宁

(北京市回民医院,北京 100054)

脑梗死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传统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已成为共识,而CRP是血管炎症反应的一个敏感性指标,因此血清CRP水平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有直接关系。本研究通过观察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塞通,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CRP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1例,病程<3 d,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72.53±9.24)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71.45±8.67)岁。排除标准:有心脏病、感染、风湿病、肿瘤以及严重慢性疾病(如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者。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既往病史、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入院后第1天和入院第14天抽取空腹静脉血3ML检查患者血清CRP,采用敏感干化学增强型免疫浓度法(Quilcread CRP),取EDTA-K2抗凝全血1 ml,样本用量为20 μl。仪器:Quikread 101,CRP的参考范围:1~10 mg/L。

1.2.2 分组 2组均视病情给予调整血压、调脂等常规治疗,颅压高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广西梧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500 m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 d。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定,并分别检测凝血4项、血小板计数及肝肾功,治疗后复查CT或MRI并观察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

1.3.1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1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中国卒中量表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轻度缺损:0~15分;中度缺损:16~30分;重度卒中:31~45分。

1.3.2 疗效 基本痊愈标准:0级病残,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100%;显著进步标准:1~3级病残,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6%~90%;进步标准:生活能自理,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45%;无效标准: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以内或无减少甚或增加。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急性脑梗死治疗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比较

表1显示,急性脑梗死治疗组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2.2 急性脑梗死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表2显示,急性脑梗死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急性脑梗死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表3)

表1 2组治疗前后CRP水平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CRP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注: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注:2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及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研究都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伴随多种炎性因子的增高,炎症反应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CRP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炎性因子[3]。CRP是人体肝脏中合成的一种典型急性期反应蛋白,也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症和组织损伤标记物,由白细胞介素等刺激肝脏合成,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大家已经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是炎症性疾病,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白细胞或血小板对内皮细胞黏附性和通透性的增加,促进血凝,诱导产生血管活性因子和细胞因子等, 导致CRP合成增加、内皮功能损害, 使扩血管物质释放减少, 从而增加内皮细胞与血小板和白细胞的黏附,导致血管病变和血栓形成[4,5]。

CRP作为脑梗死急性期的炎性指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6],参与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与急性脑梗塞的发病呈正相关,并与脑梗塞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在脑梗死急性期时CRP水平明显增高,因此早期给予减轻血管炎性反应药物显著降低CRP水平,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预防卒中的进展[7]。CRP半衰期较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因此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水平变化,对判定脑组织受损情况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血塞通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常用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其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通脉活络[8]。血塞通是由中药材三七提取精制而成,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药理实验表明,三七总皂甙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膜微黏度,抑制由ADP、血小板活化因子、花生四烯酸及凝血酶等,对抗血小板聚集;该药能显著降低机体耗氧量,提高机体对缺氧耐受力,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而达到治疗目的[9]。

本研究结果显示,CRP参与的炎症反应影响着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尤其是脑梗死的病理过程[10]。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塞通能显著降低脑梗死血瘀证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常规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表明血塞通可通过降低CRP水平发挥抑制脑梗死血瘀证的炎症反应,在西医常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塞通能有效降低血清CRP水平,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本实验研究发现,在西医常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塞通获得了良好效果,2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提高,且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5.1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2组总有效率(P<0.05)提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塞通,能更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症状。

本研究通过应用减轻血管炎性反应药物降低CRP水平,可以明显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症状,促进脑梗死患者愈合。但值得一提的是,CRP浓度的变化是组织细胞受损时的一项非特异性反应,需在排除引起CRP 变化的其他原因(如感染、创伤、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后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高亮. 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作用机稳的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04,33(6):476.

[4] 武湘云, 李立新, 李贵霞. 脑血管疾病与血清C-反应蛋白关系的探讨[J].临床荟萃, 2004, 19(13):751.

[5] Heinrich J,Schulte H,Schonfeld R, etal.Association of variables of coagulation, fibrinolysis and acute phase with atheroscle rosis in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arterie supplying the brain [J].Thromb Hae Most, 1995, 73(3): 374-379.

[6] Ridker PM,Danielson E,Fonseca FA,etal. Rosuvastatin to prevent vascular events in men and women with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J].N Engl J Med,2008,359(21): 207-2195.

[7] Andrea Feher,Gabriella Pusch,Katalin Koltai,et al. Statintberapy in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a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1,148: 131-138.

[8] 郭建韬.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2): 82-83.

[9] 俞恩珠.三七总皂苷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4) : 253-254.

[10] 华洁,牛国忠,李保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定的临床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7(12):484.

猜你喜欢

血塞通硬化神经功能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应用血塞通联合生脉注射液对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