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探析
2014-02-09郝燕,王鹏
郝 燕,王 鹏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在社会高速发展、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疲劳人群的数量迅猛增加,其中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又占据绝大部分。慢性疲劳综合征由于其持续时间长且易于反复发作,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危害。本研究拟采用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设计方法,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相关体质类型,以期为中医个体化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调查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及针灸科门诊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及健康人群各150例。
1.2 研究标准
1.2.1 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制定的诊断标准[1]。 (1)不明原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持续6个月或6个月以上,充分休息后症状不缓解,活动水平较健康时下降50%;(2)同时具备下列症状中的4条或4条以上,持续存在半年或半年以上但又不应早于疲劳出现:①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②咽痛;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触痛;④肌痛;⑤多发性非关节炎性关节疼痛;⑥新出现的头痛;⑦不能解乏的睡眠;⑧劳累后持续不适感超过24 h。
1.2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的体质基本类型与特征[2]进行判定,分别将人群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及特禀质9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频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调查表295份,总应答率98.33%。病例组回收146份,剔除资料不全者4份,有效调查表142份;对照组回收149份,剔除资料不全者1份,有效调查表148份。2组人群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 2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平和质、气虚质和阳虚质3种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上有显著差异,提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布比较
2.3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分析
表2显示,经统计学分析容忍度及VIF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各体质自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能够使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
表2 中医体质类型自变量间的共线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