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诊断标准下代谢综合征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2014-02-08刘丽娟甄东户汤旭磊傅松波吴晓燕田昀灵关聪会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29期
关键词:高血糖肝病患病率

刘丽娟,甄东户,汤旭磊,傅松波,吴晓燕,田昀灵,关聪会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目前学术界尚未完全统一MS的诊断标准。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也被证明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MS关系密切[1-4],胰岛素抵抗是二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在1项11年的随访研究中发现,NAFLD可预测MS的发生[5]。本研究以200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2005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及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JCDCG)的诊断标准,调查了兰州市中老年人群的MS患病情况,分析不同标准下MS与NAFLD的关系,为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兰州市五泉铁路西村街道社区为单位,于2011年7—9月抽取社区内年龄40~75岁常住居民(在兰州市居住≥5年)、依从性良好、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者为调查对象。排除行动不便、交流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共调查3 273例,回收有效问答3 125例,有效应答率为95.5%,其中男882例,女2 243例;平均年龄(57.8±8.7)岁。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化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既往病史、服用药物种类及名称、饮食习惯、饮酒、体育锻炼等一般情况。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访调查及体格检查,测量调查对象身高、体质量、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取3次的平均值,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送检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餐后2 h血糖(2 hPG)。所有调查对象行上腹部B超检查。

1.3 MS诊断标准 (1)2004 CDS标准[6],具备以下4项因素中的3项及以上:①超重和/或肥胖:BMI≥25.0 kg/m2;②高血糖:FPG≥6.1 mmol/L和/或2 hPG≥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SBP/DBP≥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 mmol/L,和/或空腹血HDL-C<0.9 mmol/L(男)或<1.0 mmol/L(女)。(2)2005 IDF标准[7]:必须具有腹型肥胖〔腰围≥90 cm(男)或≥80 cm(女,中国人标准)〕,另加下列4项因素中的任意2项:①TG升高(≥1.7 mmol/L)或已接受针对性治疗;②HDL-C降低〔<1.03 mmol/L(男)或<1.29 mmol/L(女)〕或已接受针对性治疗;③血压升高(SBP≥130 mm Hg和/或DBP≥85 mm Hg)或已接受降压治疗或此前已被诊断为高血压;④FPG升高(≥5.6 mmol/L)或已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3)2007 JCDCG标准[8],具备以下3项及以上:①腹部肥胖:腰围>90 cm(男)或>85 cm(女);②TG升高(≥1.7 mmol/L);③HDL-C降低(<1.04 mmol/L);④血压升高(≥130/85 mm Hg);⑤高血糖(FPG≥6.1 mmol/L和/或2 hPG≥7.8 mmol/L)或有糖尿病史。

1.4 NAFLD诊断标准 采用2010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9],其B超诊断标准为:(1)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明亮肝”),回声强于肾脏;(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3)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除以上标准外,同时需符合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140 g/周(男)或<70 g/周(女);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性肝病的特定疾病。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男性的年龄、腰围、FPG、2 hPG、HbA1c、TG、SBP、DBP及ALT均高于女性,而TC、HDL-C、LDL-C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种诊断标准下MS的患病情况 CDS标准下调查对象MS患病率为22.8%(714/3 125),标化患病率为21.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7.4%(242/882),高于女性的21.0%(472/2 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8,P<0.01);IDF标准下调查对象MS患病率为40.9%(1 277/3 125),标化患病率为36.5%,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6.7%(324/882),低于女性的42.5%(953/2 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P<0.01);JCDCG标准下调查对象MS患病率为34.6%(1 082 /3 125),标化患病率为32.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1.4%(365/882),高于女性的32.0%(717/2 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0,P<0.01)。3种诊断标准下MS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在女性中这种升高趋势较为明显(P<0.05,见表2)。

2.3 3种标准下MS各组分的患病情况 CDS标准下高血糖、高血压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F标准下FPG升高及血压升高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而腹型肥胖、HDL-C降低检出率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CDCG标准下HDL-C降低、血压升高、高血糖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不同性别中老年人一般资料比较

注:BMI=体质指数,FP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表2 不同年龄别中老年人在3种诊断标准下MS患病率情况〔n(%)〕

注:与同年龄组内男性比较,*P<0.05

表3 不同性别中老年人3种诊断标准下MS各组分的患病情况〔n(%)〕

2.5 NAFLD取代3种标准下MS的任一组分后的一致性检验 以NAFLD分别取代IDF标准中除必须条件腹型肥胖以外的MS的4个组分(TG升高、HDL-C降低、血压升高、空腹血糖升高)之一后,Kappa值分别为0.805,0.809,0.798,0.824(P<0.001),与原标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以NAFLD分别取代CDS标准MS的4个组分(超重和/或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之一后,Kappa值分别为0.742,0.681,0.651,0.707(P<0.001);取代JCDCG标准MS的5个组分(腹部肥胖、TG升高、HDL-C降低、血压升高及高血糖)之一后,Kappa值分别为0.779,0.743,0.818,0.722,0.716(P<0.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MS患病率明显上升,已经成为重大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MS患病率与采用的诊断标准、调查人群城乡地域差异及年龄等有关。IDF、CDS标准下MS患病率在2008年上海浦东新区20~80岁居民中分别为21.7%、18.2%[11],同期南昌市20岁以上人群中分别为20.1%、16.7%[12]。贵州市城区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IDF标准的MS粗患病率为40.6%,标化患病率为37.4%[13]。此次针对兰州城区40~75岁人群的调查显示,IDF标准及CDS标准下MS患病率分别达到40.9%和22.8%,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6.5%和21.7%。虽然以上调查人群年龄范围各有不同,上海的调查包括了乡镇,而贵州和本调查只限于城区,但仍可提示经济欠发达地区MS患病情况不容乐观。

本研究结果再次显示,不同标准下MS患病率的性别差异不同,可能与其各组分患病情况相关;本调查对象在CDS、JCDCG标准下MS患病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可能与CDS、JCDCG标准高血糖、高血压组分以及JCDCG标准下HDL-C组分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肥胖和/或超重组分男女性患病率相近有关;IDF诊断标准则不同,其以腰围男性≥90 cm、女性≥80 cm为切点,将腹型肥胖作为诊断的必须条件,其呈现明显的女性高于男性的特点(52.8%比70.2%,P<0.001),这是IDF标准MS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的主要原因;此外,3种诊断标准下MS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在女性中这种升高趋势较为明显,提示年龄可能是影响MS患病率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MS各组分均是与NAFLD患病关系最密切的危险因素[3-4]。随着MS各组分数目的增多,NAFLD的检出率逐渐升高,表明NAFLD患病随代谢紊乱的加重呈增高趋势;NAFLD可作为MS的肝脏组分[14],以NAFLD分别取代3种标准下MS的组分之一后的诊断与原诊断相比,一致性均可,尤其是在IDF标准下,以NAFLD取代MS除必须条件外任一组分后,Kappa值均≥0.75,为最高,与原标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有研究提出可以通过MS诊断标准来判断、鉴别NAFLD患者[2,15]。目前国内常用的MS诊断标准中,CDS标准采用的是各种疾病的诊断切点,检出率最低;而IDF标准因采用腰围切点使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性别差异过大,即使较新的JCDCG标准也是在2007年制定的,那么能否重新修订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MS诊断标准,既能兼顾NAFLD,又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值得思考。

总之,本研究调查范围只限于兰州市城区的一个社区,数据有一定局限性,但仍然显示了兰州中老年人群MS以及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的严重性,应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应该把NAFLD等同于MS的重要组分,对于确诊NAFLD的患者,需全面评估是否存在MS及其组分,并及早防治以降低其潜在的心血管风险。

1 Chen SH,He F,Zhou HL,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metabolic syndrome[J].J Dig Dis,2011,12(2):125-130.

2 Hamaguchi M,Takeda N,Kojima T,et al.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by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he metabolic syndrom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13):1508-1516.

3 Souza MR,Diniz Mde F,Medeiros-Filho JE,et al.Metabolic syndrome and risk factors f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Arq Gastroenterol,2012,49(1):89-96.

4 郑盛,杨晋辉,尤丽英,等.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605.

5 Adams LA,Waters OR,Knuiman MW,et al.NAFLD as a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an eleven-year follow-up study[J].Am J Gastroenterol,2009,104(4):861-867.

6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7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The IDF Consensus world wide definition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J].Diabetes Res Clin Pratt,2005(67):251-257.

8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代谢综合征[M]//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17.

9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修订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2):163-166.

10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1 杨黎明,阮晓楠,白云,等.浦东新区20~80岁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特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9):718-723.

12 涂萍,李圣坚,段鹏,等.不同诊断标准下南昌市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特征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761-763.

13 李红,时立新,张巧,等.贵阳市城区4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5):410-413.

14 Uchil D,Pipalia D,Chawla M,et al.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the hepatic compon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J].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09(57):201-204.

15 郑盛,唐映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17.

猜你喜欢

高血糖肝病患病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