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管采血顺序对电解质钾、钠测定结果的影响
2014-02-07周红辉麦吕芬李华
周红辉,麦吕芬,李华
(鹤山市人民医院,广东鹤山529700)
·经验交流·
真空管采血顺序对电解质钾、钠测定结果的影响
周红辉,麦吕芬,李华
(鹤山市人民医院,广东鹤山529700)
真空管采血顺序;交叉污染;钾离子;钠离子
随着检验项目的丰富,目前我院多数患者都采用软管双向针一针多真空管的采血方式。在含钾盐(EDTA-K2)、钠盐(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真空管中,其钾钠离子浓度均高于人体正常值。本文旨在探讨在一针多真空管采血时,此种含抗凝剂真空管是否会对普通生化真空管造成交叉污染,进而引起电解质分析结果误差。以钾钠离子浓度测定为例,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选取2013年4月-5月200位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男女各50例,年龄3~86岁,平均年龄30.5岁。第一组采血顺序:普通真空管1→普通真空管2(称A管)→EDTA-K2管3→普通真空管4(称B管);第二组采血顺序:普通真空管1→普通真空管2(称C管)→枸橼酸钠抗凝管3→普通真空管4(称D管),分别检测A、B、C、D管血清钾钠离子浓度。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无溶血、脂血,分离血清后2h内检测完毕。
1.2 仪器与试剂检测仪器美国Medica EasyLyte PLUS电解质分析仪及广州贝立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电解质分析仪试剂。真空管采用由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软管双向采血针及采血真空管。
1.3 方法血液标本水浴箱放置30min,待血液完全凝固后3000r/min离心3min分离血清上机检测。所有样本均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EasyLyte PLUS电解质分析仪各项指标正常,室内质量控制在控。每次先检测A管和C管再检测B管和D管。
1.4 统计学方法检测数据使用x±s表示,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人在间隔含EDTA-K2和枸橼酸钠抗凝剂真空管采血前后的钾钠离子浓度结果,经配对t检验P>0.05,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表1 第一组100例钾钠离子浓度结果(±s)
表1 第一组100例钾钠离子浓度结果(±s)
K+( m m o l / L ) N a+( m m o l / L ) A真空管B真空管t值P值3 . 9 9 ± 0 . 3 3 3 . 9 6 ± 0 . 3 1 0 . 6 9 5 0 . 4 9 1 1 4 1 . 2 6 ± 2 . 1 1 4 1 . 8 9 ± 2 . 1 4 1 . 5 8 4 0 . 1 2
表2 第二组100例钾钠离子浓度结果(s)
表2 第二组100例钾钠离子浓度结果(s)
K+( m m o l / L ) N a+( m m o l / L ) C真空管D真空管t值P值4 . 1 8 ± 0 . 3 8 4 . 1 3 ± 0 . 3 6 0 . 7 9 1 0 . 4 3 3 1 4 0 . 8 5 ± 1 . 6 2 1 4 1 . 3 5 ± 1 . 7 2 1 . 7 5 0 . 0 8 6
3 讨论
真空管采血法目前使用越来越广泛。含抗凝剂的真空管,尤其是含液体抗凝剂的真空管,因在运输或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反复颠倒及抗凝剂聚集于试管口的情况,故在采用一针多管采血时,不同的采血顺序,可能导致双向针上含有抗凝剂携带污染下一管标本,进而可能引起检验结果的误差[1],因而多管采血时常需按照一定的采血顺序[2]。
本结果显示,在一针多真空管采血时,含钾钠盐抗凝剂真空管无携带污染,对电解质结果测定无干扰。本实验在真空采血时均舍弃了第一管,这样避免了组织液对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影响[3]。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真空采血顺序改变未对钾钠结果造成影响。原因可能与双向采血针表面极度光滑不易黏附各类添加剂有关;另外,针头有硅胶套保护,当从真空管帽拔出针头时,硅胶套和试管帽均可擦除针头表面的血液;此外,亦有研究[4,5]指出,钾钠盐抗凝剂交叉污染量需达到一定量才能使钾钠离子浓度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1]李丹.关于使用真空采血系统采血顺序的探讨[J].吉林医学, 2006,27(2)∶206.
[2]田桂芹,斯国梅,黎淑君,等.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2)∶153-154.
[3]焦连亭,耿洁.真空采血器的技术特点及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2,25(2)∶376-378.
[4]贾兴旺,田亚平,张丹.真空采血管致生化指标异常的原因[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0(4)∶445-446.
[5]吴连杰,任继欣,李雪梅.探讨多种抗凝血浆对急诊生化离子指标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3)∶1739-1740.
R446.11+2
B
1674-1129(2014)06-0797-02
2014-01-15;
2014-10-11)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4.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