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出一个光彩夺目的春天——祝禧“赶集”教学片断赏析
2014-02-06张文娟
张文娟
《燕子》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开篇文章,第二段生动描述了春天的美景。那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用“光彩夺目”为春天做了注解。但什么叫“光彩夺目”,“光彩夺目”的春天又是什么景象,三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并想象。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祝禧老师选择了“赶集”为突破口,一草一木顿时生动活泼起来,光彩夺目的春天就此呈现在学生眼前。“赶集”教学片断摘录如下:
师:美要我们仔细揣摩,细细品味!这春天的美景究竟美在哪儿?我们要到文中仔细去品味!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春天很美!
师:美在哪儿?
生:美在春天的美景和燕子融合在一起,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
生再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里有一个词“赶集”,赶集是什么意思?
生:好像去超市。
师:赶集中的集不是超市,是集市,谁去赶集?
生:小燕子。
师:那时候,农村里的人去赶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去赶集?拿什么去集市卖呢?
生:青菜、白菜、萝卜。
师:拿这些去干什么?
生:去卖!
师:那不用赶啊?
生:如果不赶,会被人家抢去摊位的!
师:那该怎么去?
生:赶快去!
师:去迟了要卖不掉的!那时候,农村人就带着农副产品去集市卖,就叫“赶集”。那时的景象就叫“赶集”,谁去赶集?
生:小燕子、花、草、柳树。
师:它们是怎样来赶集呢?为什么来赶集呢?我们就是那些花草树木,我们一起去赶集。你演谁?你呢?
生:草儿、红花……
师:桃花,桃花,你急急忙忙去赶集,看你那脸红扑扑的!你带什么来赶集?
生:红色。
师:红艳艳的颜色吗?这么美的颜色,真善良!还带了什么?
生:花香。
师:清清的花香,这芬芳的花香也是你带来的吗?你带来了清清的花香,带来了红红的色彩,还带来了妖艳的舞姿。这桃花急急忙忙地赶来了!
师:柳树,柳树,你是怎么来赶集的?
生:我飞快地奔来了。
师:你带什么来?
生:我带来了翠绿的颜色和精彩的舞蹈。
师:这动人的舞姿是你带来的吗?这动人的色彩是你带来的吗?为什么带这些来?
生:因为这里很美。
师:你看,树儿来了,花儿来了,草儿来了。你看,它们都来了!它们都像( )形成了( ),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看,这么美的春天来了!小燕子看到我们,它会怎么说呢?
生:哇,这么美的景色,我要赶快生孩子!
生:哇,好美啊,我要在这里住下。
生:哇,我们也要赶来,为春天增添一份生趣。
师:小燕子赶来了,也加入这个行列中去,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你们瞧,这柳枝摇曳,细雨洒落,这微风轻拂,桃花盛开,再加上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的到来,这春光真的是烂漫无比。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读出这春天的风光无限。
生再读第二自然段(配乐)。
词语不是为理解而理解,否则就陷入了功利主义的俗套。祝老师的教学将词语教学与学习文本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理解词语利益最大化,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赶集”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步:
一、基于生活的理解
“赶集”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祝老师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去超市”层面上加以点拨,准确体会“赶集”的意思。更有意思的是,祝老师解读的侧重点放在“赶”上,了解赶集人“赶”的原因,体会“赶”字背后急切的心情,为想象春天热闹的画面埋下了伏笔。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理解“赶集”的意思之后,祝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春天景物赶集时的场景。一草一木都有了鲜活的生命,兴致勃勃地聚拢而来,“赶集”成了生动热闹的场景。为了让学生加深情感体验,祝老师采取表演的方式,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值得推崇的是,祝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景物“会带什么来赶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具体化、细致化的层面,学生也从关注“赶集”转变到关注春天一草一木的变化。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草一木便有了更为丰富的特征,或艳丽的色彩,或动人的姿态,春天的“光彩夺目”犹如一幅画卷呈现在我们眼前。至此,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三、感受画面的和谐
《燕子》一文是写“燕子”,为何要描写春天呢?因为燕子是春天的使者,给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可学生是难以体会作者意图的,祝老师并没有展开枯燥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揣测燕子想说的话。在体会到春天的“光彩夺目”后,学生已经有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乐于成为燕子的代言人。通过移情的方式,学生成为机灵的小燕子,飞入了光彩夺目的春天里,构建出一幅和谐的画面。学生既领会了燕子与春天的和谐,又获得了审美体验。
纵观教学过程,“赶集”赶出光彩夺目的春天,吸引了小燕子的加入,小燕子又为“赶集”增添了许多生机。如此诗意的解读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令人不禁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