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因“删除古诗”遮蔽教材减负的善意

2014-02-06吴龙贵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27期
关键词:争议语文课古诗

吴龙贵

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提前拿到课本的家长发现:相比旧版,今年一年级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记者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8月26日《新闻晨报》)

此次教改的核心在于减负。删除全部8首古诗,固然会引发一些争议,但不能因此而遮蔽和否认小学生教材减负的价值。

事实上,既然是减负,就必会涉及具体教材内容的选择。而对这个问题,又向来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此前,关于鲁迅文章从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大撤退”的话题就曾引发全民大讨论。有人说鲁迅文章晦涩难懂,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该删;有人则说当下中国正缺鲁迅精神,鲁迅文章不能删。谁能说服得了谁?

关于此次古诗被删,其实也是同样道理。甚至可以说,由于小学教材中的文章本就十分有限,无论删减哪部分都会遭到不同意见。由此而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虽然大家都认同教材减负,但减什么都成了“负能量”,永远也无法形成人人满意的局面,教改如何进行下去?

删除几首古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不少家长、老师甚至教研员都认为,此次被删除的8篇古文诵读并不难,读来朗朗上口很受学生欢迎,也不会占用太多课时。但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既然浅显易懂,很受学生欢迎,何不作为课外阅读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学习?小学生学习古诗,对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语感和写作能力无疑是大有好处的,但未必非得在课堂上在教材中才能学习。

更何况中国的古诗博大精深,可供选择的空间非常大,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绝不仅仅这8首,如果能够正确引导他们去接触,培养他们的兴趣,效果或许比课堂教育更理想。批评者的一个逻辑前提是,好像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只限于教材和课堂,一旦删除古诗,小学生就从此与古诗绝缘了,这是非常狭隘的理解。事实上,许多有意识的家长早早就开始了对孩子这方面的引导。

关于中小学生教材减负,已经喊了很多年,但一直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担心舆论争议太大。但哪一种改革没有争议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倒是非常欣赏上海的做法,与其无休止地争论,不如先做点实事。

猜你喜欢

争议语文课古诗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争议光伏扶贫
争议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