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大发展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

2014-02-06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图书馆资源

(中原工学院,郑州 45000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到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从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到十八大再度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党和政府的认识逐步提升。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代表,有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信息情报服务和开发智力资源”[1]的基本定位,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把握十八大给图书馆发展提供的新契机,迎接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值得思考。

1 着眼未来,科学发展,努力建成“四个高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当今社会巨大的精神财富。图书馆是在人类文明史的特定发展阶段形成和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不但表现为一种满足人类社会文献保存和以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目的的文献流通这一社会需要的社会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系统信息机制和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机制的社会表现形态[2]。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发展,与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1.1 知识集散高地

知识集散是一个知识集聚、创新与扩散的循环累积过程。知识的载体需要图书馆进行整理、保存、研究、传播,人类社会才不断发展。图书馆的馆藏种类繁多,涵盖宽广,博大精深,涉及人类智慧的各个方面。李鹏同志在致国际图联第62届大会的贺词中指出: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在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是一个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3],始终是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媒介,人类社会的精神家园和社会文化的交流中枢。

1.2 知识管理高地

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知识的识别、获取、积累、交流、学习、创造来实现知识的价值,不仅包括对知识资源本身的管理,还包括对知识人才、知识设施、知识技术和知识制度等的管理。知识管理是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联系起来,实现知识共享,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赢得竞争优势[4]。它的目标是有效地开发利用知识,前提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基础是知识的交流与学习,核心是知识的吸收与创造。通过对知识的序化、挖掘,充分利用知识获得效益、获得先机、获得竞争优势[5]。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影响因素。知识管理的成功与否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坚持以“人”管理为主体,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对象,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知识增值和读者需要为中心,以创新知识和实现知识的价值为目标,制定知识管理发展战略,健全知识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化的知识管理体系,持续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做好知识共享、知识服务和知识保障工作。

1.3 知识服务高地

知识服务是对传统信息服务的创新和发展,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服务,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用户满意为目标,面向知识增值,有利于知识创新的大服务[6],通过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组织学习、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领域的相互渗透与交叉结合,提供一种以用户目标为驱动,增值的、集成的、现代化的高智商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工作应集中在知识挖掘、知识推送、知识组织、知识开发和导航服务等方面,按照知识资源、用户需求、信息技术、服务内容等要素进行知识定制、知识推送、知识推荐、知识决策等“一站式”知识服务。通过图书馆本身凝聚的知识资本,促进并带动知识的转移,充分发挥服务的价值和知识的价值,实现知识的共享、传递和创新,提升知识服务质量,走打造图书馆知识服务高地之路。

1.4 知识转移高地

知识转移的本质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发送与接收、共享与升华的过程。知识转移是知识传播的一种形式,是知识创造的基础。换句话说,知识转移就是通过对知识资源进行发现、挖掘、选择、整合、存储、输出等,使知识拥有者的知识成为知识接受者的知识。知识转移是缩小知识拥有者和知识接受者之间的知识差距,促进个体或组织之间共同发展[7]的一个过程。知识转移分为一次转移、持续转移、策略转移和专家转移等4种类型。其目的就是让知识在组织和个体之间流动和传播,并且转移知识的双方都因开发和利用他人的知识而使自己的知识有所增值[8]。图书馆作为知识存贮的重要机构,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并把用户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传递给用户,提高用户获取、共享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其本身就是知识转移的重要场所。

2 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充分协调好“四个驱动”

图书馆从古代的藏书楼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信息集散中心,作为一种承载文化集散功能的特殊机构,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兴旺,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的每一步跨越都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前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从业人员只有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充分协调好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四个驱动”之间的关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才能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2.1 社会发展

图书馆的根本任务就是促使个体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个体化。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时期,从诞生之日起,社会就赋予它不同时代的各种职能,使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只有把图书馆放置在社会系统中,它的本质才能显示。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9]图书馆要改革,就要更新观念,打破以往的“藏书楼”、“重藏轻用”等思想,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为现代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保障性服务,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咨询服务,为科研项目提供跟踪服务。作为人们知识更新和终身受教育的场所,图书馆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工作,以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要求,从而体现图书馆职能的时代特征[9]。

2.2 用户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用户的信息需求受教育背景、工作性质、人生经历和兴趣爱好等影响,逐步向多样化、精确化、个性化、集成化和动态化发展[10]。用户需要从繁杂无序的信息中捕获和筛选有用的知识,他们希望图书馆能迅速、准确地提供自己需要的信息。需求决定着服务,服务是实现用户需求的直接手段,也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利用图书馆藏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图书馆一切活动的起点和中心。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改变服务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完整、准确地向用户提供所需的文献信息,是图书馆追求的目标。因此,图书馆要由“以资源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方向转变,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环境需求、情感需求、教育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2.3 信息环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信息为主体的社会,信息已成为继物质、能源以后,促进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资源,以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作为维持人类社会进步所必需的一种重要资源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环境成为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所必需的诸多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因素。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除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外,更加强调了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功能,它突破了传统的场馆限制和作息时间限制,用户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都可通过网络获得服务,它不但可提供参考、检索、咨询服务,还可提供远程服务与开发式服务[11]。图书馆信息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成效。因此,在信息环境下如何适应形势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开发信息资源,加速信息传递,利用信息更好地服务社会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

2.4 内部因素

图书馆从诞生到现在,都是由社会认识到它的价值后,才实现发展的。图书馆事业只有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才能不失时机地抓机遇谋发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内部因素不断发挥作用,经过多少代人努力,其功能逐步扩大。全面深入地认识和分析图书馆内部因素,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是图书馆事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图书馆发展的内因,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信息资源和懂得信息搜集、选择、挖掘、整合、存储、传播的人才。外因只是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发展的根本,内部因素不充分,缺乏优势,再好的外部环境,也不能使图书馆事业顺利地发展[12]。

3 理性务实,与时俱进,积极构建“四个平台”

信息化社会提高了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知识经济为图书馆员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环境为图书馆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13],因此,图书馆员要适应知识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为用户提供一个全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平台。

3.1 资源平台

随着信息服务及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用户对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内在要求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参与并加强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成为图书馆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资源平台可用于制作、发布知识库,是知识服务构建的一个基本要素。促进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和深入研究,加强资源社会共享,是图书馆扩展业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是以馆藏和网络数字信息资源为处理对象,以网络为主要传输通道,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自动化设备,集信息存储、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建设[14]。它的建设也使人类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资源平台是经分析、整序的知识集合,是一个学科专业覆盖相对齐全、资源结构合理、各种类型的知识资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知识资源保障体系[15]。建设开放的、动态的、异步式的信息资源平台,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图书馆的封闭环境,达到了人类知识、信息资源共享的更高境界,它将成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支撑平台[16]。

3.2 服务平台

知识和信息检索的方便化、智能化和非专业化使信息用户对图书馆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众化的服务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图书馆和信息用户需要一个平台进行双向互动与沟通。作为信息产业中的一个节点,开展信息服务是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的实际需要。服务平台是指以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为依托构建的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域的信息资源相互联结起来,实现学科服务功能的应用型平台。服务平台是馆员进行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文献内容分析,服务提供、控制、管理和协调的平台,是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知识获取、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15]的平台,是能进行任何数据交换和程序连接,进而集成各种新知识和新服务的平台。服务平台由统一信息访问平台、网上参考咨询平台、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协作平台组成,各子平台通过自身功能的实现,共同构建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外在机制。这些平台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效果,是实现图书馆系统功能的关键。

3.3 教研平台

“开展社会教育”是图书馆承担的社会职能之一,图书馆应是造就新一代文明领袖和文明国民的有力工具,是“人民的大学”。因特网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图书馆构建教研平台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基础和持续发展的空间。爆炸性增长的信息资源需要经过图书馆的过滤、筛选,才能为信息用户提供一个全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教研平台。教研平台与传统的服务模式相比应具有智能性、实时性、交互性,并且速度快、效率高、服务方便、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17]。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教研平台的实现与发展要以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通过传播知识、普及信息教育、深化信息能力教育等形式培养信息用户强烈的知识意识,让信息用户利用学术资源、交流经验和分享思想,促进学习、研究和知识创造。通过提高信息用户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让信息用户享受到利用知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及促进工作效率的好处。

3.4 文化平台

加强文化体系建设是我国一项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文化体系包括历史传承和时代创新,是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图书馆作为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着眼未来,努力增强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精神向导,包含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基本信念和组织形象等建设,涉及普及文化知识、开展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理念、满足文化发展需求、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全民文化素质[18]等方面。这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图书馆职能的延伸和拓展。

4 淡泊名利,锲而不舍,做新时期的“四有馆员”

图书馆承载的数千年积累的人类知识,形成了社会共有的文化积淀。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发生了深刻变化,也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人们从图书馆汲取他人智慧,以进行知识的再创造,用于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知识和人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尊重。图书馆工作是一门科学,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与繁荣创新,需要求真务实的精神,还需要优秀人才的引领。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必须具有一支热爱图书馆事业,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图书馆工作者队伍”[19]。只有这样,图书馆所肩负的向社会提供文献保障的光荣任务才得以完成,图书馆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需要的社会价值才能得以实现[20]。

4.1 信息处理员

信息技术社会的基本特征为开放性、多元化、高效能,在大量的信息和信息处理中,人们更看重的是那些具有知识价值的部分和内容[21]。信息用户希望图书馆咨询信息共享化、咨询机构虚拟化、咨询过程现代化、图书情报信息披露全面化、文献情报信息处理动态化、情报信息咨询员专业化[22],即信息用户需要图书馆员的参与和导航。图书馆是文明的标志、时代的镜子,图书馆员需要从幕后走到前台,走在社会前进队伍之中,领航于知识。这要求图书馆员具有知识检索技能、信息评价技能、信息和知识组织技能、信息分析技能、信息表达技能、信息安全保证技能、信息协同协作技能[23],担当起信息处理员的责任,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充分体现图书馆员的真正价值。

4.2 信息中介员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人们生活在快节奏信息的包围中,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信息资源。在这个时代,信息和知识将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图书馆要转变观念,明确其功能定位,树立主动服务的思想意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不论在服务对象、方式、内容、模式和机制上如何转变,不论其服务形式是外借、内阅、参考咨询还是别的形式,其服务工作的实质都是文献信息的中介传递。图书馆向信息中介方向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信息咨询、情报检索、编印信息报刊、举办信息发布会和科技文献展览等,都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中介形式。从事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的馆员也将完成由“图书馆员”到“信息中介员”、“信息咨询顾问”乃至“信息经纪人”的方向转变[24]。

4.3 知识导航员

因特网在全世界的迅速扩展标志着网络环境的形成。与传统图书馆相比,现代图书馆由于记录与传播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藏书结构以及信息资源构成的变化,形成了信息的多样性与资源的多重性[25]。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的时间价值变得日益明显。图书馆员也要成为善于组织、整理信息和精于深层次情报开发、利用的“咨询顾问”,能从庞大信息流中拦截“垃圾”信息,引导读者有效利用信息,使读者从文献中汲取知识信息,通过读者的思维,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图书馆知识导航功能的实现要从社会变化中求发展,用新标准、新要求来改变服务内容、方式、手段。这要求图书馆员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不仅要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信息的分析和筛选能力及利用网络资源的技能,还要提供知识导航服务,做好知识导航工作,构建图书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4.4 知识转移员

网络是现代社会结构形式的组成部分,又是传播信息的通道,改变着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网络环境下,藏与用的矛盾,是馆藏资源的无序性与读者需求的有序性之间的矛盾,是馆藏资源的有限性与读者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25],是图书馆最根本的矛盾。衡量图书馆工作的好坏,不在于该馆拥有多少资源,整理得是否井井有条,而在于是否能使这些资源最大程度地得以利用,并在社会上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图书馆不再局限于为读者提供原始的文献信息,以网络为依托、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化、多元化管理与服务模式已经逐步确立,图书馆的工作是以提供经过分析、加工、处理、对知识进行转移后的综合性信息产品。因此,评价一个图书馆员是否称职,不应只看他提供了多少次服务,更应该看他解决了多少问题,从事了多少知识组织、分析和转移的工作,这也将真正地改变传统图书馆员的形象[24]和地位。

5 结 语

党的十八大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指导和精神动力,也为图书馆人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发布了迈向新征程的动员令。图书馆人要认真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把握十八大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新契机,在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为百姓提供均等便利的公益性文化服务等文化建设方面,担起历史的重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高举文化旗,迎接中国梦,为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于淑惠.现代图书馆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4): 36-38.

[2] 杨文祥.图书馆功能的理论思辨与建立功能图书馆学的理论再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2009 (1): 8-14.

[3] 王裕学.谈图书馆人的思想职业道德建设[J].图书馆论坛,1997(1): 62,65.

[4] 赵慧清.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创新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9(3): 95-98.

[5] 杨朝钦.图书馆知识管理组织障碍[J].兰台世界,2010(6): 79-80.

[6] 李鹏.2004年以来国内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综述[J].晋图学刊,2010(5): 75-78.

[7] 董燕萍.图书馆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1): 47-49.

[8] 李伟超.单一型图书馆知识转移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 407-410.

[9] 欧阳军.论图书馆职能及其转变[J].图书馆建设,1992(5): 12-13.

[10] 郭金子.图书馆用户需求研究与信息资源建设[J].兰台世界,2013(2): 120-121.

[11] 郑萍.试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构成及其优化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1(10): 165-166.

[12] 钟昌式,张汀.论图书馆内部动因[J].图书与情报,1997(3): 12-15.

[13] 谢士光,高颖,苏晨含.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作用会消失吗[J].现代情报,2002(12): 51,53.

[14] 吕莉媛.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图书与情报,2011(6): 80-84,89.

[15] 沙淑欣.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构建[J].现代情报,2007(7): 104-106,109.

[16] 王相清.数字图书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平台[J].现代情报,2005(11): 53-54.

[17] 原晶伟,张海燕,王辉,等.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网络教育平台的形成[J].现代情报,2006(4): 57-59.

[18] 谷娜.大学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河北学刊,2012(3): 253-255.

[19] 李长春. 在国家图书馆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5): 4-7.

[20] 于鸣镝.论“图书馆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9(3): 1-3.

[21] 陶红.论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图书馆服务[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7(2): 78-80.

[22] 王玉红.浅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情报信息咨询[J].才智,2012(1): 339-340.

[23] 王玲.浅谈现代图书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J].江苏政协,2013(9): 53-54.

[24] 漆身起,陈学军.试论信息产业中的图书馆员与信息经纪人[J].图书馆,2000(1): 58-60.

[25] 赵美.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图书馆价值构成与本质研究[J].湖湘论坛,2006(2): 94-96.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