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空港经济区的研究综述

2014-02-06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空港临空经济区

(中原工学院 a.经济管理学院; b.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郑州450007)

空港经济区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经济形态,是速度经济或时间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空港经济区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空港经济区的概念、构成、形成条件、发展阶段和动力机制、有关影响、政府作用和相关的金融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评述,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必要的学术基础。

1 国外对空港经济区的研究现状

1959 年,以香农国际航空港为核心的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标志着临空经济区的诞生。空港经济区影响力的逐步凸显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McKinley Conway H等提出了空港综合体和空港经济区的概念,认为它们是以航空运输为核心,集物流、制造业、购物、休闲及其他运输方式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机场综合体或经济区[1]。Glen E等提出了空港经济的发展模型,分析了空港经济区的产业构成等问题[2]。Rose L等利用大量的数据证明了机场及其相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空港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作用[3]。随着机场经济的发展,学者们从宏观、微观、产业或区域等方面对空港经济区展开了研究。

1.1 宏观方面

John D K提出了“第五波理论”和“空港都市区”的概念,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时间价值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空港经济区正逐步成为继海港、河流、铁路和高速公路等经济区之后的第五波经济发展形态[4-6]。Keith G D根据卡罗莱纳州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经济结构对机场运作及机场运营效率的影响,同时,机场运营效率的提高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逐步高级化[7]。DRI-WEFT等分析了民用航空的发展对美国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及其竞争力乃至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8]。

1.2 产业或区域方面

Huddleston J R等发现,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航空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会直接推动地区就业率和收入的增加,航空运输的发展可优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9]。Irwin M D等研究了航空客流和美国都市经济区就业之间的联系,认为航空运输效率的提高可推动当地就业率的增长[10]。Goetz A R利用1950-1987年的有关资料分析了航空客流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正向作用。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就业水平的上升会导致航空客运量的增加,尤其是机场的枢纽地位和丰富的航空旅客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会有明显的推动作用[11]。John D K等的研究揭示了航空货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认为航空和海关服务质量的提高将增加货运量并会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12]。Rose L等发现空港经济区的发展对刺激当地就业、创造财富、扩大税基、发展旅游和世界贸易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些作用可以通过度量直接和间接GDP、就业和税收等指标的变化来测算,并通过南非三大国际机场的数据定量分析了其对周边经济区的相关影响[13]。

1.3 微观方面

Malecki E J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产业或企业生产链的某些环节在机场周围集聚的必然性,认为企业中创新性强的或与研发高度相关的部门或企业为了便捷地获得高水平的人力资源而倾向于在机场周围集聚[14]。Feldman M P等的研究表明创新活动比生产活动更倾向于集聚,而且那些受新知识影响较大的行业,创新活动的集聚倾向较明显,因而高科技企业比一般企业有更大的集聚力[15]。Button K等认为枢纽机场会吸引高科技人才在机场附近的集聚[16]。Markusen A R等发现高科技企业的选址主要考虑航空服务的效率以及区位与机场之间的交通便捷性[17]。

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外文献首先提出了空港经济区的概念,在宏观、微观、产业或区域和多层面上探讨了空港经济区形成、发展、产业构成及其演进的基本机制,分析了空港经济区对宏观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集聚及其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值得说明的是,发达国家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是在比较稳定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文献对政府的相关作用探讨较少。

2 国内对空港经济区的研究现状

上世纪 90 年代,空港经济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经济模式开始在我国出现。最近十几年来,基于良好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始在机场周边区域集聚,推动了国内空港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政府也开始把空港经济区的建设作为当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引擎来看待。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立,标志着空港经济开始作为国家战略被提上发展日程。国内空港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2.1 关于空港经济区的内涵和结构

很多专家从多个方面对空港经济区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比如,张雄认为空港经济区主要是由航空港体现的需求而带动的在机场周边地区生产、消费、投资等方面的发展,主要引起临空工业、临空服务业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其他产业在机场周围的集聚[18]。曹允春等基于运输行为对空港经济区进行了界定,认为空港经济区是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益,推动相关要素在航空港附近集聚,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19]。张军扩等基于产业集聚的角度,认为空港经济区是运输方式变革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产物,是基于航空物流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其他产业在机场周围聚集的一种经济发展区域[20]。王晓勇等从流量经济的角度,把空港经济区定义为以枢纽机场的快速物流和人流资源为核心,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和区域[21]。刘雪妮等基于价值链中时间价值和全球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了空港经济区的产业主要是由航空运输的核心服务及其延伸部门、临空指向的高科技企业和与此相关的业务外包服务等构成[22]。曹允春等以青岛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为案例,认为空港经济区的主导产业包括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航空引致产业和临空指向型产业等[23]。

2.2 形成和演进

刘雪妮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在时间价值链中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了空港经济区的形成条件[23]。杨友孝等通过对香农、丹佛、赤腊角、史基浦等国际大型空港经济区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临空经济发展具有渐进式、跳跃式、更新式和大型航空城等4种发展模式,相应形成的空港经济区大体上会出现准备、成长、成熟、瓶颈和航空城等5个发展阶段,并分析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24]。曹允春认为,空港经济区的演进是在其动力机制的作用下进行的,根据动力机制在空港经济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作用可以将其分为基础性动力、内生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前两个主要是市场性动力,后一个主要是行政性动力。据此认为:基于时间成本的区位选择机制是机场极化空间阶段的形成机制,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临空产业链群的网络协同机制是临空产业综合体空间的演进机制,基于机场竞争优势获取的资源要素需求机制是知识创新空间阶段的演进机制[25]。李非等从产业集聚的程度、类型和特点3个方面建立了空港经济区发展阶段的评估模型,利用新白云机场经济区的有关数据得出,该经济区已经进入产业集聚的发展阶段[26]。

2.3 经济影响

关于空港经济区经济影响的研究,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区域层面上。曹允春等通过将国内八大机场所在地区的GDP增长率与其所在城市GDP增长率的五年平均值进行比较,认为机场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7]。李勇根据重庆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空港经济区对周边地区的先行带动作用[28]。赵文从临空经济区的增长极作用以及区域空间重构效应(reconstructuring-effect)的角度,分析了临空经济区发展与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耦合作用机理。以首都第二国际机场的兴建为例,对北京南部临空经济区与河北“环首都经济圈”之间的一体化机制进行了探讨,从新的角度解释了京冀经济区的合作关系[29]。黄建伟等基于产业集聚和自组织的角度,认为空港经济区主要是通过乘数效应对区域经济投入、产出和就业等方面产生正向影响而推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的[30]。毛银华利用全国机场生产统计公报的数据,对首都国际机场的产业集聚和升级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31]。

2.4 政府的作用

鉴于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学者就空港经济区发展中的政府作用进行了探讨。逯宇铎等认为政府供给公共品的数量和价格会影响到相关企业成本,从而会影响到企业在空港经济区的集聚,税收和污染管制等政府行为也将对企业在本地的发展产生影响,尤其对高科技企业的影响会更加显著[32]。杨友孝等认为,应该根据空港经济区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公共政策,以推动空港经济区更快地发展[25]。曹允春从动态演进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在空港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或职能。在机场极化空间阶段,主要通过区域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企业在港区获得竞争优势;在临空产业综合体空间阶段,主要通过搭建经济发展平台,进行必要的制度安排,打造更好的区域品牌以推动企业的集聚;在知识创新空间阶段,主要通过构建创新平台体系,推动集群创新实现经济的自我升级[33]。王晓明等借鉴发达国家空港经济区的发展经验,根据空港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特征,提出通过建立保税区,实现“区港结合,协调发展;物流先导,产业支撑;境内关外,特殊监管;政策优惠,放开准入”的政策建议[34]。这也是当前国内空港经济区通常的发展模式。曹允春等认为,政府在空港经济区的发展中应该提供关于产业规划、优化公共产品的供给、加快机场设施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建议[24]。

2.5 相关的金融支持

在空港经济区的发展中,无论是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产业在空港经济区的集聚及其转型升级都是以资本为纽带而实现的。资本是推动空港经济区发展的第一和持续推动力。魏华阳从经济区的开放性、区域物流效率、航空港产业体系发展等角度分析了空港经济区的金融创新策略[35]。孙久文等根据空港经济区“业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定位及其融资需求差异等条件,分析了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临空产业培育、功能区培育等方面融资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应的融资路径,强调基于政府职能的公共性,空港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由政府来承担[36]。曹江涛等主要从空港经济区基础设施的项目规划、融资主体、融资工具、还款来源、担保机制等融资要素出发,探讨政府如何主导或引导临空经济区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向金融机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同时分析了在临空经济区发展的起步阶段,如何设计合理的融资模式以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的发展[37]。

尽管国内对空港经济区的研究相对较晚,但由于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近段时期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相关文献。在国外文献的基础上,这些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对空港经济区的内涵和构成进行了界定,研究了空港经济区不断扩展和升级的演进机理和动态机制,总结了空港经济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功能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强调了政府在空港经济区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这使得国内文献中关于空港经济区的研究显得更加具体、丰富和完整。

3 结 语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首先开始了空港经济区的原创性研究,主要从市场的角度探讨了经济区的形成条件、产业构成和发展机理等基本内容。以国外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国内文献不仅探讨了空港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市场化机制,同时鉴于我国当前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特征,更多地关注于政府在其形成和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实际上,本文关于金融支持的大部分文献都涉及到政府的作用,这些文献都构成了对空港经济区研究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空港经济区正在成为当今各国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态,在比较优势和错位竞争的驱动下,其还处在不断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中。从当前的实践结果来看,空港经济区主要包括经济区、产业园区和企业三个层次,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经济区和企业层面上,对产业园区的研究还比较少见,这可能会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McKinley Conway H. The Airport City: Development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M]. Atlanta: Conway Publications,1980.

[2] Glen E, Weisbrod J S, Reed R M, et al. Airport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C]. England: Manchester England, 1993.

[3] Rose L, Jackie W.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outh Africa’s International Airports[J]. 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10,11:120-137.

[4] John D K. The Fifth Wave: The Air Cargo-Industrial Complex,In Portfolio[J]. A Quarterly Review of Trade and Transportation, 1991,4 (1):2-10.

[5] John D K. Competition & Industrial Location in the Fast Century[J]. Real Estate Issues, 1999,23(4):24-29.

[6] John D K. Aerotropolis: Airport-driven Urban Development, ULI on the Future: C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M]. Washington: Urban Land Institute, 2000.

[7] Keith G D. Air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economic Restructuring: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US Carolinas[J].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1999,5:211-221.

[8] DRI-WEFA, Inc., The Campbell-Hill Aviation Group, Inc.. The National Economics Impact of Civil Aviation[EB/OL]. (2014-04-10). http://www.aia -aerospace.org/stats/resources/DRI-WEFA Economic Impact Study.pdf 2002.

[9] Huddleston J R, Pangotra P P. Regional and Local Economic Impacts of Transportation Investments[J]. Transportation, 1990,44: 579-594.

[10] Irwin M D, Kasarda J D. Air Passenger Linkages and Employment Growth in US. Metropolitan Area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1,56:524-537.

[11] Goetz A R. Air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and Growth in the US Urban System, 1950-1987[J]. Growth and Change, 1992,23:218-242.

[12] John D K, Jonathan D G. Air Cargo as an Economic Development Engine:A Note on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J].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2005,11:459-462.

[13] Rose L,Jackie W.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outh Africa’s International Airports[J]. 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10,11:120-137.

[14] Malecki E J.Technological Imperatives and Modern Corporate Strategy[C]//Scott A J, Storper M. The Geographical Anatomy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Winchester: Allen and Unwin,1986.

[15] Feldman M P, Audrestsch D B. Innovation in Cities:Science-based Diversity[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9,43:409-429.

[16] Button K, Lall S, Stough R, et al. High-technology Employment and Hub Airports[J].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1999,5: 53-59.

[17] Markusen A R, Hall P, Glasmeier A. High-Tech America: the What, How, Where,and Why of the Sunrise Industries[M]. Boston: Allen and Unwin, 1986:34-42.

[18] 张雄. 临空经济的思考[N].北京:人民日报,1997-12-19(03).

[19] 曹允春,踪家峰.谈临空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J]. 中国民航学报,1999 (3):3-11.

[20] 张军扩,侯永志,高世楫,等.临空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以首都机场为例[M]. 北京: 经济出版社,2008.

[21] 王晓勇,江峰. 枢纽机场流量经济与临空经济发展研究[J]. 中大管理研究,2013(8):78-90.

[22] 刘雪妮.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机理及其经济影响研究[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23] 曹允春, 王琤. 青岛临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8):109-112.

[24] 杨友孝, 程程. 临空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与政府职能探讨[J].国际经贸探索, 2008 (10):69-73.

[25] 曹允春. 临空经济演进的动力机制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5):140-146.

[26] 李非,王晓勇,江峰.临空经济区形成机理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J].学术研究,2012(1):74-80.

[27] 曹允春,谷芸芸,席艳荣.中国临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J].经济问题探索,2006(12):4-8.

[28] 李勇.临空临港经济与重庆的发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19-25.

[29] 赵文.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 (6):120-125.

[30] 黄建伟,李程,姚红光,等.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6-49.

[31] 毛银华.临空经济发展及其聚集效应分析[J].时代金融,2013(11):57-58.

[32] 逯宇铎,马玲.临空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EB/OL]. (2014-03-30). http://www.paper.edu.cn.

[33] 曹允春.临空经济演进的动力机制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09(5):140-146.

[34] 王晓明,赵启兰. 以“综合保税港区”模式推动我国临空经济发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9(3):14-19.

[35] 魏华阳.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金融创新策略[J].区域经济评论,2013(3):151-160.

[36] 孙久文,李川.中国空港经济区建设的融资路径研究[J].城市观察,2013(2):17-24.

[37] 曹江涛,盛玮.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探讨[J].企业导报,2013(5):3-4.

猜你喜欢

空港临空经济区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乘世界空港东风,聚湾区枢纽动能!未来空港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
广州空港经济,乘“机”起飞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探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从“中国制帽之乡”到空港小镇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