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可能性与比较优势

2014-02-06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航空港临空实验区

(中原工学院a.经济管理学院;b.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 450007)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成为27个省(区、市)54个航空经济区中唯一一个国家级的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作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河南在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现实情况表明,凡是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良好的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所有经济繁荣的地区都可以发现产业集群的存在[1]。近年来,河南部分工业园区已形成技术含量较高的以出口为导向的临空技术产业集群的雏形,正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及其集聚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出来, 学术界对该方面的研究也较为少见。作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是当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典型案例调查,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分析打造河南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其比较优势。

1 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的必要性

临空工业高时效、高科技的特点决定了其具备产业集聚的原动力,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是临空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2]。

1.1 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是提高临空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可以大大降低出口型产业链的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临空企业设址时的航空枢纽指向性源自其产品的高时效性。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可以吸引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集聚,减少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距离,缩短运输时间。而且,彼此靠近还有助于JIT 生产方式的采用,减少企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库存量,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周转速度。此外,产业集聚后所带来的货物运输量的大幅增长可以吸引物流企业进行专业化投入,并推动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物流运作流程的改进,为企业提供快速高效的物流服务[2]。

(2)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可以吸引专业化服务企业在航空港实验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专业性服务企业的支持,如风险投资、金融、科技服务、人才以及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等,而这些服务往往需要专用资产的投入,如专业人才和专用设施等。根据威廉姆森关于资产专用化的观点,由于资产用途的不可转移性,专用性资产的投入会给投资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而相关或同类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后,服务企业的市场扩大可以降低专用性投资的风险,从而吸引专业化服务企业进行专业投入[3]。

(3)出口型高科技企业对创新的迫切需求使其比传统企业更希望通过产业集群获得知识溢出。出口型临空工业企业多为高科技企业,创新是企业生存的立足点。高科技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是缄默知识和黏性知识,而这类知识的传播依赖于所处的环境氛围,也就是说知识的溢出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因而这类知识最好的传播方式是面对面地交流和连续、重复地接触与联系。具有航空运输指向性的高科技企业多为跨国企业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而成立的外向型企业,为了能快速有效地从价值网络中获取知识溢出,这些外向型企业需要强化与网络各节点间的直接联系和面对面的交流,枢纽机场提供的航线网络将企业与价值网络连接起来。在临空经济区形成集群不仅可以与区内其他知识密集型企业加强交流,更为企业在全球的网络节点中获得知识溢出提供了便利条件[3]。

1.2 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理论和经验都已经证明,推动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的方向转换和升级,是保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资源型产业和高能耗行业比重偏高、结构层次偏低是制约郑州工业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而随着郑州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炭、铝矾土等资源储量日渐减少,依赖资源投入的传统工业增长模式难以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通过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可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进驻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从而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的“引擎”。这些新兴临空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集群内企业产品研发及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使得整个区域乃至于整个社会经济的产业升级,而且有利于调整郑州产业结构,进一步实现结构的优化升级。

2 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的可能性

不同于一般类型的产业集群,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的形成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依托航空运输量达到足以支撑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的航空港;二是通过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手段,为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提供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三是通过具有较大规模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强大辐射力和影响力,引领和吸引上下游相关企业在实验区聚集。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的产生和演进是在机场、集群政策和临空产业三者的双向互动的自组织机制中实现的。

2.1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得天独厚的政策环境为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较短,市场机制相对不完善,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主要以政府推动为主。在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才能在高起点、高标准的基础上获得快速推进,政府的强力主导是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的前提基础[4]。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产业集群的作用越来越关注,多次组织一些专门考察团到浙江、江苏、广东等产业集群发达的地区取经,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集群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和优惠措施,这些集群政策和优惠措施为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5]。

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是国家批准的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国家级新区与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规划赋予其口岸通关、航线航权、财税金融、土地管理、服务外包等特殊的优惠政策。河南省委、省政府赋予实验区省辖市一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为实验区“扩权”,推出“两级三层”管理体制,开出实验区与省直部门“直通车”,实行海关、商检、边检联动服务和24小时预约通关、预约查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得天独厚的政策环境为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2 机场庞大的物流吸纳和扩散功能带来物流规模效应,为打造出口临空产业集群创造了潜在的可能性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集聚力与分散力相互博弈达到均衡的结果,规模效应导致的成本节约是吸引企业集聚的重要原因。机场作为航空货物的集散地,其庞大的物流吸纳和扩散功能对周边的工业企业带来了物流规模效应,极大地吸引了具有临空指向性的跨国公司总部、高科技产业及现代制造业等在机场附近集中,形成多样化的临空产业集群[3]。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国家民航局确定的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欧洲最大的全货运航空公司卢森堡货运航空的亚太总部所在地,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基地。截止2014年7月,共有37家航空公司在该机场运营,其中客运航空公司23家,开通客运航线120条,含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5条;货运航空公司14家,开通货运航线23条,其中国际地区货运航线19条;客货运通航城市已达83个,其中国际货运通航城市达24个。全货机周航班量80余班,位居中西部地区第1位。2013年完成货邮吞吐量25.57万吨,同比增长69.13%,增速位居全国大型机场第1位。2014年上半年货运总量排名超过厦门、昆明、重庆、南京,由2013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8位,跻身全国主要机场前10位。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国际最具成长力的机场之一,日趋增强的物流吸纳和扩散功能,为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创造了潜在的可能性。

2.3 以富士康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的强势入驻为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奠定了扎实的产业基础

选择和培育合适的龙头企业是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的关键。培植一批带动临空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通过这些主导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与被模仿,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临空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作为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头雁”,不仅缔造了“郑州速度”,也创造了手机出货量近1亿部的“郑州数字”。自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之后,富士康以及为其配套服务的50多家物流企业、零部件企业等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并引致大批外向型国际化企业向郑州集聚[6],酷派、天宇、创维等13家整机企业纷至沓来,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普洛斯三菱商事物流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签约落地实验区。在过去一年里,实验区紧紧围绕高端制造业、航空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招强引大”,这些龙头企业的入驻为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3 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的四大优势

3.1 良好的区位优势

持续提升的大型航空枢纽地位、“米”字形的铁路网、“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和“五纵六横”的干线公路网构成了发达的陆空联运体系,为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地处内陆腹地,空域条件好,便于接入主要航线航路,适宜衔接东西南北的航线,开展联程联运,有利于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经济区,具有发展航空运输的独特优势[7]。“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和“五纵六横”的干线公路网贯穿郑州,多条货运通道可直接通往航空港。“机场、公路、铁路”形成密集的航线、铁路、公路网,已将我国内陆连为一体,并通过郑州航空港将中国内陆与世界连为了一体。随着“机、公、铁”三网联合、高效衔接、互动发展联运格局的形成,以及实验区获批在中部地区唯一开展国际快件业务,成为全国第二个获得海关国内地区代码的综合实验区,郑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虹吸越来越多的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客观上为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

3.2 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充足的专业化劳动力资源是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的重要优势之一。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总人口1亿多,其中劳动力人口高达7 500万。作为中部地区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省在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潜存着巨大的后发优势,是中国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省份。大量廉价而充足的专业化劳动力为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集群内拥有庞大而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再加上人员的自由流动,大大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素质,这也就避免了集群内人才紧缺的问题,即使是新加入集群的企业也能够得到各种技能的劳动力供给[5]。

3.3 土地和空间优势

与北京、上海的临空经济区所在区域相比较,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所在区域及其周边的城市化发展相对缓慢,周围还有大片的土地尚未开发利用,这为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降低了临空产业集群开发、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城市化发展程度较低,对原始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符合航空业发展对“净空”的要求,这种较为原始的自然环境也正符合了临空经济发展的要求。

3.4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枢纽机场是临空经济的发动机,临空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批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以国家的力量支持临空经济加快发展,为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新的动力和内涵,为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契机[6,8]。2011年4月,国家民航局把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全国唯一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成重要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和货运集散区域性中心。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验区的建设,并先后为建设航空港出台81项支持政策。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管委会对招商引资工作给予特别关注,对投资项目实行“一站式”办公;全面推行项目全程代办制度,免费为前来创业的投资者提供从立项审批、注册登记、用地申请到厂房建设的全程代办服务;全面推行项目领导分包责任制度,实现“一对一”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加快项目推进。

4 结 语

自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之后,富士康以及为其配套服务的50多家物流企业、零部件企业等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并引致大批外向型国际化企业向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集聚,以出口为导向的临空产业集群已初见端倪。

河南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是临空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得天独厚的政策环境、机场庞大的物流吸纳和扩散功能以及以富士康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的强势入驻为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河南在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方面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土地和空间优势、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等四大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志敏. 从集聚到集群: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分析[J]. 企业经济, 2007(2):39-42.

[2] 刘雪妮,宁宣熙,张冬青.发展临空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7(1):62-65.

[3] 刘雪妮.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机理及其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4] 王巧义. 临空产业集群实施路径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2): 93-96.

[5] 王瑞花.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EB/OL].(2011-03-04)[2014-07-16]. http://jjx.onjobedu.com/jjyw/3793.html.

[6] 张占仓,孟繁华,杨迅周,等.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河南科学,2013(7): 1080-1084.

[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EB/OL].(2013-04-08)[2014-07-16].http://www.lawyee.net/Act/Act_Display.asp?RID=956329.

[8] 田文富. 河南申报郑州航空港自由贸易区的若干思考[J]. 区域经济评论, 2014(1):73-75.

猜你喜欢

航空港临空实验区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探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郑州航空物资流发展困境剖析及对策建议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