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成人教育:批判与重建——基于社会变革的视角

2014-02-06云,许

职教通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教育

曾 青 云,许 伶 军

当代中国成人教育:批判与重建
——基于社会变革的视角

曾 青 云,许 伶 军

专题论坛·社会变革与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

本期学术主持人:曾青云

主持人按语: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而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所引发的新的社会变革,必将促进中国成人教育的新一轮崛起与赶超。在此意义上,本期栏目的三篇文章以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为基点,从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成人教育学专业学风建设等方面切入,深刻阐明中国成人教育直面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挑战与机遇,坚持推进社会发展、经济贡献、科技进步、文化繁荣、教育创新的信念与信心,进而揭示出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不可或离的本质联系。

20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政治体制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急剧变革,促进了中国成人教育的超赶式发展,使之崛起于世界“现代教育”之林。这表明中国成人教育的崛起和超赶与社会变革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从崛起伊始,中国成人教育就从社会与科学两个界面同步行进,在理性与现实的相互冲突又相互交融的生态中,批判与重建已然成为趋势与主流。

社会变革;中国成人教育;批判;重建

20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成人教育的崛起与超赶,创造了世界成人教育奇迹,成为推进国际成人教育潮流涌动的重要力量。成人教育的崛起与超赶之所以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是因为这个时期出现的新型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经济生活,导致中国社会秩序的革命性变革以及传统教育体制的裂变,而社会与传统教育的变革必然推动人们对关于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社会教育问题的深层思考。从上述意义上看,中国成人教育的崛起与赶超发展,应是中国成人教育对因社会变革和政体变迁而导致的传统教育革命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种必然反映。而把“以人为本”和“人才强国”作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则表明了中国成人教育的崛起与发展和社会变革有着不可或离的本质联系。

一、现代社会变革与成人教育跨越

时序20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次革命性变革,即1949年的新中国建立和始于1978年并逶迤至今的改革开放。在革命和改革的持续影响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迁。这些变迁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整体跨越式发展,同时,还孕育了中国成人教育崛起与超赶所必要的政治革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城市化以及教育改革等社会要素。

(一)社会变迁肇基中国成人教育崛起

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作为现代中国两度社会变革的核心动力,对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它们对中国成人教育崛起却有着不同的意义。新中国建立不仅是一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社会变革的开端与象征。由此伊始,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它的前途命运,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从中国成人教育看,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的大力倡导和领导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使中国成人教育崛起于世界之林。但这次崛起却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已变迁为一次以成人教育为表现的社会工农解放运动。诚然,这种由教育活动向政治运动的变迁,促进了中国成人教育的迅速崛起,其崛起的深度与广度是任何西方国家不可比拟的。但也从此使中国成人教育涂上了浓厚政治化色彩,从上述意义上说,这只是中国成人教育政治意义上的崛起。

同新中国建立相比,成人教育则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现代意义的崛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事件或社会运动,而是中国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相互关系的一次大协调。正是这次大协调,出现了以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为战略的社会转型,以市场经济建设、大工业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建设为要素的经济转轨,以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教育创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为表现的教育转制。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要求,现代教育体系和考试制度也随之出现,而邓小平同志关于国民教育“两条腿走路”的科学论断,表明了以“人本”为中心的中国成人教育,作为一种重要国家教育制度得到确立。我们完全可以说,改革开放不仅是推进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更是中国成人教育“社会意义”崛起的前提条件,是所谓“现代成人教育”的孵化器。

(二)现代社会文明推进中国成人教育赶超

尽管新中国建立与改革开放奠基了中国成人教育两度崛起的社会基础,但是真正促成其赶超发展的直接因素却是作为民主革命和改革开放之结果的社会变迁和现代社会文明。在民主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强力推进下,中国社会急剧变迁和现代社会文明出现,开始并很快完成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这场转变变革了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生成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特征。而社会文明无论是其主体还是客体,都是人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更是以“人”为表象的社会群体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因而,在现代社会文明建设中所表现和深厚的人性基础,意味着社会变革与社会文明的本质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与社会变迁和现代社会文明建设呈正相行进,中国社会变迁与现代文明建设还却存在不少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现代大工业建设,在推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往往也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与完善,既造就了新型国民经济结构,促进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也带来社会分化剧烈、贫富两极差远,尤其是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则往往造成道德衰落,货币对人的价值的排斥以及人被商品化的危险倾向,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紊乱。城镇化推进了社会进步,也带来了巨大就业压力、人口流动、拥挤贫困和污染噪声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正是社会变迁和现代社会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面貌和新问题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并促使社会、政府和人民群众对现有教育状况的日益不满,以及接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日趋旺盛,进而突显建立一种既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教育体系的迫切要求。也正是由于这种不满与要求的直接引导与强力作用,为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社会环境和时代动力,才有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时期的赶超发展,才能创造国际成人教育的奇迹。

(三)现代科学进步引领中国成人教育发展

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相伴随的,是以“向科学进军”、“迎接科学春天”和“科教兴国”为里程碑的现代科学文明建设,这是以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和现代思维科学相互浸润形成知识化为特征的一次新的现代科学文明建设。现代自然科学是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以现代宇宙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软科学的产生为重要内容,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从而引起现代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

现代科学文明建设与中国成人教育之间有着不容质疑的本质关系:现代科学文明所造就的知识化孕育了知识经济社会,在这个新型社会形态里,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而这种社会新特征和社会新要求必然推动或加速成人教育的社会定位、价值取向、组织形式、内涵外延等核心要素的根本性变迁,反之,成人教育的变迁又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添光溢彩。其实,这两者的联系还不止于此。正是在现代科学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以经验资料的积累和分析为特征的实证主义方法,取代了将超自然的启示和以往的传统作为知识和真理的主要来源的信念。现代科学文明不但带来了技术的进步,而且还启发人们将科学方法论的使用领域扩展到人类自身和社会领域,而这正是中国成人教育崛起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二、现代社会意识与中国成人教育思考

中国成人教育是在现代社会变革中崛起与超赶,就不可能不受到社会意识的深刻影响与深度制约,每当中国成人教育处在社会变革的交叉点上时更是如此。因而,直面新的社会变革,中国成人教育应从现代社会意识的视野上,在反思与批判的思辨中,评价过去、认知现实和把握未来。

(一)中国成人教育运动化反思

在现代社会变迁历程中,中国成人教育一开始就与政治化运动相伴相生。直面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社会急剧变迁,倡导“五育并举”的蔡元培,把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隶属于政治范畴,从现代教育内涵上看,此三大教育正是现代成人教育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职能。由此,开创了关于现代中国成人教育政治性认识的先河。继蔡元培之后,中国社会风云变幻,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文化大革命直至改革开放,尽管其间有世界各种成人教育理论传入中国,也有陶行知等国内著名教育家对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所作的各种努力,更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呕心沥血。但纵观现代中国成人教育发展脉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政治化运动始终是推动成人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无论是建国初期工农教育体现的工农翻身解放和当家作主的政治诉求,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专业教育表现的“超英赶美”的意识形态,抑或是改革开放后的学历补偿教育所反映的国家对“十年内乱”的政策性补偿,所体现的政治意义超过了社会意义,究其根本都是成人教育对中国社会变革做出的政治化回应。

事物发展总是产生两个方面的因果,政治化运动在推动成人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由于两者关系的过于紧密,容易形成保守主义的社会认识,导致注重成人教育政治作用的力量超过了注重社会作用的力量,人们不再把成人教育作为一种必要的、规范的、可持续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来认知,而总是经意或不经意间把它当作一种可变的、可代替的,甚至可有可无的政治化社会运动来看待,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社会意识歧义和认识误区,成为长期以来制约中国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认知瓶颈和行为根源。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社会变革早已从意识形态对抗转向和平竞争,中国社会变迁也由社会革命转向社会变革,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已然替代骤风暴雨式的社会革命和政治运动,成为社会变迁主流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成人教育如何存在与发展,必然成为社会、政府、学术界、成人教育以及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又长期争鸣的社会焦点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历史性反思将决定中国成人教育未来发展进程。

(二)中国成人教育庸俗化批判

中国成人教育的崛起与发展作为现代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在此意义上,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在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格局,改变传统历史,开创了崭新“社会历史”的同时,也对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以及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要求中国成人教育不仅要完成社会教育系统的构建,还要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时代意义。然而,作为社会系统的中国成人教育,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完成“现代教育系统”的构建任务,致使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内部的同一性和社会的规范性,导致应有社会地位与价值体系的消解。

中国成人教育社会平台的坍驰,主要与庸俗化有关。某些人并不了解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历史,他们虽然承认成人教育的作用,主张发展成人教育,但对成人教育的产生过程及其本质特征,完全做了歪曲的、机械的理解,以一种肤浅化、庸俗的、绝对化的形式认识中国成人教育。庸俗化首先表现为成人教育功利化。有些人把成人教育等同于“市场教育”,当作获取眼前功效和利益的工具或手段,他们思考成人教育发展问题时,“利益至上”成为办学方式与办学行为的第一反映,而领域内功利主义泛滥,又使成人教育整体滞留在市场与利益的旋涡中。由是,尽管中国成人教育创办了学历教育、农村教育、扫盲教育、弱势群体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回归教育、远程教育等待诸多教育形式,但在事实上迄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现代教育体系。庸俗化还表现为成人教育装饰化。一些人片面地把成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装饰性教育,只是用来点缀社会进步、市场繁荣、政府工作和学校发展,其社会价值不是作为社会发展推进力量来表现,仅是存留在发展规划、工作报告、统计报表甚至业绩材料之中,以至中国成人教育虽然创造了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的奇迹,但始终游离于社会发展主导机制之外,人为地走向了一种“社会边缘”的闭锁状态。

实践表明,在社会变革中,庸俗化似乎扩宽了成人教育社会渠道,增加了成人教育的经济效益,却损害了作为重要国民教育的社会形象,动摇了作为现代教育的社会地位,所引起的尖锐社会质疑与激烈学术争鸣,将迫使中国成人教育淡出社会机制和政府视野。因而,如何面对成人教育庸俗化,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政府、学界、成人教育机构的深度思考和谨慎对待。

(三)中国成人教育经验化评价

在社会变革中,经验化总是左右着中国成人教育发展进程。社会变革的多元化趋势,亟切要求中国成人教育,既要在多层的社会结构中界定自己的生长坐标,又要在多维的社会观念中规定自己的价值体系,还要在多样的社会行为中再规范自己的发展取向,进而生成科学与理性的社会教育体系。然而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成人教育的上述本质要求,习惯于把社会变革的某些局部性或阶段性的经验与思维套用甚至滥用于成人教育领域中,例如,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经验的硬性套用,促发成人教育市场化和产业化意识与行为蔓延;对外开放成功经验的简单搬用,致使国内高端继续教育盛行而基层继续教育缺失;大工业化建设经验的随意串用,又成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大规模和大批量培养重复性人才的主要根源,等等如是。这些状况虽然能在一段时间内拉风造势,但并没有给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注入必要的生机与活力,反而失去了作为一个现代教育必有的沉稳与持重,暴露出中国成人教育在宏观战略指导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究其本根,中国成人教育经验化,主要源于对以往社会或自身发展所获得的重大成就或成功经验的过度关切,对发展视野的确立与思维方式的选取受制于唯一,习惯用以往的获得的成功或经验作为发展的新起点,并以此来说明成人教育发展的一般性论点,反过来又用一般性论点去反衬成功或经验,使成人教育深陷在对发展认知的“路径依赖”中不可自拔。这意味着中国成人教育放弃了对自身发展的社会探知活动,忽视了成人教育发展与社会整体的关联,而直接以政府管理、市场需求、大众消费、资源投入等表象为问题进行因果分析,极易产生只和上流社会挂勾,注重社会上层的需要,忽略社会底层要求的定势思维和随意行为,导致成人教育整体发展失衡。经验化又必然滋长发展思维的单一化。社会、政府、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乃至成人教育工作者,受既定经验的羁绊,他們的思考往往不能超越一系列的“个案”,他们无法容忍观念的竞争与不同意见,而这些争议和不同意见却是成人教育整体发展的可能性所在,致使中国成人教育长期在低界面上滞顿。从未来意义上说,解决经验化问题,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引导和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和自律,又需要在成人教育发展中树立“人本”意识,推广“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理念,探索社会变革过程中可能的发展新方法与新路径。当然,这注定是一个曲折艰辛的历史过程。

三、现代社会趋势与成人教育重建

现代社会变革推动成中国人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重建,不仅要在理性上摆脱狭窄的认知视野,重塑“现代成人教育”理念,还要在实践中凸显现代成人教育的时代内涵,促使社会和学界对成人教育的认识,由单薄的感性认识或传统的形而上学观念,转为关注其所固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历史职能。

(一)社会文化建设是中国成人教育重建之魂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从上述意义认知,在社会文化建设已然成为社会变革重要力量的时代背景下,坚持社会文化建设,应是中国成人教育未来重建之魂。“重建之魂”的铸造离不开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精神的指引,需要确立以文化建设为主题的重建纲领,明确以文化精神存在为原点的重建意识,努力放弃传统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在社会价值、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方方面面,以宽广的视野去发现和阐释中国成人教育重建的文化底蕴,以多样的途径去探索和把握中国成人教育重建的文化价值。

这种发现与探索,无疑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超越过程。首先,中国成人教育的重建,必须重新审视成人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本质关系,树立坚定的文化自觉信念,彻底改变长时期来成人教育发展与社会文化建设相隔阻的现象,以社会文化建设擎起成人教育重建旗帜,通过积极倡导在文化地位认识上、在文化规律把握上、在文化责任担当上的高度自觉,统一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使社会文化建设成为中国成人教育重建的语言传递。同时,中国成人教育重建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以及以此为动力,去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从根本上廓清过去“成人教育少文化”的认知误区,以积极的社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重建环境和氛围。当然,中国成人教育重建更是一种文化自强,不仅清扬自身传统文化传承枢纽的社会职能,还要把为社会文化建设创造新的文化作为未来发展的神圣使命,湮弃以往“重效益、轻文化”的陈旧思维,是以凝炼成人教育新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力挺中国成人教育重建的精神支柱。诚然,完成这样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定需要全社会的成人教育政府管理机构、成人教育办学机构、成人教育研究机构,以及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的上下齐心,协作戮力,共同创建繁荣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社会生态融入是中国成人教育重建之路

当今社会变革造就了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社会生态系统,融入这个新的社会生态系统,应是中国成人教育重建路径的理性抉择。作为社会结构重要单元,中国成人教育能否真正成为社会子生态系统,将从根本上决定成人教育的社会地位与价值取向。昔往的中国成人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地置身于社会之外,闭锁在校园围墙之内,盘算着办学规模与物质效益,以致发展了“教育”却丢失了“社会”,有悖于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基本蕴义。

面向未来的中国成人教育,要重建为符合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推进力量”的现代教育,就必须跨越校门,在“融入”二字上下功夫,不仅要考虑“为什么融入”的问题,更要解读“从哪里融入”和“如何融入”的问题,并把这一连串疑问所获得适切注解作为重建的路径导向。而融入的关键,则是要找到与其他社会子系统和谐发展的平衡点和互动点。要深刻把握,诸如政治与政府、居民与社区、市场与经济、观念与形态、教育与科学等社会生态子系统所处的环境、内涵的变化、外延的伸展、发展的趋势,以及它们面临社会种种变革时,对世界、对自然、对国家、对社会、对市场、对他系统所发生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的变化,并以此作为自我生态调整和融入着力点改变的参数。同时,最应注意的是,成人教育与政治与政府子生态系统的和谐。政治与政府子生态系统所包涵的政治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法制环境、地域环境、人事环境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成人教育重建不可或缺的土壤与要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断言,中国成人教育重建的优劣取决于与之和谐发展程度的高低。

无庸置疑,当下中国成人教育重建,不仅是系统内部生态环境亟待重组或整合,而更为迫在眉睫的是与社会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和谐。因此,中国成人教育既要有纵览社会的目光,也要有纵横社会的勇气,运用现代思维和理性方式,去发现社会变迁带来的机遇,去思考社会可能提供的支持,从而在与社会大系统或诸多子系统的互动与碰撞中,觅到中国成人教育重建新路径。

(三)社会组织完善是中国成人教育重建之舟

由于现代社会变革总是以波浪式前进与螺旋式上升方式行进,每一次反复都会带来社会大系统或社会子系统组织结构体系的勃起兴盛或冲击动荡,成人教育也不例外,从工农教育时期的“雨后春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兴旺完善”,到文革时期的“整体瘫痪”,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全面复兴”,乃至市场经济时期的“网破、线断、人散”,上述史实,无不因其气势宏大或跌宕起伏,对当时中国成人教育社会组织体系带来不可名状的“喜怒哀乐”。这也同时表明,社会变革对中国成人教育发展影响是双重的,在生成中国成人教育社会组织发展困厄的同时,也同样孕育着新的社会组织体系的萌芽与未来,而这正是中国成人教育重建的诺亚方舟。

当下中国成人教育社会组织体系涣散是不争的事实,具体言之,一是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消解。组织内部包括从国家成人教育部门到地方成人教育机构再到学校成人教育组织等一系列的层次和部门之间关系松散,层次与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非经常化与制度化,不能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同一”,以至组织内部的组织目标、组织规范、组织分工出现断裂与障碍,以致“群龙失首”成为中国成人教育剜心之痛。二是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缺失,组织内部成员之间难以自发形成各种协作群体和互助关系,“竞争多于合作”,使中国成人教育丧失了应有的事业自重与行业自信,并由此引发各种难以描述的“恶性循环”。这种社会组织状况,对中国成人教育重建的制约是不难预见的。

作为中国成人教育重建的关键所在,应立即着手进行社会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为现在或未来的重建,铸造现实载体。中国成人教育新的社会组织体系,应当引入国际成人教育发展思潮,把构建现代成人教育作为的特定组织目标,使之对中国成人教育重建给出富有实际价值的引导。还应当具有现代社会组织权威性的整合职能,对数十年来的中国成人教育社会组织体系进行梳理,有效调整领域内的社会、政府、机构、学校和个人等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既能把所有组织成员的行为由无序变为有序,又能把分散的个体粘合为一个新的强大的集体,形成强大的集体合力。此外,更应当拥有普通性和广泛性,既有城镇成人教育社会组织,又有乡村成人教育社会组织,有政府公益性成人教育体系,有市场化成人教育机构,这些机构和组织,相互浸润、联线成网,覆盖城乡,形成最有时代意义的“社会组织系统”,使中国成人教育真正成为《成人教育发展总条例》(UNESCO,1976)所定义的“是有组织教育过程的整体,无论这一过程的内容、水平和方法如何,无论它是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也不管它是否延伸或取代中小学、学院、大学以及学徒期的初级教育”。

[1]胡锦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新华文摘,2012(5).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1-10-18.

[3]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李少林.中国文化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金莲顺]

曾青云,男,江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许伶军,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G720

A

1674-7747(2014)01-0023-06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