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决策困难研究述评

2014-02-06

职教通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困难效能决策

杨 琛

职业决策困难研究述评

杨 琛

总结国内外职业决策困难的已有研究,从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回顾中发现已有研究中理论、研究方法、研究群体、研究角度存在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职业决策;职业决策困难;职业决策困难测量;大学生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的全球化给个体带来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在个体的一生中也可能面对更多次的职业选择。当个体的职业决策不再是一劳永逸的行为,职业决策困难对个体职业生涯乃至心理健康的影响力度也加大了。职业决策困难作为职业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分析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找到职业决策困难适合于当前经济环境的恰当方向是今后研究开展的基础。

一、职业决策困难的内涵

职业决策困难一直是职业决策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关于职业决策困难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因关注点的不同而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取向。

首先是过程论,把职业决策困难看成是从准备到最终决策过程中,个体可能遇见的各种问题,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 Gati和Osipow[1](1996)认为,职业决策困难是个体在做职业决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应从总体过程上对个体的职业决策困难进行考察。职业决策困难分为在决策过程开始前的困难和在决策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难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决策者行为:阻碍个人做出决策或所做的决策不是最优决策。

其次是缺乏论,把职业决策困难看成是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的欠缺所引起的,持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 Krumboltz[2](1976)认为,职业决策困难的实质是对决策的不满意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有可能是个体与职业相关的各类经验没有达到要求,也可能是个体不知道如何运用一套系统的方法来完成职业决策。

第三种是决定论,将职业决策困难固定在个体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最后“敲定”阶段上,国内学者彭永新和龙立荣持该种观点,他们认为,个体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进入阶段或职业改变阶段),面临最后决策时,不知道要从事什么职业或从几个职业中挑选一个时发生的困难就是职业决策困难。[3]

二、职业决策困难的理论研究与测量

不同学者从不同侧重点出发,根据不同理论划分职业决策困难的特点与维度,并基于此编制了不同的量表对职业决策困难进行测量。有代表性的理论与相应的测量工具有如下几种。

Holland认为,职业决策困难是由职业认同困难、缺乏关于工作或训练的信息、环境或个人障碍引起的,并基于此与Daiger和Power于1980年共同编制了《我的职业情境量表》(My Vocational Situation Scale,MVS),该量表用来评估职业决策困难。MVS由三个分量表组成:(1)职业认同量表;(2)职业信息量表;(3)障碍量表。其中,职业认同量表含有18个项目,用来测量个人对职业有关属性的清晰度和稳定性;职业信息量表包含4个项目,用来测量需要获得职业信息的需求程度;障碍量表包含4个项目,用来测量需要客服达到职业目标的障碍状况。MVS具有较高信效度,在个人测验与团体测验中都有广泛应用。

Taylar&Betz以Crites的职业成熟度理论与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于1983年编制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 CDMSE)。CDMSE侧重于职业成熟理论中职业选择能力部分的测量,分为(1)准确的自我评价;(2)收集职业信息;(3)挑选目标;(4)制定未来的规划;(5)问题解决,五个分量表。每一部分包含10个项目,共50个项目,从完全没有信心到完全有信心,采用0-9的10点计分法,得分与成功进行职业决策的信心呈正相关。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同时性效度。我国学者龙立荣和彭永新对CDMSE进行了修订,并进行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2001)和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2003)的本土化研究。[3]

Gati和Osipow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将职业决策分为职业决策过程开始前,和职业决策过程中,并将职业决策困难定位于职业决策的全过程。职业决策困难分为决策过程开始前的三大类:(1)缺乏准备,和决策过程中的(2)缺乏信息;(3)不一致信息。其中缺乏准备是由于a.缺乏动机;b.犹豫不决;c.不合理信念;d.缺乏决策过程知识。缺乏信息是关于a.缺乏关于自我的知识;b.缺乏关于职业的知识三个方面的信息;c.缺乏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一致信息是由于a.不可靠信息;b.内部冲突;c.外部冲突。以这一理论模型为基础,Gati和Osipow1996年合作编制了《职业决策困难调查表》(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CDDQ),这一量表先后被修订为中学生版(Gati&Saka)、网络版(Gati&Saka,2001)和30题的简版(Gati、Saka & Krausz,2001)。

Saka等(2007)综合Gati等(1996)提出的职业决策困难模型,以及诸多学者(Cohen,1995;Meldahl& Muchinsky,1997;Gati& Tal,2007等)对情绪、人格因素的关注,建立起一个新的职业决策困难模型,模型包括3大类11小类,(1)消极观念:a.决策过程方面,b.工作环境方面,c.控制能力方面;(2)焦虑:a.决策过程方面,b.不确定方面,c.选择方面;(3)自我认同困难:a.特质焦虑,b.自尊,c.认同不明确,d.依恋冲突与分离。在此模型基础上,形成新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 Related Aspects of Career Indecision,EPCT)。

三、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

(一)职业决策困难影响因素的研究

1.人口统计学因素。有关职业决策困难与个体因素关系的研究中,与人口统计学方面特征的相关关系被多数研究所支持,性别(Hijazi,Tatar&Gati,2004;李西营,2006)、年级是典型的个体影响因素。Gati和 Saka[4](2001)的研究显示,在外部冲突、内部冲突、不合理的信念和总分上,男生报告的困难要远远大于女生;在信息不一致上,女生报告的困难显著大于男生,在外部冲突上,随着年级(年龄)的升高报告的职业决策困难降低。Wei-Cheng(2004)[5]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比高中生报告了更少的职业决策困难。而李西营(2006)[6]认为,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程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呈直线下降趋势,大三是职业决策发展的关键期。

2.家庭因素。Mau(2001)[7]在职业决策中更多强调家庭愿望而不是个体愿望的个体比其他的个体报告有更多的困难。李西营(2006)[6]认为,家庭经济条件高的个体更少出现职业决策困难。吕建英(2010)[8]研究表明,职业决策困难和父母教养方式相关,那些得到父母温暖和理解的学生会进行更积极的自我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程度也会较低。

3.核心自我价值。Judge等人(2007)认为,核心自我价值的内涵能够被4个关键性的代表要素所概括:a自尊,b自我效能感,c消极认知与归因方式的倾向,d内外控倾向。[9]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两因素上:(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关系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也是我国目前职业决策困难实证研究中较集中探索的因素。刘长江,郝芳,李纾(2006)[10]的研究得出,职业决策困难与职业决策效能存在相关。王文建(2009)[11]证明,年级差异、决策风格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范晶晶(2010)[12]的研究得出,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自我效能和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负相关,且职业自我效能的部分维度和特征变量中的部分对职业决策困难及其各维度有预测作用。姚丽贤(2011)[13]得出,特质焦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探索分别对职业决策困难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国外在自我效能感因素上的探索成果也非常丰富,Amir,Tami,Gati,Itamar[14]研究了 299 个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研究表明,“在10种职业决策困难中,不同的困难在他们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各个维度的职业决策困难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Taylor和Popma(1990)的研究表明,在影响职业决策困难的各种因素中,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唯一显著的预测变量;同时,Betz和 Voyten(1997)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们认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作为一个中介变量,其他各种变量是通过这个中介对职业决策困难发生作用的。(2)自尊。章娟(2011)[15]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各维度与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中的社会自我维度和心理自我维度可以很好地预测职业决策困难。李志勇等(2012)[16]对大学生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职业决策困难与就业焦虑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自尊以无法忍受不确定为部分中介影响着职业决策困难和就业焦虑。

4.人格因素。周洁(2005)[17]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与人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外向性、开放性和责任感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向性对缺乏信息有负向预测作用;宜人性对缺乏准备、缺乏信息有负向预测作用;神经质对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和不一致信息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开放性对缺乏信息有负向预测作用;责任感对缺乏准备和缺乏信息有负向预测作用。王超(2010)[18],王淼(2010)[19]朱静敏(2011)[20]对大学生职业决策风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六种大学生职业决策风格中类型的五种都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决策困难维度存在显著相关。Annamaria Di Fabio,Letizia Palazzeschi,和 Reuven Bar-O(2012)检验了232名意大利学生的个性特征、核心自我评价与情商在职业决策困难中的作用,发现情商与个性特征和核心自我评价两因素相比在预测职业决策困难上是更显著的预测变量。

5.文化因素。国内外有关职业决策困难文化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研究、跨文化适应性研究与种族差异研究三个角度。显著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已经在不同的职业决策困难相关因素中被证实,例如,职业决策风格与自我效能感(Mau,2000)、职业成熟度(Hardin et al.,2001)、性别差异(Dingyuan Zhou & Angeli Santos,2007)等。目前,有关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还较少,Hardin等(2001)证实文化适应对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因素有重要的影响,Dingyuan Zhou&Angeli Santos(2007)考察了处在英国文化中的中国学生文化适应程度差异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种族差异研究开展的较早也较丰富,Lent,Brown,Hacketty(1994)的研究表明,对职业相关的障碍和职业决策困难的感知在妇女和少数民族的职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Mau对职业决策困难的种族差异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Mau(2000)研究指出,在非洲国家,女性被认为有更低的社会地位,并且经常占据低层次的决策等级,因此,在进行她们自己的职业决策时更容易产生不适感。在一项跨国的研究中,Mau(2001)发现,台湾大学生比美国大学生感知到更多的职业决策困难。他还发现,职业决策困难组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果因学生的民族的不同而不同。Wei-Cheng J.Mau(2004)研究结果显示,亚裔美国人比其他群体学生感知到更明显的职业决策困难,而美国白人学生感知到最少的困难。亚裔美国学生在职业决策过程前比白人学生和拉美裔学生报告更多的困难,在决策进行中比白人和非洲裔美国人报告更多的困难。

(二)职业决策困难的干预研究

国内的干预研究中,多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左丹[21](2009),沈雪萍[22](2005)先后采用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进行了干预,认为团体辅导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技能。国外最有代表性的职业决策困难的干预研究是 Gati(2001)和Mau&Jepsen(1992),使用计算机辅助职业指导系统(computer-assisted carreer guidance systems,简称CACGSs),有效地降低了个体的职业决策困难,特别是信息缺乏方面的困难。

四、职业决策困难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职业的自主选择,如何帮助个体避免职业决策过程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帮助个体更快更好地做出最优职业决策是职业决策困难研究的意义所在。职业决策困难在国内外学界的发展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1.理论基础片面发展。职业决策困难的理论性研究是要解决“职业决策困难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特质因素论强调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是否匹配、Super的生涯发展阶段论强调个体是否能在特定的阶段完成特定的任务,Crites强调职业选择过程中能力与态度的成熟,Saka强调情绪与人格特征差异对职业决策的影响。可见,理论的被接纳程度并不与理论的全面性成正比,每一理论都有自己的切入点与侧重点,都只讨论职业决策过程中的某一部分因素的影响作用,对职业决策困难实质的了解还停留在部分与表面阶段,探究职业决策困难的实质,形成全面统一的理论根基是职业决策困难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研究方法单一。目前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主要有两条,一是根据职业咨询的临床经验编制测量工具;二是从理论出发,根据所建立的职业模型编制测量工具。两者都是对职业决策困难的维度的探讨,都是验证某种维度是否确实影响着个体的职业决策困难。但是研究的目的不应止于“是什么”与“为什么”,找到帮助个体解决职业决策困难的办法,才是研究的根本目的,干预性研究的薄弱是当前职业决策困难研究的重要缺口。

3.研究群体局限。研究的目标人群范围狭窄,且不同目标群体影响因素的选择没有针对性。目前国内外有关职业决策、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集中在大学生这一群体。高中生、研究生、高职生都面临职业决策问题,但有关研究都十分有限。高职生面临着更多就业上的压力,但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者们并未对这一日益壮大的群体投注更多的研究精力。已有的极少数的研究中,所考察的相关因素并未根据高职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取,与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别。

4.偏爱外显因素的考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中,学者关注的焦点仍在性别、文化环境、家庭、个性特征等外显因素的考察上。个体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除了受到这些表层因素的影响外,内隐的因素更是潜在地影响着决策者。并且,对外显因素的考察容易引起个体的掩饰,影响真正原因的分析。

整合不同的理论模式、形成全面的理论基础,开拓新的研究方法,从外显与内隐联合的新角度,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更广泛、更有需要的群体中,是未来职业决策困难研究领域的可行方向与研究重点。

[1]Gati,I.,Krausz,M.,&S.H.Osipow.(1996).A Taxonomy of Difficulties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43(4):510-526.

[2]Krumboltz,J.D.,Mitchell,A .M.,&Jones,G.B.(1976).A Social Learning Theory of Career Selection.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6(1):71 -81.

[3]龙立荣,彭永新..国外职业决策困难研究及其启示[J].人类工效学,2000(4):35-39.

[4]Gati I,& Saka N.(2001).High school students'Careerrelated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79(3):331 -340.

[5]Wei-Cheng,J.Mau.(2004).Cultural Dimensions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53:67-77.

[6]李西营.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点以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7]Mau,W.C.(2001)Assessing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A cross-Cultural Study.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9:353 -364.

[8]吕英健.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2-146.

[9]Annamaria Di Fabio,Letizia Palazzeschi,and Reuven Bar-O.(2012).The role of personality traits,core selfevaluation,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49:119.

[10]刘长江,郝芳,李纾.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其与效能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5):501-503

[11]王文建.大学生决策风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12]范晶晶.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困难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关系[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13]姚丽贤.特质焦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探索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1.

[14]Amir,Tami,Gati,Itamar.(2006).Facets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ling,34(4):483-503.

[15]章娟.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6]李志勇,等.大学生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职业决策困难与就业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4):564 -566.

[17]周洁.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其与人格的关系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18]王超.大学生的决策风格、自我管理策略、求职清晰度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19]王淼.大学生职业决策风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D].开封:河南大学,2010.

[20]朱静敏.大学生家庭功能、决策风格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21]左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干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22]沈雪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及干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 曹 稳]

杨琛,女,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4)01-0019-04

猜你喜欢

困难效能决策
困难中遇见团队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困难我不怕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选择困难症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