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家型校长的广思认知
2014-02-06森李
林 森李 玲
(1.吉林省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与校长培训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22;2.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教育家型校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家分支群体。对于教育家型校长的科学认识,就时下而言,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建设意义和启发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小学校长,要名副其实地做好自己的角色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高水平的专业化办学,即要走向教育家办学、实现教育家办学,需要对教育家型校长作一多维的广思认知。
一、教育家型校长内涵的多维认识
(一)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比较定位认知
在教育者中,有校长、教师、教授、研究员、教育行政干部等诸多角色,校长无疑是一重要角色。而作为教育家型校长,尤为引人关注。对于教育家型校长,这里从“教育家”“校长”等多个视域进行比较定位讨论。
对于“教育家”的认知,一些学者的观点颇有见地。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将“教育家”解释为:“在教育思想、理想或实践上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1]王湛认为“教育家是指从事教育工作并在教书育人、教育研究工作中有较高的造诣或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教育家既包括教育思想家,也包括教育实践家,或者集两者于一身。”[2]借此,我们可做这样普识的逻辑推论:杰出的教师就是教育家,杰出的教授就是教育家,杰出的研究员就是教育家,杰出的教育官员(教育行政领导及工作人员)就是教育家,杰出的教育编辑(记者、编审等)就是教育家……那么,校长与教育家的关系如何?可否做如此的推论呢?
关于“校长”的认知,教育家们多有深入的阐释。苏霍姆林斯基以其长期的校长经历得出:“校长是教师的教师。”就是说,校长须是教师的榜样、引领者、指导者,校长须优于教师、高于教师、先于教师。就校长在学校办学、教育教学等活动中的角色而言,的确居于最为突出重要的地位。正如伟大的教育家校长陶行知所言:“做一个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校长影响教师、影响学生、影响学校,是在学校教育上有一定影响的杰出人物。由此,我们可做简明的“三段论”式的逻辑推论:教育家是教育上的有影响的杰出人物;校长是学校教育上的有影响的杰出人物;所以,校长就是教育家;杰出校长就是著名教育家。校长不同于其他教育工作者,校长本来就应该是教育家,校长即教育家;不是教育家就不应该做校长。
校长是教育家,既是理论,也是实际;既是追求,也是现实;既是应然,也是必然。今天,之所以出现“教育家型校长”的说法,那是今天特殊教育历史时期的一个特别的强调和迫切的呼唤。中国教育正处于第三次重大转型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急切需要教育家,急切需要大批的校长、教师等教育工作者成为教育家,急切需要教育家群的出现。今天,中国校长、教师发展的“大趋势”必然是走向专业化、专家型、教育家。即走向“教育家群”的时代。如此的发问值得深思:一个学校没有教育家办学将意味着什么?一个地域没有教育家办学将意味着什么?一个民族没有教育家办学将意味着什么?然而,从现实实际的校长状况考察,不可无视、不能轻视的是,相当一部分校长名不符实、不具备应有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改变。
(二)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内在实质认知
就目前而言,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内在实质体现,不仅是一个行政权威的“长”,而且是有专长的“家”。[3]这里从校长角色的内涵演变深入透视。
对于校长的角色内涵,在认识上始终不够清晰。诸如,或是把校长看作教师(认为校长是一类特殊的教师),或是把校长看作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等(认为学校类似于慈善机构、企业),最为常见且带有倾向性的误识是把校长当做官(认为校长是教育行政领导)。直到目前,我国的校长实际上仍是一种行政职务,在其职责、任用、晋升和待遇上主要是按照政府官员的标准来对待。普遍的情况是,学校具有行政级别(包括股级、科级、处级等),校长的级别按学校的级别而定。校长可算作是我国行政体系中的一个职务,与其他行政职务不同的是,校长是以教师职业为基础。但不管怎么说,一旦把具有一种行政职务的校长看作是“官”,自然就出现一些“官本位”效应:一是学校办学政府化。校长多采用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唯文件是从等。二是校长角色官员化。校长作为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价值让位于“官员”的身份价值。即突出行政权力而不是应有的专业权威。三是工作行为媚上化。校长主要是由上级任命,决定其“命运”的不是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因此,校长工作关注的主要是如何让上级领导满意。四是管理工作经验化。校长的行政职务有其名缺其实,并没有法定的职业保障(还要与教师一样评职晋级),故此,校长不专注于专业方面(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的修养与提高,主要凭经验管理学校事务。
其实,校长既不是教师,也不是经理人、企业家,更不是行政官员。像医生、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才一样,校长是专业性人才。校长这一专业人才也具有专业独立性、不可替代性。今天,随着现代学校的发展,校长必须要达到相应的专业化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中国教育的重要进步反映在校长角色上,那就是尽早实现校长角色去“师化”、去“经理人化”、去“企业家化”、去“官化”等,走向专业化、专家型、教育家,这是我国中小学校长回归教育天职的重要抉择和历史使命。
(三)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外在表现认知
美国学者斯佩克曾把校长角色划分为“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种。[4]今天,随着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的校长需要完成更多的任务,起码是要做好“五种角色”:作为教育者懂教育、作为领导者善领导、作为管理者能管理、作为研究者擅研究、作为协调者长沟通。[5]
教育家型校长不是“教学家”,不是“将才”而是“帅才”。教育家型校长不是专门的教育教学理论家,他们既有理论更有实践,最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教育家型校长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是集教育理论家、教学家以及其他教育家优良品格于一身的教育理论实践家。对于教育家型校长的认识,最为显性的外在表现是“五大角色”:教育者的“大家”、领导者的“大旗”、管理者的“大总”、研究者的“大师”、协调者的“大使”。[6]
校长作为教育者的“大家”,要高于教师,比教师懂教育,应是优秀的教师,是教师的首席,是教师的教师;应是教育工作者中的先进分子、精英、行家里手。作为教育“大家”的校长需具有重要的教育素质、品质,诸如美好的社会理想、伟大的教育抱负;热爱师生,尊重师生,公平对待师生;有教育定心力、平常心;师德高尚,富有教育人格魅力;因材施教,直接或间接培养了大批人才;具有明显的教育或教学特色和风格(或有可以让人学习的教育或教学方法);在当地甚或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等。
校长作为领导者的“大旗”,应是学校的实际领导者,人心所向,领着走而不是跟着走、被推着走;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成为学校办学的核心;代表学校,做好学校的象征。就学校领导工作而言,校长应是领导者,高屋建瓴,做指挥者、引领者、决策者、设计师;就学校组织工作而言,校长应是组织者,精通于办学,做发起人、召集人、创始人;就学校存在工作而言,校长应是象征者,标志学校,做学校的代表、法人、标识。作为学校“大旗”的校长需具有重要的领导素质、品质:诸如站位高,视野开阔,能登高望远,富有先见之明,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哲学;率领师生创建学校发展愿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具有学校发展的方向引领作用;展示学校的品位,影响校内校外,影响社会。
校长作为管理者的“大总”,应是总理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所有方面,有效管理学校系统事务,有机调节各要素(人——学生、教师、主任、校长、职工等;财——资金等;物——校园、校舍、教室、设备等;事——课程、教学、评价、活动等)正常运行,是学校的总管。校长的管理者角色是其重要的职业本色,要进行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次的管理。作为管理“大总”的校长需具有重要的管理素质、品质:诸如以人为本,严宽相济,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学生的理想抱负、启发学生的自知性、自觉性、自主性、自律性等,人尽其才;善于理财,能征得和合理使用学校办学资金等,财尽其利;长于用物,能充分发挥学校的建筑、教具设备、物品原料等物资功效,物尽其用;合理处事,能施行学校文化管理,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推动学校建构富有效力的校训、教风、学风、班风等,促使形成科学有效的学校规章制度,助力师生高效开展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教育、教学、评价的各项工作,事尽其益。
校长作为研究者的“大师”,应是学人、学者,是理论实践家。校长即名副其实的研究者。校长非“大官”也,乃“大师”也。办学离不开研究,今天学校的所有方面元素和元素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校外相关元素方面(家长、社区、相关单位等),都需要在一定研究的基础上才能科学运行、有效作为。校长不同于教师,需是水平较高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者。作为研究“大师”的校长需具有重要的研究素质、品质:诸如具有“校长即研究者”的观念,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善于调查、探索、反思、总结;能够进行学校问题研究、课题立项研究等;有自觉的教育理论具体化、操作化实践;有长期的、较为丰实的教育实验实践业绩,有一定的文著成果;可谓理论型学者、实践型学者、综合型学者等。其最主要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标志是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办学思想。
校长作为协调者的“大使”,应是学校的媒介,连接校内、校外诸元素的桥梁。校长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学校、服务家长、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从学校内部看,校长需要为教师、学生做好服务;从学校外部看,校长需要与家长、社区、社会相关组织单位等做好沟通。校长需要和校内外各方面建立融洽的、积极的关系,赢得各方支持,实现双赢、多赢。作为交流“大使”的校长需具有重要的协调素质、品质:诸如具有高尚的人性素养,讲求人文关怀、终极关怀,富有博爱之心、仁慈之心、包容之心、助人之心;成就事、成就人,有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社会适应力,有事业心、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为人友好、热情、真诚,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家型校长以其深厚的学养、高尚的人格,受到师生的广泛拥戴,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二、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路径的多维探析
对于教育家型校长的认知,考察其成长路径也是尤为重要的,它会使我们的认知更加直观而鲜活,更加深刻而富有灵感。对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路径的考察,可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进行。宏观方面,从出身发展过程看,主要有“完型”路径和“转型”路径两种[7];微观方面,从表现特点结果看,则有多种特色路径。
(一)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完型”与“转型”路径
所谓的“完型”路径,指出身在中小学第一线,经历了中小学教师或中层领导岗位后做校长,由一般校长不断发展,逐步走到专家型校长、教育家型校长。完型出身的校长都曾是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甚至名师。有长期的第一线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经历,有做教师、班主任、中层领导等方面的工作经验,这些经历和经验为成为校长、专家型校长乃至教育家型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教育家型校长的出身看,他们多是从教育教学改革中走出来,从“教学家”中脱颖而出。完型表现的教育家型校长是重要的主体,占据大多数。我们经常地被那些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且业绩辉煌的教育家型校长感动着。暂不论教育史上的那些教育大家,诸如伟大的教育鼻祖孔子、在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做过校长的著名教育家朱熹、开办了“晓庄师范”等近十所学校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颇具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校长也是不乏其人。如吕型伟,从17岁开始从教,既当老师又当校长,直到耄耋之年仍然为基础教育而奔波忙碌,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陶淑范,从21岁开始从教,在北京师范大学二附小做教师、校长,辛勤耕耘60载,教育业绩享誉全国;段立佩,从23岁开始从教,做教师、当校长一生,尤其在主持上海育才中学工作期间,锐意改革创新,他总结创造的教改经验,曾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上以头版头条的显著地位报导,影响全国;霍懋征,从23岁开始从教,做教师和副校长,“爱”的教育辉煌60载,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等等。
所谓的“转型”路径,主要指出身不在中小学第一线,没有中小学教师或中层领导岗位经历,直接转行做校长,一路攀升,跃居教育专家校长、教育家型校长。转型出身的情况尽管有多种,诸如教育行政官员转型、党群领导转型以及大学教授转型等,但其佼佼者多是具有大学教授经历或曾有过较长的教育工作经历。当然,相比完型的教育家型校长,他们的人数并不多。比如,由大学教授转型做校长的杨骞,近年来颇引人关注。他由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竞聘做校长,先后在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成功办学。他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经历,如兼任《中国教师》常务理事,《数学教育学报》董事、编委,《中国教育论坛》特约主编,《中学课程资源》编委等10多项工作。他研究、建构了较为系统的办学思想:办学宗旨——“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按章办学、科研强校、追求卓越、服务社会”;办学理念——“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办学目标——“专家型校长,智慧型师资,多样化课程,鲜活的课堂,人文化环境,健全的学生”;教育目标——“开发潜能,夯实基础,扬长补短,持续发展”等。他在全国20多种期刊上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各种书籍20余部,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2项,还曾被评为全国十大人气校长等。还有一位格外吸引人眼球的杰出校长不得不谈及,他就是时下网上网下热议的李希贵。他的转型经历颇为丰富,是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中多次变换,最后一次教育职业转型是由局长到校长,他也可以说是完型校长和转型校长的共同代表,可以视为“综合型”。李希贵走过了一个颇为特殊也极为优势的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之路。他198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东省高密第四中学做语文教师,26岁任副教导主任,28岁任副校长,31岁任校长,36岁到高密一中任校长,38岁任高密市教委主任,42岁就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2006年调教育部负责筹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07年开始出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做语文老师,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学校校长,他的管理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的教育理想;做教育局局长,他通过体制改革,把权利放给校长,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校长进行动态管理。他从事教育至今,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今天,他带领北京市十一学校正进行一场划时代的教育革命。李希贵非凡的从教经历,无论就哪种类型而言,都给予我们宝贵的启示。或许这是成就教育专家、教育家的最为理想之路。
(二)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多种特色路径
一个教育家,就是一座丰碑。每个教育家型校长身上都有宝贵的素质、品质闪光,每个教育家型校长都走过了自己独特的成长之路。
从微观的具体视域而言,即从表现特点结果看,每个教育家型校长都是各领风骚,特色独具。仅就近几十年来涌现出的教育家型校长便可略见一斑。
诸如,改革型的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他以语文教学改革成就卓著,在任校长期间始终没有离开教学第一线,始终做不挂名的班主任,社会兼职多达43个,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做报告1300多场,公开课800多次,听众达百万人次,被誉为中国教育改革家和中国语文教学改革家。创业型的蔡林森,曾任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校长,后任沁阳永威学校校长。他创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创造了两次“洋思神话”,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被称为“乡村教育家”“活教育学”“素质教育的旗手”等。教研型的李镇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他以语文教研、班主任工作研究等丰富的文著而著名,发表文章几百篇、出版著作几十部,其中,《爱心与教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冰心图书大奖、《走进心灵》获中国图书大奖,被誉为“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改制型的李金初,北京十一中学校长。他以“本人平生无大志,只想办好一所学校”为人生志向,长期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模式创新性实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实践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改革、选择、发展、和谐”办学思想,被誉为全国基础教育“国有民办”体制改革的先驱。解困型(薄弱校改造型)的崔其升,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他大胆改革、坚持改革,千方百计化解办学条件差、教学水平低、学生厌学等困境,确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贯彻“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开放教育”三大原则;全面实行“10+35”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把课堂话语权还给每一个学生;认真实行“课堂教学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实现传统教与学的根本转变,创造了农村教育的奇迹,2012年荣获中国“最受关注乡村教师”的称号。另类型的郑杰,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他曾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十一项变革。他以非凡的胆识、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实践经验、广博的理论学识、高效的办学策略,致力于学校和教育问题的解决。他敢于打破“常规”,立志做现代教师和校长的代言人,创造办学“奇迹”,被冠名为:超人、智人、文人、狂人、与众不同的人。▲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55.
[2]王湛.教育家办学:校长的角色、使命与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06-26(6).
[3][7]林森.教育家办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6,135.
[4]Speck,M.The Principalship.Prentice-Hall Inc.1999:33,51,69.
[5]林森.走向教育家,校长做好五种角色[N].中国教育报,2010-12-07(5).
[6]林森.走向“教育家办学”的校长培训——对“十二五”校长培训特质趋向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