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

2014-02-06谢长法李红梅

职教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育史职业指导中华

□谢长法 李红梅

民国时期是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而在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教育理论的探讨过程中,一大批职业教育家为总结中国职业教育历史发展经验,汲取教训,从多方面对中国职业教育史进行了研究。勾勒、梳理、揭示民国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百年中国职业教育的近代化,而且对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中国职业教育史整体研究

自1915 年黄炎培考察美国职业教育将东方辞典上向所未载的“职业教育”引入中国后,职业教育即渐为人所熟悉。 1917 年5 月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职业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推行得到了快速发展,伴随着职业教育的日益发展,加强对中国职业教育史的研究,也成为必然。

最初,对中国职业教育史的研究乃是从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研究开始的。 1927 年5 月,孙祖基在《教育与职业》第85 期上发表《十年来中国之职业教育》,这是有关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最早的文献。其后关于中国职业教育史的整体研究一直是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据统计,这方面的著述主要有:邹恩润(韬奋)、潘文安、秦翰才《中国之职业教育》(收入舒新城编《中国新教育概况》,上海中华书局1928 年版),黄炎培《三十五年来中国之职业教育》(收入庄俞、贺圣鼐编辑《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 年版)、《中国职业教育简史》(收入陈选善主编《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实际》, 中华职业教育社1933 年版)、《中华职业教育三十年来大事记》(收入黄炎培等著《中华职业教育三十年来大事表》, 中华职业教育社1947 年版),江恒源、杨卫玉《六年来的中国职业教育》(载《江苏省立上海中学校半月刊》1933 年第76 期),钟道赞《抗战以来吾国职业教育的实况》(载《教育杂志》1939 年第29 卷第4 期)、《抗战后之职业教育》(载《教育通讯》1939 年第1 卷第20 期)、《停刊期中之职业教育》(载 《教育与职业》1940 年第192期)、《现代中国职业教育之产生与其发展》(载《学林》1942 年第4 辑)、《抗战十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载《中华教育界》[复刊]1947 年第1 卷第1 期),何清儒《抗战四年来的中国职业教育》(载《教育通讯》1939 年第2卷第27 期)、《战后中国的职业教育》(载 《教育杂志》1947 年第32 卷第1 期)、《战后两年来的中国职业教育》(载 《中华教育界》[复刊]1948 年第2 卷第1 期),等等。

在这些对中国职业教育史的整体探讨的著述中,黄炎培的《三十五年来中国之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简史》 和钟道赞的 《停刊期中之职业教育》、《抗战十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都是颇有深度的论文。

《三十五年来中国之职业教育》乃是1931 年6月黄炎培应商务印书馆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所作,该文分三部分。第一,“三十五年以前之职业教育”:主要论述洋务运动时期有关的技术学堂和洋务运动后出现的少数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学校,不过,黄炎培认为,这些学校,虽然无一不在职业教育范围以内,但它们的发起创办,“只为国家谋所以增进生产、开发交通,而非注意于为个人推广生计”。 第二,“自光绪二十三年迄民国五年凡二十年间之职业教育”:述清末、民初的实业教育。其中,黄炎培认为, 清末的实业教育,“虽亦以国民生计为前提,然绝未有职业教育字样”。 第三,“最近十五年间之职业教育”:述自1917 年5 月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职业教育简史》乃是1932年为纪念职教社立社十五周年所写,该文计分六节:“中国职业教育的来源”,“中国旧教育时代的职业教育”,“清季新教育初期的职业教育”,“清季学部时代的职业教育”,“民国二十年来之职业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简史”。黄炎培的这两篇对中国职业教育史的探讨论文,资料丰富,内容全面,分析深入,体现了他对职业教育的非凡理解!

和黄炎培的两篇文章内容侧重不同,钟道赞的《停刊期中之职业教育》和《抗战十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则主要叙述抗战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停刊期中之职业教育》中,钟道赞将《教育与职业》自1937 年8 月停刊到1940 年7 月复刊三年来的职业教育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 该文计分“设置与调整”、“课程与设备”、“教科用书之编印”、“生产组织与资金”、“师资之整理”、“优待技术教员”、“举行助产护士职业学校会考”、“公私学校之补助”、“建教合作之推行”、“农民经验之调查编辑”、“创设国立造纸印刷职业学校”、“初级实用职业学校之推行”、“举办短期职业训练”、“训练电机机械机(技)师”和“统计一览”,共十五个部分。而《抗战十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则在《停刊期中之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对抗战十年来的职业教育演变作了全面的评析,包括抗战前后职业教育的趋势及主要问题,抗战以来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措施与现况,包括“生产教育费之用途”、“课程标准之厘定”、“川康等九省农工教育之推进”、“中等技术科之创办”、“技工学校之设置”、“培养中等经济建设人才之十年计划”、“国立职业学校之勃兴”、“教科用书及参考资料之编印”和“统计”。 钟道赞的这两篇文章,史论结合,评介公允,是民国时期高质量的研究中国职业教育史的重要文献。

二、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研究

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作用非凡。正因为此,自1927 年为纪念该社成立十周年,其同人开始对它的历史进行探讨始,为总结它在中国职业教育近代化中的成就、经验和教训,对这一重要的职业教育组织机构的历史探讨就一直不断。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文章主要有:秦翰才《中华职业教育社十年小史》(载《晨报副镌》1927 年第68 期),佚名《中华职业教育社十年小史》(收入廖世承编《中国职业教育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年版),江恒源《十六年来之中华职业教育社》(载《教育与职业》1933 年第146 期)和《抗战一年来之中华职业教育社》(载《国讯》1938 年第180 期),沈光烈《二十年来之中华职业教育社》(载《教育杂志》1937 年第27 卷第5 号),张群《中华职教社之历史及其使命》(载《国讯》1940 年第237 期),杨卫玉《中华职业教育社十年来的动向》(载《国讯》1941 年第289期)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简史》(载《国讯》1945 年第391 期),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三十年简史》(收入黄炎培等著《中国职业教育三十年来大事表》,中华职业教育社1947 年版)和《中华职业教育简史》之第六节“中华职业教育社简史”(收入陈选善主编《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实际》, 中华职业教育社1933年版),沈龙《三十年来在艰苦中成长的中华职业教育社》(载《现代教学丛刊》)1948 年第3 期),等等。

在以上文章中,佚名《中国职业教育社十年小史》、江恒源《十六年来之中华职业教育社》和沈光烈《二十年来之中华职业教育社》是其中的代表作。

《中华职业教育社十年小史》乃是职教社十周年纪念文之一。 该文从民初社会生计凋敝,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状况和杨保恒、黄炎培等对实用主义教育的倡导谈起,概述了职教社成立的经过,详述了该社成立十年来的工作: 包括职业指导、自办及合办职业学校、讲演与调查、出版物概况和举行展览会,并介绍了该社的经费来源和管理情况。

江恒源的《十六年来之中华职业教育社》和沈光烈的《二十年来之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两篇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章。前者包括“发起及成立”、“设社宗旨及目的”、“组织”(包括社员、董事部、评议部、办事部、 各种委员会)、“社所”、“集会”(包括年会、职业教育展览会、全国职业教育讨论会、专家会议、其他集会)、“事业”(包括调查和编辑、讲演与计划、各种附属机关所办事业)、“经费”和“职员”;后者则分“创立缘起及史略”、“组织与集会”、“事业现况”和“二十五年度(1936 年)事业计划纲要”四部分。由于时任职教社办事部主任的江恒源长期在职教社供职,对职教社的历史十分熟悉,所以《十六年来之中华职业教育社》基于大量资料,内容丰富,对职教社成立以来的历史作了细致的梳理;而由于沈光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研究,故而《二十年来之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分析、论述上则颇具理论价值。可以说,两文相得益彰!

此外,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简史》中所列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历年集会及重要工作一览”,对人们了解职业教育社的发展脉络及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提供了明确的线索。

三、女子职业教育史研究

女子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职教社成立后,其同人即在介绍西方国家和日本女子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和引入西方国家女子职业教育理论的同时,极力开展女子职业教育的理论探讨;与此同时,女子职业学校也发展迅速,至1922 年,已达76 所。女子职业教育理论的探讨和女子职业学校的发展为女子职业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提出了要求。据统计,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主要有:杨卫玉《中国女子职业教育之经过及现况》(载《教育与职业》1922 年第35 期)和《我国家事教育之演进》(载《教育与职业》1934 年第153 期),钟道赞《吾国女子职业教育之过去现在与将来》(载《教育与职业》1928 年第97 期),章君度《十年来之女子职业教育》(载《教育与职业》1929 年第100 期),方颐南《中国女子职业教育发展史》(燕京大学1940年硕士论文),童肖予《十五年来的陕西女子职业教育》(载《妇女共鸣》1943 年第12 卷第7~8期),钟叔森 《女子职业教育史的发展及其问题的探究》(载《中等教育》1944 年第2 卷第8~9 期),等等。 在这些文章中,章君度的《十年来之女子职业教育》是一篇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

在《十年来之女子职业教育》中,章君度不仅对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而且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 如她认为,十年来的女子职业教育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因袭时期”。这主要是在1914 至1915 年间,女子职业教育多为手工传习所,多学习、研究裁剪、缝纫、烹调、纺织、育蚕等。第二,“摹仿时期”。指1919 至1920 年间,随着接受女子教育的人数渐多,和对职业教育的提倡,不少女子开始接受职业教育,以习得一技之长,自谋生活,但是,却只知道摹仿,对自身个性、家庭环境及社会状况缺少考虑,学校也缺乏适当的指导。第三,“试验时期”。指1923 至1926 年间,此时,虽然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业学校等,但可惜不久即停办。 第四,“适应时期”。指1927 至1928 年后,此时,随着男女平等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女子从事职业的途径益加广泛,越来越多的女子希求获得职业技能,从而对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中国女子职业教育史的探讨,本身即表明这些作者对女子职业教育的重视,所以,在有关女子职业教育史的研究论文中,多极力倡导女子职业教育的重要,并号召大力兴办女子职业教育。如,章君度即说:“女子职业教育,与国家前途关系重大。不提倡女子职业教育, 女子之经济地位不能平等”[1]。杨卫玉则言:女子职业教育“很有改革扩张的必要”[2],既要有设科完备、研究充足、方法新颖的大规模的女子职业学校,也要有适合地方情形和社会需要的女子职业学校[3]。

四、职业指导史研究

在民国时期,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兴起,职业指导也开始传入中国。 在职业指导的发展历史中,既有职教社对职业指导理论的探讨以及所领导的“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等,还有一些学校如清华学校、沪江大学、东南大学附中等和一些团体如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寰球中国学生会、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等所开展的职业指导活动。关于职业指导史的研究,著述相对较少,主要是对职业指导在中国发展情况的整体介绍,和就某个职业指导机构的个案研究。 前者有著名职业指导专家刘湛恩、潘文安合写的《十年来之中国职业指导》(载《教育与职业》1929年第100 期),后者像潘文安、杨崇皋、何清儒、吴宗文合写的《十年来之上海职业指导所》(载《教与学》1937 年第2 卷第11 期)、吴崇文《成立以来的上海职业指导所》(载《教育与职业》1947 年第202 期)等。

刘湛恩和潘文安都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长期致力于职业指导的引入和推展,并对职业指导的理论探讨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7 年9月,上海职业指导所成立后,两人分任正、副主任。在两人的领导下,上海职业指导所的职业指导开展得有声有色。《十年来之中国职业指导》对清华学校早期的职业指导活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职业指导成绩、上海青年会推行的职业指导运动以及各学校的职业指导,均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特别是对职教社的职业指导成绩,详列其所编辑的“职业指导丛书”,阐述了它所领导的“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及上海职业指导所的概况,认为职教社“十年来努力于职业指导事业,由提倡,而研究,而实施,为力虽薄,影响实宏”[4]。

《十年来之上海职业指导所》则在概述职业指导含义、意义的基础上,就上海职业指导所的沿革、组织(包括职员、组织系统)职业介绍顺序进行了说明,特别是对该所最近的职业指导概况:升学就业指导座谈会、升学就业指导运动周、与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合作、代办招考、代办训练班、服务谈话会、 服务调查、 职业讲演等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此外,还附有该所的“章程”、“职业介绍简约”、“各种应用表格”及“代办招考简章”等有关材料,十分详尽。

在民国时期,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初兴到鼎盛,发展迅速,且自1922 年11 月“壬戌学制”正式确立职业教育制度后,对当时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其他方面影响巨大,这无疑促进了对职业教育在中国发展历史的研究。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1928年2 月舒新城作《职业教育思想变迁史》(载《中华教育界》1928 年第17 卷第4 期),首次对职业教育史就思潮的视角给予了探讨;江恒源《十年来之中国军队职业教育》(载《教育与职业》1929 年第100期)和邹韬奋《十年来之中国职业教育出版物》(载《教育与职业》1929 年第100 期)则分别对特殊的军队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出版物作了分析说明;何清儒《八年来中国职业教育之研究》(载《教育研究》1936年第65 期)则对1928 年至1935 年间职业教育的研究状况作了梳理,可谓是职业教育学术史最早的研究文字。这些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文章,针对性强,不乏新见,成为民国时期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民国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不仅给后人研究中国职业教育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线索,为后人的研究打下了重要的资料基础;而且,对于人们进一步拓宽中国职业教育史的研究视野,拓展中国职业教育史的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对民国时期有关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1][2]章君度.十年来之女子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1929(100).

[3]杨鄂联.中国女子职业教育之经过及现况[J].教育与职业,1922(35).

[4]刘湛恩,潘文安.十年来之中国职业指导[J].教育与职业,1929(100).

猜你喜欢

教育史职业指导中华
外国教育史学在中国
浅析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现实路径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中国音乐教育史研究的三个动向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