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老年颤证30例

2014-02-06徐国庆苗广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多巴帕金森帕金森病

徐国庆 苗广宇

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老年颤证30例

徐国庆1苗广宇2

(1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付家庄医院中医科,大连116011;2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中医科,大连116011)

目的对比针刺董氏奇穴与口服美多巴治疗老年颤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董氏奇穴治疗老年颤证提供依据。方法纳入60例老年颤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接受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和口服美多巴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评分,并根据疗效评定方法评价临床疗效,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P= 0.023,即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治疗前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老年颤证临床疗效不差于口服美多巴,可考虑临床推广使用。

老年颤证;针刺疗法;董氏奇穴;美多巴;对照研究

颤证又称为“振掉”“颤振”“震颤”,是以头部、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多种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病症,除帕金森病外,还可见于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病毒性脑炎、小脑病变的姿位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手足徐动症、痉挛性斜颈和舞蹈症等多种病症[1]。老年颤证以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为主,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老年颤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简便有效、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更为医务工作者所信赖。本研究比较董氏奇穴与口服美多巴治疗老年颤证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受试者均来源于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老年颤证患者60例,其中42例帕金森病患者和18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其中肝肾不足者35例,气血两虚者15例,痰热动风者10例。受试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和口服美多巴治疗。

1.2标准

1.2.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标准参照1991年重庆第3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

西医诊断标准分别参照参照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3]所定的帕金森病(PD)诊断标准、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1.2.2纳入标准符合中医老年颤证的诊断标准,且可确诊为证候诊断标准中某一证候;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或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年龄在45~80之间,男女不限;愿意配合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剔除标准卒中病史且遗留肢体痉挛状态者;经查实由遗传病、脑肿瘤、脑外伤、感染、药物等引起的椎体外系症状者;老年精神病、癫痫写、失明、失语、聋哑,严重心、肺、肝、肾、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疾患者;惧怕针刺治疗者。

1.2.4脱落标准因各种原因未按规定完成本治疗观察者,疗效观察记录不完整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医生判定应停止治疗者。

1.3治疗方法

1.3.1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参照《董氏奇穴实用手册》[5]选取主穴:上三黄穴、正会穴、镇静穴、肾关穴。上三黄穴:即天黄穴、明黄穴、其黄穴合称,均位于股骨内侧髁上缘与腹股沟连线上,分别在髌底上4寸、7寸、10寸。正会穴:头顶之正中央,两耳尖连线中点处。镇静穴:在两眉头之间正中直上三分。肾关穴:即天皇副穴,位于天皇穴(胫骨头内侧凹陷处)之下1.5寸,距膝关节4寸。

辨证配穴:肝肾亏虚:加太溪、三阴交;痰热动风:加丰隆、中脘;气血不足:加气海、血海、足三里。

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采用华佗牌28号25mm或40mm一次性针灸针,常规75%酒精局部消毒。上三黄穴直刺1~1.5寸、肾关穴向后45°斜刺1~1.5寸,镇静穴向下平刺0.5~1寸、正会穴向前平刺0.5~1寸,平补平泻手法。配穴根据辨证分型,属于肝肾阴虚及气血不足者施以提插补法,痰热动风者施以提插泻法(补泻手法多选在肘膝关节以上的穴位)。每次针刺30分钟,间隔10分钟行针一次,连续针5次,休息2天,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2口服美多巴治疗单纯口服美多巴0.125~0.25g(根据患者的病情与病程确定服用剂量),一天服用三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评价方法

根据《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中“中医老年颤证功能障碍记分法”及“疗效评定方法”对受试者进行计分并评定疗效,评定方法如下:

(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计算,100%为临床痊愈,50%~99%为明显进步;20%~49%为进步;1%~19%为稍有进步;0为无效。

1.5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由专人管理及处理。采用SPSS 20.0 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均无脱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治疗前功能障碍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x±s)

2.1临床疗效本研究发现,两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P=0.023<0.05,即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统计(n)

2.2两组患者功能障碍评分改善的比较对两组患者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比较,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即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降低老年颤证患者的功能障碍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功能障碍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前后,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功能障碍评分比较(x±s)

3 讨论

颤证在中国古典医籍中早有记载,《素问·五常政大论》有“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主症,属风,与肝、肾有关。至明代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一书中首次统一病名“颤振”,并详细的阐述了“颤振”的临床主症、发病特点和病因病机:“颤振者,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医旨续余》)。

历代中医典籍对颤证的认识,多以症状描述,未能完整、系统的界定本病。直至1991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制定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草案,将本病病名统一命名为“老年颤证”[2],相当于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需与痉病、风痱病、青少年颤证、舞动病相鉴别。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病位在脑,病机关键在于髓海失充,脏腑之气渐衰,筋脉失荣,肢体失控。证属本虚标实,以虚为主,虚在肝、脾、肾三脏,实为风、火、痰、瘀。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虚者当培补肝肾,益气养血,阴虚及阳弱当阴阳双补,实者当平肝熄风,清火化痰,活血通络。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进展,对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不断深入,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可能与年龄老化、环境毒素、遗传因素、氧化应激、神经系统老化、自身免疫、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5]。目前不少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现代研究发现,针刺能够通过改善肌电位及异常的脑干诱发电位[6-7]、清除自由基与调整抗氧化酶系统[8]、改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9]、抑制多巴胺神经元凋亡[10]来治疗帕金森综合征。

因此本研究采用针刺治疗老年颤证,其中董氏奇穴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是董景昌先生祖传数十代的针灸绝学,有别于十四正经的独特的针灸体系,该体系腧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前途。上三黄穴为治一切肝经疾病之要穴,因“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而董先生采用上三黄穴治疗梅尼埃病、舞蹈症、帕金森病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肾关穴大补肾气肾阳,向后斜刺可视为一针透脾肝肾三经内层,从而调节脾肝肾三脏;正会穴与百会穴相符,镇静穴与印堂穴相符,两穴均在督脉之上,肝经与督脉会与巅顶,两穴相配具有极强的镇静作用,为治疗肝风内动重要穴组。加之辩证配穴,诸穴合用可起到培补肝肾,阴阳双补,平肝熄风,清火化痰,活血通络之功效[4]。

本研究结果显示,董氏奇穴针刺与口服美多巴均能有效治疗老年颤证,改善老年颤证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且董氏奇穴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美多巴;但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则显示,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可以认为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老年颤证临床疗效不差于口服美多巴,可考虑临床推广使用。

[1]侯振萍,赵云霞.刘淑霞治疗颤证经验[J].河南中医,2012,32(9):1131-1132.

[2]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41.

[3]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5,18(5):255.

[4]邱雅昌.董氏奇穴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2-213.

[5]陈生弟,徐德隆.帕金森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7;24(5):243-247.

[6]王顺,周振坤,胡丙成,等.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3;23(3):129.

[7]王玲玲,何崇,刘跃光,等.针刺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4):229.

[8]马骏,朱书秀.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抗氧化酶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5:120-121.

[9]朱书秀,马骏.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影响[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72-73.

[10]唐勇,余曙光,陈瑾.电针促进帕金森小鼠黑质致密部突触形态可塑性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29-32.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4.040

:1672-2779(2014)-04-0063-02

杨 杰 本文校对:周立秋

2013-10-31)

猜你喜欢

多巴帕金森帕金森病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太极拳运动对中轻度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素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尿酸水平的影响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