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经穴治疗仪治疗脂肪肝90例
2014-02-06李兰涛吕玉可
李兰涛 吕玉可 曹 丽 张 珍
(河南省内乡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内乡474350)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经穴治疗仪治疗脂肪肝90例
李兰涛 吕玉可 曹 丽 张 珍
(河南省内乡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内乡474350)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HJ6805-Ⅰ型经穴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配合HJ6805-Ⅰ型经穴治疗;对照组口服硫普罗宁加阿托伐他汀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B超等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68.7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显著下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显著改善。2组治疗后ALT、AST、GG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HDL-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HJ6805-Ⅰ型经穴治疗仪治疗脂肪肝安全有效。
脂肪肝;复方血栓通胶囊;经穴治疗仪
脂肪肝是多种因素致肝脏脂质代谢紊乱产生的脂肪储积综合征。本人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配合经穴治疗仪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170例,均为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27~68之间,平均47.5岁。对照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26~69岁,平均47.5岁,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脂肪肝诊断标准拟建。凡具备下列第①~④项和第⑤项或第⑥项中任意1项者: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每周<40g。②除外病毒性肝炎全胃肠外营养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腹胀、肝区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④血清转氨酶可升高,并以谷丙转氨酶(ALT)增加为主,常伴谷氨酰转肽酶/三酰甘油等水平增高。⑤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⑥肝脏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每次1.5g(3粒)每日三次。用HJ6805-Ⅰ型经穴治疗仪治疗。取穴肝俞、期门、章门、阴陵泉每次30分钟,每天一次。
1.3.2对照组硫普罗宁每次0.2g,每日3次。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每日一次。
两组均低盐低脂饮食,禁烟酒,适当运动,并停用影响血脂代谢或降酶的药物,疗程1月。
1.4观察项目指标①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②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肝脏B超改变情况。③治疗期间肾功能、血尿常规、血糖变化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1.5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示。计数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脏B超检查结果清晰,无脂肪肝征象。血脂、肝功能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正常、血脂正常、肝脏B超检查由重度(Ⅲ级)降为中度(Ⅱ级)或中度(Ⅱ级)降到为轻度(Ⅰ级);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肝脏B超检查无改变。血脂、肝功能无加重表现。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68.7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B超图像好转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33.3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比较(±s,U/L)
表2 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比较(±s,U/L)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
组别n ALT AST GGT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90 79.69±12.85 35.56±7.01①56.21±6.89 34.81±8.01①95.89±11.36 30.98±8.02①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80 77.44±7.0891.14±10.48 56.81±8.01 61.54±9.01 51.36±7.46 47.66±7.67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s,mmol/L)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s,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别n TC TG HDL-C LDL-C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90 6.50±1.02 4.54±0.76①3.22±1.12 1.36±0.76①0.72±0.06 1.44±0.14①3.76±0.66 2.06±0.60①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80 6.48±0.873.58±0.68 2.78±0.56 5.39±0.72 3.24±1.18 2.24±0.78 0.76±0.08 1.28±0.08
3 讨论
现在医学认为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脂肪代谢异常。若肝脏内脂肪肝含量超过肝重的5%.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功能障碍。目前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降血脂药物的应用目前尚有争议。因这类药物能使更多血脂集中于肝脏代谢,加重了肝脏脂质沉积并损害肝功能。中医学认为,脂肪肝属于积证。《内经》云:“肝之积,曰肥气。”故也称之“肥气病”是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的蓄积于肝,从而导致肝功能失调,疏泄不利的系列病症。本病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湿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导致痹阻肝脉而形成本病。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成分三七、黄芪、丹参、玄参。具有软坚化瘀、疏通脉络、养阴柔肝、益气养血、清除肝内瘀积,改善肝脏微循环等作用。经穴治疗仪作用与特定的穴位,能发出特殊调制脉冲信号,具有极强的渗透力。作用于肝动脉、门静脉、血窦括约肌、中央静脉、肝胆管,引起电生理反应,产生节律性收缩、舒张,增强循环管道系统的肌肉泵作用。加速肝脏的血液循环及胆汁、脂肪的排出,故有排脂、降酶的作用。
本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经学治疗仪治疗后。ALT/AST/GGT/及TC/T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则显著升高,肝脏声像图明显好转。提示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经穴治疗仪治疗脂肪肝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脂肪肝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S].1997:101.
[3]胡义扬.脂肪肝的中药治疗—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2.
[4]曾民德.脂肪肝[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120-122.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6.028
:1672-2779(2014)-06-0046-02
杨 杰 本文校对:陈爱芝
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