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重庆高考生物命题失误与评改
2014-02-05卜祥通
卜祥通
(山东省平邑曾子学校 山东平邑 273300)
高考命题万众瞩目、影响深远。在缺乏国家教育考试命题质量标准,完善的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的形势下,我国高考命题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每一年的高考都会有一些“问题试题”呈现在考生面前。这些“问题”或出现在全国高考统一命题的考试中,或出现在各省市自主高考命题的考试中;或表现在试题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逻辑性、规范性方面,或表现在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方面[2];或来源于试题的设计环节,或来源于试题的表达环节。高考命题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命题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评价体系的日趋完善。目前,各考试机构和研究机构对前者关注较多,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多;但对后者则重视不够,投入的精力不足,评价工作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评价难以对社会质疑、批评作出有效回应,也无法对后续命题提供充分的可资借鉴的信息[3]。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对高考命题宏观笼统的模糊评论多,直观具象的实用评论少;赞美和附和的声音强,鉴赏和批判的声音弱,难以为高考命题提供有力的实践借鉴以促使高考命题工作向着更高的质量层次发展。
本文以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中生物试题(以下简称“2013年高考重庆卷”)为载体,采用单题分析的方法,主要从试题的问题设计、试题表达和能力立意三个角度,对试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相应的修改建议,以期对广大中学师生科学、合理地使用往年高考试题有所帮助,对高考命题人今后编写出更多优质高考试题有所启发。
1 第1题
1.1 试题[4]
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 NA和R 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答案:A
1.2 存在的问题与修改建议
A选项表述有歧义。读完A选项表述,不同的考生会有以下三种不同理解:
(1)氢原子的数目,在人体活细胞中是最多的。(与其他生物的活细胞相比)
(2)在组成人体细胞的原子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与氢原子以外的其他原子相比)
(3)在人体活细胞中的各种物质或微粒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与氧原子、电子、中子等各种微粒相比)
对于A选项表述,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理解,同一考生在不同的时间阅读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此表述试题,势必会降低试题的信度和效度,也与高考的公平性原则相违背。建议修改为:“在组成人体活细胞的原子中,氢的数目最多”。
2 第2题
2.1 试题[4]
[题干] 题2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2 存在的问题与修改建议
主语、谓语和宾语是句子的骨架,在分析一些复杂句子时不妨先从原句抽取出主语、谓语和宾语来,再进一步深研缩短后的句子,句子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就会一辨自明,句子中隐藏的失误也会更加突显。
按照上述方法对句子进行成分分析,不难提取“题2图是图”这个短句,就能体会到句子重复表述的不足来。2013年重庆卷涉及图表的其他题目,几乎都存在这种类似的表述问题。笔者建议,此类问题可以通过如下的表述方式加以解决:“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如下(右/题2)图所示”。
3 第3题
3.1 试题[4]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 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 a2C 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答案:C
3.2 存在的问题与修改建议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并不能称为提取液,须经过虑等除渣处理才可称得上“提取液”,另外,检测动作由人发出,不是由提取液发出。建议将A选项表述改为“经捣碎、过滤等处理获得马铃薯块茎提取液,可检测出含有蛋白质”,或改为“将马铃薯块茎捣碎、过滤并获取提取液,可检测出其含有蛋白质”。
B.选项表述作为一个句子并不算太长,“光学显微镜”后的逗号纯属多余,建议删去。
D.选项在问题设计上存有三个问题:其一,关于色素的提取,除了必修1《分子与细胞》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外,还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胡萝卜素的提取,而该选项没有说清楚提取哪种色素。其二,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95%乙醇加入无水N a2C O3代替无水乙醇,该知识在有的教材版本中有介绍,如北师大版,而有的教材版本中却没有介绍,如人教版。笔者认为,基于对中学使用教材版本不同和高考命题公平性原则的考虑,上述知识点在高考命题时应尽可能避开。其三,“溶解度”是指某种溶质在某种溶剂(单位体积)中最大的溶解量,其大小主要由溶质与溶剂的物质性质决定,并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从这一层意义上来看,加入无水N a2C O3后95%乙醇已近似于无水乙醇,色素的溶解总量会有所提高,但题目称色素在95%乙醇中溶解度提高似有不妥。综上所述,在不改变命题人本意的前提下,D选项表述可修改为“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 a2C O3,可提高提取液中叶绿体色素的浓度”。
4 第1题
4.1 试题[4]
[题干]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
4.2 存在的问题与修改建议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出现过敏症状的人是因行使“注射”动作而接触青霉素的医生,还是因接受青霉素注射而过敏的病人?笔者认为,仅仅根据原题干这一表述考生无从得知;其二,“严重者发生休克”,病人青霉素过敏不会都发生休克,多严重才叫严重,这是个无法定量确定的问题,这种表述方式虽然并不能都归类到不当表述中,但在科学论文写作、生物学课堂教学以及高考命题中,使用这种表述必须慎之又慎。建议将原题干修改为:“少数病人在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甚至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
5 第5题
5.1 试题[4]
[题干] 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5.2 存在的问题与修改建议
题干中“技术路线”一词在中学教学中很少使用,改为“基本流程”则更合理些。
6 第6题
6.1 试题[4]
题6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 D P和PⅠ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6.2 存在的问题与修改建议
B选项中“增加光照”表达不规范,应改为“提高光照强度”;C选项中句式“……是由于……的结果”有误,正确的表达方式应为“……是由……造成的(引起的)”或“……是……的结果”[5],建议将C选项修改为“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引起的”,或修改为“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7 第7题
7.1 试题[4]
Ⅰ.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____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____的特点。
(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这是____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____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____。
Ⅱ.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题7-Ⅱ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图中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____;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____;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___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答案:
Ⅰ.(1)神经和体液;作用时间较长
(2)产热和散热;渗透压
(3)大脑皮层
Ⅱ.(1)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弱光;乔木
(2)碳元素(C O2)
7.2 存在的问题与修改建议
Ⅰ题(1)小题:从问题设计上看,第1个空要求学生填写“神经和体液”,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第2句话中“激素调节”一词对第1空问题有明显的提示作用。从语法角度看,第2句话中,“心跳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表述不妥。生物学文章经常有血糖(浓度)、体温(高低)、膜电位(大小)恢复到××水平的说法,但“心跳”有多种属性,如快慢、强弱等,与后面的“水平”一词无法搭配,须将“心跳”改为“心率”。
Ⅰ题(2)小题:“造成血浆的渗透压升高”中的“的”须删去。按照语言习惯,当一名词修饰另一名词时,两个名词之间不用“的”字,如“血浆渗透压”不能说成“血浆的渗透压”。此类的短语还有“马铃薯块茎”、“木质桌子”等等。
Ⅱ题题干部分:“采取”和后面的三种行为主谓不能搭配,此外,还有其他问题。整个题干应改为:“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三种措施对其进行了治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Ⅱ题(1)小题:a、b、c代表的是封山育林后的第多少年,它们是不同的数字,不是“点”。建议将“0→a”、“b→c”分别改为“0→a年”、“b→c年”,将“c点后”改为“第c年后”。
8 第8题
8.1 试题[4]
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
(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用A、a表示);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__(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10。结果用分数表示)。在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____自由组合。
(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由此导致正常mR NA第____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 NA单链探针与____进行杂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则需要____种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mR NA分子为“…A C UUAG…”,则基因探针序列为____;为制备大量探针,可利用____技术。
答案: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 a;1/33;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基因突变;46
(3)目的基因(待测基因);2;A C T TAG(T GAAT C);P C R
8.2 存在的问题与修改建议
[题干] “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中的“的”字多余,应删去。
第(1)题:“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一句,主语是省略的“我们”,“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是宾语,缺少谓语,为病句。应改为:“根据家族病史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另外,“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10”中的“致病基因”前也须加一个“该”字。
第(2)题:“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一句,读完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正常人体中的多肽进入了患者体内,表述存在歧义,建议改为: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某种多肽由146个氨基酸组成,但在患者体内该多肽却仅含45个氨基酸。
第(3)小题:“…A C UUAG…”是某遗传病致病基因转录生成的mR NA碱基序列,不是mR NA分子本身,因此,应将“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mR NA分子为”改为“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mR NA分子碱基序列为”。
9 第9题
9.1 试题[4]
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____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生长状态_______L___-天冬酰胺含量_______培养液______细胞内___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组①缺乏________________缺乏___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缺乏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____特性;表中①应为____;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___。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____。
答案:(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专一性;抑制;能合成L-天冬酰胺酶(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
(2)免疫(拮抗);酶被分解作用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9.2 存在的问题与修改建议
[题干] 根据第(1)小题中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属于多余信息,应删去。整个题干部分可改为:“研究发现,L-天冬酰胺酶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该氨基酸在人体正常细胞中能够合成,但在淋巴瘤细胞中不能合成。因此,L-天冬酰胺酶能抑制人淋巴瘤细胞的生长,而对正常细胞的生长无影响。
第(1)小题:“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提示,本题涉及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作为验证性实验,验证的一般是某一生物学事实或机理,往往可以表达为一种肯定或否定的陈述。而本题将“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这一名词性短语作为实验目的,又似暗示这一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这既行不通,也与命题人的本意相违背。建议将原句子改为:“为验证L-天冬酰胺酶对人淋巴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上述作用的不同”。
第(2)小题:“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一句,主语是患者,谓语是疗效降低,存在语病,应改为“在患者多次接受静脉注射后该外源性酶疗效降低”。
此外,第9题在整体设计上还存在以下两个前后矛盾之处:一是从实验结果(表格中的内容)上,实验观察的是“细胞生长状态”,而题目的实验目的之一却是验证L-天冬酰胺酶对两种细胞增殖的不同作用;二是从实验步骤上看,实验检测的L-天冬酰胺含量,而表格展示出的却是含量大小的比较结果。基于高考试题能力立意的考虑,表格中“L-天冬酰胺含量”两列内容,如果还原为一些具体数据形式加以呈现,让考生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要比命题人越庖代俎以几乎提炼到接近答案程度的“正常”、“缺乏”词汇形式呈现出来,更能体现“L-天冬酰胺含量”一词的含义与科学发现中信息处理和实验探究的价值。对于上述第一个问题,笔者已通过修改题干予以解决;对于第二个问题,笔者认,由试题命题人亲自解决似乎更具优势。
10 小结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2013年重庆高考生物部分的命题存在的失误或不当之处,在数量上并不算少。虽然多数失误并不严重,对考生做题也无大碍,只能算是一件艺术品上星星点点的瑕疵,但由于这些历年“真题”,独有着神话般的诸多光环,在多数学生甚至部分老师认为高考试题由教授或专家编制,科学性、权威性不容质疑的条件下,会在高考后的若干年里指引着中学生物教学,并在日常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其中“问题”也会随之“流芳百世”。高考为选拔考试,题目在信息呈现、问项排列甚至答案设置等方面出现的不合理都会使学生在获取信息、理解题意和准确定位知识等思维方面遇到障碍,导致测试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6]。作为纸笔测试,高考试题中每个词语的使用都要精确,每一个标点与符号都要规范,要促使考生产生趋同思维。试题的表述应保证足够的信息量,不片面追求简洁,应言简意赅但又不存在歧意[7]。问题设计要突出能力立意,不失时机地考查和训练考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试题问项设置适度开放,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查[8]。试题编制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使命题人通过较长时间的试题暂置,充分洗脑、换脑,克服思维定势,重新审视试题,充分研讨,以修正试题中存在的各种失误。
高考命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尽早建立起试题质量标准。在目前缺乏国家教育考试命题质量标准,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尚未建立的形势下,命题机构应多听取社会大众尤其是中学教师对试题质量的反馈意见,要敢于正视已出现的问题,要有承认失误和修正失误的决心与勇气。教育教学报刊等媒体要有百家争鸣的胸怀,鼓励评论性文章尤其是批评性文章的写作和发表。一味地称好只会让命题人产生视障,不能帮助他们发现已经存在的问题,对于日后提高高考命题质量是十分不利的。“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最怡人”,我们呼唤祖国高考命题质量新的春天。
重庆市自高考理科综合自主命题以来,其生物试题命制所付出的开创性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部分试题呈现出的瑕疵并不能完全抹杀已有的努力和成就。本文涉及的试题编制失误,在其他“版本”的分省高考命题中也有或多或少的体现。批评、指责不是本文的目的,而未来高考能够出现更多高质量试题才是笔者所希望的。
[1]黄光扬.当前高考命题改革首要关注的若干问题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6):9-15.
[2]扬 帆.编制合格高考生物试题策略的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1,(3):52-55.
[3]陈士俊,陈 畅.高考命题质量评价体系的缺陷及对策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4-95.
[4]薛金星.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全解·理科综合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67-77.
[5]冯长根.科技论文病句评改[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6]肖巧玲,俞如旺.关注考生思维流畅性的纸笔测验有效性分析——以一道生物试题为例反思命题[J].中国考试,2012,(6):15-19.
[7]项伯衡.高考生物学试题的编制技术(一)——命题的通则[J].生物学通报,1994,29(2):38-39.
[8]深化高考内容改革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高考生物学科批判性思维试题模式研究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7):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