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五)—— 五运六气入门(一)

2014-02-05刘济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天干大论厥阴

邹 勇 刘济跃 田 文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结合科, 烟台 264000)

1 五运六气的概念

运气学说是以天体运行规律, 演绎自然规律和人体生命规律的一门学科。 内涵为以人肉眼所能观测到的天体现象变化规律, 与自然界气候、 物候的变化规律相联属, 对人体生命与疾病变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

首次将五运六气与人之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联系在一起见于 《周礼·医师》 “医师究人之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 查天之五运, 并时六气”。 王冰推出《黄帝内经·素问》 七篇大论, 是中医五运六气最早的系统理论。

五运: 就是木、 火、 土、 金、 水五大行星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界气候变化以及对人体疾病的影响。

《素问·气交变大论》 云: “夫子之言岁候, 其不及太过, 而上应五星。 ……承天而行之, 故无妄动,无不应也。 卒然而动者, 气之交变也, 其不应焉”。又曰 “岁木太过, 风气流行, 脾土受邪……上应岁星。 ……化气不政, ……上应太白星”。 “……岁火太过, 炎暑流行, 肺金受邪……上应荧惑星。 岁土太过, 雨湿流行, 肾水受邪。 ……上应镇星。 岁金太过, 燥气流行, 肝木受邪。 ……上应太白星。 岁水太过, 寒气流行, 邪害心火。 ……上应荧惑、 辰星。……岁木不及, 燥乃大行, ……上应太白星。 ……岁火不及, 寒乃大行……上应辰星。 岁土不及, 风乃大行……上应岁星。 岁金不及, 炎火乃行……上应荧惑星。 ……岁水不及, 湿乃大行……上应镇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曰: “太阳司天之政…水土合德, 上应辰星、 镇星。 …阳明司天之正…金火合德, 上应太白、 荧惑。 …少阳司天之政…木火同德,上应荧惑、 岁星。 …太阴司天之政, …湿寒合德,……上应镇星、 辰星。 …少阴司天之政…金火合德,上应荧惑、 太白。 …厥阴司天之政…风火同德, 上应岁星、 荧惑”。

黄鼎譔在 《黄帝内经解剖》 一书中指出[1], “气候之变, 奈何? 曰: 各从其气化也, 岁星之化, 以风应之。 荧惑之化, 以热应之。 镇星之化, 以湿应之。 太白之化, 以燥应之。 辰星之化, 以寒应之。” 又曰“肝 (春) 上为岁星。 心 (夏) 上为荧惑星。 脾 (长夏) 上为镇星。 肺 (秋) 上为太白星。 肾 (冬) 上为辰星”。

五大行星即岁星、 荧惑星、 镇星、 太白星、 辰星, 对应木、 火、 土、 金、 水, 其运行变化对自然气候、 人体疾病的影响规律, 即五运规律。

六气: 即风、 寒、 暑、 湿、 燥、 火, 是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特征。 是天体日月星宿运行所化之天气与地理自然生物之间的气候影响。

六气一词, 最早见于公元前561 年, 郑子太叔论礼, 述子产之言: “生其六气, 用其五行, 气为五味,发为五色, 章为五声”。 《左传·昭公元年》 (公元前541 年) “晋侯有疾, 求医于秦, 秦伯使医和视之。”

医和在论及病因时指出[2]:“天有六气, 降生五味,发为五色, 征为五声, 淫生六疾。 六气曰: 阴、 阳、风、 雨、 晦、 明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 曰 “天有五行, 御五位, 以生寒暑燥湿风。”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云 “太阳司天之政, 气化运行先天, 天气肃, 地气静, 寒临太虚…阳明司天之政, 气化运行后天, 天气急, 地气明,阳专其令, 炎暑大行…少阳司天之政, 气化运行先天, 天气正, 地气扰, 风乃暴举…太阴司天之政, 气化运行后天, 阴专其政, 阳气退辟, 大风时起, 天气下降, 地气上腾…寒雨数至。 …少阴司天之政, 气化运行先天, 地气肃, 天气明, 寒交暑, 热加燥……厥阴司天之政, 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扰, 地气正, 风生高远, 炎热从之。”

2 五运六气的说理工具

2.1 阴阳与太过、不及 以太过表示阳, 以不及表示阴。

2.2 太、少 太即太过、 有余。 五音中的太, 表示本调式节奏强烈, 旋律激昂向上; 属阳为“太”。

少, 即不及, 不足。 五音中的 “少” 表示本调式节奏缓慢, 旋律低沉, 属阴为“少”。

2.3 三阴三阳 一阴: 厥阴, 二阴: 少阴, 三阴: 太阴。 一阳: 少阳, 二阳: 阳明, 三阳: 太阳。

2.4 四季 春、 夏(长夏)、 秋、 冬。

2.5 五音 角、 徴、 宫、 商、 羽。

2.6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2.7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酉、 戌、 亥。

2.8 二十四节气 大寒、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3 五运六气学说中专属用词

3.1 属 指属性, 以阴阳表示。

干支属性: 天干为阳, 地支为阴。

天干之属性: 阳道奇, 阴道偶。 《类经图冀》“阳数奇而属天, 阴数偶而属地”。

阳干: 甲、 丙、 戊、 庚、 壬。

阴干: 乙、 丁、 己、 辛、 癸。

地支之属性:

阳支: 子、 寅、 辰、 午、 申、 戌。

阴支: 丑、 卯、 巳、 未、 酉、 亥。

3.2 配 天干配五方: 甲乙-东方, 丙丁-南方, 戊己-中央, 庚辛-西方, 壬癸-北方。

天干配五行: 甲乙-木, 丙丁-火, 戊己-土, 庚辛-金,

壬癸-水。

地支配五方: 寅卯-东方, 巳午-南方, 辰、 未、戌、 丑-中央, 申酉-西方, 亥子-北方。

地支配五行: 寅卯-木, 巳午-火, 辰、 未、 戌、丑-土, 申酉-金, 亥子-水。

地支配四季: 寅卯-春, 巳午-夏, 辰、 未、 戌、丑-四季时, 申酉-秋, 亥子-冬。

3.3 化 指化生, 正常的变化。

天干化五运: 天干主五运之盛衰。 甲己化土, 乙庚化金, 丙辛化水, 丁寅化木, 戊癸化水。 《素问·五运行大论》: “土主甲己, 金主乙庚, 水主丙辛,木主丁壬, 火主戊癸。”

这是根据古天象的变化而确定的, 《太始天元册》 载: “丹天之气, 经于牛女戊分; 黅天之气, 经于心尾己分; 苍天之气, 经于危室柳鬼; 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 玄天之气, 经于张冀娄胃。 所谓戊己分者, 奎壁角轸, 则天地之门户也。”

地支化六气 (以三阴三阳应之): 即甲子中地支之六气变化。 六气与十二支相配, 称为 “十二支化气”。

巳亥化厥阴风木, 子午化少阴君火, 丑未化太阴湿土, 寅申化少阳相火, 卯酉化阳明燥金, 辰戌化太阳寒水。

《素问·五运行大论》 曰: “子午之上, 少阴主之; 丑未之上, 太阴主之; 寅申之上, 少阳主之; 卯酉之上, 阳明主之; 辰戌之上, 太阳主之; 巳亥之上, 厥阴主之。”

六气之化: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化可用三阴三阳识别, 乃天气所化。 风化厥阴, 热化少阴, 湿化太阴, 火化少阳, 燥化阳明, 寒化太阳。 《素问·天元纪大论》 云: “厥阴之上, 风气主之; 少阴之上, 热气主之; 太阴之上, 湿气主之; 少阳之上, 相火主之; 阳明之上, 燥气主之; 太阳之上, 寒水主之。

3.4 变 变指变动, 指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不居的, 如《六微旨大论》 云: “动而不已”。

生长化收藏是自然界生物在五运六气作用下的正常变化过程。 《素问·天元纪大论》 云: “太虚廖廓,肇基化元, 万物资始, 五运终天, 布气真灵, 总统坤元, 九星悬朗, 七曜周旋, 曰阴曰阳, 曰柔曰刚, 幽显既位、 寒暑弛张、 生生化化、 品物咸章。”

《素问·六微旨大论》 曰: “君火之右, 退行一步, 相火治之; 复行一步, 土气治之; 复行一步, 金气治之; 复行一步, 水气治之; 复行一步, 木气治之, 复行一步, 君火治之。 ……非其位则邪, 当其位则正, 邪则变甚, 正则微。

体现了六气的动态变化。

《素问·至真要大论》 云: “夫百病之生也, 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以之化之变也。”

3.5 纪 天干和地支配合用以纪年。

甲、 丙、 戊、 庚、 壬五个阳干与子、 寅、 辰、午、 申、 戌六个阳支相配; 乙、 丁、 己、 辛、 癸五个阴干与丑、 卯、 巳、 未、 酉、 亥六个阴支相配。 如此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属, 便构成了60 年甲子的一个周期。

干支的一个循环(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

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

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3.6 建 十二地支分建十二月, 称为 “月建”。 古人根据北斗星斗柄指示的方向来确定时节, 也称 “斗纲月建”, 简称“斗建”。

正月建寅, 二月建卯, 三月建辰, 四月建巳,

五月建午, 六月建未, 七月建申, 八月建酉,

九月建戌, 十月建亥, 十一月建子, 十二月建丑。

3.7 交运 指岁运的交接时间, 是上一年岁运的结束,下一年岁运开始, 上下两年岁运相交接的时间。

一般在大寒为交运日。

交运时间受岁运太过、 不及的影响。 《素问·天元正气大论》 云: “运太过则其先至, 运不及则其至后, 此候之常也”。

一般情况下, 属太过的年份在大寒前十三日交运, 不及的年份在大寒节后十三日交运。

[1]黄鼎撰.黄帝内经解剖[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树芬.运气学说起源的考察[J].中医药学报,1989(3):12-15.

猜你喜欢

天干大论厥阴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厥阴病篇再论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中医小知识
天干物燥,如何帮皮肤锁住水
你的生辰是哪八个字?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
《阴阳大论》今何在
论述运气“七篇大论”与《素问》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