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名医包识生论精神魂魄※

2014-02-05邸若虹袁久林李永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魂魄心神神州

邸若虹 熊 俊 袁久林 李永健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上海 201203)

包识生 (1874~1934),又名一虚,字德逮,福建上杭人,民国时期上海名中医。包氏幼承庭训,聪颖过人,由儒转医。十一岁即读经方歌括,继而伤寒杂病,而内难各书。至廿岁出而问世,旋游粤东,所至皆有医名,并在潮州、汕头一带开设 “耕心堂”药店。民国元年 (1912)移居沪上,目睹中医药之沦落,与沪上诸名家李平书、丁甘仁、夏应堂、余伯陶、王祖德等发起中华医药联合会及神州医药总会、江苏全省医药联合会。在其影响下,全国医会林立。民国七年 (1918),参与组织 “医药救亡请愿团”赴北平请愿。其后,与朱尧臣创办神州医药书报社,发行神州医药学报。民国八年 (1919)与王祖德创办沪南神州医院及时疫所,十余年间,活人无算。民国十九年(1930),创办中国医院,任医务主任;为中央国医馆发起人,复被举为理事。先生积极投身中医教育事业,民国七年 (1918)开设神州医药专校,亲任教务主任,并先后担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授、校务总监,神州中医大学教务主任,中国医学院院长。著名中医秦伯未、章次公、张赞臣、程门雪等皆受其教。

学术方面,先生不仅攻于长沙之学,深得其旨,对于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也不乏独到的认识。现阐述如下。

1 精、神与气、血的关系

呼吸与饮食是人体后天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源。人之所以有生者,全赖呼吸空气与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与神。呼吸居于气,饮食归于血。气内的精华名之曰精,血内的精华名之曰神。即精生于气,神生于血;气足则精足,血足则神足。人体生活动作,不外乎智识与气力。神愈足,则智识愈聪敏;精愈足,则气力愈强健。精与神总摄人体一切生命活动。正如 《灵枢·本藏》中曰: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2 从动与静两种状态论述精与神

“精神之为物,可别之为二种作用,即动与静之各有不同也。”包氏在 《国医学粹·精神魂魄》一节中从动、静两方面阐述了精与神的功能变化。

精在处于闭藏状态时,藏于肺,通于鼻,为之运用,亦能运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名之曰魄,正所谓“并精出入者谓之魄”。当人体从事各种思维活动、躯体运动时,精归于肾,即为肾精,供人体活动之用,正如 《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言: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神藏于肝,谓之魂,即所谓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肝魂可产生各种幻象,即睡眠时产生的梦境。当人体处于觉醒状态时,神藏于心,即为心神。心神寄于目,为之运用,且运用于身体各部位。正如 《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言: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包氏将精神动静的功能变化概括为: “(精)藏则为魄,泄则为精 (肾精); (神)觉则为神 (心神),昧则为魂。”[1]精与魄,实为一体,藏与泄之分也;神与魂,本为一物,觉与昧之别也。充分体现了包氏从动静两端阐释精神与魂魄之间关系的观点。

3 金水一家,专司造气生精 木火为一家,专司造血生神

肺主气,司呼吸;肾纳气,主藏精。一方面,肺肾两脏统管一身之气,气之晶名曰精,气旺则精满;另一方面,精静则藏于肺,动则归于肾。可见,不仅精的产生依赖于肺肾两脏,而且精在动静两种状态下的功能也是通过肾精、肺魄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心主血,肝藏血。一方面,心肝两脏统领一身之血,血之华名曰神,血足则神充;另一方面,神静则藏于肝,动则归于心。可见,不仅神的产生依赖于心肝两脏,而且神在动静两种状态下的功能也是通过心神、肝魂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4 临床意义

临证辨析中,包氏基于神魂一体论,在 《国医学粹·卧眠寐睡总论》中指出: “卧眠寐睡,症属神病,神藏于心,神有余则不得卧,神不足则但欲卧,此为一定之理也”。[1]如因火热而使心神亢进,为神有余,当治以泻阳清热,火热退则自得安睡,可用白虎、承气之类。如火热伤阴,心阴不足,当治以泻阳救阴,可用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等。如虚阳上越,不能卧眠,当用四逆龙牡等纳其浮阳。肝藏魂,夜寐多梦,尤其噩梦纷纭,必责之于肝,而魂神实为一体,神安则魂自定。如仅因心神不安,神不内守而失眠者,可予安神妙剂酸枣仁汤,或用茯神、琥珀、朱砂、灯芯等同类药物。

5 与黄元御左升右降、一气周流理论之间的关系

包氏有关精神魂魄的论述与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的观点似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元御善用左升右降、一气周流的理论阐释自然与人体,其在 《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中云: “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精藏于肾,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结其阴魄”。[2]认为人体阳气左升,方其半升之时,尚未成火、化神,而先成木、化魂,木气温升,升而不已,积温成热,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木化而为火,即 “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而往来。”人体阴气右降,方其半降之时,尚未成水、化精,而先成金、化魄,金气凉降,降而不已,积凉成寒,则魄变而为精,金化而为水,即 “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在 《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精华滋生》中云: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肝血温升,则化阳神;肺气清降,则产阴精。五脏皆有精,悉受之于肾;五脏皆有神,悉受之于心;五脏皆有血,悉受之于肝;五脏皆有气,悉受之于肺。总由土气之所化生也”。[2]进一步明确地阐释了气血精神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黄元御在气机升降理论指导下,阐释木化火、魂化神、金生水、魄生精的原理,进而说明精与魄、神与魂实为一体。包氏主要阐述了精与神在人体不同状态下如何发挥相应的作用,同样认为精与魄、神与魂只是不同状态下的同一本体。两者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1]包识生.包识生医书合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92,1138.

[2]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9.

猜你喜欢

魂魄心神神州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神州春天更灿烂
神州万里绿意浓
夜 居
夜 居
插秧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神州寻禹迹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神州谜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