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研究
2014-02-05王志贤顾菊香
王志贤,顾菊香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只要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就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如数字报纸、桌面视窗、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等等。在大学生群体中,新媒体的主要存在形式有:QQ、微博、微信、微视、青梅、pocketuni等等。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为当代大学生获得信息、交流文化、传递思想、休闲娱乐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新媒体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新鲜元素同时也给他们的思想、行为等带来不小的冲击。因此,引导大学生如何正确地利用新媒体平台积累和提升自身的心理资本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初步开展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分析其影响的利弊。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积极影响
(一)开拓学生新视野,增强学习自信心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止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在总体网民中,31.8%属于18~24岁的青年,学生网民群体占据重要地位。[1]随着这几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学生群体早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最大冲击者。在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在便捷的通讯条件中潜移默化的加强了当代大学生的信心即自我效能,大学生在获取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发布一定的个人知识信息,从一定程度上,自身得到了认可,由此加强了个人的学习自信心。
(二)开辟教育新模式,孕育求知新希望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了新的媒体形式。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以面对面以及书本的形式来进行,起到的效果很不理想。而新媒体丰富了信息传播渠道,极大地加大了大学生教育的覆盖面,同时,也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回复力。在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求学模式和获取知识的渠道的时,也让大学生们的希望有了更深程度的拓展。网络的虚拟拓宽了世界的范围,但拉进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其中的日新月异给了学生新奇的希望。
(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韧性
现如今,大学生中有绝大部分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认可。然而,通过新媒体这种新型宣传手段,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也慢慢被得到了认可,心理健康知识也可得到及时地传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并且启发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随着对心理教育的正确认识,心理教育的新的环境也慢慢得到创建,让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即大学生的韧性得到强化。
(三)拓宽吸纳知识渠道,提升内心乐观度
2014年,第22届冬季索契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以及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在第一时间内就可通过新媒体传播到世界各地,即使不亲临现场,大学生们也可通过手机了解冬奥会。新媒体用速度证明了一切,大学生可及时从网络获取消息,比以往更加方便,不必再经常性面对大量书籍和信息无从下手,单单这方面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内心的乐观度。
二、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思想遭受负面冲击,不断影响心理韧性
有好必有坏,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冲击的力度也是难以想象的。对于处在多元化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思想被许多不好的新闻事件赤裸裸打击着,“毁”了不少学生的三观,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变得更加的复杂化了,心理承受能力一次次遭受攻击,从而影响了其心理韧性。
(二)人际交往能力下降,逐渐降低学生希望度
大学阶段本是人际交往能力和关系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交互性,有些大学生不愿在外吐露心声,沉溺网络,在网络的世界里放纵自我,宣泄情感,渐渐依赖于网络的存在,脱离于现实世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对人对事没有正确的评价,失去自我的认知意识,有点“与世隔绝”的感觉。在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生依靠网络进行交际,对外界的存在渐渐缺乏真实感,也就对未来逐渐降低了希望感,极大地影响了其前途。
(三)网恋风靡一时,自我效能感逐渐缺失
新媒体有着其巨大的开放性是毋庸置疑的,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探索爱情、体验爱情的重要阶段。QQ、人人、陌陌等让学生可以和不一样的不同地区的人,进行情感交流,使得网恋流行起来。有调查显示:87.1%的学生听说过网恋,有73.3%的学生欣赏网恋,有73.45%的学生表示,有机会愿意尝试网恋。[2]但这种缺乏真实情感交流,不能真实地进行面对面交流,使得只能通过虚拟的网络传达的感情缺乏真诚,最终往往以欺骗和伤害为结果,这导致了许多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缺失。
(四)负面评论不断涌现,沉重打击学生乐观度
高速发展的网络在带来好消息的同时,也带来了坏消息,网络上随处可见各类污浊不堪的海量信息以及有些夸大其实,过分悲观,愤世嫉俗的实事评论等等,这些无一不让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处于形成期的大学生们深受其影响,逐渐形成类似的思维模式与处世观点,逐渐趋于悲观愤世,严重影响了其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乐观度。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媒体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尽管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以积极因素为主,但是其消极影响也不可小觑。所以,当代大学生应当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双刃剑”,扬长避短,将其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积极影响扩大到最大限度,尽量减小负面消极影响,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翔, 姜红, 江永玮. 解读免费师范生的“回归”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 文教资料,2007(11):178-179.
[2] 陈锦, 陈文婕.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科教文汇,2009(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