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2014-02-05吴访升
吴访升
在信息技术浪潮中,“互联网思维”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以信息技术特别是宽带与无线网络、新媒体技术为强大支撑,掀起了新一轮学习革命。教育教学改革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更是空前活跃。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人才培养正面临全新挑战,迎来崭新发展空间。因此,必须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认真分析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总结教育信息化经验,突破以往仅仅依靠项目驱动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方式,加强顶层设计与体系建设,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必须深刻把握教育信息化新形势新要求,尤其是已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教育信息化不仅引领教育理念和教学教育模式的更新,更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培养质量、推进终身学习,进而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信息化工作对此极其重视,频频发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等系列指示。各级政府的教育和科技等主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应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在推进建设过程中,我们务必明确发展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兼顾、有序推进”的原则,为此需要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安排任务,建立良性机制,才能降低建设风险,确保建设成效。
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要坚守素质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构建适应信息社会、体现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人的多样化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教育信息化要以提高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提高师生创造性应对多元开放、快速更替环境能力为目标,满足多向选择、因需施教、个性化为主的协作型教学模式和终身教育的需要,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校社区、虚拟与现实的高度建构与高度整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面对“宽带网络校校通”,在筹备学校接入宽带建设的同时,就需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实现可持续地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降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和风险。
面对“优质资源班班通”,一是要重点建设以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为核心的创作队伍;二是要更新当前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和资源建设、开发和利用的技术方法;三是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创作开发、推广利用和持续维护的联盟化共建共享机制、市场化运营的管理机制,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利用;四是科学编制建设指南。
面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需要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加强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良性有效互动的实现,需要提升师生信息素养,需要监管和净化网络学习空间,需要提供有效学习平台和工具,尤其是建设好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相应学习工具,才能确保学习效率和质量。
教育信息化对于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更具优势,可以率先示范。学校需要重视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正如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的那样,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明确责任、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作为职业院校,自身更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和责任担当,让学生充分享有优质资源,享用优质教育,成为优秀人才。
当然,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资金、队伍、技术等等诸多困难。有的学校力不从心,有的学校走了弯路。在建设实践中,也逐步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项长期而艰巨任务。但令人可喜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正在构建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正快速普及和提高,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正加速研发,共建共享机制开始形成,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不断整合和集成,信息鸿沟和孤岛逐步消除,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变革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日趋理智和理性。
教育信息化正朝着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快速迈进,有志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者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协作、学会了创新,强力助推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