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互联网构建中医一脉相承的新模式※>——浅议互联网普及背景下中医传承方式的变革

2014-02-05贾丽娜康学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普及学习者教育

贾丽娜 康学智

(1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040;2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 201203;3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上海 201203)

自20世纪90年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普及。目前,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其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入到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传统中医的传承和发扬具有自身特点,然而互联网的爆发式普及为中医传承的变迁埋下了一颗蓄势待发的种子,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培育,让她迅速的生根、发芽,促进中医传承方式的变迁,推动中医学的大发展。

1 互联网及其普及

互联网是通信、计算机、传感等多种技术组成的综合信息平台,经过几十年的纵横式发展,遍布全球,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

中国互联网普及发展非常迅速,最新的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且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45.8%。尤引人注目的是,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者占比提升至81.0%。还有,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农村人口网民占比为28.6%,规模也增长到1.77亿[1]。

由此可见,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程度已相当高,互联网使用的绝对人数是空前的,而且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网上阅读,网上讨论,网上发布等多种方式,让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快速,普及互联网的学习功能也成为了现实。

2 中医传承及其特点

中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传承特点,师承和学校教育一直都是中医传承的主要形式。首先,师承在古代是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这种传承方式是以师傅的家传为特征,以口传心授、跟师临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由其注重临床实践为主要学习特点的传统中医教育方式[2]。该模式主要是由师傅通过言传身教,将中医理论及诊疗方法传授给徒弟;徒弟再通过自学、临床实践及体悟掌握知识与技能。师承强调教与学的实践性,重视临床技能的培养,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老师的举止风范、为医治学之道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这种模式也有缺点,即:师傅的个人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维方法,师傅知识和思想的局限性,对学生视野也会有负面影响,且易产生各家门户之见。同时,这种教育方式,受到空间和时间的约束,效率偏低,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中医药人才大规模培养的需求,且缺乏开拓性与竞争性。

我国医学学校教育初见于战国至秦汉时期[3],源远流长,然而由于学生数量少、办学规模小等原因始终未能在医学传承中占据主导地位。直到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教育开始迅速发展,时至今日,中医药大学的学校教育已然成为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学校教育具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能做到中医药人才的标准化、规模化培养。然而,理论与临床结合相对不足是其主要缺点;而且在实践中医患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等人文关怀层面的技能和理、法、方、药的综合思维融会贯通是较高的要求,学校教育的局限使学习者难以在短期内达到熟练运用的目标[4]。

自古以来,师承和学校教育两种主要的中医传承模式并存,共同为中医学的继承发扬做出贡献,但不难看出其均有各自的不足之处,中医的传承方式一直以来都没有获得突破与变革。

3 互联网在中医传承中的应用

互联网可以让知识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在网站里展示;可以通过实时交流方式在即时通讯软件中互动;可以以网络论坛形式碰撞思想、讨论辩论;可以通过博客、微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发表学习感悟;可以通过上传、下载方式分享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更可以用云服务让远在地球两端的人们瞬间共享同一资源……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形式可以为中医传承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信息技术平台;轻松让全世界学习者在互联网上同享最优秀的知识,学习最精湛的技艺。

中医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其典籍浩瀚如烟,流派经验纷繁复杂,另外,古时的文字表述和含义深奥难解;中医最精华的内容往往不是存在于书籍,而在于医者技艺的炉火纯青和对理法方药的体悟。正因如此,中医的传承变得异常艰难,虽然中医走过了经年累月的发展,但是这一传承难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互联网普及时代的到来,为中医传承方式的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门户网站以文字、图片、视听资源等方式将中医的精华展示在学习者面前;利用即时通讯工具让相隔千里的老师和学习者面对面的交流,传道授业,互动体悟;可以方便地观一屏幕而览万家之论;可以在大数据和云服务相结合的互联网新平台上畅游,取百家之长,悟中医之奥妙。另一方面,尤其是移动互联在3G,甚至4G网络推动下迅猛发展的当前和未来,我们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超越时空地传承中医的多姿多彩,更可以随时随地便捷的学习、记忆与思考。

4 互联网应用于中医传承的展望

让互联网与中医相结合,做中医传承的综合网络平台这一构想,在此刻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然而,当我们在中文最大搜索引擎百度输入“中医传承”关键词的时候,虽然出现2000多万个搜索结果;但是仔细查看,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个大型综合中医学习传承网站;更多的是一些小型网站,在这些网站里,内容散乱,知识准确性与系统性良莠不齐。因此,当前中医传承与互联网的融合应用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医学习者的需求。而我们构想的中医传承网络平台应该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是汇知识、资源和优秀人才的集合;是能传道授业,可以精英与继承者互动的综合体系。具体而言,我们期望:

①这是一个整合全部中医资源的共享平台,我们可以将目前世界上所有可以收集到的中医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听资料等全部在统一的网络服务器存储,以资源共享平台让读者自由的浏览。同时,也可以应用云服务平台让中医大数据可以在全世界中医学习者中共享;②有尽可能多经验丰富的中医临床大家和中医学者参与;应用实时互动平台,让所有中医学习者都能和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家直接互动交流;③充分运用博客、微博等系统,让中医大家或中医从业者方便地发表经验、感悟等,也可以让中医学习继承者发表学习传承体会;④充分运用移动互联新模式,让每一位中医专家和中医学习继承者,随时随地都可以教所想教,学所想学;⑤这将是一个全面开放的平台,一个不断发展的平台,将集现有全部互联网技术运作,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的综合互联网平台。

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是难以完成的,我们建议应在国家层面上,由国家中医及卫生相关部门主导下推动与开发,这样可以保证统一规划、资金保障、尽揽人才、质量上乘。这一系统工程的建立势必推动中医传承方式的变革,提高中医传承的效率,如果能把这样一项系统工程大范围的推广,必将破解中医传承中存在的诸多难题,进而势必推动中医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1].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nbsp.

[2]郑炳生,何学敏.中医师承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3,(5):19-20.

[3]郑红刚,花宝金,侯炜.中医学术传承的概述与展望[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4:5-7.

[4]贾丽娜,康学智,张栩,等.探索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中“师带徒”的新模式——Mini-CEX 教学引入中医临床实践的启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5:89-91.

猜你喜欢

普及学习者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