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国视野中的出版文化建设

2014-02-05何建良郑芳梅

中国出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出版业强国媒介

文/何建良 郑芳梅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十八大又进一步予以强调的“文化强国”战略,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来说,意义深远而重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竞争力更能彰显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文化竞争力依赖于文化创新能力,需要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加以培育。建设文化强国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动力。文化发展可以依托很多载体,出版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载体之一,文化的积累、储存、传播都依赖于出版。可以说,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传播事业,出版的繁荣与否,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没有出版的文化传承就会缺少文化凝聚力,没有出版的文化传播就会缺少文化影响力,没有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国家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因此,要建设文化强国,就必须加强出版文化建设。本文拟从出版文化建设的意义、问题及路径几方面展开探讨。

一、加强出版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出版文化既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传播和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媒介,又是发展人类文化的必要条件;既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1]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源泉的当今时代,出版文化水平的高低,一定意义上是衡量一国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尺,加强出版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1.从全球化视角看,文化强国战略凸显了出版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由经济的市场竞争日益演化为文化的话语竞争,文化的竞争既为文化间的共融与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引发了文化间的冲突和拒斥。在经济与文化共谋的背后,全球化隐含并衍生着文化霸权意识。美国依仗技术与市场优势向全世界传播其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从而使得美国文化借经济与技术的东风吹遍世界。在“美国化”的浪潮中,民族文化极易受到冲击而导致信仰迷失、价值失准、道德失范、行为失规等现象,这必然会引发文化安全、文化延续、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美国化”的裹挟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应该做到文化的自信与自强。对此,我国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要成为文化强国,则要加强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既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也要输入优秀外国文化,更要输出优秀民族文化。无论是文化的传承,还是文化的输入和输出,都需要依靠出版这一重要载体来实现。出版文化可以凭借其传播与传承文化的功能,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进而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美国化”趋势凸显了出版文化建设的紧迫性,没有出版文化的繁荣,文化强国就好比缘木求鱼。

2.从现代化视角看,文化强国战略凸显了出版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建设现代化强国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现代化理想寄托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现代化意味着社会要从传统向现代发生巨大的裂变,就其实质而言,这不仅仅是经济与社会的变革,更是深刻的文化变革。尽管经济是决定文化的基础,但文化更是影响经济的灵魂。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为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一度有观点认为走现代化之路就要因袭西方文化而抛弃传统文化。可即便是西方,其现代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自身文化无法解决的问题,还需要依靠其他民族文化的智慧去化解。因此,中国建设现代化就不仅要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更要吸取优秀传统文化,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从现代化视角看,建设文化强国不仅是中国经济突破性发展的新路径,而且是中国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保障与象征。它一方面可为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文化本身的产业性质,把文化当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而加快现代化进程。要实现文化强国,就应该大力推进出版文化建设。因为不仅出版本身承载着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职责,而且它还是演艺业、影视业、动漫业等文化产业的内容来源。正如聂震宁所言:“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产业,是文化发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2]现代化建设凸显了出版文化建设的必然性,没有出版文化的繁荣,文化强国就如同空中楼阁。

3.从新媒介视角看,文化强国战略凸显了出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电子媒介资源日趋多元化,知识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读书形态样式愈加复杂化。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传播媒介一方面强有力地分流了传统的纸质读者,另一方面则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可以说,新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深刻影响了传统阅读,也深刻影响了传统出版的格局。数字化与网络化技术丰富了各国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为文化力量的释放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平台,这使得文化的传播与输出轻易就能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界域,文化的力量正被信息技术和手段无限地放大。这种新媒介技术对文化传播与发展来说可谓是双刃剑:把握机遇因势利导可能借此促进文化的繁荣,贻误战机放任自流则可能因此削弱文化的发展。从新媒介视角看,建设文化强国,就要充分利用文化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趋势,整合各种传播介质,让各种文化信息以更快速度和更好效果加以传播,以使文化发挥其正能量作用。这样一来,出版作为文化传播的传统方式,如何做到既在传统的纸质出版上下工夫,力争用深、宽、精的文化精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品牌;又充分利用以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电子阅读器等为主的数字出版技术延伸出版内涵,释放出版的生产力就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因此,新媒介技术凸显了出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出版文化的繁荣,文化强国无异于镜花水月。

二、出版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明确了出版文化建设的意义,就找到了繁荣出版文化的动力,但光有动力没有行动指南,依然难以繁荣出版文化。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我国出版文化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出版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在全球化、市场化、集团化的过程中,我国出版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文化强国的要求看,我国出版业存在体制僵化、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1.从文化强国的要求看,出版体制渴求优化

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出版业只有做大做强,才能体现真正的实力,也才能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中国已进入世界出版大国的行列,但与世界出版强国相比,中国出版业无论在企业规模、资产规模、发展规模、发展布局,还是发展方式、发展质量、总产值和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重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3]至今还没有真正出现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的足以与国际出版巨头竞争的出版集团。尽管目前我国已在原有出版机构基础上,按转企改制原则合并重组了很多出版集团,但各种充满行业、地方保护色彩的体制壁垒并没有真正被打破,依然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及地区结构中存在不少问题,[4]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的有效机制也并没有形成。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出版文化的竞争力,难以形成特色与品牌。当前,我国出版整体实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就是出版体制制约了出版产业的发展。出版的制度是否先进,是否符合出版规律和经济规律,是出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因此,从文化强国的要求看,有必要对出版体制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要理顺各种利益关系,破除各种体制障碍,进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航母。

2.从文化强国的要求看,出版质量亟须提升

在文化强国建设中,作为商品的出版物所蕴含的文化和思想观念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着力点。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不少出版企业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倾向。他们放弃了自身专业优势和文化操守,不愿花更多时间在出版质量上下工夫,而是哪里能最快获利就往哪里游走,满足于图书品种数量扩张所带来的眼前经济利益。这种市场短视行为导致选题重复、跟风、炒作之风日盛。一大批可有可无、不好不坏的平庸化图书,以及缺乏创新、题材雷同,甚至直接模仿、相互抄袭的同质化图书大量涌现。结果是图书总体数量在不断攀升,但整体质量却在逐渐下降。图书的初版率不断攀升,重印率却一再降低,甚至不少图书是“一版定终生”。[5]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使得当前出版业存在外在效益与内在品质的反差,影响了其国际竞争力。对此,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出版业最严重的问题是偏离了出版的文化本位。出版作为一种传承文化、启迪智慧的文化事业,其最重要的属性是文化,文化本位是出版事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和核心所在。”[6]因此,要建设出版文化,就要从出版的文化内涵入手,大力提升出版质量。

3.从文化强国的要求看,出版媒介有待融合

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革命,深刻改变了传统文化生产方式、信息传播方式和阅读消费方式,知识、阅读和学习不再固定于纸媒,而越来越趋向于屏幕化、互动化和多媒体化。数字出版、按需印刷、网上书店、电磁储存以及各种新媒介的涌现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思维方式,也冲击着传统出版业的市场地位。新媒介阅读的互动性、即时性、工具性、便捷性、多媒体性、大容量性对传统出版和传统阅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于中国出版产业来说,面对多媒介出版方式的冲击,传统的出版集团虽然认识到了纸质媒介市场的严峻形势却因标准不一、法规不全、技术缺乏、资金不够、人才短缺、市场不明、盈利不佳等因素而步履迟缓。然而,信息技术革命已促使传统的传媒、电信、出版三大产业出现了融合现象,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三大传统产业可以共用一个运作平台,从而使自身业务发展和经营模式同信息技术革命有机匹配和契合,进而扩大了产业链,增强了竞争力。[7]从文化强国的要求看,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出版媒介融合的国际趋势以及我国在融合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力气克服困难,推进媒介融合,否则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巨头的挑战,出版业将更加被动,前景堪忧。目前,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数字化手段为出版业传播手段的创新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能否抓住而一举实现出版业传播手段的创新是摆在出版业面前的新任务和新挑战。[8]

三、推进出版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如上所述,我国出版文化存在出版体制、质量、媒介等方面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着出版文化的建设,更影响着文化强国的建设。世界走向全球化、现代化和数字化的趋向充分表明,创新已成为主要的驱动力。正如江泽民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9]在以文化竞争为主导的当今时代,建设出版文化也要从创新入手,才能有效地推进文化强国战略。

1.创新出版体制,推进出版文化建设

体制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基础。要推进出版文化建设,解决制约我国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关键就是要创新体制。出版体制创新,要站在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的意愿与能力,统筹规划各方利益,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减少内耗、提高效益为目标,激活各种创新要素,加快出版转企改制及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市场在出版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造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创造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出版集团,使其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出版更多更好的作品以满足中外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从而不断提高文化的内聚力、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可以说,没有好的体制,文化创新的活力就无法激发,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源泉和动力。

2.创新出版内容,推进出版文化建设

内容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出版是内容为王的产业,没有好的出版内容,产业规模再大,市场再繁荣,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文化强国目的。因此要推进出版文化建设,就要加强出版内容创新。尽管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经济效益越来越成为众多出版企业的追逐目标,但我们始终要明白,文化才是出版产业的根本,没有了文化,一切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和庸俗化。[10]出版业是否能推出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含量和文化传承价值的图书品牌,是衡量其对文化传播与文明积累贡献值的标尺。因此,建设出版文化的首要任务就要以“人民需求、民族特色、时代意义和国际影响”[11]为标准,对出版内容进行积极创新,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品。文化精品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是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有力保证。要做到内容创新,就必须从作者、编辑、读者三方入手,合力打造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作品。从作者视角来说,要鼓励研究者能坐冷板凳、研究真问题,文艺家能深入生活创作好作品;从读者视角来说,既要满足其阅读需求,又要引导并开发其阅读意愿;从编辑视角来说,则要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标准进行选题创新。

3.创新出版媒介,推进出版文化建设

出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没有好的传播介质,即便有好的内容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因此要推进出版文化建设,还要加强出版媒介创新。在新媒介不断发展创新的当下,内容日益数字化,传播日益网络化。出版业必须利用新的传播媒介创新自己,改变传统单一的纸质出版模式,使纸质图书、互联网、阅读器、手机阅读及数字图书馆同步出版。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媒体将会是一种复合形态,兼有报纸、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的功能,便携、可移动,既有文字又可以有声音、图像,既是大众的又可以是个性化的,既是单向传播的又可以是双向的、受众与传播者之间互动的媒介综合体。[12]因此,出版要面对新形势,从新媒体的阅读特点、阅读方式、互动方式入手,融合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整合并延伸产业链条,拓宽文化传播手段,提高文化传播速率,扩大文化影响力度。面对出版业缺技术、IT业缺内容、多媒介融合缺乏资源平台的困境,国家应按公共性、公益性、服务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等要求,出面组织建设数字资源信息集成服务平台,解决困扰媒介融合的关键问题,实现出版产业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使其在风起云涌的新技术革命中不断发展壮大。

总之,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出版文化应该顺应时代趋势,承担历史重任,以创新的精神来化解发展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和困难。对于出版创新来说,体制创新、内容创新和媒介创新是三位一体的有机关系,内容创新是出版创新的根本,体制创新是内容创新的前提,媒介创新服务于内容创新。建设出版文化只有不断加强创新,才能为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1]向新阳.试论出版文化[J].出版科学,2004(2)

[2][8][11]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出版业务部.香山论坛2007文化软实力与出版创新[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3]王关义.中国出版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4]肖东发,张文彦.出版创新与中国文化软实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7]顾金亮.出版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6]曹巍.坚守使命 继薪传火——访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J].大学出版,2006(2)

[9]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肖东发.“文化强国”的任重道远[J].出版广角,2012(4)

[12]韩品玉,孙书文,孙秋英.传承 创新——推进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出版业强国媒介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学习强国”礼赞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秦晋争霸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