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L模式在“急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
2014-02-05徐金梅刘桂娟陈井芳卢惠娟
徐金梅,刘桂娟,陈井芳,卢惠娟
(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4;2.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200030)
●教学管理
TBL模式在“急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
徐金梅1,刘桂娟1,陈井芳1,卢惠娟2*
(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4;2.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200030)
目的:探讨TBL教学模式在“急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9级52名护生为观察组,实施TBL教学;授课结束后分别对护生和教师进行访谈。结果:TBL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P<0.05),师生均认可TBL教学模式。结论:TBL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护生综合急救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学理念的改变。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急重症护理
TBL(Team-Based Learning)模式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Oklahoma大学Michaelsen正式提出,它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注重人的创造性、灵活性与实践特点的教学模式[1]。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TBL已被广泛接受和采用[2],而我国TBL正处于初步应用阶段,极少数学者在本科护理教学中尝试应用了TBL模式[3],本研究通过在高职“急重症护理”课程教学中实施TBL模式,以验证TBL教学效果,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对象
2010年9月-2011年2月,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级高职护理52名护生为观察组,其余948名护生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0-22岁,学制3年,两组护生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护生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二、方法
(一)对照组教学方法。
即教师授课,护生听课。理论课教师进行整体课堂讲授,护生记录笔记获取教学内容和要点,完成作业;实验授课由教师先示教,护生自由分组练习(每小组5-6人,共10组),教学中渗透临床案例资料。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授课内容、教学资源、学时安排、考核方式均一致,两组教学师资由教研组统一均衡分配。
(二)观察组教学方法。
本研究针对课程所有内容,周期为18周(54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理论和实践一体30学时。教师提前确定教学内容和要点供护生课前阅读和准备,课堂教学时间用于个人预习认定测试(Individual Readiness Assessment Tests,iRAT)、团队任务测试(Team Readiness Assessment Tests,tRAT)、应用性练习(Application-focused activity)及反馈评价(Feedback)。下面以“创伤救护”为例进行介绍,共6学时,均为理论与实践一体课,分3次教学。
1.课前准备。(1)集体备课、统一思想。(2)进行分组。根据医学基础成绩、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调查结果及班干部的反馈信息创建小组,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确定后则固定不变,即52名护生分为10组,每小组5-6人。(3)发放资料。授课前1周,发放预习提纲、参考资料(PPT,文献,VCD等)及应用性练习题,每位护生均发放一套创伤救护材料,开放实验室要求护生自学、互学。
2.教学实施。每次授课分为两大组教学(每大组包括5小组),2名教师分别指导。(1)第1次课进行iRAT,包括理论测试和操作测试。①理论测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考核基本知识点,共15题,课堂最初15min完成,应用即时反馈评估技术(Immediate Feedback Assessment Technique,IFAT),IF-AT是通过刮涂卡的方式对问题的答案获得即时反馈的测试系统,回答正确刮开后则显示标志,回答错误时,护生需重新分析题目,直至得到正确答案。若1次刮开即获得正确答案则得满分,刮开次数越多,得分越低[4]。②实践测试:每小组抽取1-2名护生进行单项技能测试,包括止血、包扎及固定技术。其余护生点评、讨论,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评分并反馈,每项技能控制在25min左右。(2)第2次课进行tRAT,考查团队合作。即各小组配合完成操作,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技术。如:患者出现前臂大出血,护生1需立即进行直接压迫止血法,教师提示出血不止时,护生2则开始加压包扎止血,护生3配合指压止血法止血,教师仍提示出血不止,护生4则进行止血带止血法,其他护生准备操作物品并协助完成操作,这也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强化。操作中注重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教师引导每位护生积极发言,指出操作中存在的优点及缺点,最后进行总结。(3)第3次课进行应用性练习及反馈评价。各小组根据案例,模拟现场,共同合作完成抢救护理,不仅考核护生基本技能,更注重护生对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例如:“青年男性,约30岁,倒在街边被路人发现,伤员神志清,查看左肩部、左上臂伤口出血,左胸部伤口有带气泡的血液冒出,呼吸急促,伤员右小腿疼痛、畸形,有皮肤擦伤。请相互配合进行创伤急救并完成搬运。”此过程的设计则涵盖创伤救护的所有技能,护生需在掌握单项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情景演练,考查其病情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急救护能力及沟通能力。其他团队根据“组间互评表”对操作情况评分,组间互评表是课程组教师集体备课共同设计,即通过课前预习、技能操作、团队配合、学习态度及课堂参与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评分等级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分别计分为20分,15分,12分,10分,8分。教师总结、反馈,点评各团队合作情况及问题所在。最后,每位护生根据“组内互评表”对团队其他成员无记名评分,组内互评[5]是根据对团队的贡献和课堂表现评分(自己不参评且不记名),共四个等级,即A(85-100分)、B(70-84分)、C(60-69分)、D(60-0分)。评分时可以是相同等级,但不能为相同分数,个人最终评价即所有小组成员评分的均值。
3.效果评价。(1)成绩分析。TBL模式的评价系统包括个人测试成绩、团队测试成绩、组间互评成绩、组内互评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课程末理论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10%,20%,5%,5%,30%,30%。课程末考试试题与平时测试题目完全不重复。(2)访谈调查。①课程结束后随机抽取10位护生进行访谈,内容包括: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你们有何建议和意见?你们觉得TBL教学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具体表现在哪里?②对授课教师分别进行访谈,内容包括:护生上课的积极性怎么样?课前预习效果如何?护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与传统教学相比,TBL的优势体现在哪里?有何不足?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访谈结果进行提炼总结、描述分析。
三、结果
(一)课程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将TBL教学班成绩与全部参加传统教学班的成绩进行比较,TBL教学班成绩较好(P<0.05)(见附表)。
附表 TBL教学与传统教学成绩比较(±s)
项目TBL教学班(n=52)传统教学(n=948)t P课程末理论成绩84.83±5.62 82.52±6.11 2.007 0.047病例分析得分17.67±2.33 16.52±2.83 2.262 0.026实践技能考核成绩92.09±1.79 90.96±1.47 6.148 0.000
(二)反馈评价。
观察组护生对TBL模式总体满意,90%以上护生认为经过了“新颖—叛逆(压力大)—接受—喜欢—庆幸—感恩”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了团队的含义,学习换位思考;护生普遍喜欢IF-AT,认为TBL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综合急救能力等,并认为本课程获益最多,希望其他课程也能应用TBL。三位教师均认为TBL能促进护生预习,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反馈观察组护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能科学分析问题,综合急救技能较强。此外TBL时教师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TBL模式能保持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
四、讨论
(一)TBL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提高护生综合能力。
由附表可见,接受TBL教学的期末成绩总分为优于传统教学(P<0.05),尤其是病例分析题得分及实践操作技能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说明TBL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类似[1-2]。有效预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TBL教学时护生有计划、有组织进行预习,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其次,教学中团队协作,调动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好帮差”的互学互助现象。护生能积极讨论,自觉观看录像并进行团队监督式学习,从而保证护生在课程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即时应用概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理解分析能力及现场应急救护能力的提高,这与国外学者研究相似[7]。此外,TBL教学中通过组内交流及组间交流,提升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创造了一个互学互教的良好氛围。
(二)TBL对教师有正向引导作用。
1.引导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以护生为主体的氛围,以利于护生拓开思维、积极参与,同时教师还需具备有效倾听技术,充分挖掘自身人格魅力,引导护生深入探索[8]。
2.引导教师不断改变教学理念。TBL的教学环节为“团队自学—课堂个人测试—团队测试—应用性练习”,LarryK指出TBL的每一阶段的设计时间可根据学习内容、课程安排等调节[9]。我院的授课安排均为2学时/次,因此部分单元的内容需分2-3次完成。为减轻护生的学习压力,研究者将每一单元的知识点按学时划分,即每次课前只给当堂课的预习提纲。研究者通过清单的形式将关键概念列出,要求护生对不懂的概念先自学,再在每次课结束前15-20min强调重要的概念并进行解释、整理和总结。
3.引导教师建立有效评价体系。传统的测试,护生得到的反馈只是分数的高低,教师通过分数评估护生的掌握情况,但忽视了护生之间的互动及护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深入评估。有效的护生互评是进行客观描述,需要护生真实、无私、即时反馈,评价结果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10]。IF-AT让护生对问题的答案获得即时反馈,帮助教师动态了解护生知识的掌握程度[4],研究表明IF-AT能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长期记忆[11]。本研究中形成了“即时反馈—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师生互评”四位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了以护生为主体,以小组学习代替大班教学,护生以主动学习代替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转变为引导者,真实评价护生的水平,避免了考试成绩的偶然性。
4.引导教师合理利用资源。通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吸取了多位护理教学专家及临床护理专家的理念,精心编写了TBL教学的预习提纲,开发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预习认定测试,应用性练习案例及急救综合考核案例等,这些均成为急重症护理教学的宝贵资源,为今后教学开展及改革创造了条件。此外,教学中对部分操作技能进行录像,护生通过视频提高了操作的自信心并能反思其操作失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同时可以选取优秀的视频资料(征得护生的同意后)供其他班级观摩,帮助开展职场化训练和情景化教学,促进自学互学。
[1]李晓南,池 霞,童 美.儿童保健学教学中应用TBL模式的探索与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84-85.
[2]Parmelee DX.Team-Based Learning:Moving Forward in Curriculum Innovation:A Commentary[J].Medical Teacher,2010,32(2):105-107.
[3]钱 荣,苏 琳,叶 红.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7-149.
[4]Michaelsen LK,Sweet M.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team-based learning[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2008,116:17-18.
[5]Cestone CM,Levine RE,Lane DR.Peer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team-based learning.Team-based learing:small-group earning’s next big step[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2008,116:69-76.
[6]苗秀山.浅谈有效预习与数学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2):2.
[7]Mclnerney MJ,Fink LD.Team-based learningTMenhances long-term reten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an undergraduatemicrobial physiology course[J].Microbiology Education Journal,2003,4(1):3-12.
[8]Parmelee DX,Michaelsen LK.Twelve tips for doing effective teambased learning(TBL)[J].Medical Teacher,2010,32(2):118-122.
[9]Michaelsen LK,Sweet M.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team-based learning[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2008,116:7-25.
[10]Michaelsen LK,Schultheiss EE.“Making Feedback Helpful”[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eaching Review,1988,13(1):109-113.
[11]Dihoff RE,Brosvic GM,Epstein ML.The role of feedback during academic testing:the delay retention effect revisited[D]:Rider University.
G642
A
1002-1701(2014)06-0066-03
2013-02
徐金梅,女,医学硕士,讲师,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急重症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4.0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