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网络的使用及其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2014-02-05夏梦甜杨漫欣
夏梦甜,杨漫欣
(温州医科大学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专题—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社交网络的使用及其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夏梦甜,杨漫欣
(温州医科大学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文章主要探讨大学生社交网络的使用特点及对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对204名在校大学生及中国籍留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成瘾与交往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合理管理自己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减轻对社交网络的依赖程度,可能会在人际交往时更有自信,社交效率更高。
IAS;SAD;社交网络成瘾
一、目的
根据2010年末的数据,人们在网络上花费的平均时间比10年前增加了82%。网络成瘾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新出现的一种成瘾行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陆续出现了这一新问题并呈日趋严重之势。其中,社交网络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最为流行的应用服务之一。Davis(2001)发现,网络成瘾高发人群多处在20-30岁、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大学生尤为网络成瘾易感人群。它渗透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基于它快速、便捷、廉价等优点,社交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及时交往的方便,因此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根据杜克大学教授丹·艾瑞利研究得出的数据,他认为人们花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也是突飞猛进,是占据上网时间中最长的,目前为上网时间的22.7%,而且有不断向上的趋势。“也就是说,人们愿意花费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方式有可能替代原有的一些交往方式,从而造成人类行为能力的改变。我们不能断定这肯定就是一种退化,但这是基于人类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担心。我们有理由将这种担心化解掉,所以这就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此,研究大学生社交网络的使用情况及其对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全国各省市大学在校生及中国籍留学生,共发放问卷210份,实际回收210份,其中有效问卷204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7%。
(二)方法。
1.研究工具。(1)交往焦虑量表(IAS)[1]。此量表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含有15条自陈条目,这些条目按5级分制予以回答。量表总分最低为15分,最高为75分,分数越高,社交焦虑程度越高。量表所有条目与其他条目的总数相关系数至少为0.45,克隆巴赫系数超过0.87,与其他测量社交焦虑及羞怯量表高度相关(r>0.6)。(2)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1]。采用1969年由Watson及Friend编制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包含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两个分量表,共28题。各分量表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85、0.87。(3)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当前国内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使用较多的测评工具是美国Kimiberly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损害量表[2]。研究表明,网络成瘾损害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并且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网络成瘾研究的应用[3]。李晓驷在应用此量表时分析了其信度,克隆巴赫系数为0.903,各条目与量表的相关在0.1117-0.5440[4]。
2.调查方法。在被试中进行团体施测,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答题后当场回收问卷,筛除无效问卷。
3.资料分析与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
三、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
四、结 论
(一)大学生社交能力和网络成瘾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交往焦虑均分为(43.03±8.706),高于1993年前美国大学生的均值(38.9±9.7);社交回避及苦恼总评为(12.52±6.882),高于量表编制时所测大学生的均值(9.1±8.0)(见表1)。说明我国大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社交回避表现以及较多的社交焦虑、苦恼体验。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204名大学生中轻度网络成瘾倾向占49%,高危险网络成瘾倾向占10%。其中轻度社交网络成瘾倾向者周上网时间22.28小时;中重度社交网络成瘾倾向者周上网时间29.48小时,显著高于轻度网络成瘾倾向者(见表2)。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得分与周上网时间的相关为0.252,且在P<0.01上呈显著正相关(见表3)。钱铭怡教授曾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发现网络成瘾者的比例占6.4%[5]。台湾学者也曾利用Young编制的量表调查了1990名高校学生,发现有13.8%为网络成瘾者。虽然对网络成瘾的评判各不相同,但这些均提示当代中国大学生对网络及社交网络的依赖程度有明显升高。
(二)大学生交往焦虑、社交回避及苦恼与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关系。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即社交焦虑越高的大学生的社交网络成瘾倾向越高(见表4)。这说明,当大学生个体对社交网络的依赖程度越大时,将伴随更多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同时出现更多的回避社会交往的行为以及社交苦恼的情感反应。游森期[6]的研究表明以焦虑得分为预测变量,可有效的区分是否为高危险网络成瘾者。同时进一步验证了Kraut等人[7]发现,过多使用网络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社会交往减少,与用户孤独体验增加呈正相关。李靖(2002)[8]对431名大学生进行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发现上网爱好者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非上网爱好者组。周涛(2003)[9]也发现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
因此建议大学生合理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并有意识地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防止对网络的成瘾行为发生及避免较多的社交回避行为和消极情感体验。
[1]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S].北京市:商务印书馆,1993.241-246.
[2]Young KS.Cyber Disorders:the mental health concern for the new millennium[J].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1999,2(5):475-479.
[3]曹建琴,杨金伟,杨 军,等.网络成瘾损害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2(5):3903-3905.
[4]李晓驷.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51-54.
[5]蓝 燕.一项研究表明:6.4%大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N].中国青年报,2001-10-17(5).
[6]游森期.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网络成瘾及相关因素之研究[D].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2001.
[7]Kraut R,Kiesler S,Mukopadhyay T,Scherlis W&Paterson M.Social impact of the Internet:what does itmean?[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8a,41:21-23.
[8]李 靖,赵郁金.上网爱好程度、人际信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3):200-201.
[9]周 涛.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3):85-87.
College students'use of social networks and its influence on Soci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Xia Mengtian,Yang Manxing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Public Health,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325035,Zhenjiang,China)
Objective: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College Students'use of social networks and its influence on social communication ability.Methods:In this research,210 students were tested by IAS、SAD and The adaptation of Young's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Results:Young's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score and IAS、SAD score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each other.Conclusion:Reduce university students'time of using social networking can be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the students'soci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AS;SAD;social networks
G647
A
1002-1701(2014)06-0009-02
2013-05
夏梦甜,女,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10.3969/j.issn.1002-1701.2014.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