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教学在中医本科微生物与免疫学中的应用※

2014-02-05张军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免疫学研究性

董 伟 张军峰 詹 瑧

研究性教学在中医本科微生物与免疫学中的应用※

董 伟 张军峰 詹 瑧*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210023)

目的探讨研究性教学在中医本科生在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应用。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研活动、成绩考核4方面对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结果与结论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注重培养中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素质教育改革提供经验。

中医教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性教学

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中医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中医药人才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的新目标。虽然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讲授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但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创新性思维,最终造成当前教育体系下中医在理论上无突破,学术上少创新,临床上少作为的现状[1]。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中医专业的西医课程教学任务,同时兼顾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新时期下的新课题。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中医专业的一门西医基础医学课程,与多学科联系紧密[2]。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微生物与免疫学内容抽象、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被动接受更降低了学习兴趣。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最富有成效,已是教育界毋庸置疑的共识[3]。研究型教学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学习能力的作用[4-6]。

1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1.1课时相对不足目前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中医本科专业的必修考查课,共72学时,免疫学18学时,微生物学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8学时。微生物与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由于授课时间不足限制了学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全面增加课时又会影响其他课程的进行而不切实际,因而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十分必要[7]。

1.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目前中医本科专业的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主要由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指导学生按照既定的实验课教程进行实验操作。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深入思考,课后很少复习、跟进,导致环环相扣的系统理论难以达到前后呼应的教学效果;而实验课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对象不了解,盲目操作,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分析能力较差。

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秉承“强化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根据研究型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学生不但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8]。笔者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科研和创新能力,现汇报如下。

2.1根据中医学科体系调整教学内容 加入中医药知识

目前本校中医本科专业的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主要使用一本教材,免疫学授课部分在先,微生物学教学在后。医学免疫学作为完全独立的学科已经渗透到多学科领域,免疫学原理和实验技术在中医药研究过程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免疫学授课内容相对陈旧,授课时间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免疫学课时比重,由25%增加到40%。补充“分子免疫学”的内容,如模式识别受体、MHC分子、CD分子等,使学生了解免疫学研究的新进展,引导学生利用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领域的问题。

根据中医学专业实际应用的特点,注重医学微生物学总论内容,系统阐述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生物学特征、致病能力及防控原则;缩减微生物学各论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在对各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教学中,改变教学思路,将原先注重微生物专业性转而强调中医专业的实用性,降低学生对各类病原微生物生物学性状的掌握要求,而加强对微生物的致病性、免疫性以及防治原则的教授,因为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这部分内容与实际工作关系最为密切。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补充“中药抗微生物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中医药抗感染性疾病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

中医专业的学生学习西医基础课的目的之一是开拓眼界,运用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中医理论。因此,加入少量中医药内容,引发学生对中医中药理论的思考。如人体微生态理论与中医整体观、阴阳学说的关联,免疫功能与正邪学说的联系,中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等。

2.2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贯教学方式。结合免疫学教学内容,在老师讲授基本知识体系后,设立数个研究专题,课堂布置给学生,每2~3人分为一个小组。课后学生进行资料查询,汇集整理,并通过网络或课堂与老师交流。指导教师进一步提出建议,小组内讨论、修改、定稿,最终小组成员在班级内公开演讲,回答全班同学的提问。而根据微生物学知识大多容易理解的特点,教师指明教学重点,由各小组备课并进行课堂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2.3融入科研要素 开展课外课题活动就学生感兴趣或者课堂教学内容的某些难点开展课外课题活动。结合已开展的科研课题,教师向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布置科研实验任务。兴趣小组查询实验方案,与教师交流,观摩并进行部分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判定。如课题“板蓝根活性成分抗单纯疱疹病毒的研究”涉及细菌质粒和转染的实验,使用了微生物学“病原生物的遗传学基础”的知识,这是教学中难点部分,学生普遍反映不容易掌握。而学生通过亲身实验观察和操作建立了遗传物质的深刻认识。结合“舌苔形成机制研究”的课题,细菌的形态学与中医舌诊的关联研究开拓了学生利用微生物免疫学知识认识中医理论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高校日益重视科研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把教学和科研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课外参与科研实验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9]。

2.4综合考核方法的建立由于研究性教学的目标不仅局限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更注重他们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考核方法也需要灵活多样。为了更全面的评判学生,除了传统试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外,还同时辅以下列方法:平时作业,实验课操作,小组微生物学授课,免疫学小论文评比,课堂提问及讨论等。以上各方面按一定比例综合打分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主动性探索,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热情,打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利用数天时间对课本内容死记硬背的常规,关注学生学习和进步的过程,而不仅是最后的考试成绩单。

3 小结

如何上好中医本科专业开设的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是一直以来不断探讨的难题。课程教学需要既服务于中医专业知识体系,又不失于其本身的发展和特点;既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又注重素质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发现研究性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体现和达到综合目标。总结教学经验,中医本科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具有以下优点:①研究性教学改变了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转而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由学生自己创造性的建立起来。②学习过程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在大学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从早期开始,从基础开始,素质教育的精神得以体现和发展。③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由单项变双向,新问题、新观点时有出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教师素质也得到了发展。教学中发现尚存在的问题:①教学效果与授课教师的精力、同学生的交流时间和学生数量有关。②教学过程还需要课外指导及网络资源的支持。③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需要教师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教师中医本科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转向研究性学习模式,是提高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0]。

[1]盛海英.近代中医困境根源探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7):75-77.

[2]胡涛,刘希伟.医学免疫学成人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46-147.

[3]况迎辉,宋爱国.论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关键要素[J].江苏高教,2010,(5):81-82.

[4]韦宝平.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J].江苏高教,2003,19(4):85-86.

[5]籍建东.研究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职教论坛,2011,27(5):43-45.

[6]马伟峰,范宏英,龙北国.研究性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探讨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1-3.

[7]云云,汪长中,程惠娟,等.中医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3):355-356.

[8]伍红林.从《博耶报告三年回顾》看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3(1):79-82.

[9]董艳芬,梁燕玲,孟金兰,等.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29-30.

[10]张宇燕,杨洁红,黄燕芬.研究性学习在中医院校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4:43.

Study on research-based teaching in micro biology and immunology for under graduates of Chinese medicine

Dong Wei Zhang Junfeng Zhan Qin✫
(Basic Medical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Nanjing,210023,China)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for undergraduates of Chinese medicine.MethodsReform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was explored from theaspects of content,teaching methods,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y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Results and ConclusionResearch-based teaching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paid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ies of undergraduates in Chinese medicine,and it provide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quality education.

Chinese medicine;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Research-based teach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4.048

:1672-2779(2014)-04-0078-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 王 挺

2013-11-05)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No:CXLX12-0581];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免疫学研究性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