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职院校外向型专业定位新思路——以国际贸易类专业为例
2014-02-05彭莉
彭 莉
近年来,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网址:http://www.mycos.com.cn)作为一家是专业的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专精于高等教育培养质量测量与评估,得到政府学术界商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认可,该公司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等也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麦可思公司就大学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报告显示,高职高专工作与专业对口率最低的前十位专业为社会工作、法律事务、会展策划与管理、水产养殖技术、图形图像制作、电子商务、通信工程、日语、投资与理财、国际经济与贸易,其中对口率最低的为社会工作22%,名列第十位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42%。
笔者同时整理麦可思公司2012年针对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2011届毕业生社会需求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该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2011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97.6%)比2010届(89.8%)高7.8个百分点,比本省高职院校同专业2011届(91.8%)高5.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也指出,该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37%,该相关度在2010届为24%。该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为38%。麦可思报告同时用数据显示,本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三个职业类是“行政/后勤”、“销售”、“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整体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是专业的对口率和就业岗位的专业相关度都较低,就业岗位的前三甲均与该专业定位岗位即中小外向型企业一线管理服务岗位不符。
麦可思的调查数据虽不能说对大学生毕业的就业情况有全面准确的反映,但至少从一个侧面敲响了大学生当然包括高职高专的学生就业状况的警钟。从麦可思调查报告中不难看出,在被指出为红牌或黄牌的就业预警专业中,大多数为文科和商科类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而相反被指为绿牌的专业大多为工科应用类专业,这说明商科文科类专业学生就业难度大企事业认同度低。从发表的文献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如四川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偏低的情况类似,内地或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相应的外向型专业就业前景和专业对口率普遍不高的现象更为严重,如董娜“黑龙江省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高职人才培养研究”一文指出,外贸专业学生找不到对口工作的现象等。并且从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沿海地区商科类专业尤其是外向型专业如国际商务类专业就业市场普遍需求良好,如秦殿军郭晓晶在“国际商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中提到的江苏2006年6月份发布的人才市场分析显示,企业对外贸类人才需求较大,排在市场需求榜的第三位,并且预计在今后五年内江苏省外贸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是目前外贸企业数量的2倍。[1]这样的反差不得不令人深思内地高职文科类商科类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低的成因,思考走出困境的出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是内地商科类专业的发展前景。针对这些问题,这些年的研究文献多在分析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专业教学方面的原因,以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认为,这些分析固然重要,但问题还并不仅仅限于这些。
一、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内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就业岗位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向型经济特点充分,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较高,因此,客观上沿海地区外向型生产和经营企业数量众多,且规模经营企业众多,同时,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也居于我国前列,这些区域经济的特点都为外向型专业人才的就业提供了现实的活跃的就业市场,反观内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情况与之有较大区别。
以四川省经济特点为例:2011年广东省出口占比全国出口比重近30%,江苏省出口占比全国为近18%,上海出口占比全国近13%,而四川省出口占比全国仅为近3%。到2011年四川对外贸易依存度不到15个百分点,出口贸易依存度仍不到10个百分点。而对于全国,1997年至2011年对外贸易依存度最低都不低于30个百分点,而出口贸易依存度最低也不低于1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近年来,四川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出口贸易依存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中国对外开放指数研究报告”中四川对外开放度在全国排名第21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差距就更大,甚至还低于重庆和陕西,这表明四川省GDP的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比较低。[2]由此可以看出,四川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体,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并非“外向型”,而是内向型经济体。也就是说,四川的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都指出区域的企业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以服务内向型企业为主。这样的区域经济特点客观上使得定位于外贸一线岗位的高职外向型专业的就业市场天然并不广阔,这是内地国际商务一类的专业乃至此类专业群毕业生就业岗位对口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生源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对外向型专业培养用人单位合格人才带来很大难度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是高考成绩分类档次中的一专和二专,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尤以外语成绩普遍较差为典型特点,再加上学生在中小学生涯里有相当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致学和自学精神,这给外向型专业培养合格人才带来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如何针对实际用人单位培养合格人才,如何做好专业的生源定位和毕业生就业定位,变得异常关键。
(三)专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的可替代性强
与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有关的专业有“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这些专业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定位有较多的重叠,虽说高职院校这些年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学,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由于商科外向型专业的实际工作对岗位人员的综合知识综合素质尤其是贸易思维的要求较高,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技能,同时,最近几年本科院校也在改进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再加上本科生源的综合素质普遍优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当就业市场低迷时,这些种种因素造成针对外向型岗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中普遍选择本科以上学历,对高职院校的类似专业的可替代性是非常大的,这是高职院校外向型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较低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二、提高内地外向型专业就业对口率的措施
(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特点,调整就业定位思路,增设服务外包服务贸易类型企业为新定位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具有直接的意义。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大,发展水平不平衡,这对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己任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来说,必须研究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必须以本地区的现实经济为依托,做好产业发展的研判和预测将成为人才培养和专业定位的重要任务。[3]高职院校不可能改变区域经济的特点,所以除了影响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以外别无它法。
针对内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行特点偏重于内向型经济体市场发展为主,利用区域内人力成本优势和人才素质的特点,内地区域近年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并作为区域的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如“四川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中体现出以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主基调,以建设区域物流金融商贸中心为主要目标,以发展对外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为其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的国际商务群中的专业,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定位中除去目前确定的服务与对外贸易型生产和经营型企业以外,增设涉及国际商务活动的服务外包服务贸易类型企业为新定位方向,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这样的服务外包企业中可以考虑尤以呼叫中心,远程物流管理外包,远程单证处理外包,商务外包等类型企业为主,因为这样类型的服务外包企业大多从事跨境服务外包,需要岗位人员具备国际商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这样的岗位需要大量的一线服务人员,其工作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与高职高专相匹配。笔者在另一个四川省商务厅重点课题“职业教育“国际服务外包”教学研究”在针对成都高新区服务外包企业的调研中发现,从事物流外包、呼叫中心、贸易采购外包和单证制作外包的企业主动要求高职专业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物流管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对以往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的表现表示满意。
(二)专业定位与人才就业定位应以区域内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尤以生产型外贸企业为主
以四川省外经贸企业主体情况为例。据四川省商务厅官网统计数据:2005年四川省出口经营主体出口总额占比情况为:国有企业出口额占比49.3%,外资企业出口额占比为14.5%,民营企业出口额占比为36.2%;到2011年,国有企业占比为16.8%,外资企业占比为41.6%,民营企业占比为41.5%。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四川省对外贸易主体正发生改变,目前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已成为四川省出口贸易主体。针对这样的区域外经贸发展态势四川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就业定位应针对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
(三)专业定位岗位应具体化和层次化,避免抽象化
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就业定位岗位为例,过去的定位较为泛泛而论,通常定位描述为外向型企业一线服务管理人员,这样的定位虽涵盖了所有外贸生产和经营岗位,造成定位都沾边,但定位模糊化抽象化,其结果可能导致在课程设置教学的针对性上差强人意。笔者认为,应当就定位岗位具体化和层次化。应在对区域内行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充分调研梳理的基础上,针对该专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结合高职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岗位的技能素质要求,对定位岗位具体化和层次化。例如,在外向型企业中,生产型企业对一线订单跟踪和衔接协调内外业务部门的岗位即外贸跟单员岗位普遍有人员需要,跟单员岗位要求国际贸易知识够用,熟悉外贸服务环节流程,同时又能在一线留得住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其专业技能要求和人才素质要求与高职高专吻合,也就成为高职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定位首选。笔者认为,该专业就业岗位应针对跟单员、单证员、货运代理员、报检员、报关员和商务助理文秘,这样的就业岗位定位与一线生产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重要程度基本相适应。
(四)应增加短期与中期培训定位,生源的来源渠道应多样化
在实践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很多企业在外贸岗位人员欠缺或技能欠缺时,大多首选在本企业内部选择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不是直接对外进行人才招聘,进行短期或中期外贸知识技能培训,这样的用人策略对企业而言是人才流动成本最小的一种选择,也是人才信任度最高的一种选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表现为外贸人才的短期中期培训市场活跃。例如,据四川省商务厅官网培训中心信息报道:四川省商务厅人才培训交流中心每年都会针对而针对区域发展中企业发展和人才岗位转换的需要举办短期外贸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迄今为止,已举办近40期,每期50~60人。据此可以看出,对进出口贸易人才技能和知识的更新是区域外经贸经济发展的一种市场需要。高职院校的智能之一是对行业人才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外经贸人才企业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类专业定位应有针对行业人才短期或中期培训的服务智能。对此生源的来源渠道不再局限于经高考后的一专二专初级人才,而应该扩展到针对企业内部人员的转岗或在职培训,继而扩大到区域人才市场中人才为未来就业岗位的选择的继续教育职能服务,这样的多元化的办学定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应强调教育的终生性,而不是学历教育的一次性。应是人才在成长和工作阶段对为了职业发展或工作需要对高技能充实和完善,而不是一种学历或文凭教育。世界上优秀的职业教育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职教的成功经验也表明,高职的生源应是多元化的,不仅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是还为在职人员提供技能深造和培养的机会,更好地满足终身教育的需求。
综上所述,内地经济发展特点与我国沿海外向型区域经济体发展特点有明显的不同,针对内地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内地商科类高职院校开始的外向型专业,应认真针对区域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的新特点,在专业定位上应加入新元素,并且专业岗位定位应具体化和层次化,针对民营企业为主导的一线国际贸易和商务服务和管理人才培养,且定位目标应该涵盖行业人才的短期培训和中期培训,继而满足人才终身教育的需求。
[1]秦殿军,郭晓晶.国际商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65-67.
[2]林学.四川省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贵州:贵州财经大学,2012.
[3]吕孟荣.区域经济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定位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