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4-02-05闫福华

职教通讯 2014年14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校企职业

闫福华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职业素养培养既是高职院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服务社会经济的职责所在,也是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使其享受人力资本增值的关键所在。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只有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到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中,共同剖析职业素养的内涵,共同搭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平台,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员工。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1]职业素养能很好地衡量从业者能否适应、胜任所从事的岗位,是职业要求和规范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反应。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作风、职业行为习惯,以及职业技能等五个方面。[2]其中,前四项是职业素养的根基,后一项则是职业素养的表象。其职业技能的培养比较简单,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培养和训练完成,而职业道德等素养的形成却需要较长的时间、经历较复杂的过程。

二、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分析

为了准确掌握企业在职业素养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课题组对8家长期合作企业,进行了职业素养需求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获得数据的分析整理,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已不再单纯追求高技能、高学历,而对于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职业素养好的学生越来越青睐。

(一)企业需要员工个人品质优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离不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名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92%以上的企业都不愿意招聘专业知识优秀而职业素养较低的毕业生。多数企业领导都认为人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实践锻炼、企业的各种培训、深造学习等机会来弥补,而人的素养却是无法在短期内形成的。同时,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团队的核心凝聚力和战略决策力,团队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团队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能够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传播流言、不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的职业素养高的优秀员工。

(二)企业需要员工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责任感

责任感与吃苦耐劳是指对自己义务的知觉,以及自觉履行员工义务的一种态度或意愿。问卷调查显示,勤奋好学、能吃苦、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尤其看好。企业欣赏能够勇于承担责任,对工作岗位不挑三拣四,不眼高手低的毕业生。企业希望大学毕业生能够将选择的这个“职业”当作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能够敬岗爱业,能够与企业荣辱与共,而不是把企业仅仅作为自己赚钱谋生的“饭碗”,甚至是“跳板”,或者是临时落脚点。

(三)企业需要员工能自立自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企业工作节奏较快,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要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要具有阳光自信、乐观豁达的心理素质,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够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经受各种压力和挫折的考验,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虽然文凭和学历在招聘时不再是企业看重的唯一标准,但是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依然是企业在挑选人才时无法替代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具有坚实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才能胜任岗位的基本要求。

三、校企合作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以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思想教育体系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放在育人的核心地位,要借助道德评价的力量,严厉谴责和批判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不良行为,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结合各种形式活动,如通过班级团日活动专题会、感恩诚信教育专题会和道德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诚信、感恩、敬业、团结和奉献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融入企业。

(二)建立以三课堂联动为根本的课程体系

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如同一本通行证,脱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谈职业素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进行课程设置之初,要由行业或工作部门提出职业素养要求,学校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形式,采用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行动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行为准则,真正地把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列入入学教育与专业教育计划之中,把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与职业素养要求相对接,如为了使学生养成准时上岗的职业素养,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出勤状况进行统计考核。要注重专业教育,根据行业和各专业特点,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等课程引入到各专业教学计划,向所有专业开设“职场礼仪”、“职业行为优化”、职业心理等选修课程,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充足的职业素养储备。

(三)建立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实践平台

社会实践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明确适合自己的职业,为日后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等;同时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更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1)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勤工助学、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为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打下基础;(2)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毕业实践和顶岗实习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多接触企业、了解企业,也可以聘请企业领导担任学生的职场导师。同时,要加强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通过累积学分的形式,认同他们的劳动价值,让学生熟悉企业职业环境,了解职业特性和职业前景,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工作热情。从而更快地适应企业需求,顺利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变。

(四)建立以企业文化为先导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会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高职院校应充分抓住校企合作时机,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吸取企业文化的精髓。(1)可以根据行业及专业特点给学院与班级冠以公司名称;(2)可以通过举办“对话企业家”、“大学生创业论坛”、“组织寻访优秀创业校友”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邀请社会精英或专业人士走进高校,直接提供实践经验、宣传企业文化。在认识企业的过程中,了解企业家成功的艰辛历程,知晓企业的纪律和准则,缩短学生潜意识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和企业家的精神魅力;(3)引入企业管理评优模式,通过开展评选年度“优秀分公司”、“金牌员工”为手段,使学生尽快融入职场角色,增强集体荣誉感、个人成就感,成为提高职业素养培养最直接的有效方式。

(五)建立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的管理体系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更离不开有一只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教师要走向社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企业人才需求开展校企双向服务,实现互利共赢。(1)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深化校企合作领域,校企共建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即企业向学校派出专家、技术骨干任兼职教师,学校派出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和学习实践。行业企业有义务对教师专业技能进行严格培训,将人才需求预测信息传递给教师或学校,促进专业教师在课程建设与开发方面的研究,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同时,学校也要发挥师资优势,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为企业职工提供理论服务;[3](2)其次,建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体系。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和奖励制度、培养和培训制度,来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教师向持续化、专业化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而且也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动下,采用多渠道、多角度的管理培养方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日常教学的全过程,可以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1]陶蓓.浅议如何在顶岗实习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

[2]李荣娴.浅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策略[J].中国科技教育,2011(4).

[3]周报春,周秀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探析[J].职教通讯,2012(14).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校企职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职业写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我爱的职业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