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文化视域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2014-02-05郑娟新

职教通讯 2014年13期
关键词:体系结构职业

郑娟新

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领域,担负着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培养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的重任。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体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是指若干相互关联的客观事物或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教育体系包括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经费筹措体系等。[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须以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文化为依托,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实际和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系统、整体地调整其发展的内部、外部条件和环境,以便真正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培养所需的人力资本。

一、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文化解析

技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载体,技术通过技术实践的形式与社会、文化、组织等发生关联。技术实践涵盖了狭义的技术内容(仅指知识、技巧、技能、工具、机器、资源和产品),另外,包含文化和组织状况,其实质是科学及其他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1]但技术并非中立的、独立于价值的事物,它与涉及目的、价值、进步观和创造性等文化状况相关联,还与涉及经济、工业活动、专业活动、用户和消费者等组织状况相关联,其核心概念是技术文化。技术文化包含技术器物、技术制度和技术观念三个层面结构和要素,彼此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联系。技术观念位于最潜层,是其内核;技术器物位于最表层,是其物化形式;技术制度位于中层,是联系其潜、显层次的纽带。[3]

技术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机遇。技术现代化要与市场现代化联盟,接受并适应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现实和挑战。[4]职业教育现代化需要从现代技术文化的内、外进行实现,即从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文化的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进行前方位、全时空的现代化;需要与我国实际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在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理解中重新把握“道”与“技”的和谐关系。即在“技”的教育之上寻求“道”的境界,目的在于用“道”来引导“技”。具体体现在思想方法、结构功能和文化特色等三方面的社会功能上。

1.思想方法层面的引导。现代职业教育实践活动,要努力避免各个要素的割裂。不能仅考虑实施者(政府、教师、管理者)的方便,而忽视教育对象(学生、培训者)和工具(教育手段和方式)的特性;考虑技术手段、途径和方法的掌握,而忽视了社会对教育对象的技术能级要求及心智精神要求。譬如,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们一度对机器设备这些“硬”的技术要素非常重视,而技能、经验、管理方法等“软”的技术要素常常被置于次要位置上。我国很多企业热衷于引进西方的先进机器设备,却不愿意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教育方式和方法。除了一些表层的经济因素之外,缺乏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文化观念认识是主要根源。因而,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文化需要从思想观念层面对教育主体和客体加以引导。

2.结构功能层面的影响。现代职业教育需要把握职业教育系统的整体性认识和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文化的各要素的相互和谐关系。包括技术操作者与工具的和谐;技术操作者身心活动的和谐;技术应用中人际关系的和谐;技术活动与社会的和谐;技术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随着现代技术文化对人的本质的体现,职业教育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更应该满足人的主体性和人性本源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功能从物化到人化的转型,教育结构从纵深垂直式到扁平分散式的转变,将培养技术人员的学校单向行为变为技术共同体的社会行为,并提供制度化的保障机制。

3.文化特色层面的影响。随着现代技术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国际之间先进技术文化的不断沟通、交流和融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从体系、内容、结构、标准、管理等方面将与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逐渐趋同。与此同时,具备自己特色文化的东西将越来越少,“品牌创新”问题也越趋严峻。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文化就是要加强“道”对“技”的引导,创造更多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品牌”。“道”对“技”的引导,体现在技术实践活动的设计之中,是一种文化境界的反映,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的现代技术文化观念的体现。失去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的现代职业教育实践的文化内涵也会逐渐丧失。[5]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技术文化依据

(一)技术人才素质提高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首要依据

技术的变迁引发了社会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两大转变和三大转型,即“经济发展方式”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新驱动型发展”向“要素驱动型发展”转变;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工业化形态转型、技术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经济形态转型以及传统封闭向多元开放的公民社会的社会形态转型。但这些转变和转型都不十分彻底,均存在相当程度的“非典型并存状态”。[6]企业所需的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技术解决问题能力、技术业务知识都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而我国技术人才队伍在技术研发创新和技术实践操作运用两个环节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我国必须创建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一支既能有技术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技术知识、又懂现代技术操作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

(二)技术结构的变化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依据

技术结构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的技术装备及其产品放入技术状况所表现的比例关系,技术水平通常以产品的技术含量为标志。[7]技术结构变化不仅是技术的客体部分装备、装置条件的更新升级,更是对技术主体的观念和制度层面的文化、智力等“技术含金量”素质要求升级;技术专门知识、技能、态度、人文素养都将纳入技术结构的要素之中,并呈现复杂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劳动者的规格、数量、层次随着技术结构的变化也呈现多样化的供需变化。因此,要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主动调整自身结构和体系,从简单的对象教育向多元类型、自成体系的类型教育转变,即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解释界定为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TVET),依据“大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思想,为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提供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技术的人文情怀转向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依据

技术的变迁演进由文化从属于技术、技术决定文化、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文化一体化系统发展的格局,体现了技术进步对于工具理性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文情怀的高度关注。然而,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更多地是关注一次性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关注专业技能为主的课程教学体系,关注单一工作世界的要求,关注教师纯粹专业能力的提升,关注科研实践运用的量化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严重的缺乏关注学生多次就业选择的能力体系;缺乏关注专业技能和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缺乏关注教师文化的建设;缺乏关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和学科发展研究队伍的增量。实际上,人文教育恰恰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职业教育教师文化影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解和执行,若只显性强调教师技艺价值,势必影响教师生存价值和技艺价值的平衡,影响实际教育教学实践实施的质量。[8]我国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水平缺乏“学术性、学科性的话语权”,研究成果过于宏观或者泛化,研究范围多囿于职业院校建设,较少从职场和技术结构动态性变迁以及文化等深层次的根源去挖掘与积累,结果势必导致理论研究无法正确指导职业教育实践。因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从内涵、外延层面,内驱力和外推力角度,技术和文化维度,多元和整体方位有效进行构建和再造。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路径选择

(一)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结构体系要在现有结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类型、专业、布局、主体、时空等结构进行优化。

1.类型结构优化。从现代社会技术发展的视角,理解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文化内涵。即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性的教育,而是一个开放的“大教育系统”。

2.层次结构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人才数量和规格,培养与社会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互适应、相匹配的技术人才。

3.专业结构优化。用适度超前性和发展的眼光考虑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从技术变迁入手,调查研究区域范围内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结构的现状与问题,并放远目光,关注区域与超越区域、区域经济与全球化的发展。

4.时空结构优化。主要考虑现代社会技术发展特点,网际网络和资讯发展的要求,提供全日制和固定场所以外的弹性时间学习的职业教育服务需求,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个体的进步带来共生式的双赢。

5.布局结构优化。现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最大的问题就是区域失调严重,“结构性失业”明显等。布局结构优化须从缩小地域发展差距,减少城乡差距,在给予职业院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上进行突破。

6.办学主体结构优化。目前,公办职业院校一枝独秀,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已是不争的现实。这有历史、文化观念、政策、环境等因素,但主要原因是教育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给予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结构才能真正的优化。[9]

(二)职业教育与普教衔接、与终身教育结合更加紧密

通过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在系统内部上下沟通;建立多样化的中等教育结构,使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比例合理、平衡;在教育内容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保证普教、职教沟通衔接的顺畅。

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覆盖社会多个领域的现代化理念之一。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和相关性,即都主张教育过程的延续性、教育内容的职业性、教育空间的社会性和教育目的的双重性。第二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提出:“技术的发展,势必出现一种趋势,即无论各国的发展状况如何,一个全民继续学习的模式将取代有选择的主导地位并集中为一段时间的学习模式。学习是一种训练,一种终身培训。”[10]从经济形态而言,我国现阶段正是处于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萌芽状态的知识经济等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交错,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并存交织。因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按照终身教育的要求进行改革与完善。改革的先导是观念,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即针对具体某个职业或岗位的教育观转到面向学生整个生涯发展的职业教育观;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强调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并重、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原则。

(三)校企合作领域拓展,产学研纵深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要在现有的半工半读制度、顶岗实习制度、订单培养制度、工学交替制度、学校工厂运行制度和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制度基础上进行领域的拓展和合作内容的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领域拓展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宏观领域拓展要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与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步划相匹配,如专业设置与产业、行业衔接,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能力、技术文化内涵要素匹配,国际合作拓展等;中观领域拓展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教学基础能力建设等;微观领域的拓展则聚焦课程与教学、考核评价标准与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具体项目等。校企合作拓展要突破目前对职业院校单方面热情的自娱自乐的“认知赤字”层面,将校企合作理解为“职业教育共同体”认知高度,并对“职业教育共同体”的研究范式进行深化,破解产学研的瓶颈,将其推向纵深发展,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的完善,使其成为与职业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合作式的职业教育模式和“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有效方式。

(四)职业教育理论与学科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首先,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研究的组织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及劳动部门应加强对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使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扎实有效的开展;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学科研究体系,丰富产学研形式,加强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其次,围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和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进行研究。[6]具体而言有:(1)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宏观问题的研究。比如,如何调整优化结构体系、校企合作如何深度推进,职业教育德育伦理问题、对外合作交流问题、民办职业教育问题等都有待深化研究。(2)如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研究。(3)加强对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研究。(4)加强职业教育领域中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5)重点抓紧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问题研究。技术性人才的学历、技艺、知识、态度等定位,中高职衔接、人才成长立交桥设计问题等都是重点的研究内容。(6)职业教育定位、投入和社区学院的建设问题,以满足受教育者“无业者就业”、“有业者乐业”、“有志者创业”以及“尊严、体面的生活”等多样化需要。

[1]贾宏燕.教育现代化的世纪探索[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12.

[2](英)阿诺德.佩斯.技术文化[M].黄发玉,等,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12.

[3]曾鹰.技术文化意义的合理性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2.

[4]Kevin Robins,Frank Webster.Times of the Techno -culture:From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o the Virtual Life[M].Landon:Routledge,UK,1999.

[5]王前.“道”“技”之间:中国文化背景的技术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

[6]马庆发.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4:1.

[7]陈秋华,等.体制转换:结构变迁与就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8.

[8]郑娟新.职业教育课程冲突分析——基于文化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2:23.

[9]张继华,邱永成,郑学全.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10]Secon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Lifelong Learning[M].Springer International Handbooks of Education,Vol.26.Aspin,D.N.,Chapman,J.D.,Evans,K.,Bagnall,R.(Eds.)2012.

猜你喜欢

体系结构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论结构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