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现代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2014-02-05宣凤琴董爱英郝建文

职教通讯 2014年17期
关键词:化工基地实训

宣凤琴,董爱英,郝建文,张 波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以及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国内许多高职院校一样,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在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上,采取精讲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方式,以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然而,要想使得学生能真正提高专业技能,必须有充足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平台为保障。目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专业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建设虽已初具规模,校外也有10多家实训基地,但距学生技能培养条件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校内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只能满足小型试验;校外实训基地很难落到实处,因为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效益和利润,而学校安排实训仅仅是为了培养人才,终极目标的不一致性使学生在企业进行的实训有着不可克服的缺陷,并且在当前“工学结合”不十分紧密的情况下,要培养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的学生,实际训练更多地只能依靠学校的实训基地,而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条件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与企业直接接轨的技术型人才需求。[1]因此,笔者就化工实训基地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基地建设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一)场所不够,缺乏真实职业环境

高职实训基地通过多年建设,较以前已有大幅增加,但与目前职业院校迅速扩大的办学规模相比,实训场所仍然严重不足,装备台套数少。设备不能按照生产要求生产出实际产品,职业环境不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实训项目不能完全满足化工专业类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共同需要,生产操作岗位难以满足学生顶岗操作的需要,实训教学内容仍然以小型化和简单模拟为主。

(二)技术落后,先进性不够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再加上没有企业参与,现有实训基地的现代化程度不够,更谈不上专业领域的先进性。实训基地现有的设施没有采用新工艺和前沿技术,且技术滞后,难以跟上现代高新化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步伐。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很难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因此,基地在培训、产品和设备的技术含量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

在校内实训基地从教的实训教师大多是接受传统学科教育的专业教师,虽然理论性知识丰富,但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工程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因此,高职院校实践基地对学生的培训,缺乏工厂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的指导,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工程类学生的需求。

(四)基地功能单一,与社会资源共享不够

基地在内容的安排上缺乏综合性。学生通过实训不能对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有个更深刻的了解;不能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对学生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不够。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初衷是多功能实用性。校内实训基地集学生实习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及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但目前高职院校实训设备仍是专业教学型,培训的主体是校内学生,对外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很少甚至没有,更没有高新技术的推广,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与社会的资源共享不够。

(五)现代化管理及运行模式尚未完全形成

目前,高职院校通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理念、建设目标上都有了自己成熟的观点和思路。但是,在现代化管理与运行模式方面还存在不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现代化工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匮乏,运行经费不足

化工企业由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殊原因,从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化工企业一般不愿或很少接待学生,即使能在化工企业认识实习,也是只能看、不能动。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因此,校内实训基地所需的场地要足够大,而且在技术要求上,能满足现代化工企业的需求。化工实训基地在安全性能方面还有行业的特殊要求,这就使得一个现代化工基地的建成,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有限,企业对基地的支持微不足道甚至没有资金的投入,学校自身创收又不够,导致资金严重不足,高职院校很难满足化工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技术建设和师资建设。使实训基地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二)缺乏政策扶持和企业技术支持

我国在立法方面尚无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的硬性要求,社会也还未发展到企业主动把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技术支持当作自己应尽义务的程度。化工企业出于安全、卫生、省事等方面考虑,用各种借口拒绝教师参观和学习。所以,企业的先进技术难以引进校园,企业和学校之间缺乏技术交流,导致化工实训基地采用的技术相对滞后,跟不上社会和企业的步伐。

(三)“双师”型化工类师资力量缺乏

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来自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这些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教师普遍还存在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较为较差的问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实践性知识欠缺,没有化工企业生产的具体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在化工实训教学方面必然薄弱。近年来,尽管职业院校也开始陆陆续续引进企业高级工程师进校,但是比例相当少,这种传统的用人机制导致学校“双师型”师资缺乏。

(四)现代化工实践基地建设上存在盲目性

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标准、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等方面创新不够。有的是全盘借鉴,有的是全盘继承,缺乏自身的特色与创新;实训项目的内容也缺乏创新性,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训科技含量的目的。[1]

三、现代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一)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争取社会的支持

建设现代化工实训基地,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化工人才,高职院校现有的状况难以满足实训基地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院校可以引导企业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给予现代化工实训基地积极地扶持。现在不少学校的实训基地已经走上了校企联合共建的模式。即高职院校依托学校周边国有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并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习,这种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若能真正落到实处,能够使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不但可以学习到东西,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历练,发现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及早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能较早的学习到一些职场关系,所以是有很多好处的。[2]

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工学交替、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等形式争取企业的积极参与。院校与企业可以通过共建化工实训基地的方式,实行资源整合和共享。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互惠互利。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委派生产和管理骨干。学校负责提供土地、修建厂房、帮助企业培训员工等。[3]学生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帮助企业生产,教师也可以和企业共同研发产品。

(二)学院重视,创新建设模式

为了加强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学院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其中,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可以考虑按照“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的建设模式来建设。[3]设备生产化即实训设备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在实训设备的配置上,做到贴近生产现场、贴近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实训基地的设备是企业近期正在使用的主流生产设备,部分设备体现企业的先进水平,保证实训设备的先进性;环境真实化即构建真实性的实训车间,实训室建设坚持既是课堂又是车间的理念,根据各化工技术岗位,分别按化工单元技术模块、工艺流程、生产流程的不同的思路来建设。在实训室中明确划分教学区和实训区,实现教室与实训室统一。在实训室氛围的营造上,注重体现现代企业文化氛围,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过程管理按照企业车间的岗位职能划分,按照生产过程管理;人员职业化即实训教师不但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既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还应熟悉现场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为提高实训教师的职业化程度,除了引荐企业工程师外,要定期组织实训教师到对口企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现场生产管理水平。教师和学生分别承担相应员工角色共同进行实训作业演练。融“教学、培训、生产、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为一体。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技术应用

在教学模式上,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把“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即通过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兼职,担任一定量的专业技术工作,并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目的是不断充实、提高、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实践教学工作。在学校以实训基地现场为课堂,一边教学一边实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故障,既担任教师又担任师傅。这就要求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实训教师要参与装置的设计和安装。这样,通过采用人为设置故障的设计思想,将化工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正常操作现象通过一个个故障点在装置中表现出来。既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4]

另外,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有计划地聘请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和指导实训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2)加强实训内容的经验交流和方法探讨,提高指导实训的科学性、系统性,减少随意性;(3)实行任课教师与专业实训教师的联合指导,将任课教师对课程和专业知识的熟悉和实训教师实践和实训管理经验丰富的特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实训指导效果。

(四)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制度

现代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要采用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实训基地的管理包括设备管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实训实训设备的管理方面,应从学院实际情况出发,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防止发生盲购、积压、损坏、丢失等事故。管理和使用人员,必须爱护设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实训设备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在资产和人事管理方面,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帐、物、卡相符,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5]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设备、仪器、项目管理制度,严格实践操作规程,实行使用登记和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保持安全零事故。

参考文献:

[1]徐建中,徐琼霞.现代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8(9):64-66.

[2]许彪,余文学,等.校企共建化工类实训基地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化工,2010(4):82-83.

[3]薛叙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3-17.

[4]卞进发,王一男.借建、自建、共建:高职化工实训基地构建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5):122-123.

[5]童孟良,舒均杰,何灏彦,等.职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0(5):263-265.

猜你喜欢

化工基地实训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