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2014-02-05

职教通讯 2014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方向技能

薛 堂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薛 堂

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技术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就要进行教学发展方向、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从而适应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发展。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各职业学校也清楚意识到,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可如何做,才能真正有效、真正促进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没有统一标准。从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几年来的改革探索中,笔者对此有些感悟与思考。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方向改革

现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已由原先的“学科全面化、技术基础化”向“学科方向化、技术专业化”转变。为适应这个转变,计算机教学也应发生相应的改革,在教学中应彰显“各有所长,各尽所能”的培养目标,摒弃过去“全面开花”的教学认知,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技能专业化”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改革

我们都有共识,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目标应由市场需求引领。从目前就业市场看,网络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影视后期制作、办公自动化综合型人才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需求量会逐步增大。因此,在打好学生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应将教学目标指向看好的专业方向,注重学生的专业方向性发展。如宿豫中等专业学校自2013年起,根据学生的兴趣及专长进行了专业分组,目前的网络方向、动漫方向以及网页设计方向3个专业班组已明显体现其专长优势,在就业分配中对口率比以往有大幅度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专业性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半途溜号”现象大为减少,在专业的“控流固生”工作中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二)教学计划及课程改革

改革后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计划与课程的对应改革。新的教学计划要体现以技能培养为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应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体现教学目标的模块化。[1]对于三年制中职来说,一般在校两年时间,可利用第一学年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学习专业必修课;利用第二学年进行分方向发展,如可确立网络方向、动漫设计与制作方向、软件方向等,执行专业模块化教学。对有些学生还可以进行复合模块教学,充分利用选修课,让学生实现多方向的技能发展,为今后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专业方向化、技能专业化,应在课程上进行大胆改革,对纯理论型课程进行合并或删减,并在课时安排上注意选修课程的递进性和紧凑性,使学生进行复合模块学习成为可能。

当然,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针对不同课程设置相应的专业教师,为计算机教师设立教学研究的主攻课程。并通过派遣教师到高校或一些职业技能中心进行再教育,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实现教师专业水平“专”而“精”,进而培养出“专”而“精”的学生。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当前整个教育界都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职业学校也不例外,但中职生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较差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所以,我们要在“促学”上下功夫,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一)建立以实训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本身就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实训室内教学更直观、便捷,学生更容易接受,是讲练结合的最好呈现。[2]所以,我们根据课程特点,最大化利用多媒体网络机房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快速融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专业上要“精”,更重要的是态度要认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否则,课堂效果就会因教师的“偷懒”而大打折扣,特别是对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较慢的同学来说,更是影响巨大。

(二)建立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的分层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具体的认识;需要完成的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更方便学生在实践课上互学的实现,而且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让学生感到充实,不再对所学知识感到茫然无措,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变得主动起来。

但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任务驱动”课堂模式下的学生仍有些表现得不知所措或百无聊赖,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课堂时间的中后期,且既有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有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究其原因,是教师预先设计的“任务”太单一了,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只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统一任务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老师要对任务进行分层,一堂课或一个模块的教学不再是只有基本任务,而是围绕基本任务设计发展性任务,让每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在“量体裁衣”的任务中让能力强的同学有了挑战困难的激情,能力弱的同学通过努力存在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要做好这一切,需要老师付出很大的艰辛来精心设计。为了缓解压力,真正将好方法实施下去,我们学校利用专业组研讨确定,将计算机教师进行专业分组,形成专题组来分解任务,设计出合适的教学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最终形成一套体系明确、可行的学科实习任务书。

三、计算机专业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是隐形的指挥棒,影响着师生的教学过程,体现师生的教学成果。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原有的考核方式,势必会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打击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3]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单纯的笔试考核方式已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考核方式也应产生相应的改革。

(一)实施学分制

采用学分制更有利于模块教学的实现,促进选修课程的成长,让学生有可能“依兴趣而选,依兴趣而学”。现在好多学校只是提到学分制的应用,但大多并未真正实施。笔者认为,虽然我们在学生修满学分时就让其提前毕业还有些困难,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修得的学分来确定其外出实习的早晚和就业单位的选择优先权,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确立技能考核的主体地位

在考核中,应打破以笔试为主的惯例,凡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成绩均以技能考核进行评定,使考试真正成为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使所考与所学不再脱离,更是体现职校中专业技能重要性的一种方式。

(三)彰显实践技能的优势

为彰显技能为中职生学习之本,在考核制度中应允许学生以优秀的技能水平来弥补笔试课程的不足。如学生在第二学年的分方向发展实训中,若成绩为优,可弥补前几个学期中某门或某些笔试课程的不及格。

生活中似乎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定律:让人们努力改正弱点。人们往往关注的也是孩子的弱点,而不是他们所真正擅长的方面。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发展优势。只注意改正一个人的缺点,而不重视发挥他的优点,只能造就一个平常或平庸的人。对于职校生,他们的缺点就是不能像高中生那样踏实应对文化理论课程,优点就是喜欢动手操作。我们既然要将他们培养为尽可能成功的人,就一定要重视发挥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像真正的职校生那样潇潇洒洒钻研职业技术,在技能操作上收获成功。

[1]王明耀.中职校课程综合化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33-34.

[2]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6(1):77-78.

[3]杨勇.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刍议[J]职教通讯,2007(3):66-67.

G712

A

1674-7747(2014)09-0043-02

薛堂,男,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

[责任编辑 陈国平]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方向技能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模电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