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项目课程改革中的现实性问题分析

2014-02-05钟庆芳

职教通讯 2014年9期
关键词:院校培训高职

钟庆芳

当前,职业院校的项目课程改革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班级授课制盛行的现代教育背景下,似乎离不开学科制这种效率极高的教学方法,而学徒制授课方式目前在职业院校又难以实现,于是,在班级授课制和学徒制之间,高职院校首先开展了“项目式”的课程改革,试图集这两种授课制的优点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度。[1]然而,围绕着资源节约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问题,高职院校的项目课程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笔者认为,课程改革中,主要遇到了来自教师、技术、经费、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困扰,需要具体分析与把握。

一、教师

(一)数量问题

高职院校教师缺编是升格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基于生源危机的潜在影响,高职院校并未充分引进新教师。教师的教学压力普遍较大,导致教师投入改革和科研的精力就相当有限,从而影响了课程改革的进度。

(二)知识背景

由于大部分教师来自普通本科院校,他们掌握的是学科性知识;且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仍旧是学科背景下的,这些都对课程改革形成一定的阻力。此外,多数院校都是领导层对广大教师提出改革的要求,课程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不是教师的自发改革。

(三)工作经历

高职院校一方面加强了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企业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但问题在于,这些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是否在进行项目课程改革,还是培训归培训,改革归改革,两者关联不大。因此,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必须解决以上问题,若缺乏这些基础,项目化改革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教师培训

1.培训人员。来自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职教师应成为培训的主要对象。这部分教师接受的是学科性教育,若不进行专门的培训,他们就无法有效进行项目课程教学。

2.培训时间。通常到企业锻炼是目前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这种培训一般以学期为培训的单位时间。更长的或者灵活的培训时间以及有关培训频率的确定,目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还没有相关规定。

3.培训费用。教师在企业时,培训期间产生的各种费用、教师基本薪酬的支付等都是学校的开支。若培训频率高、人数多,势必给高职院校造成一项可观的花费。

4.培训梯度。对于刚从本科院校毕业的教师,其培训时间长,培训层次较低;而有过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培训频率可以稍低,深入学习关键技术的机会也更多。对于具有较高资历和职称的教师来说,参与企业技术改进和产品研发更为重要。

5.培训效果。当教师了解、掌握了行业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比,能发现目前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将已过时的知识、方法作修正,把知识、能力融汇到项目中。[2]因此,教师培训是将教学与生产紧密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只有教师及时了解生产一线的技术,以及行业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流程,才能选择典型的教学项目,让学生了解更多行业的前沿动态。

(五)兼职教师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是来自于企业的人员,由于对其管理松散,成员间联系不紧密,教学效果监控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兼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承担的角色也不够充分。

二、技术

(一)指导不够

在观念的更新方面,讲座成为教师课程改革最初的培训。但对于讲座,教师不是很感兴趣,多数是应付式地听,对课程改革的具体指导作用不大。教师真正希望的是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当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能有具体的权威的指导和介入,这往往也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项目典型性的处理

典型的工作任务意味着项目的稳定性长,且知识的覆盖面宽,教材的使用时间长。在这里,项目的典型性是相对的,很容易随着生产技术的更新而变化。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有着较强的地域性,如何将区域内的生产任务转化为典型的学习模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取决于教师对该行业生产技术的了解。因此,目前技术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典型性项目的界定和开发技术。

三、经费

(一)课时费增加

改革的成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实行项目课程改革,课时数的增加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当然,教师的课时费将大幅增加。现有教师数量无法满足项目化教学的需要,再加上部分教师不在教学岗位,这样,必然加重其他教师的教学任务,或者需通过聘请更多的教师来承担教学,这样,学校用于支付教师的工资也将大幅上升。

(二)学生补习的耗费

如学生第一次任务没能很好地完成,项目则需要重新做,重复的耗材也是一笔很大的数额。补习时,占用的教室、机器的运作、项目耗材都是必需的,这些都需要学校的财政支持。

(三)教师培训

若不进行一定频率的企业生产培训,教师将会脱离生产实际,造成项目老化。而培训期间,学校若不能保证教师的基本薪酬,最终导致政策上不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这样的培训无法持续,也不能提高教师能力和教学项目的水平。[3]

四、教学管理

教务处作为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教学管理规定并监督实施。现行有关教学的各项制度都是在学科体系下制定的,考核的指标和要求也不符合项目课程的要求。所以,项目课程改革的环境氛围需进一步完善。如每次上课的时间和地点、考试的时间和方式、有关考试成绩的限定等。

唯有改革当下的相关制度,才能为课程改革彻底“松绑”。若仍是沿用之前的教学规范,教师的积极性受挫,课程改革将无法进行。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适合项目教学的规范,并在课时、教室、物质、管理人员需求等方面进行协调和安排。此外,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应按项目课程的评判要求来指导、监督教师和学院教学质量等各项工作。由教务处负责,包括对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修订等在内的一些指导性文件的制定,都应朝着有利于项目课程实施的方向。[4]

总之,项目课程在兼有学徒制、班级授课制两种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耗资多是其主要的缺陷之一,如何高效、科学地安排教学及各种资源,是项目课程能否实施的关键环节。[5]只有处理好以上各类资源的整合问题,才能为课程改革提供便利,才能使教学效果稳步提升。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及理性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6(18):64 -69.

[2]蒋庆斌.职教项目课程实施瓶颈分析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28-29.

[3]张祥兰,许放.项目化课程改革中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J].高教探索,2009(6):123-126.

[4]陈水生.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J].成人教育,2009(10):58-59.

[5]曹开秋.课程改革中的集团利益之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20-21.

猜你喜欢

院校培训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培训通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