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4-02-04曲文菲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家价值观

曲文菲,洪 明

(1.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2.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3)

关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曲文菲1,洪 明2

(1.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2.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3)

民营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当前,职业稳定性差、缺乏良性的企业文化、待遇低留不住人才,是许多民营企业难以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软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就必须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不断塑造企业家精神,着力培养优秀员工团队。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

民营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与国有企业文化的共性特征,又有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民营经济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百姓生活离不开、社会就业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的极端重要性。因此,研究和探索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提炼和总结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特色和特点,对于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基业长青、永续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特点及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民营企业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我国民营企业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民营企业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和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文化商业文明的宝库。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换的不规范时期异军突起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供给的短缺造就了市场发展的空间,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创造了政策致富的条件,由于消费者的盲目和不成熟产生了虚夸取胜的机会。因此,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许多民营企业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立起企业永续经营的长效机制;许多民营企业家也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家,只能算是抓住机遇、先富起来的有钱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企业不仅要做大做强,更需要做优做久。目前,我国民营经济正在经历从发财到发展、从制造到创造、从粗放到精细、从创业者到接班人的历史性转变。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民营经济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民营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寻求生机;公平竞争环境的完善,要求民营企业精打细算创新发展;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民营企业优化环境凝聚人才;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要求民营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然而,毋庸置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变与抉择中,我国一些民营企业不能与时俱进、健康发展、适应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商战中,他们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0万民营企业破产倒闭,60%的企业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将在10年内消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3年以上寿命的企业也只有10%,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至8年,远低于日本、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从发展的模式上看,一些民营企业生产靠“资源”,产品靠“模仿”,销售靠“公关”,资本积累靠“投机”,拓展空间靠“背景”,企业管理靠“家族”。

从经营的手段上看,有的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有的坑蒙拐骗、制造和贩卖假冒伪劣商品,有的搞权钱交易、官商勾结。

从企业的文化上看,有的民营企业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有的挥霍金钱、炫耀财富,有的精神空虚、生活奢靡,有的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社会道德的引领者,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诚然,民营企业“短命”现象,不仅仅是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而且是外在发展环境和企业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民营企业“短命”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要从企业自身来分析。企业自身的问题,更需要从文化上来探寻。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得好:“企业的兴旺在于管理,管理的有效在于文化。”因为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文化,经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的过程。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职业稳定性差、缺乏良性的企业文化、待遇低留不住人才,是许多民营企业难以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软肋。三大软肋中文化内功不足,才是民营企业“短命”的根本原因。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市场,文化连接着历史和未来,有文化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蕴涵文化内核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企业走向未来。竞争对手可以仿效你的产品和服务,但是,独到的企业文化和特有的员工素质是根本无法仿效、改进和复制的。

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打造民营企业凝魂聚魄的企业文化工程,增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是民营企业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内容及重点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就必须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相适应。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这种文化一定是健康向上的。它在鼓励、坚持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自强自主意识的同时,必须倡导诚实守信、文明经商、劳动致富的道德风尚,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唯利是图的腐朽思想。

这种文化一定是“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真正关心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在分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分享,善待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企业才有凝聚力和创造力。

这种文化一定是崇尚创新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只有不断进行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才能激发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文化一定是追求和谐发展的。任何企业都生存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企业不可能孤立存在。企业只有超越现实的竞争,才能取得合作的未来。企业只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与其他社会成员和谐相处,才能合作双赢、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民营企业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具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民营企业不仅要承担自己的经济责任,而且必须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产业报国、造福人民。

这种文化一定是体现生态文明的。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坚持生态文明、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重点,主要应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育民营企业文化的灵魂——树立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卓越企业持久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保障。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是核心理念。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还承担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输送养分的历史使命。

民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相协调。要自觉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国家经济、产业发展政策为导向,以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为目的,以全体职工认同参与为基础,结合民营企业的实际和特点,注重经济行为与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牢固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民营经济特点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真实可操作,才有生命力和引导力。因此,民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结合不同行业的特点,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深植、细化。比如,制造业的核心理念应当是,经久耐用、精致与实用;医疗行业的核心理念应当是,救死扶伤、关爱与健康;商业服务业的核心理念应当是,顾客至上、热情与诚信;金融行业的核心理念应当是,诚实守信、安全与保险;美容行业的核心理念应当是,美好人生、美丽与幸福,等等。

民营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还要与民营企业的核心使命相结合。核心价值观是一套不需要调整的永恒的指导原则,它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不管周边如何变化,它的中心始终是不变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坚信的。企业要明确自己的使命,这样才可以帮助员工把工作变得更有意义,才能吸引、留住和激励杰出人才。正如经济大师彼得·德鲁克所指出的,最优秀、最有奉献精神的人最终都是自愿者,因为事实上他们有机会做其他事情。

民营企业只有在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使命的引领下,才能自觉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这些责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履行经济责任。合法经营、依法纳税,为投资者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工资福利,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第二,履行文化责任。把以人为本、善待员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义不容辞社会责任。尊重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改善劳动条件,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努力成为和谐劳动关系的自觉构建者。

第三,履行道德责任。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公众形象,努力成为思想道德体系和良好社会风尚建设的真诚促进者。

第四,履行社会责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传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道义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参与者。

(二)抓好民营企业文化的关键——塑造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组织者和激励者。因为企业家的人格、智慧、信念和胆识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方向。所以,培育企业文化,关键要培养企业家精神。只有企业家树立了先进的核心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杰出的领导才能,职工才会敬重和支持企业家,心甘情愿地接受企业家的领导,并自觉地以企业家为榜样,齐心协力共同搞好企业建设。

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家面临的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自己创造财富的智慧和素质;不是做大、做强、做快的问题,而是如何做优、做精、做久的问题。企业家是企业命运的主宰者,企业的成败,最终80%取决于企业经营者。为了企业的永续经营,企业家应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超越自我,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践行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基业长青。当前,民营企业家重点要从以下十个方面来塑造企业家精神:

第一,以德为先。做企业实质是做人,做人首要的是立德。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孟子讲:“有德始能成事。”做企业“成败在德,不在众寡”。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做事的公司做不大,做人的公司打天下。小胜靠术、大胜靠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间正道是沧桑。企业家要时刻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做一个有德之人。

第二,以信立业。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必须诚信为本。孔子说,“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富,政无信不威。”西方有句谚语:“善付钱者是别人钱袋的主人”。在企业发展中,诚信的聚集就是财富的聚集。因此,民营企业家在经商买卖中,在与人交往中,在日常生活中,要把“诚信”二字放在首位,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以诚待人、以信立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第三,以业报国。民营企业家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做到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知恩图报,产业报国。做到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致富与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按照价值规律办事与遵守社会道德结合起来。有爱心、行孝道,日行一善、思利及人,企业家要做一个有感恩心的人。

第四,以俭为荣。节俭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化。作为企业家,在企业发展困难的时候,能够坚忍不拔耐得住寂寞;在企业发展顺利、个人风光无限的时候,能够耐得住诱惑,这也正是成功企业家的可贵之处。锁定人生目标,不浮躁、不胡来、不忘本,是很不容易的。陈毅说,“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因此,民营企业家要“去奢崇俭”,做一个节俭的人。

第五,以法经营。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懂得:“无功受禄不可为,不义之财不可受。”要遵纪守法,靠诚信、凭本事、用实力,去获取阳光下的利润。偷税漏税、掺杂使假、坑蒙拐骗,只能得逞一时,结果必然是企业倒闭、家破人亡、人财两空。守法可以久发展,遵纪才能享安宁,企业家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第六,以变创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只有不畏风险创新发展,才能推进企业可持续的发展。当然,敢冒风险,绝不是轻率鲁莽,一意孤行,而是谋定而后动,善于决策。优秀的企业家不惧怕风险,但是,他们会权衡利弊,准确判断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趋利避害,努力做出风险最小的决策,果断拍板。敢于冒风险是成功企业家的特质,善于回避风险则是企业家成功的法宝,企业家要做一个敢于创新的人。

第七,以学成业。变化是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东西,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距,是学习速度快与慢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学习创新能力的竞争。创建学习型的组织,打造创新型的团队,是成功企业的共同特征。因此,企业家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持久的学习动力,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第八,以和处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企业家要心胸开阔、襟怀坦白、宽厚待人,对员工,要宽厚、宽容、宽松;对同行,要真心、真诚、真情。在帮助别人成功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要讲协作、讲互利、讲双赢。合作是未来的价值,协作是未来的结构。有容乃大,一个人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企业家要树立在共建中分享、在分享中共建的和谐理念,做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第九,以实兴业。“少说多做”、“先做后说”、真抓实干、低调行事,是企业家事业成功的重要秘诀。企业家应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避免祸患缠身,做到事半功倍;处理好说与做之间的关系,防止空谈误业。忘记自己才能实现自己,求真务实才能永续经营,企业家要做一个少说多做具有实干精神的人。

第十,以常守业。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必须清楚“事到知足心常乐,人无所求品自高”的朴素道理;必须牢记拿得起、放得下的最简单也是最难为的生活真理;必须树立身居茅屋草棚不觉丢人、入住五星宫殿也不感到身价倍增的平常心态。人,生而有欲、欲而求是常理。从人生终极意义上说,有追求是引导人生积极向上的途径,但只有对追求赋予完整正确的内容,人生才具有意义。人生的本质是追求快乐,人生的价值是造福人类。谁播种了一颗平常心,谁用幸福的眼光看世界,谁就将拥有成功与喜悦。最重要的不在于播种后的收获,而在于播种的过程,成功是恰到好处地把握过去、现在和未来。

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应当体现为,它是思想的巨匠,更是行动的巨人。他们创造财富,但决不是守财奴,他们懂得“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聚财之道。他们特立独行,但决不独断专行,他们知道合作双赢、思利及人的做人准则。

(三)打造民营企业文化的基石——培养优秀员工团队

企业的失败源于“微循环不良症”。它的表现是,不管心脏如何热,它的微循环不畅,它的手脚是冰凉的,它递给客户的是一双冰冷的手。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打造一支精血通畅的企业团队,是民营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石。企业应以文化人,着力培养员工树立以下团队精神:

第一,以勤奋对待工作,培育劳动光荣的观念。一个团队有没有战斗力,取决于团队成员最基本的文化理念。“劳动创造财富”就是员工文化理念的基石。要使每个员工懂得,没有劳动就没有财富,没有奋斗就没有成功。惟有体验艰难困苦,经过辛勤劳动,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享受幸福的生活。态度决定一切。有了这种正确的工作态度,员工就会把劳动当作兴趣,热爱本职工作,自觉勤奋工作。人生最有价值的事莫过于工作,职业与兴趣的有效融合,这样,员工就会在工作中找到兴趣,做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二,以敬业对待企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理念。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延伸。要使员工懂得在民营企业的工作与在国有企业工作,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其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是在为自己谋生,为家庭谋福,为企业谋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第三,以诚实对待老板,追随老板成功。企业要健康科学发展,需要忠诚而又有能力的员工。员工要实现自我,也需要以企业提供的平台为依托。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家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实践者。作为民营经济的代表——企业老板,他所经营企业的成功与否,是与国家的利益紧密相连的。老板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员工忠诚老板绝不仅仅是忠诚老板个人,其实,忠诚老板就是忠诚企业,忠诚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老板用人不仅看能力,更重品德。不要与老板对着干,忠诚比金子还珍贵。作为员工要以同情的心态对待老板,以诚实的态度帮助老板,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板。习近平同志说得好,国家好,个人才能好。作为企业也是如此,企业好了,员工才能好;企业发展了,员工才能发展;企业蛋糕做大了,员工才有分享财富的基础。员工要树立与优秀的老板共事、追随老板成功的文化理念,在分享中共建企业,在共建中分享成功。

第四,以合作对待事业,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通过创造团队利益的共同体,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是企业战无不胜的法宝。要弘扬团队文化,发扬团体精神,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危机时化险为夷、逢凶化吉,在成功时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基业长青、永续经营。

责任编辑:王 珊

F12

A

1002-0519(2014)04-0108-05

2014-06-30

曲文菲(1980-),女,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东北大学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和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洪明(1953-),男,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原院长、教授,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统战理论、中华文化和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企业家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