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
2014-02-04赵宪军
赵宪军
(甘肃社会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
赵宪军
(甘肃社会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未来的长远大计”。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发展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的问题。破解“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污染”、“未富先污”等难题的关键在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
美丽中国;生态危机;生态文明;生态文化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美丽中国最直观、最形象的描述。但是,这个美好愿景与我国现实发展的状况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尽管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可是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现象不断加重,形势异常严峻,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制约,导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生态危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生态文明建设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4年,李克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美丽中国既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和结果。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实现美丽中国。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人类在不断认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经历了从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支配自然理念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生理念发展的转变。但是,这个理念的转变曾经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人类步入工业文明的时代,科技革命让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做了生动形象的描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据有关资料显示,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约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2]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生产,表明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但是,这种能力在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环境污染的烦恼。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大规模消耗,带来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最终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增多,土地荒漠化、沙漠化严重,生物物种大量灭绝或濒临灭绝、变异等等,这些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蓝天、绿地、净水”的生态家园,人与自然的和谐也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既是工业文明的先行者,也是全球环境最大的破坏者,更是环境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20世纪所发生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层出不穷。例如,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雾霾事件、北美死湖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巴西库巴唐“死亡谷”事件、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莱茵河污染事件等等。其中,1952年12月发生在美国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在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达400余人;1952年在英国伦敦发生的雾霾事件,短短两个月内死亡人数达上万人之多,而且雾霾治理经历了长达三十五年的时间;英国泰晤士河污染治理花掉将近600亿美元,耗时近一个多世纪;1953年至1956年间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给当地人带来无穷的灾难,因为鱼虾有毒,居民不敢吃,捕鱼的企业开始倒闭,成千上万的渔民因此失业;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放射性污染遍及周围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严重影响到694.5万人的生产和生活,核电站周围三十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13万人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七公里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十公里范围内不能耕作和放牧,十年间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奶牛。不仅如此,由于放射性烟尘的扩散,整个欧洲也都被笼罩在核污染的阴霾之中。临近国家检测到超常的放射性尘埃,致使粮食、蔬菜、奶制品等的生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另外,核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更是无法统计。据报道,事故发生后的七年中,参加医疗救援的工作人员有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记忆丧失。时至今日,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3]这些都向人类敲响了环境危机的警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讲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4]
在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面前,人们不得不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通过这种反思,促进人对自然规律、生态环境保护认识的深化。如果人类在超越理性的市场经济利益追逐中唯利是图、竭泽而渔、不择手段,用“人定胜天”的理念去征服自然,最终带给人类的将是灾难。只有当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和谐地发展,整个人类经济社会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生态危机是世界性的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人类共同的责任。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唤起了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不但提高了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把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社会发展问题结合起来,树立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就是“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这次会议对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201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绿色经济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
二、生态文明是现实生态危机使然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们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迫使我们不得不正视和化解生态危机难题。我国的生态危机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2009年,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资料显示,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水系没有不受污染的河流。其中,轻度污染的河流占57.3%,中度污染的河流占24.3%,重度污染的河流占18.4%,黄河中度污染,海河重度污染。湖泊中,太湖、巢湖、白洋淀、洪泽湖、西湖等水质都属重度污染。大气污染严重,全国监测的488个城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就达258个,占52.9%,集中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浙江、江西、湖南、福建、重庆的大部分地区,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造成这一地区干旱缺水、土地沙化、农作物减产现象严重。我国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酸雨重灾区[5]。
第二,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仍有2.98亿农村居民的饮用水不安全,20%的城市居民饮用水水源地不达标;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直接威胁到粮食和食品安全。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的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据云南农业大学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导致的土壤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100亿公斤。[6]海河流域受污染地表水入渗补给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2010年,该流域废水排放量高达49.73亿吨,未达标的断面比例为60.6%,污染严重河流渠道、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及不达标的再生水灌溉区等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显著。[7]“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1952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写湘江美景的诗句,而今的湘江流域集中了湖南省六成人口和七成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时,亦承载了60%以上的污染,是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8]。
第三,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一些地区的不合理开发,部分重要生态功能区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荒漠化和草原退化严重,部分区域生态功能仍在退化。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2009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2.4万平方公里。全国约90%的天然草场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9]。以甘肃省生态环境为例,地处甘肃境内的祁连山,不仅是甘肃境内的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流的发源地,而且是黄河、青海湖的重要水源补给区。祁连山年均径流量约72.64亿立方米,灌溉着1650余万亩林地和1200余万亩草原,对它的保护直接关系到青海、甘肃和内蒙古三省区近570万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但是,由于温室效应,祁连山的冰川局部地区雪线正以每年2米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雪线年均上升达12.5米至22.5米。目前,祁连山融水比20世纪70年代减少大约10亿立方米,据有关专家测算,面积在两平方公里左右的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失,较大的冰川也只能留存到本世纪50年代。[10]
第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环境问题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国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至20%,有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约有44%的野生动物呈数量下降趋势。[9]
第五,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也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据资料显示,自1981年至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这是以能源消费年均5.82%的速度增长作为支撑的。特别是石油,我国对外的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到目前的57%;煤炭继2009年净进口之后,2011年进口量达22228万吨,较上年增长20.3%;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56.4%。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由于能源密集型产业技术相对落后,一方面,导致高投入、高耗能行业比重过高,钢铁、有色、化工、建材成为四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的40%以上;另一方面,能源综合利用率过低,造成能源浪费、高污染现象严重,大量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害重金属的废水、废气、废料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11]。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曾经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三大“引擎”,但是,近年来这三大区域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钢铁产能占全国总量的55%、水泥产能占全国总量的40%、汽柴油消耗量占全国总量的52%,单位面积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PM2.5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以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每年出现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12]
三、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意识的文明、生态行为的文明、生态制度的文明的组合。生态文明离不开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承载着环境保护、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和价值意识。没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就没有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而现代社会生态文明的缺失正是因为人们缺乏或淡化生态保护意识,因此,导致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藐视自然、忽略自然,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经济与环境失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西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正是由于生态文明的缺失而导致环境污染,血的教训告诫我们,决不能漠视环境,重蹈覆辙。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发展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的问题。破解“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污染”、“未富先污”等难题的关键在于生态文明建设。
人们的一切行动首先来源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观念决定人的价值理念,理念又决定人的行为方式。所以,人们的生态自觉来源于生态文化的自觉。生态文化的自觉在于生态文化的培养和全民族生态道德素质的提高,培养生态文化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和价值理念,体现人对自然的价值判断、生态道德的约束力、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化价值导向、对健康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价值追求。有了这种生态价值理念,才能使整个社会形成生态价值共识,才能自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才能“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13]。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3]所以,加快发展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的关键在于科学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正确处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个总任务,就必须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各级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必须具有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的战略、策略、方针、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在制度、管理、创新方面切实体现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协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转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这种方式转变的动力,一方面,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传统的产业进行升级和更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不断开发新型环保能源,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来自于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如果没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生态安全的环保理念,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只能对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再好的盈利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如果缺乏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将会远远大于它所创造的财富价值。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就在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资源能源,这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13]
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管理等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最为重要。法制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观念转变的有效方式,人类的社会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是制度安排的结果。用法律来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用法律规范人们的环境保护行为,这是现代社会生态文明的标志之一。恩格斯曾说:“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更不可能存在了。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14]所以,“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并上升到法律层面加以明晰,这样,才有利于引起整个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1]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28.
[2]姜春云.党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EB/OL].(2010-08-24).http://theory.people.com.cn/GB/12340144.html.
[3]20世纪环境警示录[EB/OL].(2001-12-24).http://www.people.com.cn/GB/huanbao/259/689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2010-06-04).http://stock.sohu.com/20100604/n272566600.shtml.
[6]大地之殇[N].经济参考报,2012-06-11(A05).
[7]华北平原遏阻地下水污染[N].人民日报,2013-05-02(2).
[8]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治理之困[N].南方都市报,2012-11-03.
[9]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EB/OL].(2013-02-01).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view/ViewNews.aspx?k=201302 01162726453.
[10]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EB/OL].(2009-05-25).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09-05/25/content_1661571 9.htm.
[11]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EB/OL].(2012-10-24).http://www.gov.cn/jrzg/2012-10/24/content_2250377.htm.
[12]钟南山:空气好了,老百姓会觉得政府了不起[N].中国青年报,2013-03-06(T01).
[1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9(1).
[14]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EB/OL].(2007-02-08).http://www.china.com.cn/environment/txt/2007-02/05/content_7765148.htm.
责任编辑:张秀红
Beautiful China Rep lies on Developm 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ulture
ZHAO Xian-jun
(Gan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Lanzhou,Gansu,730070)
In the Reportat18th Party Congress,building a beautiful country is defined as the objective of ou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Promoting ecological progress is a long-term task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people'swellbeing and China's future”.At present,China is at th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modernization,urban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we are facing the issue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development before pollution control”,“developmentwith pollution”and“pollution before getting rich”.Beautiful China rel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ulture.
beautiful China;ecological crisis;ecological civilization;ecological culture
X22
A
1002-0519(2014)04-0113-05
2014-05-12
赵宪军,男,满族,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宗教文化和区域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