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

2014-02-04刘新成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参政党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刘新成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北京 100125)

·多党合作理论研究·

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

刘新成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北京 100125)

习近平同志首次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多党合作的战略思考和科学谋划,对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重要作用、巩固多党合作格局,对于充分体现我国政治制度特点、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把握,需要大家共同协力推进,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多党合作格局;民主政治优势

习近平同志首次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2013年中央统战部举办的“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也明确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这些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多党合作的战略思考和科学谋划,对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重要作用、巩固多党合作格局,对于充分体现我国政治制度特点、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如何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历史进程和重大意义

我国民主党派既不是执政党或联合执政的党,也不是在野党或反对党,而是参政党。这是历史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是对民主党派性质最新的科学论断,明确了民主党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首次科学阐明了民主党派的时代特征和本质属性;明确了民主党派要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再次强调了民主党派的前进方向,也指明了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路径,是新阶段对民主党派现状的科学总结和概括。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对我国民主党派性质和职能作用的基本定位。要认识我国民主党派、理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充分认识其历史发展进程和积极意义。

1840年鸦片战争后,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压迫的民主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根本规律,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然成为中国革命和统一战线的领导者。我国民主党派因应时局而生,顺乎潮流而进,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代表,必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同盟者,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则成为统一战线的核心内容。

我国民主党派成立后,就是作为国共两大政党之间的中间力量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其政治纲领具有反帝爱国、追求民族独立的进步性。由于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与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基本一致,从而逐步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多党合作关系。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我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大决战的历史关头,各民主党派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的一边,共同为推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而奋斗。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后,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道路,并与中国共产党共同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也由此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转变,即由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道,恢复国民经济、实行土地革命、进行抗美援朝,推动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由此,实现了我国民主党派性质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即由新民主主义的政党转变为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参政党结合在一起,深刻揭示了二者的内在关系,是多党合作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必将有力指导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和实践,既是对我国多党合作理论、民主政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也为世界政党理论、政党政治理论增添了新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重申了民主党派的政党属性,明晰了中国特色的政党格局,进一步丰富了对政党理论和政党基本属性的认识。自英国产生了近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之后,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对政党的定义也多种多样,如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从阶级斗争和历史使命上对政党的性质和作用进行揭示,资产阶级学者主要强调政党的选举工具价值,还有的则从政党的政治动员、利益表达、社会整合等方面进行定义。由于政党活动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因此,政党与政权的关系就成为对政党进行定义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和实践,既体现了任何政党都必然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的共性,又鲜明地反映出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通过竞争方式谋取执政权的个性特点,表明的是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上的合作与共事,而不是对国家政权的争夺与分掌。它说明执政和参政都是政党的政治参与方式,都是政党的基本属性和发挥功能作用的重要途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实现政治参与、不谋取执政地位的党也是政党,不能把是否谋取执政地位作为衡量政党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和说明,几个政党在执掌国家政权问题上,可以进行竞争,也可以实行合作,合作是政党关系的又一种基本形式。

第二,指明了民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实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民主实现形式的认识。民主作为一种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具有多种实现形式。合作也是民主的重要价值和实现方式。在我国,参政党不是作为反对党或在野党存在,而是以共识为基础,以合作为形式,在参与中实现政治诉求和政党功能。这种共识建立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之上,建立在对执政党地位和重大方针政策的赞成之上,建立在致力于共同的政治目标之上,是一种深层次参与和更高程度的认同,有利于充分体现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民主党派功能和地位的明确,政党属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的进一步明确,将提高社会各界对新阶段民主党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历史地位和承担角色的认识,将极大调动民主党派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要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把握,需要大家共同协力推进,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一,要进一步强化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一个政党的生存发展,与其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密切相关。“没有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的政党不能称其为政党,而最多只能称其为一般性的政治团体或社会团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前我国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肩负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参政党承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首先要强化参政党意识。从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到普通党派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定位和所应扮演的角色,避免“政治团体”、“社会团体”、“花瓶”的自我定位,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多党合作制度、参政党建设的高度来开展或参与民主党派的各项工作,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优势、献计出力,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要着力凝聚政治共识,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政治共识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前提,也是巩固多党合作的基础。在我国现有90多万民主党派成员中,绝大多数是改革开放后加入的新成员,他们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政治参与意识强,已成为重要的参政骨干力量。现阶段,加强民主党派思想建设,强化政治共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宣传、理论培训、考察调研、广泛讨论等多种形式,加深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了解,做到“三个坚持”,树立“三个自信”。

第三,要着力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领。当前,随着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协商民主的大力推进,参政党的参政环境日益改善,在参政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本领恐慌”问题也日益突出。参政党的“本领恐慌”主要表现在参政能力的不足,存在于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民主监督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各个方面。如何创新参政机制,切实提高参政能力,实现有效参政、高效参政,值得研究和探索。民主党派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参政实践,才能充分体现自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实现参政党应有的功能。

第四,要着力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关键在人才。目前,民主党派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人才储备不足的困境,尤其是既有业务专长和一定社会影响、又具备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代表性人士数量不足,因而影响了参政党作用的发挥。加强民主党派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实现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参政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以培养高素质参政党人才为导向,以提高代表性人士的履职能力为目标,不断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不断优化民主党派人才队伍。

(本文是民进中央副主席刘新成2014年6月5日在民进中央—中央社院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使命”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王 珊

D665

A

1002-0519(2014)04-0005-03

2014-06-10

刘新成,男,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参政党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挥参政党作用 凝心聚力奋斗新征程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再议民主党派的界别趋同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