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信用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2014-02-03余传杰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诚信信用

余传杰

(河南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郑州450001)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信用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余传杰

(河南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郑州450001)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竞争日益加剧,就业压力日益增强。就业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就业选择双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是理性的独立个体,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最优的选择方案。因此,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信用模式的选择是双向选择过程中彼此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就业选择双方之间利益冲突的角度出发,分析完全信息条件下双方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的信用模式选择及其结果。

就业选择;信用模式;静态博弈;动态博弈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管理思想得以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信用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逐渐受到重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的过程中,由于虚假信息导致双方之间彼此信任程度的不足,不仅损害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扰乱了就业市场秩序,进而使得就业过程中广泛存在着“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荒谬现象。基于博弈论基础之上的信用管理理论,更加强调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利益均衡。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其根本在于构建双方利益一体化的机制和平台,以提供一个和谐的就业环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和就业市场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信用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攀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强。有关统计显示,从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212万进入就业市场,2006年就翻了一番达到413万,2013年10年时间增长了3倍达到699万,预计2014年将会达到714万人(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因此,从总体情况来看,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困扰高校就业服务部门和大学毕业生的一个重要话题。但从另一个侧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就业市场和就业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危”中有“机”。所以,目前所谓的“就业难”问题,关键在于就业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利益的原因造成的困境,尤其是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利益博弈。因此,必须建立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纽带,确保就业市场的均衡稳定。

图1 2003~2014年间高校毕业生人数(单位:万人)

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都能本着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原则,公开公平地参加竞争,但是,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失信行为。失信行为表现在大学生身上主要是夸大有利信息、隐瞒不利信息,比如伪造或者更改成绩单,伪造四、六级证书和各类获奖证书,伪造干部任职和社会实践经历等,并且对违纪处分、自身缺点等信息隐瞒不报;表现在用人单位身上主要是虚构单位资产及经营状况信息、单位隶属关系信息,提供虚假的工资待遇、住房和环境条件,甚至于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采取欺骗的方式,盘剥其劳动成果或者限制其人身自由。通常情况下,由于短期利益的驱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之间不总表现为相互信任,即双方均可以选择诚信和不诚信两种决策,尤其是在信息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选择过程中由于双方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决策,通过不诚信行为往往会达到理想的目标,这种情况就是博弈论中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然而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在信息畅通的情况下,双方之间的关系往往受到上一次决策的影响,即多个毕业生往往需要多次与多个用人单位进行选择,双方都会根据上一次对方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决策,这种情况就是博弈论中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会为了自身利益的实现,积极建立良好的合作声誉。因此,对双方在完全信息情况下的信用模式选择的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双方信用模式的决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任,就是指双方在没有任何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通过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从而取得长期收益,实现合作共赢的过程。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信用模式选择的静态博弈

(一)基本假设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诚信问题涉及政府、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多方利益的博弈,但是在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关系最直接也最重要。因此,本文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博弈分析。为了便于研究和分析,在不影响研究结果的前提下,我们首先做出如下基本假设:

(1)信用模式选择时只存在参与的两个方面:即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并且二者都是理性的;

(2)参与双方在进行策略选择时,假设其他个体的策略是已知的,不考虑决策对其他个体的影响;

(3)决策双方信息是完全的,即选择双方对相互的特征有了准确的认识;

(4)没有外界力量的干预,双方完全按照自身预先设定的目标自主进行策略选择;

(5)双方的决策只存在两种情况,即诚信或者不诚信;

(6)决策双方在决策之前都不知道对方的选择,可以认为双方的行动是同时独立进行的,双方之间的博弈是静态的。

(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依据以上假设,结合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就业选择过程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选择双方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由于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一种劳动关系,在实际的工作中体现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从短期利益的角度来看,它们的目标往往难以一致,即高校毕业生需要尽快找到理想的工作,从而节约择业成本,并且获得满意的报酬,乃至满意的福利待遇和就业环境,而用人单位则需要尽快招聘到优秀的毕业生,从而节约招聘成本,乃至支付低廉的工资和其它费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双方往往会选择两种策略,即诚信或者不诚信。

假设用人单位选择诚信策略获得的收入为U,由于不诚信策略为U',一般情况下U'ˉU,因为选择不诚信策略往往会获得额外收益。再假设α为用人单位选择不诚信策略所发生的费用,β是因为毕业生由于不诚信策略而受到用人单位的行政处罚或者因名誉受损而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损失,γ为毕业生因为诚信策略而获得的额外收益,这样双方之间的博弈就会形成如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的静态博弈模型

从上表的分析可以得出,当用人单位采取不诚信策略时,β>γ,F(U)>F(U)+γ-β,在此种情况下,毕业生会选择诚信策略;当用人单位采取诚信策略时,F(U)<F(U)+γ,在此种情况下,毕业生会选择不诚信策略。同样,当毕业生采取诚信策略时,U-F(U)-α<U-F(U),在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会选择诚信策略;当毕业生采取不诚信策略时,β>α,U'-F(U)-α+β-γ>U'-F(U)-γ。因此,该博弈模型不存在纯粹的纳什均衡。

但是,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诚信或者不诚信策略,会出现不同策略的概率分布,因而会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根据博弈论的相关理论,用人单位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需要满足的条件就是:高校毕业生选择不诚信策略和诚信策略的期望收益相等。假设用人单位采取诚信和不诚信策略的比率分别为ψ和1-ψ,高校毕业生采取两种策略的比率分别为θ和1-θ,则可得出如下结果:

同样,高校毕业生选择诚信策略的概率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用人单位采取诚信和不诚信策略的期望值相等,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果:

根据以上两个结果,假设用人单位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为Ψ′,高校毕业生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为θ′,则可以得出:

(三)最优信用模式的选择

作为理性的独立个体(假设1),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策略选择时所遵循的主要准则是自身期望利益的最大化。现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采用不同策略选择时,治理模式选择的机理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所建立的博弈模型进行求解。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过程中信用模式选择的动态博弈

(一)基本假设

在静态博弈中,由于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往往会选择不诚信模式以谋取短期利益。但即使采取混合策略,得到的收益也并不十分理想。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双方应该立足于长期利润,注意掌握好自己决策行为分寸进而形成合理的、诚实的预期。

按照时间价值的有关理论,我们先提出以下假设:

(1)假设不受时间价值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重复博弈中得到的总利益等于其在各个阶段中得到利益的现值;

(2)假设用人单位选择不诚信策略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增加,即不诚信取得的利益大于诚信所取得的利益之和;

(3)假设高校毕业生选择不诚信策略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增加,即不诚信所付出的成本要低于所获得的利益;

(4)假设博弈双方是理性的“经济人”,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预,且只存在诚信和不诚信两种信用模式的选择。

(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当静态博弈由一次博弈发展为多次博弈的时候,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行为就可以被视为无限期重复博弈。在无限期的重复博弈中,双方就必须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做出均衡,以保证整体利益目标的实现。因此,博弈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既定的合约,争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三)最优信用模式的选择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再就业选择过程中信用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得出如下基本结论和对策建议:

(1)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社会财富,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必须完善就业法规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高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在双向选择过程中坚持诚信原则,不仅是道德约束和价值取向的要求,更是双方利益博弈的结果。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只有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才能减少择业成本和招聘成本,实现最大效用。

(2)高校毕业生要想成为职场的佼佼者,必须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规划,练好内功,进而选择与自己知识、素质和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以诚信的态度去展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为单位和社会创造价值;依靠不诚信行为即使能够获得超越自身能力的职业,也会在工作过程中暴露出来,进而被降职或者辞退,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3)当今社会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用人单位要立足长远发展,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生产经营状况招揽合适的毕业生;然后想方设法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条件,努力实现毕业生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欺骗行为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社会声誉,进而引发毕业生“跳槽”,从而导致损失或者其他经济纠纷,得不偿失。

[1]张译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博弈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王贝.高校课堂管理的博弈分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6-58.

[3]庞飞.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博弈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7):53-55.

[4]林勇娟,倪水雄.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博弈思想[J].高教论坛,2004(1):5-8.

[5]曾文涛.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博弈分析与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7(10):28-30.

[6]周元洪,李富明.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博弈分析及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89-91.

Game Analysis of Credit Mode Selection amongCollege Graduates in the Process of Job Selection

YU Chuan-ji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there is an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nd growing employment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job-hunting for college graduates.The root cause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that arise in the course of employment options is that both sides-ollege graduates and employers-are rational independent individuals,and they try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as the best option.Therefore,the choice of credit model between college graduates and employers is the conse⁃quence of the game of the two-way selection processes.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in the process of employment,tries to analyze the choice of credit mode and its conse⁃quences of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gam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mplete information.

employment options;credit mode;static game;dynamic game

G473.8

A

1673-2928(2014)05-0016-04

(责任编辑:陈丽娟)

2014-05-13

河南省科技厅2013年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协同视角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02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余传杰(1965-),男,河南柘城人,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诚信信用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信用中国网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