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改革激发增长新动力
2014-02-03聂献忠
聂献忠
推进改革激发增长新动力
聂献忠
进一步扩大开放竞争机制,建立形成自由市场机制,完善公平均衡机制,推动浙江在中速增长阶段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增长和出口扩张,来源于要素投入、技术引进和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证明,长期形成的传统增长动力结构已经无法持续,必须加快转变和提升。近些年来,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浙江经济潜在增长率适度下降,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这实际上不仅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说明增速放缓并非简单的外部因素导致“增长衰退”,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恰恰证明我们已经成功地抓住和利用了工业化进程中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开始进入转型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当然,进入新的增长阶段意味着新的重大机遇,对浙江来说能否抓住用好这些机遇,释放增长潜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还要取决于能否形成适应新增长阶段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如果浙江能够顺利实现增长阶段转换,将会迎来一个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的新增长阶段。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各地政府部门通过加强调查研究与企业互动,在实际工作中,深入研究和推进增长动力机制的深刻转变,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矛盾中抓住主要的、重大的矛盾,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浙江在中速增长阶段加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就我们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改革与开放仍是经济发展的主题。因此,首先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竞争机制,形成“全球化红利”动力。化解浙江增长乏力难题,需要彻底调整过去长期依赖“出口导向性”战略向“全球化战略”转变,积极依托“全球化红利”,形成全球化新动力。进一步从被动开放更多地转向主动开放,从单纯的外贸出口更多地转向布局国际要素资源、布局技术人才要素以提升产业链环节和新兴产业体系。大力鼓励资源型和市场开拓型的浙江企业“走出去”,主动去利用全球发展动力,从中获取更多对浙江能带来更大机遇和空间的发展平台,不断提升“全球化红利”的竞争能力。
其次,要尽快建立形成自由市场机制,释放企业做大做强动力。未来浙江增长的新动力主要还是来自民营和中小企业,民营和中小企业始终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创新成长的主体。日韩经验表明,高速增长期结束后,保持较长时间的中速增长,需要推动新增长点由“潜在”变成现实,其中最关键、难度最大的是破除制约这些新增长点潜能释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因此,可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推进市场自由竞争的进一步开放建立,公平使用各类生产要素能切实得到实现,更多企业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必须通过改革“削峰(房产等泡沫经济)填谷(实体经济)”,通过制度创新把金融资源引入到实体经济,建立资本蓄水池,通过改革引领更多民营企业投入更多行业领域,推进其做大做强的动力。
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公平均衡机制,增强社会原创动力。现有发展模式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是非常不公平的,少数人通过制度缺陷获得暴利,或利用手中权力或官商勾结掠夺百姓财富,造成不同群体在受惠程度与发展机会上的严重不公。加上“三代供套房”现象压抑消费或升级欲望,人们会失去创业积极性,经济发展也就失去创新动力。为此,必须建立完善公平机制,依托经济社会转型,增强社会原创动力。首先,要弥补杭州等大中城市尤其是郊区、新规划集聚区社会发展与建设的滞后,调整公共支出、弥补公共不足。同时,还要推进均衡机制,形成城乡融合动力,特别是通过一体化规划,促进更多乡镇在集聚人口方面的最大化,包括促进“以大管小”转向“以大带小”,弱化城市行政级别,将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均衡用于不同规模城镇发展,通过公平均衡来缩小差距、减轻压力从而增强总体社会创造力。
此外,还要积极改进完善引进人才机制,扩大新兴产业动力;积极构建幸福健康机制,形成美好生活增长动力。各地政府部门应果断放弃高增长的惯性思维,坚持“社会与生态优先、GDP为辅”的发展思路,以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和民生建设,以生态环境改善,以居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为新增长动力,推进转移和转型。
供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