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论广角

2014-02-03

中国司法 2014年4期
关键词:决策规则价值观

言论广角

JUSTICE OF CHINA

李林:用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一个国家的法治和法治文化建设,需要有法治精神、法治思想、法治理念甚至是法治灵魂,这些从哪里来?我认为重要的来源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可以在很多方面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和法治文化提供价值观和精神食粮,使它沿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和要求的目标去发展和建设。用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严格依法办事,真正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因为法当中已经把我们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了。贯彻宪法和法律,就是用法律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最集中体现。一定要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来进行法律制定和修订工作,争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各方面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之中,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总的来说,就是要善于通过科学的立法、执法、司法实践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用有效的制度机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现象受到制约。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法制日报》,2014年3月11日)

应松年:让权力运行不“脱轨”

在行政权力的行使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大概就是决策。各种权力的行使过程,是由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大大小小的决策组成。决策目标多种多样,但权力的行使过程,包括程序、原则和制度等,却是可以统一的,决策过程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行政处罚也是一样,虽然实体处理极为多样,但都须遵循正当程序,在执行时要裁执分离。程序是实体的保障,不仅行政如此,司法公正也同样要依靠程序。为了确保重大决策或制定规范不出错,必须遵循重大决策程序: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而不是简单的“首长决定”。翻检一下某些重大决策的失败或失误,几乎都与“拍脑袋决策”有关。如果把决策程序制度化,严格按照上述程序决策,出错的可能性、权力寻租的可能性都将大大减少。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应松年如是说,《人民日报》,2014年3月11日)

阚珂:发挥法治在改革中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求坚持依法办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改革举措。法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在改革中的推动和引领作用,确保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要把深化改革同完善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先立法、后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阚珂如是说,《检察日报》,2014年3月17日)

孙宪忠:真正在立法中体现民意

在当今利益多元化、民意碎片化的背景下,法律怎样反映人民的意愿?从我的理解来看,首先,立法的方案、规划要及时告诉老百姓,让普通老百姓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一定程度的决定权,以此来解决人民群众意愿表达的问题,真正在立法中体现民意。比如改革的指导思想。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系下,有些人强调把蛋糕切得更有效益,但没有想到把蛋糕切得更加公正。改革一开始确立的思想就是要让老百姓获得实际的利益,真正实现改革既要有人民的参与,也要把利益跟人民共享。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归根到底法律后果都由老百姓承受。老百姓对于改革的措施怎么看,最后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要求,在这方面,要建立很好的民众意愿表达渠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宪忠如是说,《人民日报》,2014年3月8日)

乔新生:让公众参与改革规则设计

当前中国改革之所以存在不少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者企图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式,沿着传统的路径推进改革。行政机关制定改革的规则,要求市场主体和公民参与进去共同推进改革。这是一个比较冒险的举动。行政主导改革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行政机关制定了游戏规则,然后在车水马龙的人流中,向过往的行人推销规则。这些过往的行人步履匆匆,他们既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问题,同时又要考虑到家庭成员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他们知道政府制定的规则将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们渴望稳定,不愿意参与这项改革。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规则的制定权,他们不想在他人制定的规则中继续冒险。如果纠正改革的思维定式,把行政主导的改革变为公民主导的改革,由每个公民自发地选择改革的路径,制定改革的规则,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人充满兴趣地围拢过来,改革就不会成为政府的自娱自乐。

改革的过程应该成为一个不断寻求共识、凝聚共识的过程。当前中国的改革之所以困难重重,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对许多改革举措缺乏共识。市场主体和普通民众渴望改变不合理的秩序,但是,他们没有规则制定的参与权。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政府制定的规则,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选择。绝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理性的讨论改变现行法律规则,国家应该满足公众的愿望,让他们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产生国家主人翁的自豪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撰文如是说,《法制日报》,2014年3月11日)

彭雪峰:让司法公开的阳光更灿烂

要进一步提高司法公开质量,不仅应公布判决文书,还应该把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的观点和辩护观点一并公开,法院对是否采纳各方观点说明理由,这样的司法公开更让人信服。此外,有些案件办理“审而不判、判而不审”,一线承办的检察官、法官不能最终决定某案件如何处置,而是由上级的检委会、审委会作出决定。当上级处理决定和承办人意见相左时,谁来承担责任,这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否则,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虚设。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雪峰如是说,《人民日报》,2014年3月8日)

猜你喜欢

决策规则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