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
2014-02-03陈宇
陈宇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处于城市与农村交界的村庄由于征地拆迁、工业化进程加速等原因,开始主动或者被动地进入到城市化的浪潮当中,撤村建居社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类非常独特的社区。在从乡村社会转型到城市社区的社会变迁中,给村庄居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还有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丧失和性质的变更、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村庄居民自身身份和户籍的转变等一系列变化。在急剧的社会转型中,作为社区组织中最核心、最具有领导性的组织——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与功能实现,直接关系到党在基层的领导力、战斗力,也关系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改革以及社区治理的和谐。
一、撤村建居社区的形成条件与主要特点
对于“撤村建居”,理论界目前并无严格的定义,比较通行的理解是管理模式的改变,即由农村村民委员会管理模式变更为城镇居民委员会管理模式。实施主体往往是政府,由政府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将村民委员会撤销,同时成立居民委员会。两部法律为政府撤村建居、推进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一旦撤销村民委员会,相应地在该区域内设立居民委员会,在此过程中,该地域内的居民也完成身份转换,从村民转变为居民的身份。
(一)撤村建居社区的形成条件
撤村建居行为始自20世纪90年代,但时至今日,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仍未出台,指导撤村建居的基本上是地方人民政府的文件。以广东省为例,一些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于21世纪初先后启动了撤村建居工程,但是指导性文件主要是省级和市级的相关政策法规。浙江省宁波市“村改居”是依据宁波市相关政策来进行的,具体条件为:第一,撤销的村民居委会,应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第二,村民委员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依法被全部征收,或虽未被全部征收,但人均耕地面积已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第三,村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内,2/3以上的村民不从事农业劳动,不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第四,农村集体资产及债权债务得到妥善处置,完成集体资产改制,产权关系明晰。其中,条件一成为“村改居”的主要标准,条件二、三和四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改造。①胶东在线新闻中心.http://www.jiaodong.gov.cn
从撤村建居伊始,村改居行为就与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相关联。政府将撤村建居看作是推进基层管理体制变革,创新基层管理的重要内容。如青岛市委认为,“村改居”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是农村管理体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涉及行政区划管理、集体资产处置、居民身份转换、基层组织建设等方方面面,其核心是实施城中村改造、农村集体资产改制和“撤村设居”三项改革。②资料来源:笔者于2012年5月13日与青岛市开发区的座谈笔录。总体来看,尽管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但在推进村改居方面政府大致要解决如下问题:(1)土地等集体资产处置。农村集体土地被依法征用,土地性质发生变更,从集体所有转变转为国家所有。未征用的土地仍归属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2)变更户籍。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将村民的户籍转变为城市居民户籍,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并履行相应义务。(3)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村集体所拥有的资产和资源,村集体要进行核定,重新界定资产资源的所有者。(4)公共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与管理,包括绿化、道路、环卫以及用水用电管理等,应依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纳入市区财政统筹安排。可见,各地村改居的条件大致围绕土地的征收与利用、村民的生活来源以及村集体资产的有效处置几个环节来进行的。
(二)撤村建居社区的主要特点
撤村建居社区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社区类型,处于中心城区与农村之间,亦城亦乡,既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又一定程度保留乡村社会属性,呈现出城市与农村双重社会特征。它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村民身份形态的转化。撤村建居带给村民最大的变化就是身份转换,由传统的农民转变为现代市民身份,职业也由农民向工人、私营业主、自由职业者等转化,身份与职业的变化使得村民的“现代性”大大增加,并对改善民生、发展民主、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2.村庄经济基础的变化。在城乡空间形态的演进过程中,由于土地被逐步征用,村民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依赖性逐渐减弱,但仍有一定的依附关系,如村民实现“居住上楼”后,仍依靠房屋出租的孳息生存。在现代工商业、服务产业的冲击下,村民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到工商业领域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走向更加广阔的农工商贸多种经营的生产与生活空间。
3.社区利益群体的分化。随着社区开放性与人口流动性的加强,社区的群体类型增多,既有原村庄居民,也有进城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购房入户的人群,还有并入社区的单位职工等,原农村社区以宗族、血缘关系为核心的格局逐渐发生变化,社区利益群体逐渐分化,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与复杂化。
4.生活方式的半传统化。随着居民从散居走向聚居,生活方式也逐渐向市民生活靠拢,如社区周边商业和生活配套逐渐完善、社区内建设休闲广场与设施、培育兴趣小组使居民的休闲生活更加组织化等等。但是,居民在城市生活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农村生活传统,如撤村建居社区往往建有礼堂等设施,方便居民办理红白喜事;尽管已经住进高楼大厦,但村民仍习惯在房前屋后种菜;村庄的选举仍会受到家族势力的左右等等。可见,在不断增加城市生活现代性的同时,居民仍然保留了一部分传统生活方式,受乡村习惯与传统礼俗的制约。
二、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作为党在城市的最基层组织,具有与底层社会接触密切、能够了解反映居民最现实的需求,能够从底层社会招募精英等作用,但是,由于撤村建居社区融入城市的时间并不长,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仍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并体现在社区的组织架构、居民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如若简单地套用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势必显得呆板单一并且未能充分体现撤村建居社区所处的时代环境与自身特点,进而影响到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的作用有效发挥。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应依据社区面临的建设任务与发展需要而确定,既不同于农村社区也不同于城市社区,既不同于企业党组织也不同于军队党组织,从而使得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性。从现实来看,目前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面临的重要任务,主要体现在:第一,社区经济发展。撤村建居社区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保留了社区集体经济。社区集体经济的强大与否,不仅关系到社区居民的整体福利如社区分红等,而且关系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环境改造、平安建设、流动人口的管理等刚性支出的能力,因此撤建之后,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社区党组织面临的首要任务。第二,社区利益整合。当前撤村建居社区利益群体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具体体现为原村庄居民内部的分化、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利益分化、本村居民与外来人口的利益分化等等,这些分化主要是因为经济利益的落差而带来待遇的不平等,导致不同群体之间冲突不断、纠纷频出。第三,社区服务完善。撤村建居之后,居民从原来的散居转变为聚居,社区商业配套、服务配套等需求凸显。在公共服务方面,居民对社会保障、就医就学就业、社区环境等提出接轨城市公共服务的呼声。随着社区人口的增多,人群的多层次化,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的层次也日趋多元化,体现出多样性、差异化、广泛性的特点,它对社区服务的完善提出迫切的要求。第四,社区思想整合。当前撤村建居社区随着人口结构的日趋复杂化,社区从同质化走向异质化,面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变迁,重大利益的调整,各种思潮纷繁呈现,有的居民对征地拆迁补偿过低强烈不满,有的认为现在生活还可以,还有的认为“这辈子都不用工作了,吃吃利息就可以了”。各种思潮中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社区党组织如何将消极的、负面的思想整合为积极的、向上的思想,凝聚社区共识成为党组织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五,居民素质提升。撤村建居社区居民实现身份转换之后,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居民总体文化素质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对城市的竞争缺乏适应能力,也较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与城市文明相呼应的城市精神在居民生活中极为欠缺。因此,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使之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成为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的长期任务。
撤村建居社区发展面临的任务对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提出挑战。党组织只有将功能的定位、开发嵌入到社会的现实需求当中,才能扎根于社会,取信于百姓,自身才能彰显活力与战斗力。因此,应根据撤村建居社区的时代环境与现实任务,对党组织的功能重新定位,使之更好地贴近社会,与社会的发展紧密互动。为此,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应具有如下功能:
1.利益表达与利益协调功能。利益表达与利益协调是政党的重要功能之一,乔萨托利指出:“政党是表达要求的管道。”这就是说,政党是代表人民表达要求的工具或机构。它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媒介,一端连着民众,只有得到民众的支持,政党才能生存和发展;另一端连着国家、政府、权力,只有掌握权力,或对政府的运作施加影响,政党才有存在的价值。”①[意]萨尔托里:《政党与政党体制》,剑桥大学出版社1976年英文版,第28页。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实现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功能非常重要。一方面,将政府的意志传递给民众,另一方面,将民众的利益诉求综合起来,输送给政府。基层党组织构成了政府与民众之间政治联结的桥梁,有效地防止民众的原子化与碎片化,从而将民众有序地整合起来。撤村建居社区面临着复杂的征地拆迁过程、村民身份转换、村民就业安置和社区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党组织充分发挥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功能,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将政府的意志有效传递,同时维护村民的生存安全与经济、社会权利。
2.经济发展功能。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村级党组织应具备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是村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之一。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共中央1999年2月13日印发.http://www.zj.xinhuanet.com/special/2011-05/16/content_22773161.htm。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主要的领导组织,要承担起社区经济发展的重任,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既关系到社区的稳定,也关系到社区居民整体福利,是社区和谐发展的基础。因此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促进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
3.服务社区功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也是赢得民心的重要手段。党要使群众成为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就必须主动联系社会大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对人民负责、兢兢业业为人民谋利。因此,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实现程度,直接关系到党在基层的威信,关系到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在撤村建居过程中,社区面临重大利益调整和利益分化,村民转型面临重大困难,在此背景下,需要执政党“以民为主”,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破解社区发展难题,使社区能够顺利融入城市化的进程,村民真正转变为居民。
4.价值引领功能。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执政党要通过价值引领,保持执政地位、体现政党先进性。当前撤村建居社区面临思想多元化、个人价值选择多样化的现实,这就要求党组织深刻把握住时代变化的规律和内在要求,在尊重多元、包容差异的原则下,在尊重市场经济人理性选择的原则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村庄的价值观建设,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荣辱观,引导居民价值观念更新、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5.精英选拔功能。德国K·冯·贝米指出政党有四种主要功能:目标制定功能、利益表达功能、动员和社会化功能、精英形成与录用功能。②王长江:《政党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任何政党要想有所作为,都必须实现这四大功能,其中精英形成与录用是政党的重要功能。任何政党,都希望通过选拔和培养社会精英,将理论功底深厚、政治信仰坚定、工作能力突出的人吸纳到组织中来,让其担任一定职务,推动党的建设和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政党的精英选拔能力既反映出政党的性质和宗旨,也反映出政党的政治路线和政党的政治目标。对于政党来说,将社会精英吸纳到党内来,使其成为党在社会各阶层、各集团、各组织中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为治理国家、社会提供最可靠的资源,这就是政党精英选拔能力的体现。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要善于从群众中挖掘资源,储备人才,通过将其吸纳到党组织的队伍中来,促进其进一步发挥作用。
6.素质提升功能。所谓素质,是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个体素质的内涵很广,包括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学识经验、进取精神、社交能力、责任心、自我控制、成就动机、灵活性、创造性潜力、管理潜力、工作态度、诚实水平等等。③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0RdI4by4qo3AGIJAiQyKwOJzUAwXHMUy2Bz3XIkFT8GlgYaz4U5DczxuZoN4iF0J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与农村社区建设任务显著不同的是,在绝大多数村庄都是被动城市化的背景下,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升居民素质,使他们能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城市生活的生存与适应能力、具有开创进取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心态。④陈宇:《城市化背景下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功能建设问题研究——以杭州为例》,《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4期。
三、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功能的实现路径
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是功能开发、功能实现的基础,而功能的实现即是党组织作用发挥的体现。撤村建居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产生、发展而孕育出来的产物。只要中国还在继续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就仍将有大量的撤村建居社区出现、存在、发展。因此,探讨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功能实现路径,将有助于推动撤村建居社区的发展,优化撤村建居的治理,使之更好地融入城市文明之中。
(一)优化社区党组织治理结构,为实现党组织功能夯实基础
1.设置功能型党组织。原有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模式主要是以地域为特征设置党支部、党小组。随着撤村建居的推进,村级产业结构、居民的构成、撤村建居的村庄范围均发生变化,导致传统的模式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带来党组织覆盖的真空地带和管理的盲点区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地方开始探索设置功能型党支部、党小组,根据党员的年龄结构、兴趣爱好、产业特点等要素重新设置党小组,力求实现党组织在基层全覆盖,提升党组织的亲和力、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度。以杭州为例,党组织的设置规模和设置方式均有所调整,党员人数在80人左右的党组织设立党委,同时细化党小组的设置规模,将支部建在居民小组(原村民小组)、企业退管小组、产业协会和特色团队之上,从而使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向居民小组、商贸市场、产业链、工程建设延伸,有效实现党组织设置全覆盖。①资料来源:杭州市委组织部,2012年。绍兴市越城区也在撤村建居社区打破按自然村、村民小组设置村党组织下属支部和党小组的模式,探索按党员年龄、兴趣、职业、行业等建立业缘型、趣缘型党支部、党小组,充分考虑撤村建居后党员的个体需求,优化了农村新社区党员配置。②资料来源: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委组织部,2012年。党组织设置嵌入功能特征之后,不仅加强了党员的内部沟通,而且有助于党组织内部凝聚力的形成,为党组织功能实现夯实基础。
2.探索“经社分离”,优化党组织治理。当前撤村建居社区主要采取“两位一体”的治理模式。所谓“两位一体”,即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社区经合社董事长(社长),党组织书记既要承担社区经济发展的重任,也要承担社区社会治理的责任,它着重体现了党在基层管理一切的管理思维。“两位一体”的模式使村集体经济承担了大量的公共设施建设与公共事业开支,极大地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例如,杭州市拱墅区一个2000人左右(不含外来人口)的村改居社区,每年社区的保洁、绿化、垃圾处理、治安等公共事业费用支出需要650万元。③资料来源:根据笔者2012年6月12日杭州市拱墅区座谈调研笔录。这些支出除一小部分由政府承担之外,绝大多数都要由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在调研中一位政府官员坦言:“我们现在搞“一肩挑”,就是因为政府的社会管理还没有覆盖到撤村建居社区,我们还需要村集体经济来为社区建设和管理买单”。④资料来源:根据笔者2012年6月17日杭州市西湖区社区座谈调研笔录。同时,“两位一体”的模式将社区的行政权与经济权集于一人,也极易引发村庄的腐败。因此逐渐改变“一肩挑”的管理模式,理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经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势在必行。长远来看,从“二位一体”走向“经社分离”,是使党组织回归自身职能、合作社也回归现代企业性质的各安其位之举。通过经社分离,社区党组织能够更好地履行对社区全面领导的职能,能够面对居民的需求加强社区管理,改善社区服务。它有助于解决历史上沉疴已久的政经不分问题,赋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市场主体地位,化解其封闭运行的难题,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也为农民自由流动、社区融合创造了条件。
(二)实现党组织利益协调功能
撤村建居社区是基层的利益场域,各种矛盾频繁凸显,社区党组织要在化解社区矛盾协调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否则党组织会丧失在群众中的威信,进而丧失治理的合法性基础。具体而言,党组织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协调利益,化解矛盾:一是事关农民生存之本的土地征迁等问题。党组织要在政府、开发商和村民之间斡旋,尽可能最大限度保护村民的利益,为村民合理的诉求畅通表达渠道,使村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能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收益。同时党组织也要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宣传好解释好政府的政策,降低村民盲目决策的可能性。社区党组织也要在其中发挥利益协调功能,尽可能敦促开发商缩短建设周期,组织民间力量监督政府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使村民能够尽早实现安居乐业。二是事关社区发展的社区融合问题。撤村建居打破了原村庄的边界,重新建立的社区可能由原村居民、邻村居民、企业居民和外来人口等多类型群体构成,这加剧了社区排斥与社区冲突。社区党组织要从社区和谐发展的角度,处理好不同人群之间的冲突纠纷,通过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建设,使不同类型的群体都能找到归属感,消除社会排斥,增进社区融合。
(三)实现党组织经济发展功能
农村党组织一直是村庄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从农村党组织转型而来的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在撤建之后,依然保留了社区经济合作社作为发展社区集体经济的载体,党组织经济发展功能也主要通过运作和管理社区经济合作社来实现。一是社区经济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造。社区党组织应在社区集体资产确权方面有所作为,如在推动社区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充分审慎各方利益,在大多数村民都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启动集体资产量化和股份制改造工作,并以民主、平等、公开、透明的程序推进社区集体资产的量化和股份制改造,充分保障最大多数村民的利益。在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之上,还要大力探索股权市场交易、公司化运作之路,化解集体资产封闭运行的难题。二是要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所谓集体资产,即通过村庄自身的经济发展、土地流转的利差以及社区留用地开发等途径积累下来的资产,这些资产由村民共同所有。村集体资产的多少与村庄土地的级差、村庄原有的工业基础、以及政府给予撤村建居社区的政策密切相关。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关键还是要增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政府在征地时应为村庄的后续发展保留一些土地。杭州的10%留用地政策为大批的撤村建居村庄保留了发展用地,村庄在留用地上进行商业开发、建设物业进行租赁等,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①杭州是最早出台留用地政策的城市,早在1999年的征地拆迁中,就制定了10%留用地政策,为被征地农民带来长期稳定的土地收益。2009年杭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留用地出让管理的补充意见》,规定村留用地项目土地出让方式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行选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留用地项目需要合作开发或者货币化的,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
(四)实现党组织服务社区功能
现代社会最能让群众接受的权力方式就是服务,党的基层组织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才能在权力所能到达的和不能到达的范围都保持自身的影响力。村转社区居民从农村生活走向城市生活之后,居民对于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党组织只有调整服务的范围、完善服务的内容、深化的服务机制才能积极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的服务。一是要在服务的对象上进行调整。从原有只为村庄党员、居民服务转变为服务于所有的社区居民,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二是要在服务的内容上有所调整。党组织要着力提升社区居民真正需要的服务如社区环境的改善、社会保障的健全、社区就医就学的便利、社区文体活动的丰富等等,以服务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三是要在服务的方式上有所调整。从传统的依靠社区两委会提供服务转为主要依靠社区内的各类组织提供服务,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四是要在服务的保障上有所创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区党组织要从传统的依靠“三会一课”制度服务党员群众更多地转向借助于互联网、电话、电视等媒介提供服务,使服务对象获得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五)实现党组织价值引领功能
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践行并引领社会价值观建设,营造民主、平等、自由的社会氛围,促进居民之间的和谐友爱,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而言,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媒介,推动社会价值观建设。当前,互联网正在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网络舆论监督的有效形式,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等载体,通过电子党课、网络党支部、社区网站等载体,对社区党员和居民开展教育和服务,把握网络话语的主动性和主流性,通过培育意见领袖等方式,传播主流的价值观,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二是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通过培育社区价值观构建互助民主平等的和谐社区,是党组织功能实现的重要体现。因此首先要注重公民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让社区成为两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次要繁荣社区文化,通过开辟文化场所、建设文化设施,培育互助小组和兴趣小组,满足居民多元文化需求;再次要注重村庄传统文化的保护。包括对村庄原有文化传统的保护和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保护来保存村庄的历史居民的记忆,传承村庄的优秀价值观和文化产品。
(六)提升居民素质,实现党组织素质提升功能
撤村建居社区的城市化是被动的城市化过程,相比于市民身份的快速获得,与城市精神、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市民心态、市民生活、市民交往并未形成,村民在现实世界中并未转换成市民,因为素质的提升是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对于社区党组织而言,当前的任务应集中于基础性的素质提升,如文明素养、职业素养、良好心态等的形成。具体而言,第一,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通过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区的大力宣传,改变居民随地吐痰、大声喧哗、随意倾倒垃圾乃至随地小便等行为;第二,提升居民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个人现代化的基础,居民要顺利转变为市民,势必要具有竞争意识、敬业精神、勤劳工作等观念,因此社区党组织首先要通过宣讲、参观、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转变不愿就业居民的就业意识,培育正确的就业观;其次加强就业的相关技能培训。可以通过政府发放就业券等方式,为村民提供免费培训。同时结合村民的职业经历、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建议村民参加培训;再次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氛围。社区党组织要在社区内外通过表彰杰出的创业者、优秀的劳动者以及支持社区创业就业的企业家等,在社区内外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可以将村民的创业就业故事编成剧本,在村庄进行演出或者在社区的网站进行宣传。第三,培养居民平等开放的社会心态。通过搭建民主恳谈会、社区议事协商会等沟通平台,就社区的重大事务平等协商,从而加强本村居民与邻村居民、原住居民与外来人口之间的互动、沟通,使居民的心态逐渐开放、合作、平等,消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
(七)大力培养选拔社区人才,实现党组织精英选拔功能
只有精英选拔功能完善,才能更好地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夯实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具体说来,一是要重视社区“领头雁”的培养、选拔与任用。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社区发展的“领头雁”,对于党组织功能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对书记的整体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书记既要善于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具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还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以及风险承担能力。因此,对社区“领头雁”的选拔、任用、培养要创新机制,保证录用人要有高度的政治忠诚度,维护政党的整体利益,同时为录用人的晋升和个人发展搭建平台。如在任用上,可探索灵活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任用机制。对于确有领导和经营才能的“领头雁”,可以考虑以集体股份增资扩股,或者以增加“经营股”的方式使没有在村庄股份制改造中获得股份的“领头雁”获得一定比例的股份,从而有效激励其推动社区的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二是重视社区后备党员的选拔、培养与管理。没有后备党员,社区党组织就会失血。撤村建居的后备党员可以考虑从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中选拔一批、从社区志愿者、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人士中选拔一批,此外,回乡的撤村建居社区大学生和退伍军人也可以作为精英群体重点培养,他们一般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文化水平较高等优势,对优化撤村建居社区党员结构、提升党员整体素质都具有一定的利处。在培养方面,则可以考虑将后备干部放到重要岗位锻炼,在“学中干、干中学”,力争“成熟一名,发展一名”。在管理方面,则可建构社区民主决策、民主议事平台,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的活力,扩大基层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