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4-02-03蒿艾莉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官僚主义作风群众

蒿艾莉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山东潍坊262406)

论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蒿艾莉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山东潍坊262406)

官僚主义是寄生于党和政府肌体上的一大毒瘤,是人民的大敌、共产党的大敌。毛泽东同志终其一生同官僚主义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认真学习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克服“四风”,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官僚主义;群众路线

官僚主义是寄生于党和政府肌体上的一大毒瘤,是人民的大敌、共产党的大敌。对这一不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从未与其妥协过。尤其毛泽东同志,可谓是我党历史上高举反对官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这与他的特殊身份有关,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这就决定了他比其他人更早地关注和认识到,共产党必须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在党内的滋生和蔓延。为能帮助党内同志时刻警惕这种不良作风,他既生动刻画出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也深刻揭示了其危害性和产生的社会历史思想根源;他既自己带头与官僚主义传统彻底决裂,又坚持不懈地探索着铲除这一政治顽症的途径与方法。认真学习毛泽东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克服“四风”,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毛泽东对官僚主义的深刻剖析

毛泽东对官僚主义作风一向深恶痛绝,在与官僚主义的不懈斗争中,形成了毛泽东较为丰富的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尤其在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危害、产生原因等问题上,都有比较系统和深刻剖析。

(一)生动刻画出官僚主义的各种表现

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而言,“官僚”一词并不陌生,但“官僚主义”则是从西方转译过来的,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1]在我们党尚未取得政权时,官僚主义作风在党内并不突出,但这并不代表党内没有官僚主义倾向。因为官僚主义是一种附着在权力上的政治病症,所以,即使在红色根据地初创时期,官僚主义的某些倾向性苗头已经在部分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身上有所表现。毛泽东作为一位饱览史书、熟读中国历史的马克思主义者,自然对高高在上、独断专行,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不负责任的官老爷作风保持着高度警觉。为谨防这种不良作风在共产党的肌体上滋生蔓延,他对不同时期的官僚主义的各种表现都曾进行过精准的刻画和分析。

在中央苏区时他分析官僚主义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另一种是命令主义。[2](P124-125)他认为对党的工作“不理不睬”不对,但只会命令群众做这做那也不行,那会使党和政府“失去信用”。

在延安时,为了引起人们对官僚主义的警惕,他又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官僚主义画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靠,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意思是说,官僚主义者都是一些高高在上、养尊处优、闭目塞听、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这样一些人于革命事业、于人民群众自然是“十分无用”的。

六十年代初,毛泽东觉得“泥塑的神像”比喻太笼统,于是又专门写了一篇《论官僚主义》的短文,系统地为官僚主义者“画像”,以素描的方式画出了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其中包括: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迷失方向的官僚主义、老爷式的官僚主义、不老实的官僚主义、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做官混饭吃的官僚主义、颟顸无能的官僚主义、糊涂无用的官僚主义、懒汉误事的官僚主义、机关式的官僚主义、“五多”的官僚主义、特殊化的官僚主义、摆官架子的官僚主义、自私自利的官僚主义、争权夺利的官僚主义、闹不团结的官僚主义、闹宗派的官僚主义、蜕化的官僚主义、助长歪风邪气的官僚主义。这种全景式“素描”,既为我们警惕和批判官僚主义竖起了靶子,也让那些犯有类似毛病的人对号入座,抓紧“自纠”。

(二)深刻揭示了官僚主义的实质、危害

对任何一种错误思想和言行,只有弄清实质、认清危害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加以批判和纠正。“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3](P327)从它的种种表现来看,绝对与党的宗旨不相容、与人民公仆的形象不相符,更与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相违背。对其实质,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在地方工作中,在军队工作中,无论是官僚主义倾向或军阀主义倾向,其毛病的性质都是一样,就是脱离群众。”[4](P934-935)显然,“脱离群众”对于以人民利益为宗旨的共产党人来讲是最致命的。建国后,对存在于党和政府中的各种官僚主义现象,他又进一步指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并指出这是一种反动统治阶级的“反人民的作风”。[5](P254)

毛泽东之所以对这种“反人民的作风”深恶痛绝,是因为它的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极大危害。一是严重损害党群关系。毛泽东深知,共产党的工作作风与国民党的工作作风,最大区别就在于共产党能够也必须最密切地联系群众,正是有了群众的支持,共产党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赢得革命胜利。所以,对于那些脱离群众的表现,毛泽东一贯表现得极为警觉。譬如,1932年针对苏维埃政府出现的一些官僚主义现象就严肃指出: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破坏苏维埃与群众的关系,对于苏维埃胜利和发展,有莫大危害。1943年,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如果我们做地方工作的同志脱离了群众,不了解群众的情绪,不能够帮助群众组织生产,改善生活,只知道向他们要救国公粮,而不知道首先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去帮助群众解决他们‘救民私粮’的问题……那末,这就是沾染了国民党的作风,沾染了官僚主义的灰尘。”[4](P933)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所以要求那些“沾染了官僚主义灰尘”的人,赶紧“用一盆热水好好洗干净”。二是严重削弱党和人民政府威信。从党的发展历程看,战争年代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需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和平建设的大环境,容易导致有的党员干部坚持己见、自以为是,不懂实际、胡乱指挥,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这就容易失去群众的信任,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譬如,1953年毛泽东就曾批评邮电部一些官僚主义者强迫群众给党中央打致敬电报和写致敬信的作法,他说“这就在人民面前把共产党表现得不像样子,大大损害了共产党的威信。”[5](P266)三是影响党的任务的完成和党的路线政策的贯彻执行。还在中央苏区的时候,毛泽东就分析指出:“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2](P140)而由于官僚主义者在决定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调查、不研究;制定计划或执行计划的时候,好说空话,瞎指挥,这一来必然使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利益,使党的路线政策受损失。四是使党的干部退化变质。那些犯有官僚主义作风的人,因为不作为普通劳动者,不同群众同甘共苦,政治上空谈,不老实,不负责任,不能、无用,埋头于事务主义,搞特殊化,自私自利,闹不团结,搞宗派,最后发展蜕化变质。正因为官僚主义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种种危害,所以,毛泽东严肃指出:“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2](P124)

(三)全面剖析了官僚主义的产生原因

毛泽东不仅对官僚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性进行了深刻揭示,而且还对其产生的原因全方位进行过剖析。

其一,官僚主义的产生有其深远的社会历史根源。毛泽东曾对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作风做出过如下判断:“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6](P114)“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5](P221)“旧社会坏习惯的残余”[7](P164)等等,这些说法证明官僚主义绝不是共产党自身固有的,而是剥削阶级长期统治的遗产。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清醒地分析说:“我们是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势力的层层包围之中,我们是处在散漫的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中,极端恶浊的官僚主义灰尘和军阀主义灰尘天天都向我们的脸上大批地扑来”,[4](P935)因此,即使在我们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政权之后,某些陈旧的思想遗毒仍借着巨大的历史惯性影响着已进入了新时代的人们。正如毛泽东分析的:“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净”,[2](P72)造成官僚主义作风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仍广泛存在着。

其二,官僚主义的产生也有其深刻的阶级社会根源。官僚主义虽然时常出现在我们部分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身上,但它绝不是社会主义的特有产物,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现象,在几个不同的社会制度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人们的封建等级特权观念根深蒂固,这些都会成为产生官僚主义的阶级社会根源。所以,毛泽东在分析官僚主义产生原因时也深刻指出:“官僚主义作风,就其社会根源来说,这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反人民的作风,国民党的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的问题。”[5](P254)

其三,官僚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认识根源。这种思想根源,一方面是来自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部分领导干部尤其是执政后部分领导干部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以功臣自居,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缺乏民主作风,产生享乐思想,自然不自然地脱离了群众所致。对此,毛泽东严肃指出:“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过去跟敌人打仗时的那种拼命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8](P284)面对这种思想状况,毛泽东认为中央“在很多部门中极端缺乏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状况是完全不能容忍的,这是官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9](P69)

二、毛泽东对反对官僚主义途径和方法的探索

正因为毛泽东对官僚主义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切的认识,所以,也就比一般人更表现出与官僚主义的不可调和性。毛泽东最怕党员干部滋长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作威作福的官僚主义作风,所以,终其一生都在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同官僚主义进行着坚决的斗争。这期间虽然毛泽东对反对官僚主义路径的认识也出现过偏差,比如,希望通过群众运动“大民主”的方式解决官僚主义问题,但是,总的看来,毛泽东关于反对官僚主义路径的阐述,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其一,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在毛泽东看来,官僚主义的本质是脱离群众,相应的,克服官僚主义的最好办法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所以,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执政时期,毛泽东一直倡导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与群众结合,要向群众学习,提出“当干部的首先要放下架子,打破个人英雄主义,忘记自己是什么‘长’……而到群众中去学习”。[10](P98)针对党内有些同志怕群众,不愿到群众中去的现象,他循循善诱地教导:“帝国主义都不怕,为什么反而怕老百姓呢?怕老百姓,认为人民群众不讲道理,只能压服,不能说教,这样的人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11](P547)

浙江省特殊的地理环境,极易遭受台风和强对流天气产生的暴雨袭击。台风暴雨强度强、总量大,夏秋季的局地强对流天气也极易形成短历时强降雨,由于暴雨分布与山洪灾害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都极易诱发山洪灾害。短历时暴雨没有规律可循,突发性、随机性强,限于当今的科学技术水平,短历时强降雨预测预报的准确度不高,山洪灾害预警不确定性大,给防御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其二,坚持做好调查研究。毛泽东认为官僚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脱离实际。脱离实际的认识根源就是主观和客观相背离,而要使它们一致起来,就必须去调查实际情况,然后才能做出合乎实际的判断,因此毛泽东教导说:“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2](P92)1961年,他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批评了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不愿做调查研究工作的现象:“这些年来,我们的同志调查研究工作不做了。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象和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所以,请同志们回去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7](P233-234)

其三,坚持搞好民主参与。毛泽东认为,克服官僚主义的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径还是发扬民主,让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各项事业的管理。应该说这是他一贯的思想主张。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时,黄炎培曾向毛泽东提出了如何跳出政权兴亡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当时的回答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2](P148-149)在毛泽东看来,全体劳动者直接参与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他一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赞成人民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在陕北时期,李鼎铭先生向抗日民主政权提出精兵简政的建议。毛泽东高度评价说:“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13](P245)

其四,坚持用好思想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防身治病的思想武器。官僚主义既是寄生于党和政府肌体上一种政治顽症,也是存在于部分党员干部头脑中的一种反动落后的思想观念。毛泽东认为,要想纠正它、克服它,还必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1943年他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明确提出:“我们的同志,绝对大多数都是好同志。对于有了毛病的人,一经展开批评,揭发错误,也就可以改正。但是必须开展自我批评,正视错误倾向,认真实行改正。如果在地方工作中不批评官僚主义倾向,在军队工作中不批评军阀主义倾向,那就是愿意保存国民党作风,愿意保存官僚主义灰尘和军阀主义灰尘在自己清洁的脸上,那就不是一个好党员。”[4](P934-935)1953年,他在中央一份转发的文件上批示道:“中央人民政府和军委各部门必须尽速召开会议,发动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刻揭发领导方面的官僚主义,并规定改正的具体办法。”[9](P69)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总结延安整风的经验,用整风来帮助党内破除官僚主义的恶习。

其五,坚持干部作好表率。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历史上决心打破官僚特权制度的第一人。早在上井冈山的途中,借助“三湾改编”,力主在军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真正实现了官兵平等,对当时军队中存在的旧军队作风,尤其是对军事干部的长官作风起到了有效遏制。延安时期,力戒领导干部拥有特权。大生产运动期间,上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高级领导人,下至普通士兵百姓,一样参加纺棉、种地等生产劳动。在建国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不但着重强调了两个“务必”,而且提议全会通过了六条规定:一曰不做寿;二曰不送礼;三曰少敬酒;四少拍掌;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建国后,针对部分干部脱离群众,搞特殊化,毛泽东强烈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入工厂、农村参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与工人农民实行“三同”。他认为,干部特殊化如果不认真克服,干部和群众生活距离如果不逐步缩小,群众必然会脱离我们。

三、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反对“四风”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联系当前的实际,重温毛泽东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一)破除官僚主义必须加强思想教育

毛泽东已经为我们分析了官僚主义绝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而是剥削阶级的思想作风和旧衙门作风的反映。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所形成的宗法观念、等级观念、纲常伦理仍在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所形成的“官僚文化”成为官僚主义产生的重要土壤。要想有效清除官僚主义作风,需要铲除其产生的土壤,也就是要彻底改变这种腐朽陈旧的思想观念。而观念的改变离不开教育。在当前形势下,就要通过对广大共产党员进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教育,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群众观念,这是反对官僚主义斗争中一个带有长期性的根本任务,而且还要注意把经常性与集中性教育有机结合。实践证明,经常性教育离不了,集中性教育也不可少。定期开展集中性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有利于警醒那些沾染了官僚主义灰尘的党员干部,赶紧改弦易辙,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认真查找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努力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以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破除官僚主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官僚主义是一种“作风病”。之所以不易杜绝,除了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之外,也与我们过去反对官僚主义的方法路径有一定偏差有关。尤其是毛泽东同志,急于想把官僚主义作风“完全消灭得干干净净”,因此,建国后基本采取了群众运动的方式。实践证明是走了弯路的。邓小平曾一语道破以往反对官僚主义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官僚主义还有思想作风问题的一面,但是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3](P328)所以他提出了从制度层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思想。我们今天强调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正是这一正确思路的体现,也就是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尤其要靠制度解决好权力来源或授权问题,解决好权力规范运行问题。事实表明,定制科学、配套规范、运行有序、执行有效的制度就是对独断专行、玩忽职守等官僚主义行为的最有效约束。

(三)破除官僚主义必须加强权力监督

官僚主义之所以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或领导机关中经常滋生出来,首先还在于他是“官”。无“官”何来“官僚主义”?“官”就意味着权力,而权力天然具有腐蚀性。所以才说“官僚主义”是附着在权力之上的一种顽症。既然是“权力”惹出的祸,有效解决的办法就是用“权力”制约“权力”。后一种“权力”就是要真正赋予人民对权力进行监督的“权力”,要给人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力,以人民的权力限制个别领导机关或领导干部主观妄为甚至胡作非为的行为。这正是毛泽东为什么那么推崇人民民主的根由。只有使党和国家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经常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真正落实人民群众对权力运行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有效杜绝官僚主义作风的潜滋暗长。

(四)破除官僚主义必须加强调查研究

毛泽东认为,官僚主义之所以产生,还在于有的同志不重视调查研究,乱决策、瞎指挥,情况不明胆子大。1953年他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现在我们的党政机关中间,存在着一部分很不健康的现象,这就是严重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这些事情、这些坏人坏事……我们中央机关几十个部门……应该说其中很多的部门,不是少数的部门,存在着官僚主义。他们脱离群众,脱离下面的实际情况,关在房子里写决议案,写指示。决议案、指示像纸片一样飞出去,下面的情况究竟怎么样,能不能执行,不去管。”[5](P265)那么,当年毛泽东分析的这种现象当下是否还存在呢?不客气地说,还在不少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所以,要想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在这方面,毛泽东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厚的政治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要注意把调查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调查”是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及时发现和找出问题,以免头脑“昏昏”;“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真正做到“使人昭昭”。当前,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倡导党员干部经常抬起屁股离开老板椅,迈开双腿离开办公室,挽起裤腿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建设一线、村庄社区,摸情况、搞调查、做研究,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头脑“昏昏”,官僚主义严重的局面。

总之,毛泽东同志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思想,极富远见卓识,对官僚主义所作的理论剖析以及同官僚主义斗争的方法举措,无疑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探索和贡献,其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对今天乃至今后仍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1]辞海.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7]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0]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2]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13]梁柱.毛泽东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责任编辑:闫明]

Mao Zedong’s Anti-bureaucracy Thought and its Realistic Significance

HAO Ai-li
(Teaching Department of Party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Party School of CPC Weifang Municipal Committee, Weifang 262406,Shandong,China)

A powerful enemy of the people as well a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bureaucracy is like a kind of cancer that affiliates with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During his whole life,Comrade Mao Zedong spared no effort and forms sophisticated thought in combating bureaucracy.To thoroughly study Mao’s anti-bureaucracy ideas is of huge realistic a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in following the mass line amid the ongoing anti-extravagance drive.

Mao Zedong;bureaucracy;mass line

D26

A

1674-0955(2014)05-0112-06

2014-01-15

蒿艾莉(1965-),女,山东潍坊人,潍坊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官僚主义作风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