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2014-02-03韩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顶层制度改革

韩强

(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北京100101)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韩强

(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北京1001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大命题和任务,正确理解这一命题、实现这一任务,不仅对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深化各领域改革也具有保证、促进作用。当前尤其要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内涵、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化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目标与原则、深化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主要措施深入研究,达成共识。

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大命题和任务,正确理解这一命题、实现这一任务,不仅对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深化各领域改革也具有保证、促进作用。由于这一命题还处在深化研究之中,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作出梳理和解读,对正确理解这一命题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内涵

中央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一崭新命题,必然赋予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这是我们把握这一命题的关键。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具有独特丰富的内涵。对其内涵可以从如下方面来认识和把握,第一,关注问题和不足。改革首先源于对事物缺陷的认识和判断,社会改革则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的调整,同样,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对党的建设制度中不适应形势任务要求部分的改进。第二,注重改进和完善。改革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是为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第三,强化协同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注重在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同时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1]这无疑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提高党的建设的实效开辟了新的途径。

也有学者从党的建设制度与党的制度建设的关系角度把握其内涵。桑学成提出,党的建设制度与党的制度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后者是指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并列的,党在长期领导工作和党内生活中形成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党内制度建设。其作用在于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行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而前者除了包括后者外,还包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系,党的组织与国家权力机构及其他组织的关系,党的建设的组织、领导、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制度,特别是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全面推进改革大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制度保证和政治保证。①参见桑学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新华日报》2013年11月29日第五版。

刘启春则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党内制度的联系与区别中分析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内涵。他认为,党的制度主要指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关系及其行为进行规范的各种党内法规制度,包括党员的权利义务、党员的行为规范、党组织的功能、地位、作用、党的组织之间以及党员和组织之间各种关系处理原则、党内各种活动的基本要求、党内监督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党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等都属于党内制度,它的适用范围为党内。“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含义则更为丰富和深刻。“党的建设制度”除了包括“党内制度”,还涉及党组织和国家、社会关系的制度。因此,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要进行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也要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

总起来看,要把握“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内涵,必须着眼于这样几个方面:(1)从性质上是改革,是对党的建设制度中不适应现实形势任务需要和时代要求部分的改进完善,是对建设思路的升华;(2)改革的对象是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既包括狭义的党内制度,也包括涉及党与政府、党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制度;(3)改革的途径是系统全面的改革,是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改革的总体布局加以统筹安排,从而改变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游离于全面改革之外的做法,使党更好地发挥对改革的领导保障作用;(4)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与新的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二、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此,学者们从多视角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使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明确。

安徽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的《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一文强调,要深刻认识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并纳入改革总布局的意义。一方面,明确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并将其纳入改革总体布局,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表明我们党已经深刻认识到,改革不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由之路,而且必须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放在全面改革的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中国改革大业的成败,关键在党。因此,明确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并将其纳入改革总体布局,表明我们党将坚持从改革的总体布局来谋划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而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从而把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全面推进改革大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①参见安徽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合肥日报》2013年11月21日。

本人在《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一文中提出,对于中央强调“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我们要从以下方面认识,(1)党的制度建设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实现两个历史转变仍是长期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出台了一大批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法规制度,这些法规制度实施的效果日益显现,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也更加完善,依法治党、从严治党正在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但是,站在历史方位转变的高度来看,党的制度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制定制度的思路往往遵循已有经验,对市场经济环境和国际政党经验关注总结借鉴不足;有的制度规定还带有明显的战争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制度制定和调整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实际等等,用两个历史转变的目标审视党的制度建设,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2)党的制度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有所改进,但科学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的约束力没有充分发挥,全党遵守党章的意识还需要提高,保障党章执行的机制有待完善;党内权力关系存在倒置现象,致使党员民主权利处于弱势地位,也使相应的制度的落实变得相对困难;制度的衔接不够顺畅,党内不同制度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的现象,降低了制度的整体效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存在脱节现象,尤其执行环节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执行不畅、执行不力为较普遍的现象。总的来说,提高党的制度的规范性、程序性、系统性,最终提高科学性是一个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3)党的制度建设注重发挥政治和制度保障作用,但与改革的协同性还需要加强。总体上,党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是同步推进的,在理念、方向、重点、路径等方面都具有共同性、一致性,但是在基本同步的基础上,也存在一些协同性不一的问题。比如,党内制度和国家法律相比,一些党内制度规定与国家法律实施有不匹配的一面;在保障党员和群众民主权利方面,也需要通过改革实现更好的协同;在推进经济、文化等改革进程中,加快党的领导体制、执政体制改革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从加强与改革协同、加快推进深化改革进程的角度进一步改革完善党的制度也非常必要和紧迫。

从总体上看,从问题出发认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成为学者的共识。以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名义发表的《论党的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②参见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论党的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贵州日报》2014年4月17日。一文也认为,中央之所以强调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一个最直接并且最直观的原因就是在看到党的建设制度体系的优势和成功之处的同时,也看到了这一制度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深化改革必须要有问题意识。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改革的整体部署,这本身就表明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本身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党内生活观察,党的思想教育、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目前就呈现出了一些制度不健全、制度运行不规范、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问题;从党的领导观察,涉及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以及其他方面建设相互关系、涉及党的组织和国家权力机构及其他组织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制度,目前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了一些制度体系不完备或制度设计不科学问题。因此,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党的建设环境、任务、方式等所发生的新变化,特别是结合现实矛盾最集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重从党内生活制度和党的领导制度两个大的方面对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作一次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只有这样,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综合上述学者的论述,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认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党的建设制度是一个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党的建设制度,这一制度才能进一步体系化、系统化、科学化;(2)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变化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实际,在走过一个注重制度建设的历史过程之后,党的建设制度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整体设计、迫切需要深化改革的历史阶段,改革正在成为推动党的建设的重要动力;(3)党的制度建设当前存在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各个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4)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改革使党的建设制度与党的内在要求、执政需要相结合、相适应,党才能真正建设成为一个执政地位巩固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

三、深化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关于改革的目标,学者们认识比较统一,都强调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着眼点是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我们必须按照这个着眼点、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①参见江金权:《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证》,《党建》2013年第24期。桑学成也提到,要准确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目标,这一目标就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只有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宏伟蓝图。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抓住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根本。

刘云山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就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作了深刻论述。他强调,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根本方向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通过深化改革,把党的领导更好体现到治国理政各方面,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利于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落实,有利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贯彻。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着眼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投身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鼓励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环境,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形成同心协力促改革、谋发展的强大力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坚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缺位的抓紧建立,不全面的尽快完善,不合理的坚决革除,不适应的努力改进,使党的建设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这也很好地诠释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目标问题。

关于改革的具体目标,刘云山同志在讲话中还明确提出了“六个着力”的改革目标与举措:要着力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生活,强化组织纪律;着力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抓紧解决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着力深化干部管理制度改革,针对干部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扎紧制度的笼子;着力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持而不息解决“四风”问题;着力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让基层党组织真正强起来;着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更好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鉴于政治改革的敏感性和艰巨性,基于已有的经验和国外的教训,学者对改革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刘启春提出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坚持的基本原则:(1)目标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就是说,党的建设制度是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目的的。(2)注意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3)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结合起来。①参见刘启春:《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南民族大学报》2014年4月18日,总第704期。

比较而言,学者们十分注重强调的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注重制度建设的关联性、互补性和协调性,确保各种制度要素不矛盾、不冲突,同时正确处理党的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关系,真正使制度切实可行,推动改革事业不断前进。②参见高新民:《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年12月2日。本人也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提高党内法规的规范化、系统化水平和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同化水平,③参见韩强:《论提高党内法规的科学化水平》,《求实》2014年第6期。只有全面系统地深化改革,改革才能得到整体平稳推进,实现改革的目标。

四、深化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主要措施

基于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理解和把握,许多学者在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措施时往往从总体布局的角度予以思考和细化。

慎海雄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个着力”是互为关联、统筹协调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组织制度改革是核心和根本,其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生活,强化组织纪律;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是关键,要围绕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这个目标,抓紧解决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干部管理制度改革是重点,要以有力的改革举措扎紧制度的笼子,堵住干部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在选好干部的同时管好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是突破口,要在落实八项规定、狠刹“四风”问题的过程中,下大力气推进制度化建设,严防不良风气死灰复燃;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根基,如果基层党组织不能真正强起来,我们党就失去了全部工作的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无从谈起,要通过改革创新让基层党组织时刻保持旺盛活力;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保障,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完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更好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④参见慎海雄:《以“六个着力”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3月23日。

也有学者从党的建设突出任务的角度进行分析。本人在《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一文中提出,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制度建设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新部署,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做好以下改革工作:一是进一步改革完善民主集中制的相关制度体制。尤其要确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采取措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明确民主和集中的范围,该民主的民主,该集中的集中,不能把发扬民主和个人负责对立起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程序制度,要把原则落实到具体程序上,使党内政治生活都能依据严格的程序有序开展;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抓好《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的贯彻执行,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要强化监督,要加大对违反民主集中制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纠正党内对违反民主集中制不以为然的现象。二是进一步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从执政体制改革看,要进一步理顺党委与政府的关系,使党的正确领导更好地通过政府制定的政策体现出来;要理顺党委与人大、政协的关系,更好地发挥人大的决策、立法、监督和政协的资政、协商作用,保证党的领导的实现;要理顺党委与社会管理机构的关系,使党的领导体现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执政方式方面,首先要改进民主执政方式,确保民主在党执政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实现;其次要改进依法执政方式,从执法者能力、执法体制、制度、监督等方面保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树立法治尊严;最后要研究探索政党执政规律,不断提高执政科学化水平,使党的执政取得更多为人民满意的实效。三是切实提高党的制度的系统化水平。既需要党内制度的协调,也需要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的协调,同时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也必须统筹和结合起来。

江金权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一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要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二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人才队伍提供制度保障。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相关制度;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干部管理相关制度;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三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以优良作风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围绕反对“四风”这个重点,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需要着重抓好7个方面的工作: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健全改进文风会风制度,从中央做起带头减少会议、文件,着力改进会风文风;完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健全选人用人制度,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科学确定政绩标准,严格考核政绩和用好政绩考核结果,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反对特权相关制度。四要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此外,还有许多学者从更加突出、更加具体的工作层面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及采取措施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总的讲,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又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党的建设长远发展、执政地位持久稳固的基础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既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又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

五、深化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顶层设计

加强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大课题,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具有全局和指导意义。由于近年来人们从改革中出现的制度矛盾和问题中深切地感受到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改革的顶层设计一词于2010年11月30日由胡锦涛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提出“要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后,在党的领导人讲话和党的文件里,改革的顶层设计的概念开始多次使用和出现,尤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亦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因此人们日益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形成了一些成果。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命题提出后,理论界自然把顶层设计的概念引入党的制度建设,并进行了初步思考。

张晓燕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进行了思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其内涵,她强调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顶层设计的“顶层”主体是中央,就是指中共中央及其政治局。涉及全局的重大改革由党中央统一部署,同时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定位是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提供政治保障。关于其原则,总的说来,应该跟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的原则相一致,并体现党的建设制度自身的特点。包括一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二是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创新相结合;三是注重总体设计和统筹协调;四是要把党内法规作为党的建设制度顶层设计的主要载体和实现形式,注重党内法规的综合性,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集成性;五是坚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国家法治建设相衔接。关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任务和举措,一是按照科学执政的要求,科学划分党委与政府和社会的职责边界,统筹党政群机构设置;二是按照民主执政的要求,完善党务公开,规范党委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三是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①参见张晓燕:《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顶层设计的思考》,《理论学刊》2014年第1期。相对而言,其他学者对这个问题还缺乏集中思考。

但是,要回答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仅仅确定一些目标原则是不够的,因为这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必须既有理论上的研究思考,又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从理论上讲,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顶层设计必须解决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理论体系问题,现在我们形成了“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总体布局,但是这个布局存在交叉和重叠,是一个工作体系的思路,那么从理论上逻辑上应该如何构建,韩强提出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布局和工作布局的概念,对于我们在进行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顶层设计以确立基本的框架具有启发意义。①参见韩强:《党的建设应建立三级布局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6期。从实践上讲,我们迫切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解决在党的建设制度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包括党内法规和制度的关系,党内制度体系中准则、条例、办法、规定等的布局与相互关系,党的领导体制中党政、党企、党群关系,党内领导机构之间的关系,党内制度和国家法律的关系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必然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

总起来说,虽然学者们的研究涉及到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主要方面,但是这些研究还是初步的,大多也是原则性的,并没有触及到制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许多具体问题也没有涉及,对策措施的操作性也不够强。比如,在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学者往往较关注党的领导制度和体制问题,但是对于党内制度的科学系统的体系应该如何构建缺乏关注,而其中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党章、准则、条例、办法、规定等等之间的区别联系究竟是什么,如何定位各自的作用范围和空间,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我们需要制定多少准则、条例、办法、规定等党内法规或制度,如何提高党内法规或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如何增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协同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行深入的研究。再比如,党内领导体制应该如何理顺也是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顶层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党内上下级机构之间在领导关系上并不是十分顺畅,对于纪委双重领导体制的探索便反映了这一问题,同时大量存在的上级党组织频繁调动下级党组织经民主选举产生的干部、调用下级组织的资源、干预下级组织的运作等等也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当然党内不同组织机构如组织、宣传、统战等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也有待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作出设计和规定。此外,党的制度应该如何进一步规范,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加系统、科学,党的制度应该如何修改、完善,党的制度和国家法规如何加强协调、协同,等等,只有真正回答和解决了这些问题,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才能提高,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才能真正深化。

[1]韩强.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L].理论学刊,2014,(1).

[2]刘云山.积极稳妥扎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EB/OL].http:// cpc.people.com.cn/n/2014/0220/c64094-24411267.html,2014-02-19.

[责任编辑:闫明]

Some Problems Regarding the CPC’s Construction Reform

Han Qiang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China)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proposed in its Decision a major topic and mission to“deepen the reform of CPC’s building system”.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is topic and actualizing this mission not merely signify greatly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CPC’s building in the new situations,but will guarantee and promote the deepening of reforms in all areas.At present it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to research deeply into and have a consensus reached over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reform of CPC’s building system,its necessity and urgency,its goals and principles,and the major measure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party building system;reform

D26

A

1674-0955(2014)05-0085-07

2014-04-20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保持党的纯洁性研究”(项目编号:12AZD024)、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海外中国学与党的建设学科体系研究”(项目编号:IDHT20130321)的阶段成果

韩强(1965-),男,山东禹城人,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主任、教授,法学博士,北京市长城学者。

猜你喜欢

顶层制度改革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改革创新(二)
加快顶层设计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