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探析
2014-02-03李亚娟
李亚娟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上海201204)
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探析
李亚娟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上海201204)
会展业是一种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很强的产业,被誉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作为政府主导型展会,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培育。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转变政府职能,采取与时俱进的政策措施成为文博会成功的关键要素。透视以文博会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文化展会,可以看到,选准突破点制定前瞻性的长期发展战略,抓准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与定位,不断地将创新精神进行到底,才能保障政府主导型文化展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会展业;政府主导型展会;政府行为
会展业是一种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很强的产业,被誉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近年我国会展经济规模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亮点。目前我国会展市场有五大主体,分别是政府、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其中由政府组办的占25%,企业及私人组办的仅占5%。我国每年政府主导型展会每年至少有500多个,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几乎都有当地政府主办的会展。在政府、行业协会与专业公司三类组办市场主体中,政府主导型展会毋庸置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政府主导型展会现状分析
中国政府主导型展会是由政府投资、支持、组织举办的一种展会类型,是中国会展业一个独特的现象和组成部分。我国的会展经济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全国性订货会、交易会以及以洽谈招商引资、经贸合作、出口成交为目的的地方政府主导型综合性展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多年来,展览会作为促进贸易、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直得到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会展场馆规模的迅速扩张,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直接相关。可以说,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是政府始终推动着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历史经历了五个阶段,建国初期、文革以前、文革期间、改革开放以后及入世以后。[1](P54-71)在前三个阶段,政府一直处于强势地位。改革开放30年后,政府在展会中的主导性虽逐渐淡化,但政府主导型展会在会展业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并未减弱。
2000年后,中国会展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政府主导型展会的题材也逐渐扩大,涵盖了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文化、纺织、花卉、食品、家居等各个领域。与中国经济中心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以及中国经济发达程度呈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内陆梯次分布的走势”相一致,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分布上,排在首位的是华东地区39%,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均占17%,再次是东北地区8%,华中地区6%,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合占11%。其中上海、广州、北京是我国三大会展城市。[2](P30)
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政府主导型展会有,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等。
现阶段,政府主导型展会的优势非常鲜明,其规格高、权威性强,溢出效益明显,在推动本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区位优势,营造城市美誉度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会展起步晚,与国际会展四种成熟的发展模式“市场型、协会型、政府市场型、政府主导型”相比较,[3]不仅会展经济尚处在初级阶段,而且政府主导型展会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有些政府主导型展会由于不了解会展发展的内在市场规律,出发点多为了提高政绩,考虑的多是社会效益,办会展往往为了提高知名度,不计投入产出比,会展政治包袱沉重。第二,各级政府为力争在会展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纷纷将自己定位为国际、国内或区域中心城市,在制定本地会展业发展规划时没有认清自身优势,缺乏科学的自我认识和错位意识。第三,有的政府主导型展会在无意识下过度介入,出现与民争利的政府自利行为,抑制了展览公司和展览业的发展。第四,在政府主导型展会中,政府既是组织者又是管理者还是实施者,人才专业化、运作组织专业化缺乏。
虽然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我国的会展业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框架下成长起来的。即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快速发展,但与国际会展业相比,我国的会展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处于市场与政府职能转换的过渡期。片面强调市场经济和市场运作,会给刚学会蹒跚起步的孩童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政府主导型展会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有其存在的土壤和发展理由。事实证明,一批有影响的品牌展会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培育。我国的会展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依然有赖于政府的扶持和规范。但固有的政府主导型展会确实有着不可回避的缺陷,政府行为如何“在位”而不“越位”至为关键。深圳文博会中的政府行为即值得分析思考。
二、文博会中的政府行为解读
进入21世纪,文化产业成为领导全球经济新浪潮的主导产业,原先集中程度较高的经济类政府主导展会开始稀释,文化类展会走势强劲。以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为代表的文化类政府主导型展会,在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发展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文博会是中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①文博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开办于2004年,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在这10年中,在政府的努力和创新下,文博会被赋予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美誉,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比较成功的政府主导型展会。
数据显示,文博会展示交易规模从首届的43,130平方米增加至九届的105,000平方米,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九届的2,118家,交易额从首届的77.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九届的1,665.02亿元人民币,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0多个增加到第九届的93个,分会场数量从首届的1个发展到第九届的43个。[4]作为集中展示中国各地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产品和项目,作为促进文化产品、技术和资本交易的重要平台,文博会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对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国家级、国际化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品牌已初步建立,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在文博会的带动下,东北文博会、西部文博会、义乌文博会、山东文博会、中部文博会、北京文博会等展会接踵而来。深圳市政府在文博会十年九届成长历程中的行为和举措,对于文博会的价值提升至为重要,这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
深圳市委市政府早在2003年就将“文化立市”作为城市的发展战略。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有着很短却蓬勃的历史。进入21世纪,深圳虽然创造了神奇的“深圳速度”,但土地、能源、环境、人口等压力也让深圳人深感难以再接再厉,面对新一轮城市竞争浪潮,深圳的突破口在哪里?文化立市是一个极好的选择。文化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最终决定一座城市和地区的未来。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让社会各界更为清晰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当年12月,广东省委作出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决策,2003年1月,深圳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第一次提出实施“文化立市”战略,2004年3月2日,深圳市召开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工作会议,提出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高品位文化城市,2005年5月深圳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努力把文化产业培植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三次里程碑式的会议,揭开了深圳文化立市的序幕。之后,深圳市先后提出了“拼文化”、“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文化”等一系列创新理念,有效引导了改革实践。
在“文化立市”战略的指引下,“文博会”项目被深圳列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重要举措,并被作为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列入了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很快,该项目又被纳入广东省的《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2003年10月,《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总体方案》出台。2004年11月18日,可以和“广交会”、“高交会”媲美的文化展会,以“拉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向世界”为目标的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可以说,正是凭借清晰的发展战略,深圳以政府之手助推了文博会的诞生。在文博会最重要的起步阶段,政府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
(二)创新发展,转变政府职能
2003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转变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界评论深圳文博会“敢为天下先”,是因为10年前,当国内大型展会大都采取政府一手操办的模式时,深圳市委市政府就紧贴中央精神,从组办文博会之日起就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把办展交给市场,将产业和经营意识带入了文化领域。
2004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在首届文博会上率先提出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办展要求,明确“政府办会、企业办展、以展兴业”的模式。政府通过“竞争性谈判”的方式,选定两家企业负责招商招展工作,由政府提供原则理念指导及政策支持,而办展资金、运作模式则完全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政府主导型展会的转型,2005年4月,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共同发起组建成立的专业的会展公司,“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文博会公司)”。从第二届文博会开始,该公司正式走上前台,成为市场化运作的协调者与执行者,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高标准、高质量地组织承办每年一届的文博会。政府和市场合理分工后,在展会组办活动中,政府的主要职能就转移到引导展会组办、统筹政府资源、监督协调部门运作以及良好文化产业环境营造上来了。
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助力了文博会开创了国内政府主导型文化展会的崭新局面。有了底气和后盾,之后每一年的文博会在市场化运作、会展模式、运作机制、体制改革、业务拓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发展。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紧密结合,使得政府主导型展会文博会发挥出1+1>2的乘数效应。文博会开创的政府主导型文化展会的新颖办展模式和成功的办展经验,得到了国际展览界的充分肯定,2006年第三届文博会前夕,深圳文博会获得批准,正式成为国际展览联盟(简称“UFI”)认证展会。这也是中国唯一获得UFI认证的综合性文博会。
10年中,从最初转变政府职能“白手起家”,到如今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最强的文化展会,文博会开辟了一条“政府办会、企业办展、以展兴会”的成功办展模式,书写了政府投入1亿多而累计成交达8,100亿元的文化传奇。
(三)与时俱进的政策支持
为打造一个平台成就一个品牌,深圳市委市政府时时关注全球经济发展风向,未雨早绸缪,创新文化政策措施,力保文博会持续稳步发展。
万事开头难。2004年是文博会的起步之年,之前国内并没有同类展会,面对我国当时还相对弱小的文化产业、社会各界对深圳缺乏文化底蕴以及组办文化展会能力质疑的困境,深圳市委市政府创新理念,遵循“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原则,秉承“大杂烩、精挑选”设计理念,汲取“世界之窗”主题公园的经验,①“世界之窗”公园,融合世界各地美妙景观,一天可以周游“世界”。巧妙地将一般“资源依赖”模式转化为具有深圳特色的“市场依赖”模式,让文博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开创容易守成难。第一届文博会的成功,加大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将文博会从“文化产品展示平台”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平台”升级的信心。2006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首次将第二届文博会全称改为“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头衔冠以,及“交易”两字的增加,使展会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使变化名副其实的升级,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此届文博会的内容设置上重点突出“文化内容产品”;面向全国征集了2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供国内外投融资商挑选;部署文博会公司开展系列字画、文稿、艺术品拍卖交易等活动。系列举措使第二届文博会成功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文博会作为国家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贸易平台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强化。
2007年第三届文博会,深圳市委市政府通过启用统一形象识别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加强政产学商的联系、举办论坛总结交流文化产业领域最新经验和理论成果,成功为文博会打造了信息交流平台。
2008年第四届文博会,深圳市委市政府加快了对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的要求。要求展馆新设国际文化馆,颁发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为了使文博会覆盖更多地域,深圳市委市政府通过市财政补贴方式对中西部省区参展给予经费补贴,免除了相关单位50%的展位费用,大大激发了中西部省份参展及交易的兴趣。
2009年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深圳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首先加强了对文化产业核心层及九大产业的组织力度;②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九大产业指《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九大重点文化产业,包括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其次跳出展会办博览、跳出行业促交易,通过中国贸促会的平台,促成参展商与海外买家一对一邀约洽谈,将组团参展的组织工作扩大到县一级;开设中国文化产业项目资本互动交流区;注册成立深圳国际文博会拍卖有限公司,实现对艺术品交易的深度挖掘。在众多政府举措下,第五届文博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依旧实现了交易额与上届基本持平的优秀成绩,成为这一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亮色。
2011年第六届文博会,深圳市委市政府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开拓作为重点,首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实《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发展规划(2010-2020)》的要求,推出文博会的衍生展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首次实现“1+N”系列专业展会模式,打造了既有大型综合性展会,又有常年开展的若干专业展会的文化展会新格局。
在之后的2012年第八届文博会、2013年第九届文博会上,深圳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升文博会专业化水平、国际化程度、交易融资规模;进一步突出产业核心层;在强化“文化+科技”、“文化+旅游”和文化遗产项目特色基础上,专设文化新业态展区,集中重点展示文化与科技、创意、旅游、金融融合的文化新业态,推动“非遗+文化+科技+旅游”的新模式,打造文化产业集成效应。
可以说作为政府主导型展会,文博会合理分工政府和市场的角色,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型展会的转型之路。经过10年的成长,文博会规模不断长大,国家级定位不断强化,国际化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弘扬中国文化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三、文博会对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启示
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型会展,确实能够有力地推动中国展览业快速发展,但如果主办方不能心领神会展览业的神髓,漠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实现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就会扼制展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影响政府财政资金和行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作为政府主导型展会,文博会的成长,记录了在促使政府主导型展会创新升级中政府的努力与探索。文博会的成功不只表现在外在不断增长的合同成交额上,还在于它向全国提供了文化产业发展可资借鉴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政府主导型会展的发展方向。解读文博会,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一)政府主导型展会的主题定位应具有战略性
政府主办的展会,应该体现国家或区域城市的战略意图,符合国家和城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能够担当起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打造城市知名度的使命。在展开局面时,要从城市整体角度出发,不仅制订行业总体发展目标和规划,还要切实制定并执行一整套政府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文博会及时领会了国家政策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分析全国展会构成,另辟蹊径,聚焦文化产业,在高起点上推动产业的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创新,确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巧妙发挥政策杠杆效应,不但撬动了全国会展经济的新发展,而且在昔日“文化沙漠”蝶变成郁郁葱葱的“文化绿洲”中扇动了蝴蝶的翅膀。文博会的成功举办和良性发展告诉我们,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全局找准目标,落实相关配套资源和激励政策措施,才有可能通过发展会展经济来经营城市,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二)成功的关键在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与定位
文博会离不开背后强大的政府推动力量,但更重要的是它深谙市场经济法则,成功抓准了产业和市场的需求。在文博会里,政府从作为会展业的具体策划者、出资者、组织者、参与者转变为推动会展业发展的规划者、监督者和服务者,具体的组织和运作交由市场主体自行安排。平等包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和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不仅规避政府办展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有利于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规范有序的会展业发展环境和竞争秩序,还能促使会展市场主体成熟,培育出能逐步迎接市场竞争挑战的专业化、公司化的会展主体。
(三)创新是会展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透视文博会10年九届的成长历程,都离不开一个词“创新”。无论是通观全局的宏观政策,还是每年每届的微观举措,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创新”贯穿始终。文化产业的实质就是通过创意换取财富。文博会不仅搭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平台、实现了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的聚合、加快了文化产业发展,而且鞭策了政府为靠近“四化三效”①四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三效:效率、效果、效益。[5]不断改革创新。文博会中的政府行为的不断创新,最终赢取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创新精神不但带来了文博会的成功,并且成功诠释了会展经济的联动效应。2008年11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深圳加入创意城市网络,并授予“设计之都”称号,它是获此殊荣的最年轻城市,拥有为数众多、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设计精英。深圳成功实现了城市转型。
政府主导型展会,具有行政干预市场的典型特征,特别是中国,政府主导型展会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类展会。与其他展会类型相比,其核心是坚持政府对展览经济的主导作用,其目的不仅在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在于贯彻国家政策、引领市场经济活动、交流传播中华文化文明。我国的会展经济尚处在起步阶段,其有序健康发展有赖于政府的扶持和规范。就目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政府主导型展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展览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位”而不“越位”的政府行为也仍会起到重要作用。
[1]陈泽炎.中国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简史,参见应丽君: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报告(2010)[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2]应丽君.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报告(2010)[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3]陈锋仪.政府主导型会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8,(1).
[4]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网站,http://www.cnicif.com/.
[5]沈丹阳.政府主导型展会转型中的“三效四化”[N].国际商报,2004-03-31.
[责任编辑:李冲锋]
Government Behavior Analys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led Exhibitions
LI Ya-juan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Shanghai 201204,China)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is an industry that has strong driving and radiating effect and is credited as a booster for the city’s economic growth.China(Shenzhen)Inter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Fair(ICIF)is called“the first exhibition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As a government-led exhibition,its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government’s support and nurture.Establishing a clear development strategy,transforming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adopt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commensurate with the times are the key elements for the success of ICIF.Looking into government-led cultural exhibitions represented by ICIF,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ucc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led cultural exhibitions will be guaranteed by making long-term forward-look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at a precisely-selected breaking point,correctly dividing and positioning government and market,and continual innovating.
cultural exhibition industry;government-led exhibition;government behavior
D625
A
1674-0955(2014)05-0075-06
2014-05-18
李亚娟(1981-),女,河南南阳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教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