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和实践述略

2014-02-03戚义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化民族

戚义明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100017)

毛泽东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和实践述略

戚义明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100017)

毛泽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深刻思考和不懈探索,是中国梦战略构想的重要思想来源,对于理解中国梦的历史基础和深厚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奠定了制度基础。毛泽东逐步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民族复兴指明了基本方向;他描绘了民族复兴的盛世图景,初步规划了民族复兴的战略步骤。他认为,将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是一种责任,否则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他指出,民族复兴要依靠全体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他强调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认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毛泽东;民族复兴;现代化;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这里的“先人”,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当然是指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他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深刻思考和不懈探索,是中国梦战略构想的重要思想来源。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政治前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在近代,中国落后了。特别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处于被欺挨打的地位。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命题由此提出。晚清统治者曾经进行过以“富国强兵”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但“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其破产,其他一些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没有能够取得成功。一些好心的知识分子和实业家幻想“科技救国”、“实业救国”,都一概幻灭了。事实证明,中国要富强,首先要通过革命求得独立和民主,这是根本的政治前提。

有些人批评共产党搞革命,殊不知这正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根本逻辑,毛泽东在1925年就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P21)1940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为中国革命而奋斗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2](P663)

也就是说,革命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是实现富强的前提条件,是为发展中国人民的生产力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起民国,但是仍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两座大山的压迫严重阻碍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多次深刻分析道:革命就是“为着解放生产力”,“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事力量不取消,生产力就不能解放,经济就不能发展”。[3](P108-109)

革命需要解决目标和途径问题。毛泽东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深刻阐述了这一问题。他认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2](P666)1945年,他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阐述了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基本纲领。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起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条件。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豪迈地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4](P1467)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中国开始进行有计划地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实现国家富强。这时,党中央酝酿和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过渡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适时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这是中国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革命的前途不可能是资本主义,中国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后,也不可能长期处于新民主主义阶段,必须使革命进一步向前,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际情况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的指导地位和无产阶级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国民经济恢复后,随着大规模国家工业化的实施,客观上也要求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这样,毛泽东及时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他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5](P1)只有将农业、手工业的个体所有制和私营工商业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才能够为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文化创造社会条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发展生产”,“为建设扫清道路”。[5](P182)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多次明确指出:在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后,我们的主要精力要转入到搞建设;20世纪下半个世纪的中心任务是搞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采取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做法,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实行不同程度的公私合营最终实现和平赎买等。虽然在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留下许多问题需要以后逐步进行调整;但从总体来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国民经济基本稳定发展,人民群众也普遍拥护。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新中国的一切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开辟了广阔前景。从此,如何不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民族复兴,成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中心课题。

三、“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为民族复兴指明了基本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逐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目标和努力方向。

“四个现代化”目标中,首要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1944年5月,毛泽东在出席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和职工代表会议代表招待会时就深刻分析道:“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新式工业。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他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3](P146)他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和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都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将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伟大任务。

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的是农业现代化。早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毛泽东在提出为工业化而奋斗的任务的同时,就提出要为“农业近代化”而奋斗,这里的“近代化”与“现代化”是同义语,都是为了要改造古代农业的个体性和分散性。新中国成立后,在大规模工业化开展的同时,毛泽东之所以要大力推动农业合作化,目的也在于要改变个体农业的小生产方式,使之成为集体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更多商品粮、农产品和原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掀起,不可避免地要同时掀起一个文化建设高潮和向科学进军的高潮。因此,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三个现代化”的建设任务。例如1957年3月,他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5](P268)

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又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6](P116)这样就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在1975年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又进行了重申。

在“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中,毛泽东尤其重视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他认为,只有政治制度改变,没有科技革命,那还是不能改变落后面貌,不能实现工业化,还是要挨打。他提出:科技发展不能走西方的老路,要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来赶超先进国家。[6](P126-341)他强调要切实抓“国防尖端”,指出要“备而不用”,否则在国际上人家不理你。我们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勒紧裤腰带,研制出“两弹一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科技水平,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地位,这不能不说与毛泽东的战略远见有直接关系。

四、民族复兴的盛世图景:强大而可亲

“四个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复兴在国家建设层面的目标,在毛泽东看来,民族复兴还有其他更丰富的内涵。毛泽东的心目中要造成一个怎样的中国呢?1957年3月19日,他在一份讲话提纲上写道:“中国应当是辩证法发展的国家。采取现在的方针,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荣发达,党会经常保持活力,人民事业会欣欣向荣,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5](P291)3月20日,他在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再次指出:“我相信,我们的文化、科学、经济、政治,我们的整个国家,一定可以繁荣发展起来,我们国家就会变成一个有近代农业的、工业化的国家,人民的生活会要好起来,人民的政治情绪,人民跟政府的关系,领导者跟被领导者的关系,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将是一种合理的、活泼的关系”,“我们希望的就是要造成这样一个中国”。[11](P123)

从上述两段话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毛泽东心目中要造成的中国是要强大而可亲。首先要强大,即国家富强,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等;其次要可亲,包括人民幸福、文艺繁荣、政治活泼、对外和平等。

一是人民幸福。1955年5月,毛泽东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道:“我们要建设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工业国家。那时候,我们国家就繁荣富强了,人民过着幸福的美好的日子了。”[12](P373)可见,人民幸福是毛泽东心目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原则。上面提到的“人民事业会欣欣向荣”、“人民的生活会要好起来”也是这个意思。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强调要兼顾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强调要统筹兼顾国家需要、集体积累和人民生活,不能侵犯人民利益,都与此相关。在他看来,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离开了人民,我们的一切行动将失去终极意义,也将失去力量源泉。

二是在政治方面,要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就是党要保持活力,同时人民与政府、人民之间的政治关系合理活泼。这与毛泽东提倡的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思想,是根本一致的。要造成这种局面,毛泽东认为就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要在共产党内部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开展整风;就要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三是文化繁荣。毛泽东认为,我们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工业,而且要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他提出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7](P345)的目标。为达此目的,他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正确指针。

四是在对外交往方面,要同别国平等和平相处。所谓平等相处,就是在国际交往中要谦虚谨慎,平等相待,要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决不可有大国主义心态。正如1956年9月,毛泽东在八大开幕词中所说:“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5](P117)所谓和平相处,就是在国际交往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毛泽东认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因此,我们一万年也不会侵略别人。针对周边一些小国对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恐惧心态,1954年12月,毛泽东对缅甸总理吴努谈到,“我们国内的问题是应该而且也可以在国内解决的”,中国不会走对外扩张的道路。[8](P178)

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文艺繁荣、科技发达,政治和谐、社会安定,同时在国际交往中与别国平等和平相处,这就是毛泽东心目中中华民族复兴的盛世图景。

五、民族复兴的战略步骤:用一百年或更多的时间分几步走

关于民族复兴的战略步骤,毛泽东最早提出了“两个百年”的思想。所谓“两个百年”,第一个百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民族复兴的第一阶段,是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阶段。这第一个百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讲到了。第二个百年是从新中国成立到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是民族复兴的第二阶段,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关于第二个百年,毛泽东经过了一个探索和思考的过程。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当时设想的过渡时期的时长是用三个五年计划即15年左右,加上恢复时期3年总共18年左右,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与这一设想相一致,毛泽东最初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设想是:15年打下基础,50年实现现代化。1954年6月14日,他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指出:“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需要多少时间?现在不讲死,大概是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可以打下一个基础。”“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像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9](P329)此后的两年内,毛泽东多次讲到这个观点。1956年至1957年间,出于谨慎考虑,毛泽东提出了“五十到一百年”的新提法。例如,1956年9月,他在会见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时指出:“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5](P124)经过“大跃进”的挫折和三年困难时期之后,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的考虑变得更加符合实际。1961年9月,他在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指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6](P301)在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会上,他再次强调:“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6](P302)

从毛泽东的多次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最终提出第二个一百年的民族复兴时长,是建立在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国情的深刻清醒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符合实际的。正是在这个设想的基础上,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逐步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从毛泽东的论述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毛泽东设想的民族复兴进程是与建设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毛泽东在1961年同蒙哥马利的谈话中指出,我们花一百多年的时间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时间并不长。[6](P301)为什么?因为资本主义从17世纪算起已经发展了近四百年,我们在一百年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那就是社会主义的最大胜利!因此,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历史进程。一些学者将其概括为一个历史进程中的“两重任务”,[10]不无道理。

毛泽东还曾设想过第二个一百年要分几步来走。1957年3月20日,他在江苏、安徽两省及南京军区党员干部会议上说:“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要多少年呢?我看大概要一百年吧。要分几步来走:大概有十几年会稍微好一点;有个二三十年就更好一点;有个五十年可以勉强像个样子;有一百年那就了不起,就和现在大不相同了。”[11](P119-120)这是现在我们见到的较早的毛泽东关于建设的战略步骤的明确表述,与他同期实现复兴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设想相一致,后来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与毛泽东的设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经过“大跃进”的挫折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思考更加谨慎,并且与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相联系一同考虑。1959年底,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6](P116)与此相适应,毛泽东强调“还要继续紧张地努力若干年,分几个阶段,把我们的国家搞强大起来”。[6](P124)这再次说明,毛泽东是将“两重任务”当做密不可分的同一历史进程的两个侧面来思考的。这样思考的历史逻辑在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民族复兴的依靠力量和精神条件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最广泛地动员全民族的力量。在建设年代,在实行复兴的第二个百年间,毫无疑问,我们仍然要坚持依靠和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5](P44)

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政策,即一个正确的路线,一个正确的路线本身就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人、凝聚人。其次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强调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同群众商量办事,强调要搞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再次,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使各方各界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些也是毛泽东一贯强调的,兹不赘述。

关于民族复兴的精神条件,说起来也有很多。这里着重提出三点。

第一,“责任论”。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是对世界的一种责任。这个问题,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论述最多。1955年10月,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号召全国各界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赶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他指出:“我们在整个世界上应该有这个职责。世界上四个人中间就有我们一个人,这么不争气,那不行,我们一定要争这一口气。”[9](P500)应该说,“责任论”很具有号召力。中国在近代落后了这么多年,实现民族复兴是每一个有自尊心的中国人的梦想。现在有了这样的条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因此,毛泽东1956年8月底在中共八大预备会上进一步指出:将我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种责任”。他说,你有那么一大块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加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如果还不能赶上世界先进国家,“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5](P89)此语一出,大家还不争先恐后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第二,“艰苦奋斗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其中就包括艰苦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一直强调这个问题。艰苦奋斗是作风问题,关系到党是否脱离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也是一个重要的建设方针问题,毛泽东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穷国,要使中国富起来,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针之一。同时,艰苦奋斗还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不要认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什么都好了,可以不费力气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5](P226)这话说得是多么好啊!俗话说:幸福不会从天降。艰苦奋斗是我们过去取得成功的重要精神条件,现在生活好了,仍然不能丢掉这种精神,它仍然是我们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谦虚谨慎论”。这也是毛泽东在“两个务必”中提到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在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基础上搞建设,强调谦虚谨慎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我们搞建设没有经验,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夹着尾巴做人,谦虚向别国学习,向群众学习。针对“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等倾向,他指出:我们现在是虚名很大,实力不大,名实很不相符。不要因为外国人一吹,把我们自己的报纸打开一看,净是干劲冲天,搞得神乎其神,飘飘然。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更难能可贵的是,毛泽东还提出,即使将来我们强大了,仍然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还应该向别国学习,不要翘尾巴,不能自高自大。他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上的一句名言已广为人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5](P117)历史经验反复表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谦虚谨慎了,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前进;什么时候我们翘尾巴了,我们的事业就受挫。

毛泽东提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条件还有很多,这里只着重阐述上述三点,并不是说别的不重要,而是笔者认为,上述三点尤其重要。“责任论”使我们倍感压力,也更有动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最后一句话不就是:“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而艰苦奋斗和谦虚谨慎,或者更明确地说“两个务必”,则是毛泽东在革命胜利前夜早就提醒我们的,也是他在建设时期反复强调的,在今天,仍然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总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接力奋斗。他们的奋斗目标完全一致,奋斗精神一脉相承,奋斗历程有机统一。今天,重温毛泽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思考和不懈探索,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梦的历史基础和深厚内涵,对于我们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具有重要指导和启示意义。

[1]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9]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冷溶.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04-26.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闫明]

Mao Zedong’s Thought and Practice on the Great Resurrection of Chinese Nation

QI Yi-ming
(Party Literature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Beijing 100017,China)

During his whole life,Mao Zedong has conducted continuous and thorough exploration on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which serves an important source to the China Dream strategy.Mao Zedong Thought also bear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basis to the China Dream.Under the leadership of Mao Zedong,the Party won the final victory of both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the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establishing systematic foundation for the resurrection of Chinese nation in the future.Mao brought out the target of four modernizations(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industry, national defens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 also depicted the blueprint of the resurrection of Chinese nation and the strategic steps in this regard.In his opinion,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us to build China into a socialist power,which is also a commitment to the mankind.The resurrection of Chinese nation relies on the solidarity and endeavor of the whole people and needs to bring all positive factors and forces into play.He also stressed that to keep modest and prudent at work is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ause in an energetic way.

Mao Zedong;resurrection of Chinese nation;modernization;China Dream

A84

A

1674-0955(2014)05-0053-07

2014-04-02

戚义明(1982-),男,江苏东台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处长、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现代化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